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往往与心肌梗塞引起的电生理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和患者的症状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以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室性早搏指的是在心脏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之外,心室发放一个早期冲动,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而室性心动过速则指的是室性心律大于100次/分。

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因为它们往往导致心室扑动、颤动甚至停搏,从而引发心跳骤停。

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指除了室性心律失常之外的其他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等。

其中,最常见的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较室性心律失常的致命性较低,但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记录这些变化,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的心电图表现,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 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 • 抢救室护士: • 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 • 予心电血压检测; •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抽取血化验,遵医嘱予药物治
疗。 • 备好除颤器,备好急救车。
大家好
12
AMI的急救与护理
• 急救治疗原则 • 1、吸氧、镇痛、心电监测 • 2、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 • 3、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 4、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 • 5、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治疗 • 6、抗心肌缺血治疗
10
心梗三项化验指标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正常参考值】:0-24nmol/L • 血清(浆)肌红蛋白(MYOG) • 【正常参考值】::50nmol/L • 肌钙蛋白(TNI) • 【正常参考值】:0-0.02nmol/L • (试剂不一样正常参考值范围不一样)
大家好
11
我们该怎么做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大,注意利尿、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 定位在右冠:发生右心衰可能性大,须补液维持前负荷,
慎重利尿,且警惕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大家好
8
临床症状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 临床表现 •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 4.肝素剂量调整:6小时查一次APTT,若APTT不符合标准 按下表调整:
大家好
17
肝素静脉维持48小时后停用。复查血凝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5天。监测患者血常规及血凝等,均无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低症发生。 注意事项:
• 1.普佑克加入生理盐水后轻轻翻倒1-2次,不可剧烈摇荡,以免配 置的溶液产生泡沫、降低疗效。
大家好
1
急性心梗表现

急性心梗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与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2/3病 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 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二)主要表现 (三)体征
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 质可与过去曾发生过的心绞痛相似,但程 度较前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 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大于30分钟;休息 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 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下降或中 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 的心肌坏死。 其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
前降支近端阻塞可导致广泛前壁心梗
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导致下壁心梗
梗了,怎么办?
正确的选择是:
早检查、早诊断, 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
• 尿激酶:本品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
溶解系统,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 原、凝血因子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本 品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应症为在外科手
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 的情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 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3:溶栓治疗 在起病6-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 解冠脉内的血栓,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 活或使梗死范围减少。常用药物: 1)尿激酶(uk)150-200万U 30分钟内静脉 滴注。 2)瑞替普酶 瑞替普酶属于第三代溶栓药物,具有溶栓 作用强、再通率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 的特点。
6:心理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濒死感及恐惧感,加上陌生的 环境,因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 者的紧张情绪。 (2)护士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准、稳、快,稳定患者 的情绪,主动关心患者的起居及做好生活护理。 7:心电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24h内,以室性 心律失常多见,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室性早搏及室 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治。 8:血压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时可发生, 而心源性休 克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血压的高低可提示休克的发生, 护士应15~30min测血压、脉搏一次,如血压下降,患者出 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出冷汗等症 状时,即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抗休克治疗,可使 病情转归。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7、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2、床旁查房
(1) 老师说明目的
(2) 责任护生病情汇报
(3) 主查人护理评估
(4) 主查人评价
教学查房的程序
(二)、查房实施程序:
1、病例汇报:在办公区完成,先由实习生汇报,然后 由指导老师补充,并说明本次查房的目标。
1 病人基本情况
2
病人的护理问题、 采取的治疗护理 措施及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理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 素质。
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疑难问题,评价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教学查房的 方法
预告式方法
事先告知查房的内容,积 极准备(看病例、查体、 查阅资料、提问题) 是临床最常采用的教学查 房方法。
随机式方法
临时的、随机的 晨交班后的床旁查房 急重症病人查房
(以带教老师教学查房为例)
(一)、查房准备与要求: 1、查房前准备:提前2-3天确定病人、明确查房目标(根据教学大
纲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 2、物品准备:车或治疗盘、病历、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洗手液、
手电筒、专科物品等 3、查房人员:要求参加的人员
教学查房程序
查房准备与要求
4、查房人员的站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尿血?便血咯血颅内出血等?活动无耐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活动时的监测急性期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24h后床上腹式呼吸协助床上洗漱床上坐起进餐关节被动运动若无低血压坐椅上活动床边活动坐椅上活动床边活动第4天5到7天逐步增加活动若有并发症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抢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抢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抢救护理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急救护理。

