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组校对人:高三语文组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辽宁省2018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pdf)
2018年辽宁省一般?中学业?平考试模拟测试(三)语?(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一、(满分 9 分,每题 3 分)1.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瀚的巨著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显现了 19 世纪初的俄国历史。
B.秋收节气,我陪父亲母亲回到了久其余故土,瓜田李下传来的缕缕幽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大坝上的老自留地走去。
C.为了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整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呼之欲出。
....D.他们为化解部分游客不满情绪而建立“投诉中心”的做法,表示他们不单有优秀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业内人士以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家产的改革中占有当先地位,重点在于研发领域可否有重要打破。
B.文化自信,关于前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要,关于踊跃进步,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行或缺。
C.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式,这不单是对自然规律的尊敬,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敬。
D.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得以加强,改变了国际能源治理系统的现有格局。
3.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在答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特别愿意参加的,我必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列席。
”B.听完同学们的讲话后,校刊编写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本刊会越办越好!”C.小明在个人曲布会上:“承蒙各位朋友的厚,本唱片得以行付梓,希望大家支持!”D.余法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法作品,重地朋友老李:“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壁。
辽宁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辽宁省抚顺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四大题,10页,均为必考题。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模参考答案1.B(A原文语意是“或”,选择关系;C原文语意是说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而有丰富的艺术语汇,在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上空间阔大;D原文语意是中国书法特征在总的方面诠释了“三易”思维)2.B(无中生有,没有做影响的比较)3.C(原文语意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等许多观念进入了汉字书写)4.B(“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5.情节上: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
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
两个徒弟慑于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
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事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
有讽刺意味。
6.(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
(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
(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7. B(“连年增长”不当)8. AD(A“人性化不足的缺点”不当D“不足为信”表达有误)9. ⑴取得了领先世界的巨大成就⑵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⑶隧道桥梁和车身等技术领先⑷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10. C11. A(在古代,被徇首的,并不一定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12. D(“中暑而死”时,还未担任尚书令,未上任)13. (1)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一百多家。
(“粗粝”“赈””客”各1分,句意2分)(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资”“荒耗””图”各1分,句意2分)14. BD (B项写声音是侧面、间接表现诗人静夜不寐; D项尾联貌似表现诗人超脱,实则是愤激之词)15.《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I)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5高二上·淄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
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
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
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
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
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
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
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的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屏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
“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出来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存在感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孔子。
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将“可怜”二字送给了孔子。
孔夫子的角色一度地被揉捏、涂抹以至变形、神化,伴随而来的还有他无所不在的“存在感”。
乃至到今日,这种“存在感”仍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
从一座座新建的孔庙,到课本中越来越多的儒家经典,再到在国外炒的红火的孔子学院,无处不彰显其“存在感”。
可我想,这种浮于表面的存在感,终究还是走不到人们心里去的吧。
存在感,单从整个词来看,可能就显得有些空洞了。
但若用拆字法来理解,或许还是重“感”不重“在”的。
当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个人,不再被泛泛而谈而是被潜藏内心,那么他就有了存在感。
王开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容颜易摹,心灵却难以作弊”,大概就是这种意思了。
到现在我仍记得《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句话:我心愿自己是个无面目的人,来此问清自己的面目。
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模糊了存在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谈相对空泛的存在感了。
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存在的人,是绝没有可能拥有存在感的。
当然,我今天并不是来谈论我们为何存在的,但却只有明了自己为何而存在,才能有机会拥有存在感。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这个由点横竖撇捺所构成的方块体,像一只多姿多彩高深莫测的魔方,就用那么多的笔画,上下组合,左右搭配,纵横交错,内外包容,变幻出形态各异的魔块,构成各式各样的字体。
对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六书”进行了解释,并举了例字。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搗,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说法,只是人们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而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并非六种造字方法,因为不可能有谁先制定方法再进行造字。
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品。
它的书写发展演变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风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
如果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屹立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并驾齐驱或在商品市场上比油画稍有逊色,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文字能与汉字的书法相媲美,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
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2018高考语文模拟卷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语文答案1. C (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
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
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2.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3.B(以偏概全的错误。
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4.A(B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
C项,“‘我’对他的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
D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
(1分)“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意、宽慰。
(1分)(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2分)6.不矛盾。
