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稳态导热-传热学-课件-03
传热学课件第3章
3-2 集总参数法的简化分析
4 Biv Fov 的物理意义
l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Bi = 1 h 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hl
换热时间 Fo 2 l a 边界热扰动扩散到 l 2 面积上所需的时间
无量纲 热阻
Fo越大,热扰动就能越深入地传播 到物体内部,因而,物体各点的温度 就越接近周围介质的温度。
无量纲 时间
3-2 集总参数法的简化分析
5 集总参数法的适用范围
Biv
或
是与物体几何形状 有关的无量纲常数
h( V A )
Bi
hl
0.1M
采用此判据时,物体中各点 过余温度的差别小于5%。
V A A A V R 2 R A 2R 2 4 3 R V R 3 2 A 4R 3 Biv Bi Biv Bi 2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本章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①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② 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③ 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 掌握内容: ① 确定瞬时温度场的方法; ② 确定在一时间间隔内物体所传导热量的 计算方法。 了解内容: 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作业
3-7,3-9 3-12,3-17
3-2 集总参数法的简化分析
3 瞬态热流量:Φ ( ) hA(t ( ) t ) hA
hA 0 e
hA Vc
W
hA Vc
导热体在时间 0~ 内传给流体的总热量:
Q 0 Φ ( )d Vc 0 (1 e
) J
当物体被加热时(t0<t),计算式相同(为什么?)
方程中指数的量纲:
传热学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
11.1 通过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表面温度
为常数
单层平壁
a. 几何条件:单层平板;s;
b. 物理条件:、cp、 已知;无内热源;
c. 时间条件:稳态导热, ∂T/∂t=0;
d. 边界条件:第一类。
微分方程式可简化:
2T x2
0
直接积分得: TC1xC2
带入边界 条件:
CC12
Tw1 (Tw2
流量,并记为qL
qL
Q Tw1 Tw2 L 1 d2 ln 传热学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
2 d1
单位长度导热热阻
11.2 通过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多层圆筒壁
不同材料构成的多层圆筒壁,其导热 热流量可按总温差和总热阻计算
热流量
Q
Tw1 Twn+1 n 1 ln di1
i1 2i L di
单位长度的热流量
2
C1xC2
式中积分常数C1和C2可由边界条件确定,它们分别为:
C2Tw2qv s2; C10
所以,平壁内温度分布为: TTw2qv s2x2
• 可见,该条件下平壁内温度是按抛物线规律分布。令 温度分布关系式中的x=0,则得平壁中心温度为:
qv 2 T T s w
2 传热学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
• 设在一管道外面包上一层绝热层(如图所示)。
• 此时单位管长的总热阻γΣ为:
d 1 11 2 1 传热1 学ln 一维d d 稳1 2 态 和非2 稳态1 导x 热lnd d 2 xd 1 x2
11.2 通过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 式中:α1为管内流体与管内壁之间的给热系数,W/m2℃;α2为绝
qL
1
传热学课件第三章稳态导热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平壁、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难点: 肋片的导热
内容精粹
§1 通过平壁的导热
§2 通过圆筒壁 的导热
§3 通过球壁的导热
§4 接触热阻
§5 通过肋片的导热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平壁导热
当平壁的两表面分别维持均匀恒定 的温度时,平壁的导热为一维稳态导热。
1. 单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圆球型导热仪示意图
在导热过程达到稳态后,通过被测材料层的
热流量Ф 就等于电加热功率P,忽略球壳的导热
热阻,被测材料层的内、外径即为内球壳外径d1 和外球壳内径d2,内外两侧的温度分别等于内、 外球壁的平均壁温tw1、tw2
。则所测材料在tw1~
tw2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热导率为:
(d 2 d1) m 2d1d( 2 t w1 t w 2)
2. 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多层平壁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当两表面分别维 持均匀恒定的温度时,其导热也是一维稳态导热。 以三层平壁为例,假设 (1)各层厚度分别为1、2、3,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2、 3 , 且分别为常数; (2)各层之间接触紧密, 相互 接触的表面具有相同的温度; (3)平壁两侧外表面分别保持 均匀恒定的温度tw1、tw4。 显然,通过此三层平壁的导热为 稳态导热, 各层的热流量相同。
