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有感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冬至,三十三岁的白居易宦游在外,孤单单一个人夜宿于邯郸驿舍。而在驿舍外,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冬至这一天,朝廷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但外面再热闹也跟他没有关系,因为热闹是他们的,而白居易什么也没有。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从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就可以知道这是白居易在邯郸冬至的夜里思念家人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取标题绝不是随便取的,而是在标题里面已经就蕴含了他的情感,像李白的《静夜思》一读就知道是思乡之情;再比如王维的《相思》、李商隐的《嫦娥》,这些标题里面已经注入了诗人的情感。那么这首诗也是一样,邯郸二字表明诗人宦游在外,“冬至夜”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样的夜里思念家人,这份思念和煎熬是翻倍的,是更加漫长的。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弹琵琶篇”。白居易的诗一向以通俗易懂著称。传闻白居易写好一首诗要给老妇人读,如果老妇人也能读懂了,那他就觉得这是一首好诗。

这首诗同样如此,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

但却能拨动人心底思念的琴弦。

“邯郸驿里逢冬至”,在唐代,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诗人白居易在邯郸驿站里碰上了冬至,这就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驿站是暂时歇息用的,这里不是归宿和终点,也就意味着诗人还将继续漂泊无定。

第二句“抱膝灯前影伴身”是刻画诗人的动作形态:诗人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托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而我们又何尝不曾在黑黢黢的夜里,抱膝坐在床前,这份孤单和煎熬应该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所以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实则有锥心之痛。

但在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却不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在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使这种思家之情扩大化,明明是诗人想象的画面,却更加真实感人: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原来却是家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深夜的时候,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而家里人大约同样也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谈论着我这远行人。

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这应该是每一个远游在外的人都体

验过的,这种思念真是到了肝肠寸断、无以复加的程度。

而诗到这里也戛然而止,至于他们说了什么,留给读者自己想象,因为每个人想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场景,此刻读到这首诗的你,不就是那个漂泊在外的人吗?

初读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断肠人。

此刻的你在思念着谁?而谁又在天涯之遥牵挂着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