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60例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往往与心肌梗塞引起的电生理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和患者的症状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以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室性早搏指的是在心脏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之外,心室发放一个早期冲动,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而室性心动过速则指的是室性心律大于100次/分。

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因为它们往往导致心室扑动、颤动甚至停搏,从而引发心跳骤停。

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指除了室性心律失常之外的其他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等。

其中,最常见的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较室性心律失常的致命性较低,但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记录这些变化,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的心电图表现,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分析

阵室速者 、 房颤并室 性期前 收缩 者应立 即通 知医生 给予急救 处理。发现室颤者立 即给予电复律 。注意 观察患者 的生命 体 征 变化 : 注意观察 患者 血压 、 呼吸 、 心率等生 命体征 的变化情 况 , 录患者胸 闷、 记 气短发 作的频率和持续时 问。如果患者 出 现胸 闷、 胸痛 、 眩晕加重 , 至出现休克者 , 甚 同时通过心 电监护 发 现为恶性 心律失 常者 , 立 即向医生报 告 , 好急救 准备。 应 做

55 ・ 56
吉林 医学 2 1 02年 9月第 3 3卷第 2 5期
表 1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 ) 例
患者行心理护理 、 健康 宣教、 凝护理 、 食指导 、 物指导 、 抗 饮 药 病情 观察 、 为干预 , 明显 提高治疗效 果 , 行 可 降低并发症 发生 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质量。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
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情况 。② 观察 护理前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 心律失常患者左室 舒张末容积( D 和左室收缩末容积 ( S 情况 。③统计学 E V) E V) 分析 : 采用 统计学 软件 S S 3 0建立 数据库 , 过 t P S1. 通 检验 和
表 1 护理前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 常患者室早数、 短阵室速数 、 R间期、 S波 时限、 T P QR Q c问期比较
吉林 医 学 2 1 0 2年 9月 第 3 3卷 第 2 5期

55 5 7・
2 2 护理前后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 律失 常患者左 室舒张 末 .
容 积( D 和左 室收缩末 容积 ( S 情 况 : E V) E V) 护理后 急性 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对此60例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介入治疗后,成功60例,成功率为100%,发生心律失常后,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恢复健康;此外,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hr、qtc、qtd,结果显示:术前其指针分别为98.64±11.23次/min、428.71±41.28ms、68.14±11.89ms,术后为68.28±5.53次/min、518.29±54.63ms、34.76±7.16ms,三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97-01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心血管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1]。

目前对于此种疾病临床上首选介入疗法,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对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于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发病急骤,表现为胸痛、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且胸痛时间持续在半个小时以上,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发现相邻两个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mv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其他如脑出血、颅内恶性肿瘤等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原因与处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原因与处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原因与处理分析发表时间:2011-05-19T17:25:24.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车琳[导读]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车琳(黑龙江省医院道外院区 150056)【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370-02【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故早期发现并合理处理很重要。

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例,全部男性。

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55.3岁。

其中合并心律失常6例,合并心力衰竭3例。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并发症的预防极为重要。

心电图检查:ST 段抬高型AMI者45例,非ST 段抬高型15例。

前壁梗死18例,前间壁梗死9例,单纯下壁梗死15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6例,非Q 波心肌梗死12例,不典型心电图表现3例。

1.2 治疗入院后即刻常规应用镇痛、阿司匹林、ACEI、钙拮抗剂等治疗,改善冠脉血供,积极控制充血性心衰。

对持续性多形性室速或心室颤动,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除β受体阻滞剂外,致命性或有严重症状的心律失常给予即刻和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

