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2——【南航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2——【南航 自动控制原理】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
由根轨迹方程,有
m
n
K (s zi )+ (s pi )=0
i 1
i 1
根轨迹起点 K =0 s pi , i 1, , n n个开环有限极点
由根轨迹方程,又有
m
n
(s zi )+(K )1 (s pi )=0
i 1
i 1
根轨迹终点 K s zi , i 1, , m m个开环有限零点
a
(2k 1)
nm
, k 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
(a1 n
b1 m
)
由多项式的根与系数关系
n
n
a1 pi b1 zi
i 1
i 1
n
m
pi z j
a
i 1
j 1
nm
例4.2-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
s(s 3) (s )2 2
0, 0
试分析开环极点参数变化时渐近线。
1
n
1
j1 d z j i1 d pi
分离点处相邻两条根 轨分迹离分点支处切一线共之有间多的少
夹条角根等轨于迹分支/?l
分离点处根轨迹的分离角d 为
d (2k 1) / l k 0,1,
分离点处,根轨迹进
侧的开环实有限零极点数为奇数。
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为 两类:实数零极点和复数 零极点,且复数零点或复 数极点必共轭成对。
系统开环零极点的分布为
图示,取实轴任一点 s=s1
·对复共轭开环极点
p4 j, p5 p4 j,
(s1 j)+(s1 +j)=2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自动控制原理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例:开环传递函数
Gs
k1
ss
a
开环系统两个极点为:P1 0, P2 a R(s)
闭环传递函数为:
GB s
s2
k1 as
k1
-
k1
C(s)
ss a
闭环特征方程: s2 as k1 0
闭环特征根:s1,2
a 2
a 2
2
k1
(闭环极点)
3
自动控制原理
在p5附近取一实验点sd, 则∠sd-p5可以认为是p5点的出射角 Sd Z Sd P1 Sd P2 Sd P3 Sd P4 Sd P5 1800
近似为 P5 Z P5 P1 P5 P2 P5 P3 P5 P4 p 1800
p Sd P5 1800
法则4 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
这些段右边开环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
数。
m
n
证明:根据相角条件 S Z j S Pi 18002q 1
j 1
i 1
p4
j s平面
例:sd为实验点
p3
z2 sd
p2 z1 p1
p5
① 实验点sd右侧实 轴上零极点提供 1800相角
③ 共轭复零点,复极点提供的相角和为 3600。
2
s1=-1.172,s2=-6.828
33
自动控制原理
法则6 开环复数极点处根轨迹出射角为
p 1800
开环复数零点处根轨迹入射角为:
Z 1800
其中 z p(不包括本点)
34
自动控制原理
j p5
p5
p3 p3
p2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s=-2 分离角=±90。 o 与虚轴的交点
68
4.5 广义根轨迹
根轨迹部分是个半圆,半径是 k *
证明:根轨迹上一点S满足相角条件
s (s j2) (s j2)
代入s j
( j) ( j( 2)) ( j( 2))
arctan arctan 2 arctan 2
K* G(s)
s(s 2)(s 1)
26
法则五: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几条根轨迹在[s]某一点相遇后又分开 的点。
说明有重根
27
实轴上的分离点(常见)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极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极点,则在这两个极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零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零点,则在这两个零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开环极点:
p1 0 p2 0 p3 2 p4 5
(2)实轴上的根轨迹 (3)根轨迹分支数
4
59
G0 ( s)
s2(s
k* 2)(s
5)
(4)渐近线
4条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
a
4
3
4
3
4
4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σa , 0)
4
pi
a
i 1
4
1.75
60
G0 ( s)
s2(s
k* 2)(s
法则二: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 连续性
•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 极点数n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 对称于实轴。
22
法则三:根轨迹的渐近线(n>m)
• 当开环有限零点数m小于有限极点数n时, 有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点 ,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实验报告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绘制根轨迹的方法。

2,观察k值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掌握系统临界稳定情况下k值得求取。

4,了解增设零点对系统稳定的影响以及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轨迹的概念:所谓根轨迹就是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有了根轨迹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了,稳定性的判定,当开环增益从零变到无穷大时,根轨迹不会越过虚轴进入s平面的右半平面,此时K的范围为系统稳定的范围,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的K值,为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开根轨迹进入s平面的右半平面时所对应的K值为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三,实验内容A、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s+5))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将手工绘制结果与实验绘制结果比较; (2) 从实验结果上观察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3) 用simulink 环境观察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绘制根轨迹的matlab文本为clfnum=1;den=conv([1 1 0],[1 5]); rlocus(num,den) %绘制系统根轨迹1,得到如图的根轨迹图:2,用鼠标点击根轨迹与虚轴处的交点可得到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K=30,所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0―30。

