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题 准切题——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谈作文的点题与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点题准切题——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谈作文的点题与切题【摘要】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它可以使内容更有效的切题,使文章更受阅卷老师青睐而获取高分。
点题的句子,可在篇首、篇末、篇中,也可通篇点题。
巧妙的点题,能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关键词】考场作文点题切题高分
扣题写作可以说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务。
凡优秀作文,必先切合题意,这是考试作文所必须做到的起码的一条。
文章本身再好,不切题也是枉然。
而点题是使文章内容切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点题做得如何,实质上是关系你写的作文切题与否的问题。
点题与切题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文章不点题却能切题,从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言,通常很难做到。
其实点题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能强化特定语义的极有效手段,尤其是关键位置反复几次点题,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迅速得出“切题”的结论。
同时,当我们时刻考虑点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自然围绕话题了,从而由形式影响内容设定,使我们的文章自然切题。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一篇“点题”、“切题”的好范文。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
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
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
作者又简略地写了父亲离去的背影,渲染烘托,巧妙切题。
文章篇末再次点题,“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
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从《背影》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常见的点题形式:
1 开宗明义,篇首点题。
这种方法也称“开门见山法”。
落笔直入主题,或紧扣话题,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也符合考场作文人题迅速的要求。
一方面可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行文不至迷失方向而偏离题旨;另一方面也是告诉阅卷老师,我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或扣住了话题,不会离题。
如《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分别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总领全文,点出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父亲的背影,并且提供了贯穿全文的线索——背影。
我和父亲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读者肯定产生疑问。
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因此,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般来说,记叙文开头要开门见山,见人见事。
如一位同学的《书趣》开头:“我欣喜,我庆幸,因为我有一笔属于我的财富。
财富者,总不外乎精神和物质。
而我的财富,却是书。
”这样开头干脆利落,
人题较快,给人开宗明义之感,也能吸引读者,符合阅读心理,更能节省篇幅,将篇幅留给主体。
议论文开头要亮观点,单刀直人,一语破的。
如吴晗的<谈骨气》,首段即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开篇点题,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
2 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这种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
”这句话提醒写作者要写好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
作为结尾,担负的使命之一就是点明或深化文章的主题,好的结尾不仅在结构上起到照应开头的作用,还能在内容上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效果,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中心。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卒章显志”的写法:
2.1 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明确的点示。
如“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与的阅历和经验;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路同行》)
2.2粹点化式:用精练的语言把文中所写人、事、物的精髓揭示出来。
如“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永远的苏武》)
2.3 引申式: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如“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杨朔《荔枝蜜》)
3 穿插文中,篇中点题。
篇中点题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或者直接点明话题或题目,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或话题之间的联系。
这些句子常常可起到提纲挈领、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主题作文的。
所以好的作文还应该注意在文章中间巧妙点题,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词句,就能使文章思路清晰,使读者豁然开朗。
例如,写记叙文就可以使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篇中点题;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文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 通篇点题。
就是从标题开始,题记、开头、篇中、篇末等,通篇反复点题,深化主题,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其实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通篇点题的好例子。
作者为突出背影,多处作了独具匠心的布置。
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
出了背影。
然后从开头到结尾,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再找不到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样通篇反复点题,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点题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作文的点题要适当,既不能乱点题,也不能滥点题,点题之笔,就是点睛之笔。
“睛”者,“精”也。
“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
”
4.2 点晴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明力;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老舍先生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既有‘睛’,也要‘精’。
”所以,点睛之笔,语言既要简洁又要闪光,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4.3 题旨的开掘,点在起首的,重在开宗明义;点在篇中的,借以因势利导;点在结尾的,意欲深化主题,总之要点在文章的关键处,使形象“活”起来,思想得到升华。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惜时如金的考场上,考生作文切勿跟主题若即若离,更没有必要与阅卷老师玩“躲猫猫”,最积极有效的办法
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主题。
作文的点题是个艺术,只有勤写常练才能锦上添花。
“踏花归去马蹄香”,愿这香气使我们的作文更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