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3

晶体常识(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征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

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 2、黄色的硫磺; 3、紫黑色的碘; 4、高锰酸钾[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投影]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高中化学_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基本理念阐述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冰”作为切入点创设三个教学主题情景,从生活出发认识晶体,从晶体的角度学习化学。

第一块“冰”—既熟悉又神秘的“冰”【环节一】归纳分子晶体的常见类型分子晶体: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归纳推理法,简称归纳法,是指从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和普遍事物的方法。

1、分析冰中构成粒子的特点及组成元素,并举出更多的与冰晶体类似的分子晶体进行分析。

2、依据元素形成物质类别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分子晶体的常见类型。

归纳分子晶体的常见类型学生归纳结论: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有机物等。

教科书上对分子晶体类型的描述:(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氨、氯化氢、甲烷等;(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碳60 (C60)、稀有气体等;(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 、P4O6 、P4O10 、SO2 等;(4)几乎所有的酸;(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环节二】归纳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1、以冰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为例,按照下面线索归纳分子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

2、依据作用力强弱的不同,预测分子晶体可能具有的物理特性,阅读课本进行总结。

【环节三】认识冰的结构和冰中氢键的意义【练习】常压下,水冷却至0℃以下,即可结晶成六方晶系的冰。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霜和雪等都是属于这种结构,其晶胞如右图所示(只显示氧原子,略去氢原子),晶胞参数侧棱c=737 pm,菱形底边a=452 pm,底面菱形的锐角是60°。

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之间分子之间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晶体具有低熔点、硬度小等特点=3102231086607374521002.6418)(.-⨯⨯⨯⨯⨯=0.917 g·cm 3冰融化,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冰的结构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水分子。

高中化学_晶体的常识-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晶体的常识-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但是在我们智能化生本课堂的引领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较强,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高二下学期开设的,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模式特别熟悉,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本节课内容是晶体的常识比较简单,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没有问题,唯一的难点就是均摊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看,除了本部分内容以外,其他内容学生掌握的都很好,对于均摊法计算原子数,我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晶胞的模型,听过动手操作,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立体结构,晶胞是整个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

阳离子位于此晶胞的中心,阴离子位于8个顶点,该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A.1∶8 B.1∶4 C.1∶2 D.1∶18、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B、C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A.1:3:1 B.2:3:1 C.2:2:1 D.1:3:3计算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正确率98%元素X的某价态离子X n+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小黑点代表X n+)(1)该晶体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该晶体中X n+离子中n=____________。

(3)X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4)晶体中每个N3-被________个等距离的X n+离子包围。

本题正确率30%,原因分析:学生对守恒思想的了解不够深入,(2)电荷守恒确定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晶体的常识位于选修3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第一节。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而晶体的常识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然后陈述了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本质区别,并通过图片和实验进一步了解晶体外形。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节认识晶体【学习目标】1、从认识一般固体出发,重点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晶体的一般物理性质。

2、晶体形成的途径及特性。

3、晶胞的概念。

4、知道晶胞是晶体的最小结构重复单元,能用切割法计算一个晶胞实际拥有的微粒数。

【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关于晶体的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方法计算一个晶胞实际拥有的微粒数难点:晶体中微粒的空间堆积方式计算一个晶胞实际拥有的微粒数【教学过程】引入:投影:巴西向美国追讨世界上最大的祖母绿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各种晶体。

一.晶体的特性活动·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P70-71,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是晶体?2、晶体有什么特性?3、晶体是如何分类的?学生规律总结1、晶体概念________2、晶体的特性⑴__________⑵ _________⑶ 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引入: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思考回答: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那么,你是否想了解晶体内部的微粒是如何排列的?认识晶体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可以通过实验手段——X射线衍射,也可以从理论上分析,充分发挥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探究完成教材P73活动·探究,讨论金属晶体在形成晶体时的排列方式。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金属晶体的结构形式可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每一层都是最紧密堆积,也就是每个等径球与周围相接触。

而层与层之间的堆积时有多种方式:一种是“…ABAB…”重复方式,叫型的最密堆积,一种是“…ABCABC…”重复方式,叫型的最密堆积。

配位数:在密堆积中,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所邻接的原子或离子的数目称为_______________。