3,在simulink环境下按下图连接电路:取增益为30的时候在示波器下观察单位节约响应,输出波形为:由图可以看出单位阶跃响应的输出为等幅的震荡输出,所以此时系统为临界稳定状态。

当改变开环增益为50和20时观察示波器,得到输出波形分别为:由图可知当增益K为50时输出为不稳定的震荡输出,此时系统不稳定,当增益K为20时输出的波形震荡越来越缓慢,最后趋于稳定,所以此时的系统是稳定的。

B,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3)/s(s+1)(s+2)(1) 仿照上题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参照第一题得到matlab命令文本为:clfnum=1;den=conv([1 1 0],[1 2]); rlocus(num,den) %绘制系统根轨迹得到如图的根轨迹图:1,由图可知根轨迹没有进入s平面右半平面,所以系统在K=0到K=?都是稳定的。

自动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z1
p3
3
1
p2
s2
s1
p1 s3
4
z2
2
p4
先看试验点s1点: ①成对出现的共轭极点p3、 p4对实轴上任意 试探点构成的两个向量的相角之和为0°; ②成对出现的共轭零点z1、 z2对实轴上任意试探点构成的两个向量的 相角之和为0°; ③试探点左边的极点p2对试探点构成的向量的相角为0°; ④试探点右边的极点p1对试探点构成的向量的相角为180°; 所以s1点满足根轨迹相角条件,于是[-p2 ,-p1]为实轴上的根轨迹。 再看s2点:不满足根轨迹相角条件,所以不是根轨迹上的点。
2、根轨迹的对称性
一般物理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实数,其根必为实根或共 轭复根。即位于复平面的实轴上或对称于实轴。
3、根轨迹的支数、起点和终点: n阶特征方程有n个根。当 K* 从0到无穷大变化时,n个根
在复平面内连续变化组成n支根轨迹。即根轨迹的支数等于系统 阶数。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j 1
i 1
n
d ln (s p j )
d ln m (s zi )
j1
i1
ds
ds
d
n j 1
ln(s
p j )
d
m i 1
ln(s
zi )
ds
ds
n d ln(s p j ) m d ln(s zi )
j 1
ds
i 1
ds
n
1
m
1
j1 s p j i1 s zi
设 K* Kgd 时,特征方程有重根 d ,则必同时满足
F(d ) 0 和 F'(d ) 0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i i 1 i
m
s p
i 1
n
0
或写成
* s p K i s zi 0 i 1 i 1
m
它是直接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分析闭环特征根及其性能的图解法。
『例』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讨论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情况(0<K<∞)。

开环增益 K K * i bd
j
z
ac
i
p
j
四、根轨迹方程
(1) 根轨迹方程
1 Gs H s 0 或 Gs H s 1
假设开环传递函数中有m个零点和n个极点
1
K * s zi
i 1
m
s p
i i 1
n
0,
j z2
p3
S1
p2 z3
z1
p4
p1
4. 根轨迹的渐近线
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点数m,有n-m条根轨迹 分支沿着与实轴夹角为 a 和交点为 的一组渐进线 a 趋向无穷远处。
(2k 1) a , a nm
p z
i 1 i i 1
n
m
i
nm
『例』指出单位反馈系统根轨迹的条数、根轨迹渐近线与 实轴的夹角和交点。 K* G(s) s( s 1)(s 2) 60 (2k 1) 0 1 2 解:有3条根轨迹, a 180 , a 1 30 3 60
『问题』开环传递函数的3个极点和2个零点如下图,
判断s1是否根轨迹上的点?
s1
5 4
z1 z2
× p3
3
2
× p2

4第四章__根轨迹法(2)

4第四章__根轨迹法(2)
3
2
1
Imag Axis
0
-1
-2
-3 -2
-1.5
-1
-0.5 Real Axis
0
0.5
1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确定内环的闭环极点 要求内环的反馈系数 内环的特征方程 3.2<Kf<3.5
( s 0.6)(s2 2s 4) K f 0
在实轴上选取试验点进行试探,P1=-1.6时,Kf =3.36 可求得内环的另外两个闭环极点为 p2 0.5 j1.83 p3 0.5 j1.83 3)绘制外环的根轨迹图 外环的开环传递函数
(2)根轨迹的起点 (3)实轴上的根轨迹
0,-1,-3
终点 均为∞
[0 , ] [3 , 1]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根轨迹的渐近线
a
n
2k 180 0 ,120 nm
m j i 1 i
k 0、 1
a=
( p ) ( z )
i 1 j与虚轴的交点 (相同) (9)闭环极点的和 (相同)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例: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所示
R(s )