莫氏Ⅱ型几乎都是前壁心梗的并发症,可能进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考虑起搏治疗。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梗所致的Ⅲ度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内或结上损伤引起,逸搏节律通常较稳定,且大部分可恢复,可用阿托品静脉注射,0.3~0.6mg/次,每3~10分钟1次(总量<2mg),阿托品无效可考虑起搏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点及 其对 患者预 后 的影响 。方 法 : 回顾 分 析 1 7例 溶 栓 治 疗 的 AMI患 者 RA 的 发 生 情 况 及 预 后 。 结 0
果 :0 1 7例 患 者 中 7 4例 冠 状 动 脉 再 通 , 壁 和 下 壁 两 组 的 再 通 率 无 明 显 差 异 , 别 为 5 / 7和 1 / 0 前 分 67 83 ( =0 3 9 P> 0 ; 的 发 生 情 况 没 有 差 异 ( =0 0 4, X . 0 5, 0. 5) RA X . 8 P>0 0 ;RA 多 自行 消 失 , 速 型 和 . 5) 快 缓 慢 型 RA 的 持 续 时 间 没 有 差 异 ( =1 7 P>0 0 。 前 壁 AMI 下 壁 AMI发 生 快 速 型 和 缓 慢 型 R t . 9, . 5) 和 A 的情 况有 差异 ( X =3 . 9, 0 5 P<0 0 . 5), 壁 AMI以 快 速 型 为 主 , 前 下壁 AMI以 缓 慢 型 为 主 。 结 论 : MI A 溶 栓 治 疗 后 RA 中各 种 快 速 、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均 可 出现 , 出 现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的 情 况 比 较 少 见 , 常 见 缓 但 最 的 为 一 过 性 快 速 室 性 心律 失 常 , 此 不 必 特 殊 处 理 。 但 应 严 密监 测 , 好 相 应 的 4-t 备 以 防 出 现 严 对 作  ̄g. 准
H s g阳性 组 的肝 癌 S BA MR, 、 分别 为 8 8 男 女 . 5与 1 . 2
[ ] 俞 顺 章. 发 性肝 癌 流 行 病 学. : 钊 酋 , 1 原 见 汤 主 编. 原发 性肝癌 [ . 1版. 海科 技 出版 社 , M] 第 上
19 8 9 9. 9.

心肌梗死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

心肌梗死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

前言: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0%~100%。

而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较高。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有关。

当冠状动脉因为一系列因素而突然闭塞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5%,发病急,来势凶险,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致死。

当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溶解再通或冠状动脉痉挛缓解等原因可引起再灌注损伤,从而诱发再灌注心律失常,特别容易发生加速的室性逸搏、新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发生与反射性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有关,多呈一过性,严重者或持续时间时间较长者需要起搏治疗。

例1:女性患者,66岁,因胸闷心悸不适入院。

7月1日9点01心电图可见:aVF导联呈qr型,STⅡ、Ⅲ、aVF弓背型抬高~,长导联可见P-P间隔,可见延缓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为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1bpm,在逸搏搏动的前、中、后可见窦性P波,因处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而未得以下传,为不完全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显着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不完全干扰性房室脱节。

7月1日10点41心电图可见: STⅡ、Ⅲ、aVF弓背型抬高明显,Ⅲ、aVF导联呈qr型。

异常Q波较前明显,ST段抬高更加明显。

后行冠脉照影发现右冠状动脉自近段起完全闭塞。

7月3日复查心电图示Ⅲ、aVF呈QS型,ST段回落明显,TⅡ、Ⅲ、aVF、V5、V6倒置。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在后两幅图中我们发现,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2.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房室阻滞的发生率约为13~20%,其多发生在发病后72h以内,以下壁心肌梗塞或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塞最多见,多由右冠状动脉闭塞所致,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三度AVB的70%病例发生于入院的24h内,下壁梗塞合并三度AVB的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这种阻滞多为暂时性,不需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急性心梗病例分析

急性心梗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患者,男,60 岁,五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程度剧烈,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乏力,来院急诊。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

否认手术外伤史。

否认输血史。

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

否认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病史。

有胃食管返流病、萎缩性胃炎病史。

预防接种患者不能回忆。

出身原籍,久居上海。

否认疫水疫地接触史,有吸烟史数十年,200 支一年,否认饮酒史。

家人均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

体格检查:T: 368C, P:74 次/分,R: 45 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体型偏胖,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

颈软,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明显,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未见抬举样搏动,心率74 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明显杂音。

腹隆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扣痛(-),murphy's 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未见浮肿。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CK:190U/L,AST:30U/L,LDH:300U/L,WBC:11 X 109/L。

心电图:U、M、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6胸前导联ST段压低,V3R、V4R、V5RST段抬高。

请问:1 .列出医疗诊断?2.怎样采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答案:1 .急性心肌梗死。