(1分)“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
(2分)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
(2分)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
(2分)7.C(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
材料二中的45%。
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8.B、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项,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情况。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00420022056)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辽宁省银州区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银州区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二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________的除了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成绩之外,还有令人________的各种技术,这也使奥运会成为一个新兴、新奇技术的展示平台。
数字媒体公司盖蒂专门成立了一个虚拟现实部门,负责拍摄360度照片。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盖蒂公司的摄影师就拍摄了很多360度照片,那时,这一技术________。
在此次里约奥运会上,盖蒂的每位摄影师都拥有一个360度照相机。
盖蒂的首席执行官道恩·艾雷说:“我们处于VR技术变革之巅。
”媒体界的技术先锋英国广播公司在VR技术领域也________。
该公司为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当然,这些只是体育科技产品的冰山一角。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一块奖牌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令人侧目眼花缭乱呼之欲出首屈一指B . 引人瞩目眼花缭乱方兴未艾不遑多让C . 引人瞩目眼花耳热呼之欲出首屈一指D . 令人侧目眼花耳热方兴未艾不遑多让(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B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C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教练团队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届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
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
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
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白发性、独立性的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丝网上的春天袁鹰都说春天来了。
可是,春天在哪里呢?上海早已成了“孤岛”[注],但这座“孤岛”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是一座灰色的、黑色的岛。
公园里,倒也有山,那是假山,石头堆成的;也有水,那是假水,人工开凿的池塘,小得可怜。
水里也有船,那是小孩的玩具,纸的,洋铁皮的。
我多么想念离别了三年的西湖、钱塘江、南高峰和北高峰。
到春天,苏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迷住你不忍归去。
湖光山色,在梦里也是那么妩媚动人。
想起“柳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起杭州口音的“划子要吗”,禁不住“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了。
梦醒后,抬头依然只从天井一角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工厂烟囱从早到晚喷着浓黑的烟雾,把上海的天空熏染得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又像铅块一样沉重。
这是春天吗?又说春天在郊外。
于是,我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寻找。
从曹家渡五角场沿苏州河向西走,走过圣约翰大学校园。
从漆了黑油漆的竹篱笆朝里边张望,能看到浓浓的绿荫,仿佛也能嗅到花香,还传来一阵阵笑语。
大学校园里的春光是诱人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享受多久呢?“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请珍惜你们拥有的这一点春光吧!我为你们祝福。
再往前去。
绕过兆丰公园,就到了铁路边。
马路同沪杭铁路平行地伸展着。
铁路两侧,青青的野草倒是长得很盛,那是被春风吹醒的。
沿铁路架了铁丝网,像一只巨大的蜈蚣,一条带刺的长蛇,匍匐在那里。
铁丝是新换的,青光闪闪。
铁丝网围住了“孤岛”,锁住了“孤岛”上的人。
我无端地感到一阵战栗,好似被这铁丝网捆住了手脚,全身动弹不得。
“看,快看那边!”弟弟妹妹们喊起来,“那边铁丝网上!”铁路西侧的铁丝网上,挂着一只破风筝。
那是一只最普通的风筝,既不是燕子喜鹊,也不是老鹰蜈蚣,而是最常见最便宜的瓦片风筝。
不知什么时候吹落到铁丝网上来的,已经被铁丝网刮破了,只剩下一个骨架,半张破碎的纸,红红绿绿,看不清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风筝,一只风筝!”弟弟妹妹们继续喊着。
在我们住的拥挤不堪的弄堂里,是看不到风筝,也没法放风筝的。
“风筝,快看风筝!”是的,这只风筝,应该在湛蓝的长空翱翔,在青青草地和绿绿竹林上空飘荡,在洒满阳光的小山坡上旋舞高升。
伴随它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应该是漫山遍地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应该是对阳春美景的享受。
风筝,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梦。
然而,现在它只能挂在铁丝网上。
线断了,它从高空悠悠荡荡地跌落下来,而且那么巧,竞落在无情的铁丝网上。
它的主人——放风筝的孩子,早已失望、闷闷不乐地走了,回家去了。
它从哪里来?它的家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只知道它现在挂在铁丝网上,而且已经刮破了。
它曾为它的主人带来一阵春天的喜悦,然而,就如肥皂泡泡一样幻灭了。
它垂着头,在叹息吗?在哭泣吗?在怀念家乡和主人吗?要不了两三天,也许就是明天,风吹雨打,连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骨架,也会无影无踪。
弟弟妹妹们停在这边一侧的铁丝网下,一定很想跨过铁路去,将那只风筝从那边铁丝网上解救下来。
但是不可能,我们都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隔着沪杭铁路的铁轨,向它行注目礼,向它凭吊。
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
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
似乎同一位偶然相遇的好朋友告别。
但愿今夜不要下雨——我们在心里默祷着。
一九四一年春,上海曹家渡(选自《袁鹰散文选集》)【注】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日本占领上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处引用古人诗词句子,前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湖光山色、风土人情的眷恋之意;后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B.“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像铅块一样沉重”这些比喻句既突出上海天空灰蒙蒙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忧患。
C.“可是春天在哪里呢?”“这是春天吗?”这两个疑问句,或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标示思路,暗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本文以寻找春天为线索,以行踪为序,叙写了我和弟弟妹妹从城里到郊外找寻春天的过程,写景状物,情寓其中,含蓄蕴藉。
5.结合全文,赏析“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这句话。
(5分)6.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多笔墨描写“风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霍金被认为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更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
自传:私人回忆作为霍金的华人弟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吴忠超认为,“霍金的《我的简史》全球学界都已经期盼很久。
作为一本自传,这本书肯定也会像《忏悔录》《我的苦难史》一样,传诸后代”。
吴忠超向记者说起了霍金写这本自传的起源,那是霍金70岁生日那天,剑桥大学和国际同仁为霍金举办了“宇宙的态”的学术会议。
“但是因为霍金的健康状态,医生不允许他亲自出席庆典。
所以霍金在生日前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
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
”在吴忠超看来,《我的简史》一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
“因为身体原因,霍金不能正常写字,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甚至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
”吴忠超感慨说,“但是《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他写得很慢,所以这本书也很短,但是他却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经历写得很清楚。
”在书里,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月。
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曾经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博取立足之地的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等等。
《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窗户,让人们得以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传:充满敬意起初,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然而,在翻看《时间简史》之后,杨建邺便被书中的语言、思想所吸引。
后来杨建邺看了吴忠超写的中文版序之后对霍金有了大概了解。
又先后看了《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于2005年完成《霍金传》一书。
2014年,杨建邺出版了新作《霍金传奇》。
书中新增了2006年以后霍金经历的一些事情,包括霍金的第三次中国行、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
写作时间也一直写到2013年3月霍金获得“特殊物理学基础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