Kc s2


K0 s( s 1)
C (s )
1 s3
系统的内环为正反馈,绘制内环根轨迹图。 解: (1)内环的开环传递函数
G1 ( s ) H1 ( s ) K0 s( s 1)(s 3)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3
广义根轨迹
其它种类的根轨迹: 1.参数根轨迹
2.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 3.正反馈回路和零度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

16
规则4:实轴上的根轨迹 规则 若实轴的某一个区域是一部分根轨迹,则必有:其右边 (开环实数零点数+开环实数极点数)为奇数。 这个结论可以用相角条件证明。 由相角条件
∑ ∠(s − z ) −∑ ∠(s − p ) = (2k +1)π
j =1 j i =1 i
m
n

× × × ×
σ
17
规则5:根轨迹渐近线 规则 当 n>m 时,则有(n-m) 条根轨迹分支终止于无限零点。 这些根轨迹分支趋向无穷远的渐近线由与实轴的夹角和 交点来确定。 与实轴夹角

K →∞
K = 2.5
2
稳态性能 开环传递函数在坐标原点有
一个极点,系统为1型系统,根轨迹上 的K值就是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如果给 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则由根轨迹图 可以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位置。 由开环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通常 采用根轨迹增益 根轨迹增益,根轨迹增益与开环增 根轨迹增益 益之间有一个转换关系。
o o
与实轴交点
σa =
i =1
∑ pi − ∑ z j
j =1
n
m
n−m
( 0 − 4 − 1 + j − 1 − j ) − ( − 1) = = − 1 .67 4 −1
23
24
规则6:根轨迹分离点和会合点 规则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根轨迹分支在 s 平面上相遇又立即 分开的点称为分离点(会合点)。 分离点(会合点)的坐标 d 由下列方程所决定:
K =1
1
K =0
−2
−1
0
σ
K = 0.5
−1
−2
动态性能
由K值变化所对应的闭环极 点分布来估计。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法则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交点和临界根轨迹增益的求法:
解: 方法一
例8.
,试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K*=0 w =0 舍去(根轨迹的起点)
与虚轴的交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jw
劳斯表:
01
s2的辅助方程:
02
K* =30
03
当s1行等于0时,特征方程可能出现纯虚根。
04
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参数根轨迹簇
二、附加开环零、极点的作用
试验点s1点
例1.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实轴上的根轨迹。
解:
零极点分布如下:
p1=0,p2=-3,p3=-4,z1=-1,z2=-2
实轴上根轨迹为:[-1,0]、[-3,-2]和 (- ∞ ,-4]
jw
-2
-1
1
2
-1
-2
s
.
.
.
.
.
.
.
.
三、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反馈通路传函:
前向通路传函:
典型闭环系统结构图
KG*--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KH*--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
K*--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1
闭环传递函数:
2
开环传递函数:
01
04
02
03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益。
(5)用(s-s1)去除Q(s),得到余数R2 ;
(6)计算s2 =s1-R1/R2 ;
(7)将s2 作为新的试探点重复步骤(4)~(6)。
例4.试用牛顿余数定理法确定例3的分离点。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零度根轨迹: 1 实轴上根轨迹区间右侧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偶数 2 实轴与渐近线正方向夹角2kπ/n-m 3 求出射角和入射角时2kπ
4 分离角不变
1-G(S)H(S)=0 G(K)=1 例题:开环传递函数: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①n=3.所以根轨迹有三条。 ②极点: ③渐近线: 5 分离点:
令 1. 闭环零极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构成,对于单 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2. 闭环极点与开环极点,开环零极点及根轨迹都有关系。
4).根轨迹方程: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①满足相角条件的点肯定是根轨迹上的点,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 的充要条件。 ②幅值条件是用来确定根轨迹上的点所对应的根轨迹增益。 5).绘制更轨迹的法则: ①根轨迹的连续性:根轨迹是连续变化的直线或曲线。 ②根轨迹的对称性:根轨迹位于幅平面的实轴上或对称的实轴上。 ③根轨迹的条数;等于系统的阶次。即:闭环特征根最高次幂。 ④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起源于n个开环极点,终止于m个开环零点。 以及n-m个无穷远零点。
闭环极点。
解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 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2)系统的根轨迹有条渐进线
渐进线的倾斜角为 取式中的K=0,1,2,得=π/3,π,5π/3。
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三条渐近线如图的虚线所示。 (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中 的粗实线所示。 (4)确定分离点: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即
所以 即: ②分离点: 证明:
②除以①式
无零点 分离点重根 ③分离角:指根轨迹进入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与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之 间的夹角。当l条根轨迹进入并立即离开分离点时 8)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起始于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在起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 角。 入射角:终止于开环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角。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详解