思考:阅读教材P 74相关内容回答1、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是怎样的堆积的?2、在分子晶体中分子是如何堆积的?学生规律总结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半径是不相同的,因此离子晶体可以视为______________的密堆积,即将不同半径的圆球的堆积看成是大球先按一定方式做_______________,小球再填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_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书前两章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原子、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第三章将系统学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认识晶体这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更全面的认识物质结构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不仅概括了晶体的共性,还初步探讨了学习晶体的基本方法,对比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构建了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固体外形角度区分晶体和非晶体;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晶体自范性的条件;观察分析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结构示意图,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方解石在不同方向上硬度、折光率的差异,探究晶体的各向异性。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交流讨论视频中的岩石鉴别的方法,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的鉴别方法,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夯实、难点得以突破、化学学科素养得以提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逐步养成用化学的眼光和视角观察、思考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实验室和自然界常见固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物质微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分析、推理能力;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是学生对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等概念相对陌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对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还不够清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形成认识晶体宏微结合的视角,形成认识晶体的认识思路,了解晶体的特征。

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和展示法、实验法七.板书设计1.晶体的特征(1)自范性(2)各向异性(3)对称性(4)有固定的熔点2. 晶体的本质3. 晶体的分类4.鉴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中化学_第三章第1节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三章第1节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1节认识晶体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1节《认识晶体》。

本节教材围绕“认识晶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晶体实物,但对什么是晶体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认识,本节即从晶体实物出发,介绍了晶体的典型特征,使学生初步建立一些晶体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固体的两种主要类型:晶体和非晶体。

学生已经学习了微粒间存在着的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但并不知道这些微粒在晶体里是如何排列的。

本节以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从而使他们初步认识晶体里微粒的排列规律。

晶体是微粒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宏观物质。

二、学情分析1、在知识层方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化学键的类别,并且知道化学键的成键原理,为这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但是微粒间如何排列是这节课需要学习的。

在生活中学生也知道晶体,但是不能准确的区分,通过这节课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晶体了。

2、在能力层方面,学生只是在生活中接触过晶体,但是缺乏辨别的能力,本节课从不同的层面去认识晶体,提高了学生鉴别晶体的能力。

学生有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没有建立模型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完成一次晶体建模过程,学生提高整体思维运用。

3、在情感层方面,通过本节课晶体鉴别的最有效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实验,以及学习构建模型去了解微观世界,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现阶段要好好学习,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教学目标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晶体,就需要从外观、特性等方面认识晶体,能对晶体进行分类,从宏观方面区分晶体与非晶体;还要通过深入学习了解晶体内部结构及微粒间堆积形式。

素养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本课学习中需要同学们构建紧密堆积模型,在探究建模过程中,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根据事实建立不同的模型,从而让学生通过模型认知微观世界。

素养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本节课要认识晶体的内部结构,需要建立模型,在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懂得由简到繁的逐一探究,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敢想敢做的创新思维。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教程文件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教程文件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晶体的常识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晶体,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的内容作为第一节《晶体常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其间出现了诸多抽象名词,如:“自范性、各向异性、无隙并置、晶胞”,以及研究原子对晶胞的贡献等,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作为执教者运用身边事物,直观录象、图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等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较巧妙地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本节内容。

利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固体,教师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硝酸钾等和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以及部分它们的图片,以物激趣,引出晶体的学习。

然后提出疑问:如何对这些固体进行分类?提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融入课堂。

合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展示玛瑙和水晶饰品学生描述外观,播放玛瑙和水晶形成过程的录像,提出问题:二者材质有何关系?水晶的天然规则几何外形是如何形成的?为何玛瑙不象水晶一样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通过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知,紧扣视频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对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自范性”和“自范性条件”这两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轻松地了解。

展示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晶体呈现多面体外形?晶体有什么性质?怎样鉴别晶体与非晶体?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四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2. 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能够识别常见的晶体。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四种聚集状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教学难点:如何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晶体,以及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晶体模型等。

2. 准备教学材料: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的实物或模型,以及常见晶体的图片。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案,包括讲解、讨论、实验、互动等环节。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等实践教学场地。

四、教学过程: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晶体的常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对比、判断和推理。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状态,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体冰糖的形态等,从而引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概念。

设计互动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几种状态吗?它们之间如何转变?”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聚集状态。

2. 讲解物质的聚集状态: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聚集状态的主要特征和区别,并利用实验展示不同聚集状态下的物质性质。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验,例如通过实验展示水的蒸发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状态的特征。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的液体制备、塑料袋的充气过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聚集状态的应用。

3. 晶体的常识:首先对晶体进行定义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晶体类型的特点和性质。

这一部分可以借助一些模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晶体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晶体类型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性?”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

小学 科学优质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 科学优质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质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及反思《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l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体的晶体【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晶体的相关图片或课件、浓盐水、滴管、自制的大晶体学生分组:放大镜,食盐一包、白糖一包、味精一包、记录用的纸,玻璃片、夹子、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出示雪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