2.护理评估:主观资料:患者,男,60 岁,五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程度剧烈,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乏力。

有吸烟史数十年,200支一年。

客观资料:T: 36.8C,P:74次/分, R: 45 次/分, BP: 90/60mmHg。

体型偏胖,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明显。

双肺呼吸音低。

CK:190U/L,AST:30U/L,LDH 300U/L,WBC 11 X 109/L。

心电图:U、M、avF 导联ST 段弓背向上抬高,v2-6胸前导联ST段压低,V3R、V4R、V5R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 收稿 日期 :0 9—1 ~1 ) 20 1 2
【 验交流 】 经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临 床 分 析

【 键 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关 心律失常
di 1. 99 ji n 17 0 6 . 00 0 .3 o : 0 3 6 /.s . 6 2— 3 9 2 1 . 3 0 4 s
史1 。 2例
15 辅 助 检查 ( ) 电图检 查 :T段 抬高 型 A I l . 1心 s M 者 9
动或 室上性 心动过速 ; 由于缺血或 自主神经反射 可引起缓慢
性心 律失常( 如窦性 心动过缓 、 房室传 导阻滞 ) 。本组病例心
例, s 非 T段抬高型 1 1例。前壁梗死 8例 , 间壁 梗死 4例 , 前
出院。 2 讨 论
死亡 3例 , 1% , 中 2例室颤患者 除颤无效 占 0 其
死亡 , 死于心源性休克者 1 , 例 其余 2 7例患 者经治疗 均痊愈
年龄 3 8—8 9岁 ,<4 0岁 1例 , 3 , 1~6 占 % 4 0岁 9例 , 占 2 % ,1 7 9 6 ~ 0岁 1 2例 , 1 , 7 占4 % > 0岁 8例 , 2 % 。 占 7 12 主要 临床表 现 . 13 入 院前发病时 间 . 14 病史 . 胸部 疼痛 1 0例 , 左肩 痛 4例 , 衰 6 心 发病 6h以内者 占 3 % ( / 0 , 0 9 3 ) 6~
疗 。A 合并窦速 时, MI 尤其是心率 >10 ̄ 2 . n者 更应该 及 Jmi 时纠正 , 以减少患 者 的死亡 率。对 于严重 心律失 常 如多发 、
多 源 性 室 性 早 搏 、 oT 室 速 及 严 重 窦 缓 ( 率 <4 欠 Rn、 心 0 7/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6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6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3 . 2 心房颤动
简 称房颤 ,是最 常见 的持续性 心律 失常 。患者 常有心悸
眩 晕 等症 状 。治 疗 房 颤 主要 目的为 : 恢 复窦 性 心律 ;控制 快 速 心室 率 ;防止 血 栓形 成 和 中风 。对 于新 发 房颤 ,可先
观察 或者使 用普罗 帕酮 治疗 。房颤 持续 时间大 于 4 8小 时者 , 也 可使 用 普 罗 帕酮 治 疗 ,以恢 复窦 性 心 律 。据 报道 ,电击 复律 ,成功 率 9 O% ; 化 学 复律 ,成 功 率 3 5 —7 5 %。 用 B 受 体 阻 滞 剂控 制 心 室率 。使 用 华 法林 抗 凝 治疗 可 以降低 脑 卒 中 的危 险 ,对 于一 些 不 能耐 受 华法 林 的病人 可 以用 阿 司 匹林治 疗 Ⅲ。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随机 选 取 2 0 0 9年 8月 至 2 0 1 1 年 6月 问来 我 院 就 诊 的 6 0例 急 性心 肌梗 死并 发 心律 失 常的住 院患者 ,其 中男 性 3 9 例 ,女 性 2 1 例。年龄 2 3 —7 6岁 ,平 均 4 7岁 。 主 要 临 床 表 现为胸部 疼痛 2 7例 ,上 腹 疼 痛 1 3例 ,胸 闷 憋 气 7例 , 头 晕 5例 ,心 慌气 急 3例 ,上肢麻 木 3例 ,烦 躁 2例 。心 电 图检 查 发 现 并 发 室性 期 前 收 缩 3 5例 ,心 房 颤 动 1 5例 ,心 室 颤动 1 0例 。
1 . 2 诊 断依据
依据 2 0 1 2年 8月 2 5~ 2 9日在德 国慕 尼黑 召 开 的 E S C 大 会 上公 布 的心 肌梗 死 标 准 : 血 清 心 肌标 志 物 (主要 是 肌 钙蛋白 ) 升高 ( 至 少超过 9 9 %参 考值 上 限 ) ,并 至少伴 有 以 下一项 临床 指标 : 缺血 症状 ; 新 发 生的缺 血性 E C G改 变 [ 新 的s T — T改 变或 左 束支 传 导 阻滞 ( L B B B)1; E C G病 理 性 Q 波 形成 ;影像 学 证 据 显示 有 新 的 心肌 活 性 丧失 或 新 发 的局 部 室壁 运动 异常 ;冠脉造影 或 尸检证 实冠状 动脉 内有 血栓 。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是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症状为剧烈持久的心前区疼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致死率极高,这主要是在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急性血栓,造成患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长达半小时以上,并且伴随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急性心梗是临床严重病症,其中三大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极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心肌梗死后很容易在急性期发生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普遍症状,心律失常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急性猝死。