tw1 tw 4 l Rl1 Rl2 Rl3 tw1 tw 4 d3 1 d2 1 1 d4 ln ln ln 21 d1 22 d 2 23 d3
对于 n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层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 单位 长度的热流量为
l
tw1 tw n 1
三层平壁稳态导热的总导热热阻为各层导热热阻 之和,由单层平壁稳态导热的计算公式可得 tw1 tw 4 tw1 tw 4 3 1 2 R1 R 2 R 3 A1 A2 A3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2011
图 2-14
图 2-15
§3-4 接触热阻
实际固体表面不是理想平整的,所以两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的 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或者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完全的和平整 的面接触 —— 给导热带来额外的热阻 —— 接触热阻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当界面上的空隙中充满导热系 数远小于固体的气体时,接触 热阻的影响更突出
几点说明:
(1) 上述推导中忽略了肋端的散热(认为肋端绝热)。 对于一般工程计算,尤其高而薄的肋片,足够精确。若 必须考虑肋端散热,取:Hc=H + /2 (2)上述分析近似认为肋片温度场为一维。 当Bi=h/ 0.05 时,误差小于1%。对于短而厚的肋片,
二维温度场,上述算式不适用;实际上,肋片表面上表面传
r
线性分布
t w2 t w1 t q t ( A )
R A
(m2.K/W)单位导热热阻
(K/W)导热热阻
热阻分析法适用于一维、稳态、无内热源的情况
2 多层平壁的导热
t
t1t1
λ1
t2
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 例:房屋的墙壁 — 白灰内层、水泥 沙浆层、红砖(青砖)主体层等组成 假设各层之间接触良好,可以近似地认 为接合面上各处的温度相等
(a)
r r1时 t t w1 第一类边界条件: r r2时 t t w2
对上述方程(a)积分两次:
第一次积分
第二次积分 应用边界条件
dt r c1 t c1 ln r c2 dr
t w1 c1 ln r1 c2 ; t w2 c1 ln r2 c2
一维稳态导热-传热学-课件-03
多层平壁 Composite wall
q tf1 tf 2 Rh1 Ri Rh 2
i 1 n
tf1 tf 2
i 1 1 h1 i 1 i h2
n
多层复合平壁 Series-parallel composite wall
A1
B1
C1
q
A2
B2
C2
A3
d 2t hP (t t f ) 0 2 dx A
• 引入过余温度 Excess temperature
t tf
• 控制方程 Governing equation
d 2 m 0 2 dx
x
q x 0 h1 t f 1 t w1 q x 0 q x h2 t w 2 t f 2
t w1 t w 2
q x 0 q q x ( steady state) q tf1 tf 2 Rh1 R Rh 2 tf1 tf 2 1 / h1 / 1 / h2
d 2 dt r 0 dr dr t r r t w1
1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t r r tw2
2
• 温度分布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1 / r1 1 / r t t w1 (t w1 t w 2 ) 1 / r1 1 / r2 t w1 t w 2 dt 1 q 2 f (r ) dr 1 / r1 1 / r2 r t w1 t w 2 1 1 1 4 r1 r2
1.2 第三类边界条件
Convection surface condition • 微分方程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1
根据热阻串联的叠加原则,通过三 层壁的热流密度计算式为:
q
tw1 tw4
1 2 3
1 2 3
W/m2
、
qA
1
tw1 tw4
2 3
W
1A 2A 3A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2
由
q
t
可得各层接触面上的温度分别为 :
tw2
、tw1
q1 1
℃
tw3
பைடு நூலகம்
tw4
W/m2
可见,通过平壁稳态导热的热流密度 取决于导热系数、壁厚及两侧面的温差。
稳态下平壁内与热流相垂直的各截面 上的热流密度为常量。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6
通过整个平壁的热流量为:
AqAt
W
当λ=λ0(1+bt) 时,在温差(t1-t2 ) 下的导热量仍可用常物性导热计算式来 计算,只需用平均温度t=(t1+t2)/2 下的平 均导热系数计算即可。
rλ
rh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返回 15
第二节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三、临界热绝缘直径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6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1.单层圆筒壁
已知:长圆筒壁 r1、r2、 l ;
λ=const
r=r1 ,t=tw1; r=r2 ,t=tw2 求: (1) Φ=?
