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
如果你急着要给厉中河和杨上菜,还不如准备一下早上的饭菜。
夜很长,很寂静,像在哭泣,像在窒息。
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老妇虽年迈力衰,让我今夜跟你们走吧。
去应河阳的急差,还有点做早饭的能力。
【全诗】《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759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因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是诗的主要部分,它以老妇的对话为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
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战争夺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
“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
“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老人主动请求应役。
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
但是,差吏并不听老妇人的申诉和哀求,还是要征走老妇人的媳妇。
为了保全儿媳、孙子,老人才被迫应役的。
末尾四句,是诗的尾声,写老妇被提走后的凄凉情景,流露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在写法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寓主观于客观描写。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
初二语文石壕吏课文《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全诗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描述了安史之乱期间,石壕村一位老妇因家中男丁皆被征召或战死,面对官府抓丁的残酷现实,不得不自请充役的故事。
全诗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叙事诗。
以下是该诗的主要内容和理解要点:背景与场景:诗中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期间,官府在石壕村夜晚抓丁征兵的情景。
诗人投宿于一户农家,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性事件。
人物塑造:诗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凶悍而无情的官差(石壕吏),一是饱受战争摧残的老妇人。
老翁为了避免被抓走,翻墙逃跑;老妇则因家中无人可派,不得不挺身而出。
情节叙述:老妇陈述家中的悲惨遭遇,三个儿子有两个战死,一个仍在前线,家中只剩下一个还在哺乳的小孙子和没有衣服穿的儿媳。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老妇自愿代替儿孙应征,希望至少能为家里留下一线生机。
社会现实揭示:通过老妇一家的遭遇,杜甫深刻揭露了战乱年代下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统治阶级对民间疾苦的漠视。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和对广大劳动人民深深同情,体现了杜甫“诗史”的写实风格和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总之,《石壕吏》以其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民生疾苦的经典之作。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石壕吏》全诗及鉴赏
《石壕吏》全诗及鉴赏【诗句】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隔墙而听暴吏叱呼要人,老妇啼哭哀求。
老妇说道:“有三个儿子已去邺城抗敌,一个儿子捎了信来,说他的两个兄弟已经战死。
【全诗】《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1】前四句为本诗第一层次,点明官吏趁夜捉人之事。
“暮投”有未晚先投宿之意,暗示出社会的不安定。
“夜捉”点明频繁的抓丁充役已使人民变得厌烦,有所防备。
“老翁逾墙走”一句更写出青壮全被抓去充军,已然扩展到老翁。
以老翁的警觉写出了官府捉人的频繁。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是这首诗的第二层次,是老妇人的自述,她先述三男赴战,二男已死,一男偷生,再述家中更无丁壮,儿媳因哺乳也难从征,再叙自己虽然力衰,却愿从征。
从老妇人的层层叙述中,可以看出县吏的一次次逼问,更可以看出老妇人曲意保全家人的苦心。
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三层次,点明老妇被捉,儿媳悲凄,老翁孤单的离别情景,与诗句开头照应。
这首诗如实记录了县吏抓人充军的事实,全诗句句叙事,却在叙事中寄寓了作者分明的爱憎感情,叙写实事而善于剪裁,笔墨简洁洗炼。
【鉴赏2】陆时雍评点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称之为“去形得情”、“去情得神”,这涉及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形神”、“言意”之辨。
具体地说,无论写人、写物还是写景,不能拘泥于对外形的摹写,而应写出其中的“意”、“神”。
《石壕吏》写唐朝为补充兵力的不足,县吏下乡强行拉人,连老妪都不能幸免。
作者没有详细叙述官吏搜查逼问、百姓鸡犬不宁的整个过程(即所谓“去形”),而是通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将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强横气势,老妇孤弱无助、任人宰割的悲苦情态写得非常传神,其中的“呼”、“怒”与“啼”、“苦”等字,尤为点睛之笔,再加上两个“一何”,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便寓于客观描写之中。
石壕吏(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标签初中古诗、叙事、战争、同情、人民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作品,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再好好品品其中的韵味。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可太有料了!杜甫不愧是大诗人,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悲惨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说我之前去乡下的时候,遇到过一件事儿。
那村子也不大,和石壕村有点像,村里的人都特别朴实。
有一天晚上,突然来了几个像是来收什么东西的人,那阵仗,把村里的人都吓得够呛。
我当时就在边上看着,那种紧张害怕的氛围一下子就弥漫开来。
就像诗里的石壕吏突然在夜里出现,整个村子都陷入了恐慌。
回到这首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傍晚到了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晚上来抓人,这一开头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赶紧翻墙跑了,老妇去应门,这细节描写得多生动,感觉那画面就在眼前似的。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得那叫一个凶,老妇哭得那叫一个惨。
这一怒一苦的对比,把官吏的蛮横和老妇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妇说“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两个死了,剩下一个还不知道咋样。
这是多么让人心酸啊!家里就剩下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和连件完整裙子都没有的儿媳妇。
老妇自己虽然力气衰弱,但为了不让官吏抓走儿媳妇,还是决定跟官吏走,去河阳服役,还能给士兵们做做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晚上慢慢安静下来了,却好像还能听到隐隐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了杜甫要走了,就只和老翁告别。
想想这场景,多凄惨啊!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悲哀和对百姓的同情。
杜甫《石壕吏》全诗赏析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品赏析【注释】: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关于《石壕吏》原文及《石壕吏》翻译以供各位同学们参考和学习,在封建社会里沉重的兵役徭役使的百姓苦不聊生,我们一起阅读《石壕吏》跟随诗人的笔触去寻找远古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吧,关于《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阅读分享和反思!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阅读和思考,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历史!。
《石壕吏》全文及分析
《石壕吏》全文及分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全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村征兵事件,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痛苦和无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诗人日暮时分投宿石壕村,却遭遇官吏夜间捉人征兵,一个“捉”字,形象地写出了官吏的蛮横和粗暴,也暗示了当时征兵的急迫和残酷。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匆忙翻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官吏。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百姓对官吏的惧怕。
而接下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通过对比官吏的愤怒和老妇的悲苦啼哭,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老妇的一番陈词,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老妇诉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被征去戍守邺城,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活着的儿子也只是苟且偷生。
这番话饱含着无尽的悲痛和无奈,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家里已经没有其他能当兵的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儿媳没有离去,但她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
这进一步展现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和艰难。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尽管老妇年老力衰,但为了保全家人,她还是自愿被官吏带走,去河阳服役,为士兵准备早饭。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让人既敬佩又心酸。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晚久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但仿佛还能听到低微的哭泣声。