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9例患者都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等紧急抢救措施。

结果:3例经抢救及时清醒,4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分别清醒,另外2例因大面积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心肌梗死并发室颤危及生命,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室颤及早实施综合抢救护理措施能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室颤抢救;心电监护心肌梗死是冠状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之后形成闭塞性血栓,使管腔闭塞而致供应心肌某一节段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该节段心肌缺血性损坏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心室颤动(室颤)它是心肌梗死后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是成人心脏猝死的首要因素[1]。

2010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9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9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诊断明确。

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在49~67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后壁心肌梗死2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

1.2 抢救护理1.2.1 急救准备备好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箱和抢救药物仪器车,确保抢救依其完好率100%,连接心电监护仪时电极片应避开除颤部位,以为除颤做好准备。

1.2.2 及早进行心肺复苏及电除颤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时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当脑细胞缺血缺氧4~6 min后即可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应迅速给予心肺复苏及电除颤:(1)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除颤,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基础上给予电除颤,非同步单相波除颤,360 J,除颤后再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若无效可重复电除颤。

(2)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简易呼吸皮囊辅助呼吸并连接氧气,呼吸停止时气管插管,高流量给氧,5~8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保持良好通气,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功和复苏后血液循环稳定。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择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实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即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

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协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即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因为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即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防碍情况,需即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4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

因此,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1. 保持患者安静**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此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提供吸氧**
急性心梗患者通常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此时可以给患者提供吸氧,以帮助患者呼吸,增加血氧含量。

**3. 让患者取舒适的姿势**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该让患者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通常建议让患者坐着或躺下,并保持头部稍微高于身体。

**4. 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心梗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安抚患者情绪**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害怕、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
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6. 寻找相邻急救站或医院**
在院前急救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最近的急救
站或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7. 提供药物**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有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硝酸甘
油可以帮助扩张心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急性心梗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因此,在面对急性心梗患者时,护
理人员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监测 、 分析 及 识 别 各 种 心 律 失 常 , 做 出正 确 的 判 断 , 采 取 不 同 的抢 救 及 护 理 措 施 , 严密观察 抗恶性心律 失常药物 的治疗效果 , 同时 做
好 病 人 的心 理 护 理 。[ 结果] 1 5 例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并 发 恶性 心 律 失 常病 人 1 4倒得 到及 时 有 效 的 抢 救 、 护理 , 死 亡 1例 。[ 结论] 护 士 严
践与研究 , 2 0 1 2 , 9 ( 8 ) : 5 2 —5 3 . [ 3 ] 崔新建 , 兰克 涛 . 实用 P E T/ C T 肿瘤 诊 断 学 [ M]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社 , 2 0 1 0 : 3 4—3 7 .
恶 性 肿 瘤 细 胞分 裂 迅 速 , 新 陈代 谢 旺盛 , 较 正 常 细 胞 消 耗 更 大量 的葡萄糖 , 可 高 达 正 常细 胞 的 2倍 ~ 1 O倍 。根 据 癌 细 胞 的 这 种特性 P E T / C T 扫 描 前 静 脉 注 射 微 量 带 有 正 电 子 的 F— F D G, 经 过 血 液 循 环 传 达 至 体 内 组 织 器 官 。利 用 正 电 子 衰 变 时 发 出的伽马射线用 P E T 的扫 描 仪 探 知 射 线 的存 在 , 经 最 先 进 的 图像 处 理 工 作 站 处 理 后 形 成 全 身 断 层 影 像 , 能 看 到 代 谢 特 别 旺 盛 的癌 症 组 织 , 借 助 同机 高分 辨 率 的诊 断 C T图像 , 形 成 融 合 图 像, 供 临床 医生 判 读 和诊 断 。 由于 P E T/ C T 检查 的 特 殊 性 做 好 护 理 配 合 在 P E T / C T 检
晰度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及护理

心 动 过 缓 窦性 静 止 继 发 交 界 性 逸 搏 心 律

下壁心 肌

中部 分 是 由冠 脉 再 灌输 引 起 律 通 常被 视 为 是
频率超 过
1 10



尽 管 加 速 性 室 性 自主 心

梗死 常并 发 窦缓 窦缓 常伴有 窦性 心 律不 齐 心 率
50
次/m
a r
in
以下 可 出现 面 色 苍 白 出冷 汗 恶 心 呕 吐 血
, ,
律 失 常居 多