第三章 稳态导热
§3-1 通过平壁的导热 §3-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3-3 通过球壁的导热 §3-4 接触热阻 §3-5 通过肋片的导热
3传热学-一维稳态导热
L
1 + h 1 ⋅ 2 π r1
∑
n
i =1
3 通过空心球壁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a spherical shell
第一类边界条件
Constant surface temperature
热导率λ=C, 圆筒内径r1, 外径r2, 无内热源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 热流密度
Heat flux
t w1 − t w 2 dt 1 q = −λ =λ ⋅ 2 = f (r ) dr 1 / r1 − 1 / r2 r t w1 − t w 2 1 1 1 − 4πλ r1 r2
• 热流量
Heat rate Φ = − λ A dt = dr
• 热流量
Heat rate
材料热导率随温度而变
λ= λ0(1+bt)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d dx t t
dt λ =0 dx = t w1 = tw2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x=0 x =δ
• 温度分布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 A − tB Rc = q
7 延伸体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from extended surfaces
Fin configurations
延伸体的种类
Straight Fins of uniform cross section
7.1 等截面直肋
假设(Assumptions)
r = r1
r = r1 → r 2
传热学基础(第二版)第三章教学课件 稳态导热讲义
图中肋片高度为H,肋片厚
度为,肋片宽度为b,肋片
b
根部(肋基)的温度为t0,
Φc
环境温度为t,环境与肋片 之间的换热系数为h。肋片 δ 0 Φx Φ x+dx
x
的横截面积为Af及截面周边
dx
长度为U。导热系数和换热
系数均为常数。
H
24/40
由于肋片的作用是为了
增大传热,故肋片材料
b
的导热性能都比较好,
1、通过单层圆筒壁的导热
导热微分方程:
d r dt 0 r r1,t t1
dr dr
r r2 ,t t2
t1
r1 t2
积分上面的微分方程两次得r
到其通解为 : t c1nr c2
r2
得出圆筒壁的温度分布为:
n r
t t1
r1
t 2 t1 n r2
13/40
r1
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是 一条对数曲线。
截面积Af=4.65cm2,周长U=12.2cm,导热系数
=22W/ (m℃)。燃气有效温度Tge=1140K,叶根 温度Tr=755K,燃气对叶片的总换热系数h=390W/ (m2℃)。假定叶片端面绝热,求叶片的温度分
布和通过叶根的热流。解:
m hU 68.2,
Af
由=o
chmH x
chmH
6150.0295W / m
2 r1 50 15
17/40
再由圆筒壁的温度分布
r
n
t t1
r1
t2 t1 n r2
r1
代入已知数据有
t 40 nr n0.015
20
n 25
15
18/40
传热学一维稳态导热
传热学一维稳态导热传热学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过程。
在传热学中,导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热传递方式。
导热是指热量通过传导传递,不涉及物质的移动。
在一维稳态导热的条件下,我们将详细介绍导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理论一维稳态导热是指热量沿一个方向传导,而且在传导过程中温度分布保持不变。
在一维稳态导热中,我们可以使用傅立叶热传导定律来描述热量的传导过程。
傅立叶热传导定律表明,单位时间通过导热展面的热流量与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 q = -k\\frac{{dT}}{{dx}} $$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导热展面的热流量,k表示导热系数,d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dx表示距离的微小变化量。
导热系数k是物质的属性,用于衡量物质传热的能力。
单位为W/(m·K)。
根据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可以得到温度随距离变化的微分方程。
在一维稳态导热中,由于温度分布保持不变,微分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k\\frac{{dT}}{{dx}} = const $$这意味着在一维稳态导热中,热流量在传导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传热过程中能量守恒的原理。
一维稳态导热的计算方法在一维稳态导热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解微分方程来计算温度分布和热流量。
以下是一维稳态导热计算的基本步骤:1.确定热传导的边界条件:在一维稳态导热中,通常需要给定两个边界条件,例如温度或热流量。
这些边界条件用于确定问题的求解范围和约束条件。
2.确定物质的导热性质:导热系数k是物质传热能力的关键参数,需要根据材料的物性参数进行选择。
