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考察报告

考察对象: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

考察时间:实践周

人物简介

荣宗敬

荣宗敬,荣氏企业缔造者之一,他与弟弟荣德生共同把荣氏企业发展成规模巨大、资金雄厚的民族企业。荣宗敬(1873—1938),7岁进私塾。14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因病回乡,15岁到钱庄习业,19岁师满到上海森泰蓉钱庄做跑街,承担包揽生意,联系客户业务。他求知心切,专心研究业务,勤奋诚恳,且办事认真细心,并掌握了不少资金的调拨运用和棉麦产销方面的知识,为日后自办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他是家中长子,胆略大,善于冒险,有魄力,为以后控制荣氏企业总系统做了坚实的铺垫。荣宗敬领导时期的荣氏企业中,他的地位是任何荣氏家族之中的人不能相比的。他办事认真,精通业务,从经营第一个面粉厂到荣居荣氏企业总经理的近20年中,他的企业经营能力、经营策略、经营思想,使企业获得巨大发展。

他有胆有识,1917年他竟以40万元冒险买下旧机较多的恒昌源纱厂,后来盈利颇丰。他的领导能力极强,使全系统的管理极为统一,在人才的管理、利用、培养方面他也做了明智的决定。

荣德生

荣德生(1875一1952),荣氏企业缔造者之一。因4岁才学话,邻人称他“二木头”。他9岁入私塾,15岁由兄荐到上海钱庄学艺。而父笃信书中“四十五岁有子入拌池”之说,一心望他苦读学优做官。可荣德生认为“回去读不成,被人窃笑,不如学商,当留心,亦可上进”。于是,他刻苦学徒,钻研业务,深得老板器重。18岁时到父所在厘金局任帮账房,他得此美差更孜孜工作,发奋自学,为后来经营企业做了充分积存。荣德生经营才能出众,有远见。他专心致志地把毕生精力投入自己的事业。荣德生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又进行灵活的改革,尤其在利用企业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虽然身为资本家,但他却能“对于工人已有相当之谅解”。荣德生的“大量生产”的经营战略,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中,总是将企业的资本积累用于扩建新厂、购买新

机器之用,用“滚雪球”的方式挣取大量金银。他和哥哥成功地运用“粉纱互补互济”的经营策略,把荣氏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荣德生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又愤恨国民党的统治,与民众一起参加反帝、反封、反官僚运动。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企业迁厂外逃,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解放。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优秀的工业企业家之一。

对荣氏兄弟的评价:

1957年初,毛泽东对陈毅等人说:“这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称得起财

团的,我国恐怕也没有几家子。”

1986年,邓小平接见荣家后人时说:“从历史上讲,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

我看荣氏兄弟:

1.有明锐的洞察力

在创业初期首选面粉行业:荣宗敬发现,在上海和江南各地的汇兑业务中,绝大多数是买卖棉、麦的汇款,其中上海英商增裕面粉厂和华商阜丰面粉厂办麦的汇款又占大半。八国联军进京,上海市面萧条,只有北运的小麦、面粉畅销无阻。长期在荣宗敬身边工作的荣得其问过他,为什么不办别的厂,而要办面粉和纱厂?他回答:第一,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第二,周转快,原料今天进厂,明天就有成品出来。人家问他,那么你为什么不做米生意呢?他说:我从前做过米生意,曾贩米到天津,蚀去两千元。因为米不同于面粉,没有加过工,所以不容易赚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一起,荣德生在1916年就认定可以放手做纱、粉。原因很简单,都是必需品,也正是世界大战给中国面粉提供了出口机会。

2.对面危机行动果决:1908年,荣家面临第一次经济危机。一方面国内麦收不佳,美国面粉倾销,麦贵粉贱,茂新连续3年巨额亏损;另一方面荣宗敬因卷入投机风潮,亏本5万两,牵动钱庄资本,广生摇摇欲坠。

摆在荣氏兄弟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求助朋友,苦度难关,但这条路很难,债主纷至沓来,往来行庄都不信任他们,荣德生自称这是入市以来最困难棘手的一次;二是将钱庄歇业,集中力量办工厂,兄弟俩商定:保茂新、振新(1907年他们与别人合伙在无锡开办的纱厂),放弃广生。他们从此发愤用力,专心办厂。弃车保帅的选择对于荣氏兄弟来说是痛苦的,广生钱庄毕竟由父亲一手创办,是他们创业的起点。

3.敢于打破常规:

荣宗敬解决资金的一个秘诀,就是“肉烂在锅里”。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人家关厂,而你却一爿爿多起来?他回答:“我是有钱就要开厂,人则有钱就分掉。”

1921年后,棉纺业的黄金时代迅速消逝,棉贵纱贱,许多企业包括穆藕初的德大、张謇的大生等纷纷衰落,被银团接管甚至倒闭、拍卖。此时荣家却反其道行之,不断收购或添资扩厂,从1925年到1931年的4年里,申新从4个厂扩展为9个厂,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独具魅力的“荣宗敬速度”。

4.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济理论。

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荣氏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每逢建立新厂或扩充旧厂,荣氏兄弟都要从国外买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在引进的同时,还根据工厂生产需要的实际情况,对机器设备加以改进,努力探索创新。

5.有爱国精神:

荣氏兄弟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灾难深重、甲午战争失败,各国列强的洋货免税倾销中国,使国内一些有识之士要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荣氏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荣德生曾说:“我国数十年贫弱原因,生产落后与国际市场之经济侵略实为重要原因。”“中国要富强,非急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所以他们“多立工厂”以“杜侵略。”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荣氏兄弟态度明确,积极响应抵制日货,荣宗敬参与要求对日抗战到底的进步声明,上海申新各

厂容纳被日本纱厂辞退的工人进厂工作,捐赠慰劳品,援助抗日将士。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日军曾企图和荣氏合作经营申新三厂、茂新二厂,荣德生严词拒绝。在荣德生影响下,荣家企业中没有一个工厂同日伪合作,亲属子侄中也没有一个人向日伪屈服。全国解放前夕,荣德生决心留在祖国大陆。在无锡解放前夕,还特地派代表前往苏北解放区,接洽准备迎接无锡解放事宜。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恢复生产,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临终前,谆谆嘱咐儿孙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努力,奉劝在国外的子侄速归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6.重视教育和公益事业

早在1906年,就兴办公益小学,以后把兴办学校作为仅次于创办实业的终身事业,荣德生曾说:“一年统计,纳税于国家不少,资助于社会及学校者亦多,至此,而信外国培植人才、专心实业之效如此。”荣氏兄弟一生兴办了9所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办了藏书近20万册的公共图书馆,还创办了江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还出资建造了57座桥梁,修筑了40多公里的道路,出资修复文物古迹,开发太湖风景游览区,并对无锡的建设和发展写下了十分宏伟的规划,如建设五里湖新城区,提出要把“苏锡常打成一片”,这些设想不正是我们当今要建设的“苏锡常”都市圈吗?荣氏兴业办学,服务社会的业绩,为无锡以至全国的工商企业家树立了榜样。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