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17T17:19:33.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朱华玲
[导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心率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
朱华玲(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再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及时抢救、积极采取综合有效护理措施,极大提高了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29-0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心率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因此要在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要严格预防发生心率失常,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能够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文针对近些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近些年我院收治的124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患者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3±9.4)岁。其中97例为室性早搏,22例为阵发性室上速,5例为扑动与颤动。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其护理方式包括:
1.2.1治疗与急救护理
在治疗与急救中,通常包括溶栓、抗凝、止痛、氧气治疗以及抗心律失常。溶栓是指在发病前9h左右,给予无溶栓禁忌的患者300mg 阿司匹林嚼服,静脉滴注100万U尿激酶与100ml生理盐水,50万U在100U组液小壶中行静脉推注30min。[1]
在溶栓后,患者的APTT下降到60s后静脉推注5000U肝素,后再每隔1h行1000U肝素静脉滴注,稳定后再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代替普通肝素行抗凝。[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剧烈疼痛,因此及时给予患者适量止痛药进行控制,可选择杜冷丁、吗啡、速效救心丸以及冠心舒合丸止痛,同时控制患者的心肌消耗量。
给予患者4~5ml/min氧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动脉分压,控制梗死范围变大。
患者经肌肉注射利卡多因治疗心率失常,注射量为50~100mg,每隔5~10min注射一次,当患者症状缓解后,可保持1~3mg/min进行滴注,还可使用胺碘酮。[3]患者在联合用药时用,应严格考虑到药物禁忌,以防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1.2.2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用药原则,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具体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对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止痛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结果。对患者行静脉推注时要保证匀速,与此同时注意患者心率变化情况。[4]在对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将药物稀释之后再注射,以防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需联合用药时,应严格考虑到药物禁忌,以防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
1.2.3常规护理
(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病发前一周病情变化较大,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因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严禁一切探视者进入,以免由于患者情绪变化过大,增加心肌耗氧量,若有必要患者应长期卧床。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在2周后适当进行下床锻炼,活动量为不影响其心前区最为适宜,同时还应保障患者充足睡眠。(2)饮食护理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过程中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患者病发后5h左右应严禁患者进食,随着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可使得患者进食流食或者软食等。患者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保障患者营养补充。[5](3)吸氧护理。对于该类病症患者应做好吸氧护理,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氧,控制患者疼痛感,缩小梗死面积。同时还应保障患者排便通畅,以免由于便秘提高患者心肌耗氧量,病情加重。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梗死病灶消失,心律表现正常;明显好转:患者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心率基本正常;死亡:患者发生大面积梗死,临床症状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其中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4.5%与45.1%,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明显好转死亡治愈率
观察组 62 40(64.5) 21(33.9) 1(1.6) 64.5
对照组 62 28(45.1) 31(50.0) 3(4.8) 45.1
χ2? - 6.34
P -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症发病急、病情复杂。近些年该病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抢救该病
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实施能力、监护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病情与生命安全。因此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制定细致周密的护理计划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愈率,不仅要在抢救中积极配合,熟练操作,还需在后期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周密。这样才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闫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22.
[2]周述娜,朱玉坤,吴国丽.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48~149.
[3]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1~12
[4]杨胜利,刘惠亮,何作云.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6(8):148-150.
[5]王士雯,卢才义,赵玉生,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与救治.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16(1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