系统的信号流图见图4-28,从信号流图中看出,系统中含有一个积分环节, 因此为1型系统,因此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0。
K m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 2)为了绘制电动机传递系数(含放大器附加增益) 可将有关参数代入传递函数中,并将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整理,等价根轨迹增 益方程为:
1 K* P( s ) ( s 6.93 j 6.93)( s 6.93 j 6.93) 1 K * Q( s ) s 2 ( s 13.86)
当所有根轨迹分支都在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 2) 稳态性能:
回忆:稳态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
由根轨迹图不仅可以方便的确定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而且可以根据给定系统 的稳态误差要求, 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
3)动态性能: 回忆:动态性能形态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闭环极点。 从根轨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特征根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方便地 确定动态性能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
K * lim
s

j 1 i 1 m
n
s pi s zj
lim s
s
nm
, 0 ,
nm nm
(无穷零点)
(无穷极点)
(n m 1)
(续)
且均为实数开环零、极点。
(续)
(续)
小结论: 由两个极点(实数极点或者复数极点)和一个有限零点组成的开环系 统,只要有限零点没有位于两个实数极点之间,当 K * 从零变化到无穷时, 闭环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以有限零点为圆心,以有限零点到重根点的距 离为半径的一个圆,或圆的一部分。这在数学上是可以严格证明的。
例如,在上列程序之后增加语句: [k,p]=rlocfind(num,den)

根轨迹法PPT课件

根轨迹法PPT课件
定闭环极点位置。另一方面分析设计系统时经常要研究一个 或者多个参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闭环极点位置及系统性 能的影响.
W.R.EVAOVS(依万斯)于1948年首先提出了求解特征方程 式根的图解法─根轨迹法。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
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 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解: n 3,m 0
① p1 0,p2 1,p3 2 为根轨迹的起点;
开环无零点,故三个分支终点均趋向无穷远。

a
(2q 1)
nm
(2q 1)
3
60、180、300
(q 0,1,2)
n
m
a
i 1
pi z j
j 1
nm
3 0 1 3
③ 实轴上根轨迹:
( ,2],[1,0]
j
p3 2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4-3 参数根轨迹 §4-4 正反馈回路和零度根轨迹 §4-5 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响应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的概念
从上一章讨论知道,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闭环极点在
s 平面上的位置是密切相关的,分析系统性能时往往要求确
对于实轴上0至1线段的实数根而言,其对应的K*值在
b 点为极大值。
可以证明,当l 条根轨迹分支进入并立即离开分离点时,
分离角为 (2k 1) l .
k 0,1, ,l -1
例4-3:求上例中 b 点的坐标。
[规则3] 根轨迹的渐进线
当开环有限极点数 n大于有限零点数时,有 (n m)
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a的一组

《模块化自控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

《模块化自控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

《模块化自控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模块化自控原理中的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是探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实验观测和分析系统的根轨迹,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重要信息。

下面是对该实验的详细说明和分析。

1.实验目的1.1理解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概念及其重要性;1.2学习使用根轨迹法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分析;1.3掌握根轨迹分析实验的具体步骤;1.4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实验原理2.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是以参数变化为基础的线性系统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之一、根轨迹是指在参数变化的范围内,系统传递函数极点的轨迹,可以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特性和动态响应快慢等重要指标。

2.2根轨迹的画法根轨迹的画法需要先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然后通过对传递函数进行拆项和配平,求解极点的位置。

根轨迹的位置可以通过极点的实部和虚部来表示,根据虚轴对称性和极点与零点的关系,可以画出根轨迹的大致形状和方向。

2.3根轨迹分析的应用根据根轨迹的形状、分布和方向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根轨迹在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奇数个则系统不稳定;-根轨迹的分布越往左上角或右上角,系统的动态特性越好。

3.实验装置和器材3.1实验装置数字控制系统实验台、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模转换器等。

3.2实验器材电脑、电源线、连接线、示波器探头等。

4.实验步骤4.1连接实验装置将数字控制系统实验台与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数模转换器等设备进行连接。

4.2系统参数调整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包括采样频率、控制周期、信号幅值等。

4.3系统根轨迹绘制在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的根轨迹绘制软件,根据实验所给的开环传递函数和稳定域范围,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4.4根轨迹分析根据根轨迹的形状、位置和分布等信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解释。

4.5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所绘制的根轨迹和分析结果,包括根轨迹的形状、交点、分布等重要特征。

