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案)

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我们能点亮小灯泡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点亮小灯泡吧!
出示课题一一点亮小灯泡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是由连接点、金属架、灯丝、玻璃泡组成的。
2.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当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3.小组动手实验
和同伴一起,想办法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
三、让小灯泡发光
1、能点亮小灯泡吗?。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目的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点亮小灯泡》
2.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3.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三、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电”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小灯泡电池及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构造比较模糊,不明白电流通过小灯泡的路径及简单的电路组成,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多数学生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单一,但也有不少学生连接成短路,从年龄特点看,四年级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点亮小灯泡的学习非常感兴
趣。
四、分析方法和工具
先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看看本班的学生情况,在利用问卷星的在线答题问卷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下册科学2、1点亮小灯泡-实验报告单

学校厚川班级四年级姓名时间实验
名称
2、1点亮小灯泡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明确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否则不能点亮小灯泡。
实验
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过程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的电路,能点亮小灯泡,否则不能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 4 篇)第一篇:《点亮小灯泡》教案《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我们许多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漆黑的夜装扮的如此美丽呢?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2.同学们都知道通电灯泡会亮,那你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样连接的吗?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电路,一起来探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二、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路元件,有灯泡、电池、导线。
请小组长从器材区拿出小灯泡、电池、导线,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观察完毕把器材放回器材区。
2.学生汇报,介绍灯泡结构。
最外面圆形透明的是玻璃制成的,叫玻璃泡,不通电。
里面的金属丝做灯丝,下面是金属壳是螺纹形的,上面有个连接点,最下面有一个深色的锡点,也是金属制成的,也可以通电。
灯泡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把灯泡剖开看一下。
3.介绍电池、导线结构。
功能:电池:两端是金属,有突起的一方是正极,平的一方是负极,分别用加减号标示,实验用的电池是安全电压在 1.5V,把电池剖开铜帽、碳棒(可以让电流通过)、锌筒。
导线:金属芯、绝缘外皮,我们实验用的两端加上了半月形的金属片,更容易连接。
三、1.我们认识了电路元件,接下来就动手让灯泡亮起来,不过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设计一下,怎样连接灯泡可以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把最佳连接方案画在实验报告单一上。
(学生上台画)2.设计不一致,怎么办?实验逐一验证经过刚才的实验哪一种能亮?(第三种)我们看第三种连接方式,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这样灯泡就能亮起来了。
3.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大家想知道吗?电就像水一样会流动,一起看一下电流的流动,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两个连接点,经过灯泡的内部,然后回到了电池的负极,电流是循环流动的,叫电流的通路。
电流循环流动,就会是灯泡里的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发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电路,我们仅仅用电池、灯泡、导线就可以连通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 《点亮小灯泡》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 《点亮小灯泡》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点亮小灯泡,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电路的原理和组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原理,并能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2.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小灯泡亮起来吗?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呢?让学生对电路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
讲解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原理、电流的方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亮起来吗?让学生回顾并巩固电路的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用电器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路的原理和组成,以及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内容包括: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及其工作原理。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3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3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些简洁的材料连接一个简洁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连接方法。
2.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动手做一个简洁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掌握小灯泡的亮和灭,体会开关具有可以掌握电路的通和断的作用。
4.认真观看手电筒的构造,了解它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各局部又是如何连接的,懂得在电路中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教学重点】1.制作一个简洁电路,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2.制作一个简洁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懂得开关可以掌握电路的通和断。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制作简洁电路和电路开关,体会什么是闭合电路,体会开关的作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洁电路的一些材料、开关、手电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诗。
摁下开关,灯就亮了;再摁下开关,灯就灭了。
开关里毕竟藏着什么,能让灯这样乖乖听话?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能让灯亮起来的东西毕竟是什么?是电。
3.出示一个手电简,展现手电筒的开和关,观看小灯泡的亮和灭。
4.教师引导:手电简里有什么,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又灭掉,灭掉又亮起来?猜一猜,手电简是怎么工作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手电筒的熟悉和了解。
5.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简洁电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先来熟悉电路,看看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6.板书课题:12.点亮小灯泡。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制作简洁电路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制作一个简洁的电路,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
2.制作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3.制作要求:用这些材料连接一个简洁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连接方法。
4.制作指导:导线应当接触小灯泡的什么部位?5.出示小灯泡的剖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及小灯泡发亮的原理。
6.教师引导:通过小灯泡剖面图,我们发觉,导线应当接触小灯泡尾巴的顶部,由于小灯泡尾巴顶部有导线直接连接上面的灯丝。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点亮小灯泡》