通常可以通过查表或实验来获取。
3.设定坐标系和建立微分方程:在一维稳态导热中,需要选择一个坐标系,并根据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建立微分方程。
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
4.求解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温度随距离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这将给出热流量和温度分布的解析解。
(精品)传热学课件:稳态导热
• 傅立叶生于法国中部欧塞尔一个裁缝家庭,8岁时沦为孤儿,就读于地方军校, 1795年任巴黎综合工科大学助教,1798年随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受到拿破仑 器重,回国后被任命为格伦诺布尔省省长。
• 傅立叶早在1807年就写成关于热传导的基本论文《热的传播》,向巴黎科学院呈交,傅立叶在论文中推导出 著名的热传导方程 ,并在求解该方程时发现解函数可以由三角函数构成的级数形式表示, 从而提出任一函数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傅立叶级数(即三角级数)、傅立叶分析等理论
★ 等温面与等温线的特点: (a) 温度不同的等温面或等温线彼此不能相交。 (b)在连续的温度场中,等温面或等温线不会中断,它们或者是物体中完 全封闭的曲面(曲线),或者就终止于物体的边界上。
物体的温度场通常用等温面或等温线表示
房屋墙角内的温度场(等温面)
对称温度场(等温线)
§2-1 导热基本定律
(通过平壁、圆筒壁、球壳和其它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 2.4 肋片导热的求解与应用 ❖ 2.5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及多维导热
§2-1 导热基本定律
§2-1 导热基本定律
§2-1 导热基本定律
(1)等温面与等温线 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所构成的面。 等温线:用一个平面与各等温面相交,在这个平面上得到一个等温线簇。
n s
§2-1 导热基本定律
4. 热流密度矢量(Heat flux)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
不同方向上的热流密度的大小不同 q W m2
热流密度矢量:等温面上某点,以通过该点处最大热流密度的方向为
方向、数值上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的热流密度 q 直角坐标系中:
传热学-第3章-稳态导热的计算与分析
d dr
r
dt dr
0
对方程积分两次,可得通解为:
t c1 ln r c2
积分常数c1和c2由边界条件确定,
c1
tw1
ln r2
tw2
r1
c2
tw1
tw1
tw2
ln r1
ln r2 r1
圆筒壁的温度分布为:
t
tw1
tw1
tw
2
ln r ln r2
r1 r1
51
3.2.2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常物性、无内热源的圆筒壁
t x tw2
积分两次,得到通解为:
t c1x c2
10
3.1.2 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常物性、无内热源的平壁
t c1x c2
得到平壁内的温度分布为:
t
tw2 tw1
x
tw1
根据傅立叶定律,可求得通过平壁的
热流量和热流密度
Φ A dt A tw1 tw2 A t
dx
q dt tw1 tw2 t
第3章 稳态导热的计算与分析
导热的理论基础: ——导热的基本定律 ——导热微分方程
工程中的许多问题,直接利用三维、非稳 态的导热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是没有必要的
可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进行简化
1
第3章 稳态导热的计算与分析
分析工程问题时,需要作出适当的简化和假设 稳态导热便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简化之一 ——处于正常运行工况时的物体,可以看作处于稳定状
q
tw1 tw4
1 2 3
1 2 3
29
3.1.5 常物性、无内热源的多层平壁
❖ 由热流密度相等的原则可依 次求出各层间分界面上的温 度,即
传热学-导稳态热PPT课件
界上的温度)
②物理问题及数学描述:
③解微分方程 积分上面的微分方程两次得到其通解为
利用两个边界条件
将两个积分常数代入原通解,可得圆筒壁内的温度 分布如下
通过圆筒壁的热流密度
q dt t1 t2
dr r ln(r2 r1)
(b)套管四周换热条件一致,因而不同高度x处的 截面上温度均匀(充油以加强这一假设?)。套管中 的导热可以看成是截面积为πdδ的等截面直肋中 的导热
③ 套管顶端与周围环境发生以下三种热量交换方式
从流体向套管外表面 的对流换热
从套管顶端向套管根 部的导热
套管外表面与储气罐 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误差! tH < tf
t1 r1
t2 r2 t3 r3
t4
问:现在已经知道了q,如何计算层次分界面壁温?
第一层: 第二层:
第 i 层:
总结:
q
1 1
(t1
t2 )
t2
t1
q
1 1
q
2 2
(t2
t3 )
t3
t2
q
2 2
q
i i
(ti
ti1)
ti1
ti
q
i i
ti1 t1 q
i 1
i i
前提:多层平壁,1D,稳态,无内热源,λ为常数, 两侧均为第三类边界
(4)如何降低测量误差?