天津大学81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天津大学81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二、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当系统某一参数由0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 的轨迹。 由(4-1)可得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G(s) H (s) 0 由(4-3)式得
(s z )
j
m
K*
(s p )
i i
m
j n
1 1e j ( 2 k 1)
( k 0,1,2,
n m n * i j i i 1 j 1 i 1
例:要求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为0.5,试确定系统的根轨迹增益K*、 闭环主导极点和系统开环增益K。
K* G( s) H ( s) , s(s 3)(s 2 2s 2)
ξ =0.5
解:过原点作ξ=0.5的等阻尼线, 等阻尼线与根轨迹分支的交点 即为待求的一个闭环极点 0.41 j 0.71 ,另一共轭闭环极点为 0.41 j 0.71 ; 由根轨迹增益公式,可得2.63,; 由开环传函可得开环增益为 K K * 1 0;.44

j 1
m
z j pi

j 1, j i

n
Pj Pi
Pi 180o
同理可证终止角公式。
例4-3 P148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 (s 1.5)(s 2 j )(s 2 j ) G( s) s(s 2.5)(s 0.5 j1.5)(s 0.5 1.5 j )
连续变化,则根轨迹连续变化;由于代数方程的根关于 实轴对称,根轨迹也关于实轴对称。
法则3: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数m时,有n-m条根 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a 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 穷远处,其中: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2 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根轨迹方程
R(s)
G ( s) H ( s)
C(s)
一、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 KG
* KH d
G( s)
Π ( s z j )
j 1
a
( s pi ) Π i 1
* a
b

* KG A( s)
B( s)
c
H ( s)
Π ( s zl )
K* G( s) s( 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解:开环极点 p1=0, p2=-1, p3=-2,无开环零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0]。 渐进线 n=3,m=0,有三条渐进线。
0 1 2 1 交点 a nm 3
i 1
pi
1/4<K<∞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 K=1/2时,s1,2=-1/2±j0.5。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K 一变,一组根变;K一停, 一组根停;
K=0.5 K=0 -1

j0.5 0
σ
-j0.5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指系统中某一 K=0.1875 K=0.25
参数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a
pi z j
i 1 j 1
n
m
nm
a
(2k 1) nm
k 0,1,2,, 直到获得(n m)个夹角为止 .
开环传递函数
G ( s) H (s) K * Π ( s z j )
j 1 m
( s pi ) Π i 1
n
K*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new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new

2.47
3 2 1 0
例4-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0.5s 1) K * (s 2)
G(s)
0.5s 2 s 1 (s 2 2s 2)
z1 2 s1,2 1 j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K * 0.5K

(1)一个开环零点,两个开环极点;两条根轨迹分支;有一个无 穷远处的零点。
根轨迹法的任务: 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和根轨迹增益,用图解方法确定闭环极点。
由闭环传递函数 (s)
G(s)
1 G(s)H (s)
m
(s z j )
1 G(s)H (s) 0 K * j1
n
1
(s pi )
i 1
当 K* 0 K*
求出相应的根,就可以在s平面上绘制出根轨迹。
根轨迹方程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
K*
K
* G
K
* H
(s)
G(s)
K
* G
f
(s
zi
)
h
(s
p
j
)
i 1
j 1
1 G(s)H (s)
n
(s
pi
)
K
*
m
(s
z
j
)
i 1
j 1
结论:
(1)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 开环前向通道系统根轨迹增益。 (2)闭环系统的零点由开环前向通道传递函数的零点和反馈通道 传递函数的极点所组成。
(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根轨迹增益均有关。
起始角(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复平面上开环极点处的
切线与实轴的夹角 pi 。
终止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复平面上开环零点处的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 线性系统 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 对高阶系统而言,采用因式分解求取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根 (即闭环极点)一般是极为困难的。
▪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经常需要考察系统某一参数(如开环根 增益)改变时,闭环极点的位置改变情况,以便于根据控制系 统的性能要求,确定这些参数。
是恒包络,而且当码组的变化为0→1,或者 1→0时, 会产生π的最大相位跳变。这种相 位跳变会引起带限滤波后的数字调相信号 包络起伏,甚至出现“0”包络现象,如图9 -1所示。为了消除 π的相位跳变,在 QPSK 的基础上提出 OQPSK。
▪ 图9-1 QPSK 信号限带滤波前、后的波形
每个码元的前一比特为同相分量I(t),后一 比特 为正交分量Q(t),然后利用同相分量和 正交分量分别对两个正交的载波进行2PSK 调制, 最后将两路调制结果叠加,得到 QPSK 信号。在当前任意相位,下一时刻的 相位均有四种 可能取值,因而相位跳变量 可能为0,±π/2或π,如图9- 2(a)所示,当两 个比特同时发生 极性翻转时,将产生π的相 移,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 必然达到最大。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信息速率接 近1GB/s,要在实际信道中传输,除应采用高 效 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先进的信道编码 技术之外,采用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 单位频 带的数据传送速率也是极为重要的。
地提 高数字电视覆盖率,根据数字电视信 道的特点,要进行地面信道、卫星信道、有 线信道的编 码调制后,才能进行传输。由 于数字电视系统中传送的是数字电视信号, 因此必须采用高 速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频 谱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 满足数字高清晰度电 视系统的传输要求。