《1.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善待相异构想,促进概念建构【设计理念】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
在开展科学新概念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全面地了解分析孩子相异构想的成因;其次结合“科学实践”搭建教学框架;最后在教学中对症下药,修正“相异构想”。
【教材分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2课时,是基于《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基础的学习,核心概念是电流在完整电路中形成回路点亮小灯泡。
同时,本课的核心概念将用来解释不同电路电流是如何流向、电路故障的本质原因及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由于电荷流动是隐形的事实,孩子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基于学生前概念研讨。
当孩子的思维能达到理解通路的本质时,该原理就能迁移到断路和短路。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期望能通过孩子们对完整电路的理解来解释前概念中的疑惑,来达到“科学为学,科技为用”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凭借直观的感知和理解去认识生活现象,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往往会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会运用已有概念来类比推理另一概念,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由于对某些科学概念缺乏感知经验,导致可能会推断出错误的结论。
对此笔者对学生进行前概念调查。
调查问题:给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你打算怎么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况如下——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理由:“正极的灯泡方向和负极的电池连接可发光”“电荷有正负之分,灯泡、电池也应该连到正负极”。
想法来源:灯泡和电池一样都有两极,电池和灯泡凸出来的部位是正极,其他金属部位是负极。
猜测的依据是电池外包装纸上的“+,-”、灯泡与电池“+”一样有凸出、金属能导电。
断路连接方法理由:“电池能发电,灯泡能收电”“灯泡圆的那头朝下,线连上端”“凸出来的与凸出来相对应”。
想法来源:启发于家中的吊灯、路灯、壁灯及手电筒。
短路的连接方法理由:“电池压住导线连接灯泡就可以让灯泡点亮”、“正负电碰撞才能起电”、“正负极电荷跑到灯泡旁的金属上就能发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PPT课件,共14页

吗
断路
?
(3)( )
发光 (2)( )
短路 (4)( )
拓展:手电筒的电路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1.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电流是怎样流的?
任务二: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温馨提醒:
如果导线或电池出现很烫的现象,请及时让导线离开电 池,以防烫伤。
研讨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交流分享我们的发现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温馨提醒:
1.小组内每张卡片画的连接方式不重复 2.音乐响起,整理材料
任务二: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
任务二: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任务二:检测哪些连接能使小不亮的打“×”
实测
思考 与
交流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2.点亮小灯泡
任务一: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教科版四下《电路》铜单帽元,称为正极,符号“+”
电
干电池
池
(1.5V,属于安全电压)
锌壳,称为负极,符号“-”
导线
橡胶皮
金属丝
任务二: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怎样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任务二:点亮小灯泡
研讨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有什么共同点?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电流的路径 +
-
研讨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短路:导线两端直接连电池正、负极,电流没有经过小灯泡。 断路:某处断开,电流不能从正极出发流回负极。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点亮小灯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点亮我的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个课题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发亮",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
二则是讨论电路的4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点亮小灯泡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当小灯泡在自身努力下发出灿烂光芒时,会带给学生个体十足的成就感。
而课程在设计时,首先介入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这是非常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
2、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有利突破。
但这样的安排是否最大价值化地挖掘了教材活动的科学内涵,学生是否在亲历活动中,生发了科学概念,体会到了科学学习中一些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学习不但要面对成功,更要从容地、冷静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种子与动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所以我认为需要重新来权衡这些活动的权重,给予新的组合、首先,描述“小灯泡内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这会令学生觉得有很大难处。
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认识小灯泡的内外结构,同时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所以观察小灯泡应成为教学的起始活动,且占到一定的位置。
其次,在连接小灯泡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的是一场尝试,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尝试过程,是一场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的尝试活动。
其间的探索是坎坷的,有的学生第一次成功了,或许第二次又失败了;有的学生也许尝试了几次才获得成功;有的同学帮助同伴点亮了小灯泡;有的同学的电路接发竟然不与同伴相同,但结果却都亮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一(2)点亮小灯泡