这哭泣声或许是儿媳的,或许是老妇的,又或许是诗人内心的悲泣,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同情。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篇1【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老妇虽年迈力衰,让我今夜跟你们走吧。
去应河阳的急差,还有点做早饭的能力。
【全诗】《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759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因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是诗的主要部分,它以老妇的对话为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
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战争夺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
“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
“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老人主动请求应役。
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诗作之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只听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问我:“老师,为啥那差役这么凶啊?”我笑着回答他:“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差役们有任务在身,要抓足够的人去打仗,所以就凶巴巴的啦。
”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表情,我心里想,让他们真正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沉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咱们再仔细琢磨琢磨这首诗啊。
杜甫通过对石壕村这户人家遭遇的描写,把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看那老翁匆忙逾墙而走的紧张模样,还有老妇哭诉时的悲苦神情,仿佛都活生生地出现在咱们眼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一怒一苦的对比,多么强烈啊!差役的蛮横无理,老妇的悲惨可怜,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再说这老妇,为了保护家人,自己挺身而出,要跟着差役去服役。
《石壕吏》全文及赏析
《石壕吏》全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痛苦与无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诗人在傍晚时分投宿石壕村,本应是宁静的乡村,却被官吏夜间捉人的行动打破了平静。
“捉人”二字,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惊恐。
老翁为了躲避被抓走,冒险翻墙逃走,而老妇则无奈地出门应对官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通过对比官吏的愤怒呼喝和老妇的悲苦啼哭,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双方的不同立场和情绪。
官吏的蛮横粗暴与老妇的悲惨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读者对老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这段陈述,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她诉说着家庭的不幸: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邺城戍边,其中两个儿子刚刚战死,幸存的一个也只能苟且偷生。
家里再没有其他能当兵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而孙子的母亲因为要照顾孩子还未离开,但她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
尽管自己年老力衰,但她仍愿意跟随官吏去服役,只为了能为军队准备早饭。
老妇的这番话,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和无奈,却又透露出一种坚韧和牺牲精神。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晚渐渐安静下来,说话的声音也消失了,但似乎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声。
天亮时诗人要继续赶路,只能与躲回来的老翁告别。
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感慨,让人不禁为这个家庭的命运感到悲伤。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十分显著。
首先,它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悲惨的社会画面。
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其次,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官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善良、无奈。
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译文及赏析1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多么。
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9)戍:防守 ; 念shu的第四声(10)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11)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22)登前途:前面的路。
(23)闻:听。
(24)犹得:还能够。
(25)应:应征。
(26)独:惟独,只有(27)新:最近。
(28)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29)偷生:苟且活着。
(3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31)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2)走:逃跑。
(33)室中:家中。
(34)更:再。
(35)衰:弱。
(36)啼:哭啼。
(37)未;没有。
【译文】: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吆喝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归纳小结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上页 下页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用是 第一层:三子从军,两儿战死。 第二层: 。
上页 下页
朗读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上页
下页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 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 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 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法, 作
对比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
第三层: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上页
下页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 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 去的故事情节。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活着的不过是苟 且活着,死了的 就永远完结了!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犹得:还能够 赶快到河阳去服 役,还能够(赶 上)准备(明天)早 晨做饭。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逾:越过 走:逃跑 老头(听到声音) 便越墙逃跑了, 老妇走出屋去应 门。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上页 下页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投:投宿 吏:小官, 这里指差役 傍晚时分(我)投 宿到石壕村,遇 到有差役趁着夜 色来抓人。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25 课
—杜 甫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朗
读
解词翻译
思考讨论
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作
业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 甫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 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 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 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 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绝:消失,停止 到了深夜,说话 的声音没有了, 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哭泣。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上页 下页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思考讨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 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老妪:老妇 我这老太婆虽然 已年迈力尽,请 让我今晚跟你们 一起回营去。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裙: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 (所以)他的母亲还 没有离去,(可是) 出出进进没有一 件完整的衣服。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上页 下页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家里再没有别 的(男)人了, 只有个还在吃 奶的孙子。
上页
下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
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书:信 新:最近 一个儿子捎信回 来,(说)两个儿 子最近战死了。
上页
下页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