心 律 失 常发 生 率 为

95 % 以上
¨]

是急性 内死 亡
装 临 时起 搏 器
2


期死 亡 的主要 原 因之 病例 中 心 脏 聚停
, ,

在急性心 肌 梗死

24 h
1 2

快速 型 心 律失 常
①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因疼

占40 %
近 几 年 由于


个心
急性


机 梗 死 常见

律 失 常分 类 及 病 情观 察
搏的
T
波上 需要 立 即通 知 医 生 采 取 措施
, ,


⑤ 在连 续


1 1
缓慢 型 心 律 失 常
、 、
① 急性 心 肌 梗死 常见 窦性

心 电监 测 的 患 者 中 4 0 5 % 有 加 速 性 室 性 自主 心 律 其
内每
危 险性 不 稳 定 型 的 束 支 传 导 障 碍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伴 左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如果能及时处理和管理AMI合并症,患者的预后会大幅度提高,减少生命风险。

但是,治疗AMI并发症需要针对病因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医生应在了解气道、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并发症。

急性肺水肿的处理急性肺水肿 (Acute Pulmonary Edema,APE) 是AM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血浆容量增加和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肺炎水肿和肺功能不良,早期AEP的症状通常是呼吸困难、饱满的颈静脉和水肿。

对于急性肺水肿的处理,需考虑以下治疗方法: - 给予纯氧吸入,以确保氧气供应; - 使用双向呼吸机/呼吸机,将患者连续正压通气,提高患者通气量,并减轻其肺泡水肿; - 给予利尿剂,以促进排尿和减轻组织水肿; - 给予血管扩张剂,使劳累的心脏减轻负担并改善体循环。

心律失常的处理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是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窦性心动过缓。

对于AMI后心律失常的治疗,需采取以下方法: - 给予必要的急救和复苏措施,如心肺复苏; - 药物治疗,如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抗心律剂等; - 内科处理,如氧气治疗和补液。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CS) 是AMI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CS的主要表现是血压和心脏输出量急剧降低、肾脏和内脏器官功能受损,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处理心源性休克,需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 紧急的机械通气和机械升磨治疗,以支持患者呼吸和氧合功能; - 进行血压管理和流量监测,给予升压药并控制液体;- 给予利尿剂调节内环境和补液; - 必要时进行心脏起搏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结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和充分的协调,包括急诊医生、心内科医生、麻醉医生、呼吸治疗师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肿 瘤 组 织 嵌 入 , 迫 使 支 架 内腔 狭 窄 甚 至 闭塞 有 关 , 于 术 压 常
后 3 6 月 发 生 , 主要 表 现 为 上 腹 疼 痛 、 热 、 疸 复 发 ~ 个 其 高 黄
进 入 胆 道 的 机会 , 细 菌 容 易 附 壁 聚 集 在 支 架 或 引 流 管 内 且
2 3 气胸 : 组 1 并 发 气 胸 , 要 因 P C 穿 刺 肝 顶 部 . 本 例 主 T D
上 段 胆 管 所 致 。表 现 为 胸 闷 、 气 , 即 通 知 医 生 , 时 给 憋 立 同
予 低 流 量 氧 气 吸 入 , 协 助 医 生胸 腔 穿 刺抽 气 , 密 观 察 呼 并 严
染 。护 士应 严 密 观察 患 者 的 生 命 体 征 、 无 腹 痛 、 热 、 有 高 寒
颤 及 意 识 改 变 的 情 况 。本 组 5例 胆 道 感 染 , 现 腹 痛 、 出 高 热 、 颤 , 温 3.~3 寒 体 8 4 9℃ 。经 应 用 足量 抗 生 素 控制 感 染 ,
现 胆 汁 性腹 膜 炎 的 症 状 。 2 5 支 架 内阻 塞 : 于 胆 道 内细 胞 异 常 增 生 , 架 移 位 及 . 由 支
钠 注 射 液 10m 入 去 甲 肾上 腺 素 8mg行低 压 胆 道 冲洗 , 0 I加
每 日 2 , 夹 管 保 留 1 n 3d 出血 逐 渐 停 止 。 次 并 0mi , 后 22 胆道感染 : 道感染 是 P C 加 E . 胆 T D MB E最 常 见 的并 发 症 。原 因 可 能 是 : 菌 血 症 、 血 症 : 阻 的 胆 道 通 常 有 ① 败 梗 感 染 , 穿 刺 或 造 影 使 胆 汁逆 行 入 血 液 而 引起 菌 血 症 、 血 而 败 症 。② 胆道 感 染 : 因引 流 管 与 外 界或 肠 道 相 通 , 加 了细 菌 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应急预案。