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的神经重构,梗死区域的神经内分泌环境变化,引起心脏交感神经的双重变化,所以很容易发生梗死后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变化是梗死部位的心肌受损坏死,受损心肌部位去神经支配,正常情况下心脏遍布神经纤维,从心内膜一直分布至心外膜,但是由于缺血的心肌失去了神经支配,所以心肌的不同区域之间产生明显的只有神经递质浓度梯度。

这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明显改变,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近两年来研究显示除以上因素以外,神经交感神经密度在梗死部位逐渐降低。

心肌梗死发生后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并且是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但是在急性期很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上午的发生率最高,因为上午时分体内的儿茶酚胺等神经内分泌明显变化,上午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最大,导致血压水平升高,心肌的收缩力增加。

纤溶系统不能缓解血栓症状,形成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则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都发生在上午的12点之前以及下午的1:00~4:00等时间段。

下午持续到晚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少,所以呈现出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特别是在一天当中的上午5:00~12:00之间,发生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的发生率极高。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心电监护和护理。

本文介绍了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心电图的常见异常表现、临床意义、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和随访管理。

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风险。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在面对这类患者时的护理工作,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护理分析、异常表现、临床意义、护理措施、注意事项、随访管理、应用价值、临床实践意义1. 引言1.1 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合并心律失常则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节律异常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是一类治疗上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的患者群体,因为心肌梗死本身已经给心脏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再加上心律失常的出现,患者心脏功能受到了更大的影响。