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

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

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

新疆库尔勒巴州高二化学 《晶体的常识》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库尔勒巴州高二化学 《晶体的常识》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库尔勒巴州高二化学《晶体的常识》教案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书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知道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方法;
(3)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
(4)掌握晶胞的定义;
(5)掌握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晶胞的空间结构,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点 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反思:。

混合型晶体和过渡晶体教学反思

混合型晶体和过渡晶体教学反思

混合型晶体和过渡晶体教学反思晶体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排列形式的有机小分子整体,是最基本的生物结构之一。

晶体结构类型有很多种。

不同晶体结构的排列形式是不同的,并不表示它们是相同的两种结构。

在《生物化学》教材中就出现了一种属于两种离子型晶体结构的多个固体,而这些固体也都在晶体世界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不同,首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在每节课中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补充。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不同类型晶体在不同性质上是不同的,我从晶体结构入手进行讲解和示范:将晶体分为三种类型:混合型晶体;固体中有很多种晶体是相互混合的,其中一部分混合晶体就是混合型晶。

接下来就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分别讲解了这三种晶体。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混合型晶体、过渡晶体及过渡晶胞的性质,了解其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混合晶体、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的结构特点,了解混合晶体能对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混合晶体与过渡晶体、混合型晶体与过渡晶体对生物产生哪些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培养。

使他们能学会如何正确地理解混合晶体中的有机成分、有机活性物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生物原理分析事物及观察事物的能力。

5、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描述混合晶体。

二、教学重点在讲授晶体的基本结构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立体概念图,然后通过图上的信息让学生理解这张图上的晶体种类及结构,然后再结合教材对这三种晶体进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试讲,如果学生认为这两种晶体在理论上是相同的,那我就引导他们使用已有方法进行实验,用来检验晶体结构是否正确答案应该是“正确”。

但是问题是怎样验证晶体结构是否正确?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此我不能过多地干涉他们的提问方式及思路,只能说只要他们认为这两种晶体属于相同结构就可以了。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2篇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2篇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2篇《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我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晶体的常识 教学设计[选修](5)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晶体的常识 教学设计[选修](5)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

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一、晶体的常识[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过程。

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设计】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

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汇报并板书]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金属晶体教学反思

金属晶体教学反思

金属晶体教学反思第1篇:金属晶体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模型的构建掌握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堆积方式,了解不同堆积方式的区别,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

由于学生在初三以及高一的化学学习,甚至是其它学科学习中,很少接触球体的堆积方式和相关模型,并且此部分内容的讲解较为枯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思考有以下三点:1、如何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来构建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和模型;2、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如何能够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在一起,成为一个协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因此,课程的前期准备,我们以乒乓球为载体,制作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半成品,以合作分组的形式进行课程的设计。

在教学环节中,遵循知识构建的顺序,先讨论二维平面的排列方式,再研究三维空间的堆积方式,层层递进,并且在每一个环节设计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解决,最终获取,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节课中,电子白板的交互式活动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之上再给以直观的多媒体显像,新颖的感官冲击,更多的是师生交互式的合作,彼此心灵发生碰撞,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中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金属晶体高二化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模型的构建掌握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堆积方式,了解不同堆积方式的区别,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

由于学生在初三以及高一的化学学习,甚至是其它学科学习中,很少接触球体的堆积方式和相关模型,并且此部分内容的讲解较为枯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思考有以下三点:1、如何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来构建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和模型;2、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如何能够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在一起,成为一个协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的常识》教学反思
晶体的常识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晶体,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的内容作为第一节《晶体常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其间出现了诸多抽象名词,如:“自范性、各向异性、无隙并置、晶胞”,以及研究原子对晶胞的贡献等,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作为执教者运用身边事物,直观录象、图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等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较巧妙地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本节内容。

利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固体,教师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硝酸钾等和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以及部分它们的图片,以物激趣,引出晶体的学习。

然后提出疑问:如何对这些固体进行分类?提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融入课堂。

合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展示玛瑙和水晶饰品学生描述外观,播放玛瑙和水晶形成过程的录像,提出问题:二者材质有何关系?水晶的天然规则几何外形是如何形成的?为何玛瑙不象水晶一样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通过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知,紧扣视频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对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自范性”和“自范性条件”这两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轻松地了解。

展示晶体二氧化硅和非晶体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晶体呈现多面体外形?晶体有什么性质?怎样鉴别晶体与非晶体?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和学生一起回忆水晶、玛瑙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碘升华的实验,
播放“海水晒盐”的资料片,归纳晶体形成的途径。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对于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的结晶过程,因为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迅速完成。

本节课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获取知识,使原本抽象的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

不足的是,晶体表现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热学性质方面的各向异性没能创造条件给同学们以展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永无尽头,而对于教师准备一节课也没用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