第4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4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C(s)
G1 ( s) C ( s) G( s) R( s) 1 G1 ( s) H ( s)
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取决于闭环零、极点
闭环零点=G 1(s)中的零点和H(s)中的极点,很容易求得 闭环极点由特征方程:1+ G1 (s) H(s)=0 求出,很难求得
第四章 根轨迹法 5
根轨迹法的优点:不用求解高阶方程,通过图解的方法 找出闭环极点,并且知道闭环极点的变化趋势,可以方便地 实现高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 根轨迹的定义: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一参数从0→∞变化时,
第四章 根轨迹法 22
当n>m时,起始于n个开环极点的n支根轨迹, 有m支终止于开环零点,有n-m支终止于无穷远处。 用式(4-9)可以解释这一规则:终点就是K→∞ 的点,要K→∞只有两种情况,一是 s=zl(l=1,2,…,m),二是s→∞。这时,无穷远处也 称为‘无穷远零点’。 当 n<m 时,终止于 m 个开环零点 m 支根轨迹, 有 n 支来自个开环极点,有 m-n 支来自无穷远处。 必需指出,实际系统极少有 n<m的情况,但是在处 理特殊根轨迹时,常常将系统特征方程变形,变形 后的等价系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1948年伊凡思(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 它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而用图解法来确定系统 的闭环特征根。所谓根轨迹就是系统的某个参数 连续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画出的轨迹, 如果这个参数是开环增益,在根轨迹上就可以根 据已知的开环增益找到相应的闭环特征根,也可 以根据期望的闭环特征根确定开环增益。
第四章 根轨迹法 23
规则二:根轨迹的分支数和对称性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连续变化,并且有max(n,m) 支。 因为根轨迹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无论K如何 变化特征方程始终有max(n,m)个根,即使出现重 根,当K从零到无穷大连续变化时重根不可能始终 为重根,所以根轨迹一定有max(n,m)支。 特征方程的根要么是实根(在实轴上)要么是 共轭复根(对称于实轴),所以根轨迹一定对称于 实轴且连续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方法(2011-3) (2)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方法(2011-3) (2)
要求等价为:
பைடு நூலகம்β = 45
−ξπ 1−ξ 2
β = 60
[ s]
j
⎧45° < β < 60° ⎨ ⎩ 2 < ωn < 5
−5
−2
0
13
ξ ξ ξ ξ ξ ξ ξ
= 0.0 σ % = 100% = 0.4 σ % = 25% = 0.5 σ % = 15% = 0.6 σ % = 10% = 0.7 σ % = 5% = 0.8 σ % = 2% = 1.0 σ % = 0%
A
ξ = 0.5
Im
λ3 = −2.34 X
−2
λ1 = −0.33 + j0.58
−1
X
−0.5
60
0
X
Re
λ2 = −0.33 − j0.58
21
三、高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估算
1、高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 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包括常数项和响应模态。 (2) 除常数项以外,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系统模态的组 合,组合系数即部分分式系数。 (3) 模态由闭环极点确定,而部分分式系数与闭环零点、极点 分布有关,闭环零点、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均有影响。
ξ ≥ 1− r
( α)
2
ωd ≤ r
α − r ≤ ωn ≤ α + r
α − r ≤ ξωn ≤ α + r
如果设定区域
ξωn ≥ q
则选择 r ≤ min
(α − q , α
ξ ≥ ξ min
1− ξ
2 min
)
8
[例]:如图系统,求系统具有最小阻尼时K值及相应的 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閉環控制系統的動態性能與閉環極點在S平面上的 分佈位置是密切相關的,分析系統的性能時,往往要求 確定系統閉環極點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分析和設計系 統時,經常需要研究一個或幾個參量變化時,對系統的 極點和系統性能的影響。
採用分解因式的古典方法求特徵方程式的根通常不容 易,特別是當某一參量發生變化(靈敏度)時,需要反復進 行計算,這時採用上述方法就顯得十分煩瑣,難以在實際 中應用。
K=0.5 K=0
該系統對於所有的K都是穩定的 穩態性能:
-1 0
原點處有一個極點 Ⅰ型系統
根軌跡上的K值就 是靜態誤差係數
0 K 0.5 : 过阻尼系 ,階统 躍回應為非週期過程
動態 K=0.5:临界阻尼 ,階系 躍回统應為非週期過程
性能:
K
0.5:欠阻尼,階系躍统 回應為阻上尼頁振盪下過頁程
返回
根據相角條件,在同一分離點分離的各條根軌跡 分支,它們的切線將均分360度。2條根軌跡在分離 點相隔180度,4條根軌跡在分離點相隔90度。
分離點的座標為:
m
1
n
1
i1 d zi
j1 d p j
分離角:根軌跡進入分離點的切線方向與離開分離點的切 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2k 1)
l
l-進入並立即離開分離點的 根軌跡條數
根軌跡:當系統某一參數在規定範圍內變化時,相應的系
統閉環特徵方程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也隨之變化移動,一個
根形成一條軌跡。
系統特徵根的圖解方法!!!
廣義根軌跡:系統的任意一變化參數形成根軌跡。
狹義根軌跡(通常情況):
變化參數為開環增益K,且其變化取值範圍為0到∞。
自動控制原理
一 根軌跡的概念
根軌跡法:系統某一參數變化時,繪製特徵方程的根在 S平面的位置變化軌跡的圖解方法。 根軌跡法的優點: 1:從已知的開環零、極點的位置及某一變化參數來求 取閉環極點的分佈,即解決閉環特徵式的求根問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用闭环系统的特征根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轨迹,来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因此要求学生要掌握根轨迹作图方法的规则,并熟练运用这些规则绘制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要让学生会利用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性、稳态特性。