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

合理的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般都会接受心电监护,以确保他们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1.2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重要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时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9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9例临床分析
分 的抢救 ,有 效 的提 高 了围产 期 的保 健水
平 。加上产程 时间缩短 ,相应肛查 、阴道检查次数减 少 ,产后感染率 也 相应减少 。另外产程缩短产妇 体力消耗减少 ,不 易疲劳 ,产后 子宫 收缩好 ,使产 后出血量 明显 减少 。使用气囊助产术 能够更准确地预 测
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 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并 发快速心律 失常,其中再分别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结果 7 9例急性心
肌梗 死 并 发心律 失常 的患者 经过 治疗后 ,显 效 4 7例 (9 9 ,有效 2 例 (1 4 ,无 效死 亡 7例 (. %) 5. %) 4 5 3 . %) 6 88 ,总 有效 率 9 . %。结 论 6 13 1 急性 心肌梗 死在老年 人 群 中发病率 很 高 ,是 严重 危 害老 年人 身心健 康 的 内科 重病 ,心 律 失常是 急性心 肌梗 死严重 并 发症 ,发 生率 很 高 ,快
2 ・临床研 究 ・ 1 6
表2 阴道 分娩各 产程 及 阴道 出血情 况
A g s 0 2 V 1 0 No 2 u u t 1 , o. , .3 2 1 工破膜 ,使 羊水缓慢放 出,可有效避免发生 羊水栓塞及产妇死 亡。对
于脐 带绕颈者或臀位者 ,现在大多采用剖 官产。气囊助产术 可以使部 分产妇顺 利生产 。此外 , 产道扩张时 间缩 短 ,减少肌纤维 受损 ,可 软 使分娩后 的性生 活更和谐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例 临床分析 9
张 鸣雁
(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 ,吉林 长春 10 5 ) 3 0 1
【 要 】 目的 探 讨急 性心肌 梗 死并 发心律 失 常的 发病 类型和 相应 治疗 方 法,为 临床 治疗提 供依据 。方 法 将 患者按 照 发病 类型 分 为急性 心 摘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62例心电监护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62例心电监护及护理
10 m ; 中使 用 造 影 剂 3 0 l术 后 补 液 20 r ; 中 使 用 造 50 l术 0m , 0O l术 a 影 剂 4 0 l术 后 补 液 30 m , 于手 术 应 激 , 中 失血 以及 造 0m , 00 l由 术
护患之间关系 , 大大提升 了护理服务质量 , 同时也 体现 了护 士 的 自身价值。
新 认 识 输 液 中的 细 节 护 理 , 细 节 服 务 则 是 在 注 重 以 人 为 本 而 的 原 则 下 , 加 个 性 化 满 足 患 者 的 护 理 服务 需 要 , 效 的改 善 更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 1h 但仍有胸痛及心电图 s 抬高者, 2, T段 以及并 发心源性休
克 的 患 者 应 首 选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 T A) 据 报 道 PC 。
32 用药护理 . 在 心 电监 护 下 , 医 嘱将 胺 碘 酮 10 g加 人 遵 5m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4 m 充 分 溶 解 后 静 脉 推 注 , 注 药 液 时 速 % 0l 推 度 要 慢 ,0—1 mn推 完 , 注 过 快 易 造 成 低 血 压 。静 脉 滴 注 1 5i 推
梗死患者, 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 , 取得满 意效果 。现将 护理 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止并发症发生。及 时发现 监护导 联有无脱 落 , 护 电极 贴放 监 时, 注意避开 电复律部位 , 以免影响 电复律。一般心电监护 7 d 左右。本组 有 3例 及时 电复律后 转为 窦性心 律 , 静脉滴 注抗 心律失常药后抢救成功 。
充 的 种类 、 度 及 总 量 是 重点 。一 般 认 为 , 后 输 液 晶 体 与 胶 速 术 体 之 比应 为 2 1 4 :。2 h补 液 总 量 应 根 据 患 者 心 功 能 状 况 与 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情况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情况分析
血准备 , 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
参考 文 献 :
缝合 , 并用庆大 霉素 盐水 打包 包好 , 除部 分用 碘纺 油纱 覆 削
盖。
5 小 结
[ ] 美. 1 格斯. 整形外科 学[ . 5版.0 2 1 . M] 第 20 : 9 2
( 稿 日期 :0 70 - 收 2 0 -12 - 2)
组 (4h以 内) B组 (4h一 2h 、 2 、 2 7 ) C组 (2h以上 ) 5 7 。10例
监护技术 , 发现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
1 对 象 与 方 法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例数见表 1 。
2 3 根据 体 表心 电 图对 A 部位 进 行定 位诊 断 分前 壁 . MI
响窦房结及房室结 的供 血不足 , 易引起窦 性心动过 缓及房 而
植物神经 的反应 , 代谢 异常 和药物 的作用则 是促 发心律 失常 的诱 因。合并 心力 衰竭 时 , 肌 缺血 加重 , 易诱 发 心律 失 心 更
常… 。
A 的心律失常发 生率 以 3d内 , MI 尤其是 2 4h以内较高 ,
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 第 l 4卷 第 8期 ( 刊 ) J MT 旬 P .Mac .2 0 . o. 4. o 8 I u d E e y e rh 0 7 V 11 N . ( s e v r T n s
的聚积 、 儿茶酚胺增多 、 代谢性 酸碱平 衡失调 及低 氧血症 等。
梗死部位 的不 同, 受累的心肌 , 尤其是心脏 的 自律 系统受
累不 同, 可产生不同的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时 , 冠状 动脉
左前降支病变使束支系统 的血供不足 , 且梗死范围相对较大 , 故常 引起室性心律 失常 。下壁梗 死 时, 因受 累右冠 状动脉影