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或近乎阻塞,引起相应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急症。

患者多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二、急救流程1.评估病情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心电监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这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3.吸氧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改善缺氧状况。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等方式。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使用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以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再次梗死。

5.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

如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绕过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

三、急救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因窒息等原因加重病情。

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并给予吸氧治疗。

2.避免过度劳累: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如避免频繁搬动患者、限制活动等。

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并对两组患者满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数据满意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方案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减少后期不良反应,不仅能提高效果,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签:并发心律失常;急救护理;满意度;效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主要因为机体内部冠脉血流系统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缺氧、缺血引发心肌急性坏死症状;该疾病症状主要功能出现损坏、胸痛、胸闷等,如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此症状,救治不及时、护理不当等均会导致死亡、猝死[1]。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患者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严密检测积极治疗。

因此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最后对患者护理的满意数据进行记录对比,研究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组选取该疾病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其中男19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43.6岁,女20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5.2岁;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症状,存在房室传导阻滞21例,室性期伴收缩11例,属于室性心动过速20例,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症状26例,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病患运用常规护理方案,其中包含有心电图检测、血压、血压检测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包含有用药护理、并发症监护、肾功能衰竭护理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护静脉 , 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急诊抽 血急查心肌酶 、 电解质 、 血常规等 , 并及 时给予扩冠 、 抗凝 、 心律失常 、 抗 镇静止痛 、 营养 心肌、 改善循环等用 药治疗 。
4 心 电监 护
效死亡 , 死率 8 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死 亡 病 %。 的主要原 因, 续的心 电监 护能够及早发 现心律 失常 , 时给 持 及 予有效的救治 , 能够提 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患者的抢
急性 心肌 梗 死 合 并心 律 失 常 的急救 护理
郭 淑珍
( 阳城县人 民医院, 山西 阳城 0 8 0 ) 4 1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急性心肌梗 死合 并心律 失常的急救 护
理 。方法 对我 院 2 0 0 9年 1 月一 2 1 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 O2年
人工呼 吸机 、 除颤器 、 负压吸引装置 、 电图机等 )并 处于备用 心 , 状态 , 以便 随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 提高抢 救成 功率 。 3 快 速建 立静 脉通路 . 2 选择合适 的静脉 ,可采用静脉 留置针 , 穿刺 困难者 , 可锁 骨下 静脉穿刺 或经外周 中心静脉插
( 稿 日期 :02 0 — 8 收 21-60 )
舒适护理在肺气肿 患者 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 岚
( 湖北 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湖北 恩施 4 5 0 ) 4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肺 气肿 治疗中的效果。方
各类肺气肿患者 1 3 , 15例 , l 5例 男 3 女 8例 ; 年龄 4 岁 ~ 7岁 , 1 8 平均年龄 5 .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咳嗽、 2 6岁 咳痰、 排痰困难 、 胸
梗死 1 2例 , 后壁梗死 3 。 例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1 例 , 8 窦性心动 过缓 7例 , 心室纤颤 4例 , 室上性心律 失常 l , 6例 Ⅱ度 以上 房 室传导 阻滞 5 。 例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将身体比作一辆小汽车,心脏就是发动机,冠状动脉就是为发动机输送汽油的管道,冠状动脉这个管道一旦被堵住,心脏就没有供给能量的来源,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而且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和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都不能有效缓解,同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以及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或是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个人的生命。

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很急并且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若是在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时候,相关人员就做好急救护理,能很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救治的时机,存活的几率也能大大增加。

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急救护理方法来帮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吸氧当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或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冠状动脉会出现阻塞,心肌会缺氧,会影响到全身功能的正常运行。

这种情况下需要给患者吸氧,通常会借助鼻导管来进行吸氧,每分钟会给1-5升的氧气,若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可以使用氧气面罩进行吸氧,伴有一型呼吸衰竭的话,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给患者吸氧主要目的是能有效提升患者身体内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的负荷,确保心脏和重要器官的需氧量。

