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书法作品的线条美王文超书法作品是由点画线条构成的,书法美,最直观的就是线条美。离开了点画线条的形质美,就没有神采美。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自古以来,不同的书家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其点画线条也就有各种不同的面貌。但概括的说,任何书法作品,书家都是在追求点画线条的形象美,都在点画线条的形象中赋予自己对书法美的理解,并将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在点画线条中。书法线条美的标准,主要指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首先,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指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笔端所自然流露出来的点画线条在欣赏者心目中产生的力量感。高明的书法家的点画线条是有力量感的。汉代书法家蔡邕对书法的点画线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九势》中总结道:“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他强调中锋用笔,即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和纸面保持垂直,笔锋保持在线条中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中间部分的行笔取涩势,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力含其中。中锋用笔为用笔之根本。以中锋行笔,可以做到笔毫不散,线条圆润,便于展示点画线条的力度。由于中锋用笔,笔画的色调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的地方

淡,有的地方浓的现象,线条厚实,凝练,有力透纸背的感觉。中锋用笔贵在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如果使用了侧锋,就会使线条一边厚实,另一边单薄,形成扁笔,使线条呆板而无生气。而且由于笔心着纸,可运用各种笔势书写,笔毫匀铺,使点画神采飞扬。即达到了外露肌肤之丽,内藏筋骨之力的效果。清人笪重光所说的“能运用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端在于此。”。但是,中锋用笔,并不是排斥侧锋用笔。我们在欣赏古今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的普遍性。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用笔只是方法,重要的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蔡邕所处的时代以隶书为盛。他总结出的规律也就是隶书创作中的普遍规律。我们稍加对比就会发现,自古以来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在大篆、小篆、隶书创作中,大部分书家都采用藏锋手法。而在行草书创作中,为求点画线条的丰富变化,书家往往根据需要藏锋或露锋,藏露结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耐读性,使作品产生足够的力量感。其次,节奏感。书法是生命的延续,生命是有节奏的。如心脏的搏动、如血脉的流淌、如昆虫之鸣叫、如狮虎之奔腾,都体现了节奏美。一幅好的书法作

品,必然讲究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书家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有所不同,便产生了点画线条的轻重、润枯、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这就是书法的节奏感。一般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而行书、草书的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书法作品中,没有节奏的变化,作品是呆板的,没有生命力的,更没有欣赏价值。书法中的节奏主要是通过线条和单字图形、排列组合的方向、角度、密度、位置、形状等诸多外形式因素传达到我们的视觉神经的。点画线条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会给人在视觉上产生节奏美。书写中运笔速度快与慢的变化,行与行之间的变化,每一行中因字位置的左右摆动与俯仰欹正而形成的齐与不齐的变化,字的大小、宽窄、长短、方圆、距离等的变化,以及笔划的粗细、形态、长短、方向、疏密所产生的字内布白变化,用笔时中锋与侧锋、收锋与出锋、转锋与不转锋等各种用笔技巧上的变化,都会产生节奏感。节奏感是在书法家个人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并自然形成的。这里面有学习材料的影响,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个人艺术追求的影响。自己的书法节奏,只有合于天籁,不随旁人,也不勉强造作,才是有价值的。书法家只有认识到那是自己书法实践形成的东西,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才能做到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用自己的节奏书写。不同的时

代,书法的节奏用所不同。汉晋的章草是一种古朴、沉稳、凝重、舒缓的节奏,晋人的尺牍是一种清澈、典雅、明快、从容的节奏,唐人狂草则是豪迈、热烈、奔放、急促的节奏。不同的书家,书法的节奏也有所不同。同是生活在盛唐的人,张旭与贺知章的节奏不同,都是北宋书家,蔡襄和黄庭坚的节奏迥异。一个书法家,要研究、临摹多种碑帖,之后才能逐步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这里面有时代的共性,也有书家的个性。任何一位书法家,书写的都是自己的节奏。时下,有些书法家往往在用笔用墨上做一些刻意安排。如用笔先蘸浓墨再蘸水,或者相反。由于每一笔所蘸的水分多少不一,在书写过程中便出现墨分五色的效果和浓淡交错的节奏感。我个人认为,书法创作贵在自然,刻意的安排过多,反倒使作品匠气十足,得不偿失。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节奏感极强的一幅佳作。全帖共四十六字,作者以璀璨生辉,变幻莫测之用墨,令人啧啧称奇。此帖中有几处字为饱蘸墨汁所写:如“癸”、“雨”、“试”、“磨”;而每蘸一次,必书至墨干笔枯为止,墨痕丝丝可辨。全篇墨色由浓渐淡、从润至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当代草圣林散之作书常用长锋饱蘸浓墨后,复蘸少许清水。笔画之间,墨色沉着,淋漓氤氲之气如春雨扑面;白处虚灵,又似燥裂秋风,韵味无穷!墨色的起伏变化是一种节奏的艺术。这种周而复始、断而还续

的起伏交替的节奏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第三,立体感。历来书法家都讲究点画线条的立体感。书法立体感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笔笔中锋,笔笔送到,力戒轻飘。古人将其形象的说成“力透纸背”、“锥划沙”、“屋漏痕”。二是中轴线的巧妙运用,每个字都有其重心,上下左右的结构都围绕着中展开。如果字心不稳,立体感就会大打折扣。立体感的最大特色是雄浑、庄严、凝重。中国书法用纸,一般以宣纸为主。书法家在书写时,笔墨自然地渗化到纸张中,渗化的程度表现了线条的厚度。有力量感的线条能够通过纸在线条边缘显出立体的厚度感觉,犹如黑色的点画线条凸出于纸面一般。而笔锋在纸面一扫而过,墨色未及纸张深层的线条,则完全没有这种厚度感。有力量感的点画线条,还表现出圆润的特点。要达到圆的境界,必须通过中锋用笔技巧才能表现出来。中锋用笔之所以容易形成圆劲的线条,是由于笔毫着纸时的压力分布。沿笔锋中心线压力较大,向两边副毫压力较轻,造成渗化程度及燥润不同,出现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润边丝燥的细微差异,表现出线条“圆”形的立体感。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从纸背观察,这种立体感特点尤为明显。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同时表现出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书家,就要穷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