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 元

CONTENCT

• 单元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近代世界的发展 • 单元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02
01
03
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 述
建筑艺术如罗马斗兽场、道路 和桥梁等工程成就,以及拉丁 语和罗马法律等文化传承。
03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
01
02
03
经济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以农业为 主导,封建领主控制大量 土地,农民依附于领主, 进行农业生产。
政治格局
中世纪欧洲形成多个国家, 各国间政治纷争不断,同 时教会势力强大,对政治、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02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改革的影响
03
资产阶级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05
单元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观点和概念
1. 古代文明的发展
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欧洲各国为了获取海外资源和市 场,纷纷进行殖民扩张,争夺殖
民地。
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反殖民斗争的兴起
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他们开始 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民 族独立。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87285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87285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1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1

二、地图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即认识空间现象的空 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P:14
By 杜小二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1、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祥略的关系:
A、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区域范围越小,但地图中的内容表现的越 详细。
2、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韩
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By 杜小二
注意:没有新加坡
3、几条主要分界线:P:48
A、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 山脉一线。
B、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山—雪峰山一线。
By 杜小二
以北
以南
<0℃
>0℃
暖温带 <800毫米
亚热带 >800毫米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汛期短,有冰期
汛期长,不结冰
河流补给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森林植被 主要果木
土壤
雨水、积雪融水、 旱地为主
两年三熟、一年两 熟
冬小麦 棉花 温带落叶阔叶林
苹果、梨、板栗、 核桃 棕壤
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标有正北方向)
By 杜小二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注意:方向按一定角度设置的,请务必分清南北方位。
3、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看书本P:8上的内容:如运河、长城等。

l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l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l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发展、世界上的古代文明。

本文将学习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历史上很难界定,因为人类的诞生远古久远,已经没有历史记录可以追溯。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等研究手段,确定了人类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并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逐渐发展出了语言、工具等文明特征。

而另一方面,古代文明的兴起则相对较晚。

例如,雅典文明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兴起,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存在相当发达的文化和艺术,但距离人类文明的诞生还有数百万年的差距。

古代中国的发展古代中国历经许多王朝的兴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时期:1. 夏商周: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尤其是商朝,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为东周时期的后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种现象被称为“诸侯并起”。

随后,秦国崛起,在战国状态中最终统一了中国。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创了封建帝制。

随后,汉朝逐渐崛起,经过长期的发展,达到了盛世的巅峰。

在此期间,中国的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众多,其中几个最重要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化和古代美洲文明。

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千年前,悠久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高超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如金字塔等。

2.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始于公元前3千年前,印度教的建立、梵文的创立、瑜伽、医学等文化元素具有重要影响。

3. 希腊罗马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是指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综合,起始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是欧洲和西方世界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

4. 古代美洲文明:墨西哥、中美洲、秘鲁等地的古代文明,如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以肯定文化遗产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宏伟的建筑遗址为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1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三要素:2.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聚落:(1)聚落种类: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3)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因素:①村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②乡村聚落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高脚楼,悬离地面,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墙厚窗小,适应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又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

(4)乡村类型: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产业分别是种植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

(5)乡村和城市的差异:2.区域联系:(1)原因: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人文环境也不同(必要性)。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目的)。

各区域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意义)。

(2)内容(表现):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联系。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常见的地图种类: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平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3.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它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种类的地图。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历史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始于秦朝,结束于辛亥革命。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为上层贵族和下层农民群众两个阶级。

秦汉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国家封建化,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达到顶峰。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礼法制度、宗法制度等均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西方现代社会西方现代社会是指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的出现引领了现代化的进程。

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乃至民主制度等政治模式在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

四、地图和比例尺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的过程中,地理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掌握如何阅读地图和比例尺的知识是学习历史和社会课程的基础。

尤其需要了解分度值和比例尺的概念。

五、历史事件与人物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历史研究的核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信息。

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发展,既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提取出有关社会和人类的知识。

六、宗教和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宗教是指人们对宇宙及人与之关系的信仰,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在了解历史和社会过程中,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代和社会性质。

七、小结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地图和比例尺、历史事件与人物、宗教和文化等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构建历史和社会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培养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概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考古发现。