二、保持患者的体位当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一定要保持患者最舒服的体位,不要随意去触碰患者。

通常可以采取仰卧位的姿势,这样可以使心脏得到休息,尽可能减少心肌的耗氧量,慢慢恢复对大脑的血液供应。

旁人在搬运患者的时候不可随意的拉拽,应当借助担架去搬运患者,使患者在被搬运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舒适的平抬状态,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三、服用药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且疼痛难忍时,可以通过口服硝酸甘油或是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心梗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心梗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急诊科:负责接收、评估患者病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2. 心内科:负责心梗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术后护理。

3. 抢救小组:由急诊科、心内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抢救措施。

4. 护理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抢救流程1. 接收患者(1)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心梗心律失常。

(2)若判断为心梗心律失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评估与处理(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

(2)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

(3)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

(4)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3. 治疗措施(1)根据心电图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2)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电复律治疗。

(3)若出现心源性休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4.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

(3)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

(4)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5)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避免剧烈运动。

(6)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四、注意事项1. 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3. 定期开展抢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心梗心律失常的抢救能力。

4.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作,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5. 做好抢救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心梗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预案要求,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

【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心血管内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配合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梗死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急救人员在接诊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第一时间解除疼痛和抢救生命。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供氧;其次要及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补液并联合进行抗凝等治疗;在临床急救中应注意相关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2、急救配合: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协作,配合默契,共同实施相关急救措施。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密,确保急救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临床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心电监测、心功能支持和局部心肌再灌注等方面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工作。

二、心力衰竭1、急救要点: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等症状进行及时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吸氧、呼吸支持及药物治疗等。

2、急救配合:医护人员在急救心力衰竭患者时,要配合紧密,确保医疗措施的连贯性。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

包括心功能评估和支持、充分的营养和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

三、心律失常1、急救要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也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情况。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密切的心电监护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急救配合:在心律失常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协调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病情变化,紧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

3、临床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救之后,需要得到系统的临床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

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急救护理改革前26例,改革后34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改革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急救护理改革前的26例患者(对照组):治愈9例、明显好转14例、死亡3例,抢救有效率88.5%;改革后的34例患者(观察组):治愈15例、明显好转18例、死亡1例,抢救有效率97.1%。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控制患者饮食、持续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配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室颤动或心源性休克,病情危急死亡率高,是心脏猝死的主要诱因。

因此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45-77岁,平均(56.12±10.34)岁,体重(63±10)kg。

所有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1]。

其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2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0例,持续性心室颤动17例。

将2009年实施急救护理改革前的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急性心梗常规护理;改革后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改革后的急性心梗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改革后护理方法:
1.2.1 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常伴有濒死感,患者极度焦虑和恐惧。

因此在积极配合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病情,消除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治疗。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应该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决策,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2]。

1.2.2 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迅速吸氧,卧床休息,尽早建立静脉通道;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休息对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性;对于便秘的患者可视情况应用缓泻剂,并尽力协助患者床上排便,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定时给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严格控制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以低盐、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避免过饱,并注意补充维生素。

1.2.3 持续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后的必备措施,梗死后48h内是心律失常发作的高峰期。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监护机上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维持心率在60~100次/min,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1.2.4 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抢救能否成功,正确用药至关重要。

对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立即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的患者,可立即给予阿托品0.5-1.0mg静脉推注;对于胺碘酮的静脉给药方式,以上肢肘静脉为首选,尽量避免远端静脉给药。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护理改革前的26例患者(对照组):治愈9例、明显好转14例、死亡3例,抢救有效率88.5%;改革后的34例患者(观察组):治愈15例、明显好转18例、死亡1例,抢救有效率97.1%。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3]。

因此及时抢救和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由于心肌供血突然中断,交感神经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心肌,使心率加快。

同时因缺血而损伤的心肌细胞易与周围的正常心肌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反折,导致了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我国护理实践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我院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急救护理改革。

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实证为根本的循证护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和个人素质。

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利益与实际情况放在第一位,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全新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给与患者最佳的护理。

研究发现,急救护理改革后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控制患者饮食、持续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同时配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抢救有效率高达97.1%,明显高于改革前88.5%的有效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护理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控制患者饮食、持续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配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述娜,朱玉坤,吴国丽.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48~149.
[2]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3):11-12.
[3]谢丹.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2967-29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