实验现象或结论
实验结论: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实验报告单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名称
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
实验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灯泡发光的原因,并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灯泡发光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2. 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灯泡、导线、开关、电池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
2. 教学新课: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发光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4. 总结提升: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灯泡发光的原因,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亮的灯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电路的原理。
2. 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灯泡发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4. 实验探究: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灯泡发光的原因,并记录实验现象。
5.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灯泡发光的原因,解释电路的原理。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亮的灯泡,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在初步了解静电知识后将开展对简单电路的研究。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利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并尝试用更多的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明白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一个电路的连接要形成一个回路,认识到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评价任务1.认识小灯泡的内部构造。
4.能够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并猜测电流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小灯泡剖面图;每组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猜谜弓I入教师请学生来猜字谜: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
猜一日常用品。
学生抢答,答出是灯泡和电灯,教师借机引入课题并板书:点亮小灯泡。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谜语来揭示本课的课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课题上来。
(完整版)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执教:赖芳芳指导:傅小欢林泉【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
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并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学情分析】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
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浑然不知。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
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点亮小灯泡?那我们今天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教学意图:用视频创设情境,灯从不亮到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和导线连接灯泡的制作过程,以及能够观察到电路中电流的流动。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动规律,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电路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和导线连接灯泡的制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和导线连接灯泡的制作过程。
难点:观察并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实验法为主,引导法为辅,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动。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和导线连接灯泡,观察灯泡的亮灭。
3.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拓展讲解。
5.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规律:•从正极出发,经过导线,流向负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
2.学生对电路组成和电流流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020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单元《点亮小灯泡》教案2

《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2、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电池、导线、小灯泡。
了解其基本功能。
谈话问答: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3样物品,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
这是什么?(电池/导线/小灯泡)关于它们你都知道些什么?分别做个人回答,全班交流,以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老师做适当补充。
(依次板书:电池、导线、小灯泡)二、让小灯泡发光谈话:看来大家对这3样物品知道的还真不少!如果我要把这3样物品全部发给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点亮小灯泡)板书提问:你准备怎样连接它们使小灯泡亮起来?小组边讨论,边画图表示。
全班交流,并且把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简单讨论黑板上的示意图:这种连接小灯泡能亮吗?实验:发放器材,分小组实验。
并强调记录下使灯泡亮起来的各种连接情况。
分析:1、回顾实验前讨论的各种情况能使灯泡点亮吗?2、还有哪些连接方式也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3、讨论:这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形成连接通路,都连接到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电池的两极)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部位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与灯泡里面的构造有关系。
三、认识小灯泡的构造提问:小灯泡里的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讲解:请看图(小灯泡结构图)。
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组成。
只有两个连接点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正、负极的时候,电流就会流过灯丝使灯泡发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点1
作业本第2页第1题
观察电池
X短路
损坏电池
铜帽,正极, 用“+”表示
锌壳,负极, 用“-”表示
观察导线
外面:绝缘的橡胶。 里面:导电金属丝。
探究活动:点亮小灯泡
电池
小灯泡
导线
(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 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 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 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断路:
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 这种现象叫断路。
小灯泡亮的共同特点:
电流从正极流出,流过小灯 泡的灯丝,再返回负极,形 成一个循环的电路。
作业本第2页第2题
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插 座中的电做实验?
警告: 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 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 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 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的 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 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4)你有什么疑问吗?请说一说。
电流在电路里是
怎样流动的呢?
+
-
电流的流动路径
回 路
作业本第2页第3题
这
些
发
小
(1) 光
灯
泡
能
发
光
发
吗 ?
光
(2)
(3)
短路
(4)
断路
短路:
用导线直接把干电池的正负极 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叫短路。短 路时,电池和导线在一瞬间发热 发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 也很快就会被破坏。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 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如:电池、发电机等。 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 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 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2、点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灯泡
玻璃泡 金属架
观察小灯泡 灯丝
B A
连接点
玻璃泡 金属架
观察小灯泡 灯丝
B A
连接点
画
一
画
电
流
的
B
路
径
A
画
一
画
电
流
的
B
路
径
A
灯丝
玻璃泡 金属架 连接点2
猜一猜哪些会亮? 断路
1
2
3
4
短路
5
你能用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的小灯泡能发光吗?
1、 3、
(√)
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