2. 农业革命:掌握农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学习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了解中国早期的三个朝代,包括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学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争霸,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统一: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朝的开疆拓土。

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2. 罗马帝国:学习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3. 其他文明:探索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封建社会:理解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

2. 亚洲的帝国:学习唐朝、宋朝的治理和对外交流。

3. 宗教影响:探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

2. 探索时代:学习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近现代世界的变迁1.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统一运动。

3. 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现代社会的发展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2. 社会问题:探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挑战。

3. 科技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八、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社会调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

3. 跨学科学习:鼓励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完整word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填空)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4.炎帝教民,又称。

黄帝又称。

黄帝在打败,
炎黄联盟在打败。

部落联盟逐渐发展成为。

、被称为。

5.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禹采用方法治水有功,被称为。

第二单元:
7、世袭制: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代替。

8、牧野之战:根本原因:,约公元前年,周武王在与商王军队
决战,周军全胜,商朝灭亡。

9.西周实行制,目的;内容
,作用。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1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最精美的青铜器是。

1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口号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问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温带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动植物留意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omicron;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大象、猩猩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此时此刻气温柔降水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热带雨林两侧长颈鹿、斑马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甘蔗、橡胶、油棕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燥热,很少下雨,非常枯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骆驼、鸵鸟亚热带(大致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和,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拟枯燥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天燥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温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海洋气候夏天比拟凉快,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拟潮湿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和,冬天较冷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寒带(南北极圈、极地旁边)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溶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许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牦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问点(二)季风气候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夏季风海洋rarr;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风暖和潮湿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冬季风大陆rarr;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枯燥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功绩(利) 气候潮湿,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供应了珍贵的水资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补充过的)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补充过的)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知识梳理1、社区是指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地图的基本语言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⑴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⑵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⑶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例如:数字式:1:300000或者1/300000,线段式: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图幅相同的地图: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愈大所画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比例尺愈小所画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

5、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重要图例看书本第6页和114页)6词是选举、方针、政策、评选。

文化娱乐设施、医院、邮局等等。

“活动”。

卫生检查、设备设施维修、计生检查等。

“具体”。

7(1)乡村聚落的概念: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临近水源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植被、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临近交通便利地方;靠近集市、宗教活动地。

(3)乡村聚落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经济因素:生产方式、交通、社会经济文化。

(4)平原聚落与山区聚落的区别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以减轻潮湿的程度;而沙特阿拉伯的民居和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白天炎热、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6分为农村、渔村、山村、牧村。

(7(8 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城市的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高科技园区等(9(10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89、绝对高度(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2、社区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

③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4)风光迥异P40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3、世界大家庭P42(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伯语。

其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人数最广。

国家和地区(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逐水草而居 1)非洲热带草原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东部高原的赤道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

呈马蹄形包围热带雨林,地跨赤道,南北半球大致对称分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初中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社会制度、历史事件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文化传承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2. 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石窟、长城等。

3. 世界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埃及文明、印度尼西亚文明等。

二、社会制度演变1. 原始部落社会:以狩猎为主,地位由力量和勇气来决定。

2. 奴隶社会:奴隶的存在成为制度的基础,劳动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3. 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贵族与平民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1.阶级分化与土地制度:颁布土地法以巩固封建地主的权力。

2.科举制度与文化传承:科举制度以文化来控制人民,同时不断地传承儒家文化。

3.农耕经济与社会生产: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与自然相互呼应,社会生产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

四、世界文化中的宗教1. 伊斯兰教: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信奉《古兰经》,信徒人数庞大。

2. 佛教:印度东北的一种宗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3. 儒教: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致力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

五、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 文艺复兴:泛指欧洲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任一时期的艺术文化思潮。

2. 大航海时代:指欧洲国家开始了对海洋航行的探险活动,日后开拓新大陆。

六、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商业化的经营形式。

2.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人权的崛起,个人权利的增加,宣传媒体的扩张等因素,使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态逐步增强。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们学习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与社会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过去与现在的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扩散到全球;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文明的诞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方和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亚欧非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联系和征服扩张,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文明的相互影响:如希腊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和造船技术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夏商周和秦汉等。