掌握怎样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着重讨论根轨迹图的绘制,明确闭环传递函数极点与瞬态响应的关系,了解改变开环增益,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二、授课主要内容: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1)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2)根轨迹方程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广义根轨迹1)参数根轨迹2)零度根轨迹4.系统性能的分析(详细内容见讲稿)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1)重点掌握的内容1)熟练运用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2)熟练运用零度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3)正确理解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闭环零、极点和开环零极点与常规根轨迹的关系。

(2)一般掌握的内容1)根轨迹上估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2)广义根轨迹的概念。

3)偶极子、可略零极点的概念,主导极点的概念。

(3)一般了解的内容:根轨迹法则的证明推导过程。

四、主要外语词汇根轨迹 root-locus特征方程 characteristic equation分离点 breakaway point闭环极点 closed-loop poles幅角条件 angle condition模值条件 magnitude condition实轴 real axis虚轴 imaginary axis五、辅助教学情况(见课件)六、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根轨迹? 它有什么主要性质?如何把握根轨迹作图?2.利用图解法绘制根轨迹的8个规则是什么?3.在根轨迹作图中,确定渐近线和分离点附近的根轨迹很关键,如何理解有关它们的计算公式?4.如何绘制零度根轨迹?5.如何绘制参数根轨迹?6.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在根平面上该怎样表示?7.什么是闭环主导极点?为什么可以用主导极点来估算闭环系统的质量?8.闭环极点为实根时响应曲线的形状如何?有共轭复根时响应曲线的形状如何?9.开环零、极点的变化对控制系统的质量有什么影响?10.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对系统的性能有何影响?七、参考教材(资料)1.《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佟明安罗维铭译)科学出版社参考该书第四章有关内容。

2.《自动控制原理》天津大学李光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该书第四章有关内容。

八、讲稿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十分简便,特别在进行多回路系统的分析时,应用根轨迹法比用其它方法更为方便,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根轨迹方程,然后将向量形式的根轨迹方程转化为常用的相角条件和模值条件形式,最后应用这些条件绘制简单系统的根轨迹。

1,根轨迹概念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当闭环系统没有零点与极点相消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我们常简称为闭环极点。

因此,从已知的开环零、极点位置及某一变化的参数来求取闭环极点的分布,实际上就是解决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求根问题。

当特征方程的阶数高于四阶时,求根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如果要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闭环特征方程式根的影响,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计算,同时还不能直观看出影响趋势。

因此对于高阶系统的求根问题来说,解析法就显得很不方便。

1948年,W.R.伊文思在“控制系统的图解分析”一文中提出了根轨迹法。

当开环增益或其它参数改变时,其全部数值对应的闭环极点均可在根轨迹图上简便地确定。

因为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闭环极点惟一确定,而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又与闭环零、极点在5平面上的位置密切相关,所以根轨迹图不仅可以直接给出闭环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而且可以指明开环零、极点应该怎样变化才能满足给定的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除此而外,用根轨迹法求解高阶代数方程的根,比用其它近似求根法简便。

为了具体说明根轨迹的概念,设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s φK s s K s R s C 222)()(2++= 于是特征方程式可写为 s 0222=++k s ,显然,特征方程式的根是:s k 2111-+-= s k 2112---=如果令开环增益K 从零变到无穷,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求出闭环极点的全部数值,将这些数值标注在s 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如图4-2所示。