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论文

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论文

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63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给予患者急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合并的心律失常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此组患者经密切的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救治和护理后,救治成功率为96,8%,其中有2例患者抢救无效临床死亡。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和各项急救的护理措施,才能更高的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5-0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的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者中断,而引起相应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高血压可以使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管腔闭塞,使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也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现笔者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85±4.03)岁,其中急性心梗的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的12例,下壁心梗的23例,前间壁心梗的18例,广泛前壁心梗的17例,广泛心梗的3例,此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有:频发早搏(室早、房早)的患者34例,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10例、心室颤动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9例。

1.2 方法此组患者密切的观察病情,遵医嘱正确的给予药物治疗,配和医生采取急救的护理措施。

1.3 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后,救治成功61例,成功率为96.8%,其中有2例患者抢救失败临床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60例分析
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提高诊治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所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

结果:心肌梗死的时候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常并发心律失常,早期发现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救治,降低死亡率。

标签: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5-0132-01
心血管疾病里最常见的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常伴随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是致使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发病1~2周,特别是在24 h内。

增强这类患者心电监护,不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处理心律失常,还可以降低病死率。

现将2006-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报告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都和WHO诊断标准相符;动态改变心电图,临床表现心肌缺血,心肌生化的标志物有所升高。

本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

梗死部位:前壁32例,下壁14例,前壁+下壁8例,心内膜下6例。

1.2方法
检查起搏器、除颤器、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设备以及药品。

操作之前将患者胸前污垢清洁干净,皮肤和电极片要接触紧密,位置要准确安放,三根导联线地相应位置都要放好,防止放在心底部和心尖。

保持心电波形的P波、QRS波、T波、ST波。

密切观察心电波有无异常,每15 min监测1次心律并详细记录。

对加速的室上性早搏更加严密观察。

当患者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多源室性早搏时,及时通知医生,准备抢救措施。

室颤前一般往往有前趋症状,如果患者发生紫绀、面色苍白以及出汗等症状时,要考虑室颤、室速的可能性,如果心电波有以下几种信号的话就要高度警惕:(1)RonT现象;(2)多源性室早;(3)多形性室早。

如果发现以上的状况,可以静脉推注利多卡因50~100 ml并加入10%葡萄糖20 ml,如果出现持续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时,可行200~300 J非同步除颤。

除颤动作要求迅速,操作熟练,结束后立刻观察心律。

成功后,充分给氧,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同时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2结果
60例患者中42例并发室性早搏,4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颤动,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上性早搏,2例患者死亡。

3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起病1~2周,尤其是24 h内最高,主要由于心肌缺血坏死,炎症水肿[1]。

此后随坏死心肌的逐渐恢复,心律失常的发生逐渐减少。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功能失衡,导致心脏电生理变得紊乱,进而发生心律失常。

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脂肪酸以及儿茶酚胺显著增高,影响了心肌的应激性和自律性,易于诱发各种的心动过速以及室性、房性心律失常[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最多见。

由于过度交感兴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因心律快可使心肌缺血加重。

临床上有意识丧失或模糊,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表现为心室扑动、室颤、多形性室速等,应立即进入高级心肺复苏程序,给予电复律和胸外按压。

血压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给予肾上腺素、加压素等维持灌注压。

而心房扑动多为一过性,急性心梗并发房颤大多是阵发性,持续性房颤常见于患者多次梗死。

大多数多形室速的频率大于100次/min,QRS波形态为2种以上,发作之前多数有多形室早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由于发病早期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窦房结缺血使自律性受到抑制。

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通常预示可能出现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常于发病后1周内出现,急性心梗合并左束支阻滞预后较差,易并发急性左心衰。

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梗死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律失常。

有研究表明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此外,下壁心肌梗死易于发生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颤大多因为右冠近端阻塞使得窦房结血流减少或者中断。

当前壁心肌发生梗死的时候,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发生病变使得支系统出现梗死范围大,供血不足,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

顽固的窦性心动过速出现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急性性肺水肿的患者,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休克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饶国涛,李屏,朱俊.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100-101.
[2]陇文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合并心律失常的分析与监护[J].当代医学,2010,16(33):91-92.
(收稿日期:2012-06-04)(编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