4. 社会发展与人权社会阶级的形成: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阶段;人权意识的兴起:从古代的思想家到现代的人权宣言;社会不平等的挑战:如种族隔离、性别歧视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5.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文明和西非草原文明等。

6.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为核心;教会的权威:天主教教会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国家对伊斯兰教圣地的征服行动。

7.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强调个人才能和人文主义思想;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航海探险及殖民活动;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科学和人权思想的新时代。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变化,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 0 50 100 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 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 换算,1 千米=100000 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 P6 页图1-6 常见图例) 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 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 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 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 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 ------ 市井 --- 集市 ---- 城市的过程。

3、图例和注记:1、区域间发生联系的原因:不同区域,由于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区域发展需要的影响,需要发生联系。

2、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3、交流与合作: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 1、海拔及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 地图。

(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5、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褐色越深,海拔越高,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区域一般海拔在 500米以上, 绿色区域海拔一般在 500米以下。

6、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3、城市聚落的景观:一般有公共建筑、住宅楼群、交通网络、商业中心、园林绿化以及地下管道系统等。

4、城市聚落的功能差异:任何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汇集了多功能。

(如以政治活动为主(首都);以商业、 经济活动为主;以历史文化和文艺特色为主)一般城市聚落内部也有不同特色的功能。

(如:高科技园区、商业 区、生活小区等)5、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聚落类型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聚落规模 小大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农、林、牧、副、渔业工、商、服务业等非农业建筑景观低矮稀疏 高大密集 人口密度 稀疏 稠密 人际关系密切、血缘关系地域、产业关系3、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4、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7、交通方式的优劣: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受水文和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造价高,不适合短途运输。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投资大。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适合短途运输,运量小,运费不便宜。

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泄露,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一、大洲和大洋(一)人类的栖息地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

陆地:29%)因此被称为“水球”或“蓝色的星球”。

2、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岛屿是指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组成了大洲。

3、七大洲从大到小排序及分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最大的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4、各洲分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4)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海峡、运河和港口,促进物资交流)(2)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水循环)3)为人类提供渔盐资源。

(盐类和鱼类)4)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石油和锰结核等)5)为人类提供了能量资源(海水运动)6)为人类提供了旅游资源(珍惜独特的生物、多姿多彩的景观) 3、运河和海峡是海洋运输中的重要通道,是海上的交通要道,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然环境(一)地形多样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海拔一般低于200 米超过 500 米超过 500 米低于 500 米不一定起伏状况平坦(低平)起伏大,坡度陡(高陡)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高平)起伏小,坡度和缓(低缓)中间低,四周高2、知道世界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3、地形特点的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及对河流走向的影响:1)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很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它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影响: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二)气象万千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短时间;时刻变化长时间;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气候图见课本 P3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及降水柱图:注:判读规律:①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 月温度高为北半球,7 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②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主要看最冷月温度。

热带>15℃;亚热带0℃-15℃之间;温带<0℃;寒带最热月<5℃。

③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④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A.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同:全年各月均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异: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渐变现象。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异: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异: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D.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同: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异: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5、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3)有时候,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气温异常升高或降低,降水异常增多或减少,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6、风光迥异: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动物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多样的地形和多种气候是景观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7、各种气候特点:(三)众多的河湖1、河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分为常年河(分布在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常年不断,如尼罗河);时令河(又称季节河,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水源不足,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丰水季节,形成水流,如塔里木河);人工运河(人工开凿的河流,如苏伊士运河)2、世界主要河流特点及分布: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世界第二大河3、世界主要湖泊及分布:湖泊被称为大地的明珠。

里海——最大的咸水湖;苏必利尔湖——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最深的湖泊;死海——海拔最低的湖泊;纳木错——海拔最高的湖泊4、亚洲的主要河流(见 P38 页图)5、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决定了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随地势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分别向东、向南、向北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6、河流、湖泊对人类的重要作用:(1)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2)形成了平坦的平原,带来肥沃的土壤(3)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还能蓄水防洪,调节气候)(4)提供了便利的运输通道,利于发展航运(5)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渔盐之利)(6)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发展旅游业,供人们休闲娱乐。

三、世界大家庭(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70 亿。

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世界人口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