图上,粗实线就称为系统的根轨迹,根轨迹箭头表示随着K 值的增加,根轨迹的变化趋势,而标注的数值则代表与闭环极点位置相应的开环增益K 的数值。

的根轨迹,根轨迹上的箭头表示随着K 值的增加,根轨逝的变化趋势,而标注的数值则代表与闭环极点位置相应开环增益K 的数值.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有了根轨迹图,可以立即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

下面以图4—2为例进行说明:(1)稳定性当开环增益从零变到无穷时,图4—2上的根轨迹不会越过虚轴进入右半‘平面,因此图4—1系统对所有的K 值都是稳定的,这与我们在第3—4节所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

如果分析高阶系统的根轨迹图,那么根轨迹有可能越过虚轴进入右半辈子s 平面,此时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K 值,就是临界开环增益。

(2)稳态性能。

由图4-2可见,开环系统在坐标原点有一个极点,所以系统属I 型系统,因而根轨迹上的K 值就是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如果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则由根轨迹图可以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根轨迹图上标注出来的参数不是开环增益,而是所谓根轨迹增益。

下面将要指出,开环增益和根轨迹增益之间,仅相差一个比例常数,很容易进行换算。

对于其它参数变化的根轨迹图,情况是类似的。

(3)动态性能由图4—2可见,当0<K<0.5时,所有闭环极点位于实轴上,系统为过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当K :o .5时,闭环两个实数极点重合,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仍为非周期过程,但响应速度较0<K<0.5情况为快;当K>o .5时,闭环极点为复数极点,系统为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阻尼振荡过程,且超调量将随X 值的增大而加大,但调节时间的变化不会显著。

上述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然而,对于高阶系统,用解析的方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显然是不适用的。

我们希望能有简便的图解方法,可以根据已知的开环传递函数迅速绘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为此,需要研究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3.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由于开环零、极点是已知的,因此建立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闭环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并由此导出根轨迹方程。

设控制系统如图4-3所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φ(s)=)()(1)(s H s G s G +,在一般情况下,前向通路传递函数G (s )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H (s )可分别表示为。

)...12)(1()...12)(1()(222221212221++++++=s T s T s T s s s s K s G G ζτζττν )()(11*i qi i fi G p s z s K -∏-∏=== 式中,G K 为前向通路增益;*G K 为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它们之间满足如下关系:......221221*T T K K GG ττ=以及 )()()(11*j h j j l j H ps z s K s H --=∏∏== 式中*H K 为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

于是,图4-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1111*j hj iq i j lj i f i p s p s z s z s K s H s G ----=∏∏∏∏==== 式中,***HG K K K =,称为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它与开环增益K 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式(4-3),仅相差一个比例常数。

对于有m 个开环零点和n 个开环极点的系统,必有f+l=m 和q+h=n 。

将式(4-2)和(4-5)代入(4-1),得)()()()()(1*111*j mj in i j h j i f i G z s K p s p s z s Ks -+---=Φ∏∏∏∏==== 比较式(4—5)和(4—6),可得以下结论:1)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就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2)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零点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极点所组成。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以及根轨迹增益*K 均有关. 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在于: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

一旦确定闭环极点后,闭环传递函数的形式便不难确定,因为闭环零点可由式(4—6)直接得到。

在已知闭环传递函数的情况下,闭环系统的时间响应可利用拉氏反变换的方法求出。

4.根轨迹方程根轨迹是系统所有闭环极点的集合。

为了用图解法确定所有闭环极点,令闭环传递函数表达式(4—1)的分母为零,得闭环系统特征方程0)()(1=+s H s G由式(4-6)可见,当系统有m 个开环零点和n 个开环极点时,式(4-7)等价为1)()(11*-=--∏∏==ini j m j p s z s K 式中,z j 为已知的开环零点;p i 为已知的开环极点;*K 从零变到无穷。

我们把式(4—8) 称为根轨迹方程。

根据式(4—8),可以画出*K 当从零变到无穷时,系统的连续根轨迹。

应当指出,只要闭环特征方程可以化成式(4—8)形式,都可以绘制根轨迹,其中处于变动地位的实参数,不限定是根轨迹增益*K ,也可以是系统其它变化参数。

但是,用式(4—8)形式表达的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在s 平面上的位置必须是确定的,否则无法绘制根轨迹。

此外,如果需要绘制一个以上参数变化时的根轨迹图,那么画出的不再是简单的根轨迹,而是根轨迹簇根轨迹方程实质上是一个向量方程,直接使用很不方便。

考虑到π)12(11+=-k j e ; ,...2,1,0±±=k因此,根轨迹方程(4—8)可用如下两个方程描述:π)12()()(11+=-∠--∠∑∑==k p s zs n i i m j j ,...2,1,0±±=kjm j i n i zs ps K --=∏∏==11* 方程(4—9)和(4—lO)是根轨迹上的点应该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前者称为相角条件;后者叫做模值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