外界环境温度
R1
R2
Tf
1
TH H
T0 R3
T
h
Ac
(a)从物理角度分析(使tH-> tf 或tH尽量远离t∞)
名师讲义【中国石油大学】传热学第3章-稳态导热的计算与分析
3.1 通过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平壁的长度和宽度都远大于其厚度,因而平板两 侧保持均匀边界条件的稳态导热就可以归纳为一维稳态 导热问题。 平板可分为单层壁,多层壁和复合壁等类型 。
a.单层壁导热
b.多层壁导热
c. 复合壁导热
1、单层平壁的导热 a 几何条件:单层平板; b 物理条件:、c、 已知; 无内热源
2 2 2 2
tw2
d 2t b dt dx 2 0 bt dx
2
0
x
当b>0时,曲线上凸; 当b<0时,曲线下凹; 当b=0时,为直线 。
3.2 通过圆筒壁和球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1、单层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稳态导热 t
0
1 t 1 t t ( r ) 2 ( ) ( ) 0 柱坐标系: r r r r z z
第三章 稳态导热的计算与分析
§3-1 通过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3-2 通过圆筒壁和球壁的一维 稳态导热 §3-3 通过肋片的稳态导热 §3-4 多维稳态导热问题
本节将针对一维、稳态、常物性、无内热源
情况,考察平板和圆柱内的导热。
直角坐标系:
t t t t c ( ) ( ) ( ) Φ x x y y z z
t2 t1
t2
(t1 t2 )
x1
x2
dx A( x)
当随温度呈线性分布时,即=0+at,则
t1 t2 0 a 2
实际上,不论 如何变化,只要能计算出
平均导热系数,就可以利用前面讲过的所
有定导热系数公式,只是需要将 换成平
均温度下的平均导热系数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3
C3
• 热阻、热流量近似算法
t R
R
1 1 RA1 RB1 RC1 RA2 RB 2 RC 2 RA3 RB 3 RC 3
1 1
说明: 材料导热系数相差较大时,应按二维和三维 温度场计算。
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a cylindrical wall
控制方程(Governing equation)
• 微分方程Differential equation
d 2t 0 2 dx
• 将对流换热视作一维稳态导热的内热源
h(t f t ) Pdx Adx h(t f t ) P A
• 控制方程Governing equation
d t 0 2 dx t t
x 0 x
2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t w1 tw2
• 温度分布
The temperature varies linearly with x
t t w1
t w1 t w 2
• 热流密度
Heat flux
x
t w1 t w 2 dt q dx t w1 t w 2 dt A A dx
2.2 第三类边界条件
Convection surface condition
已知:r=r1侧流体温度tf1,换热系数h1 r=r2侧流体温度tf2,换热系数h2 边界条件
dt dr dt dr
2r1 L h1 t f 1 t w1 2r1 L
r r1
2r2 L h2 t w 2 t f 2 2r2 L
t A tB Rc q
7 延伸体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from extended surfaces
Fin configurations
延伸体的种类
Straight Fins of uniform cross section
7.1 等截面直肋
假设(Assumptions)
x
q x 0 h1 t f 1 t w1 q x 0 q x h2 t w 2 t f 2
t w1 t w 2
q x 0 q q x ( steady state) q tf1 tf 2 Rh1 R Rh 2 tf1 tf 2 1 / h1 / 1 / h2
• On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conduction in the x direction •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constant • Radiation from the surface is negligible •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 is uniform over the surface • Bi=hlc/s<0.1 where, Bi is Biot number, a dimensional parameter lc is characteristic length(特征尺寸) lc= Cross-sectional Area(截面积)/ Perimeter(周长) Rectangular fin: lc=/2
Heat rate
dt A dr
t w1 t w 2 1 ln r2 / r1 2 L
多层圆筒壁
Composite cylindrical wall
• 热流量 Heat rate
t w1 t w 4 R1 R 2 R 3 where R1 R 2 R1 r2 ln 21 L r1 r3 ln 2 2 L r2 1 r4 ln 2 3 L r3 1 1
d 2t hP (t t f ) 0 2 dx A
• 引入过余温度 Excess temperature
t tf
• 控制方程 Governing equation
d 2 m 0 2 dx
Chapter 3
一维稳态导热
On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conduction
一维稳态导热
On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conduction 物体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 有内热源With h源自at generationd 2t 0 2 dx d 2t 0 2 dx
• One-dimensional conduction in a plane wall
S
A
• One-dimensional conduction in a cylindrical wall
2L S ln(r2 / r1 )
• One-dimensional conduction in a spherical wall
2.1 第一类边界条件
Constant surface temperature
热导率=C,圆筒内径r1,外径r2,长L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d dt r 0 dr dr t r r t w1
1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t r r tw2
• 热流量
Heat rate
材料热导率随温度而变 = 0(1+bt)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d dt 0 dx dx t t t w1 tw2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x 0 x
• 温度分布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
多层圆筒壁
Composite cylindrical wall
Heat rate tf1 tf 2 n ri 1 1 1 1 ln h1 2r1 L ri h2 2rn 1 L i 1 2 i L Per unit length tf1 tf 2 ri 1 1 1 ln 2 i ri h2 2r2
多层平壁 Composite wall
q tf1 tf 2 Rh1 Ri Rh 2
i 1 n
tf1 tf 2
i 1 1 h1 i 1 i h2
n
多层复合平壁 Series-parallel composite wall
A1
B1
C1
q
A2
B2
C2
A3
2
• 温度分布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 热流密度
ln r / r1 t t w1 (t w1 t w 2 ) ln r2 / r1
Heat flux t w1 t w 2 1 dt q f (r ) dr ln r2 / r1 r
• 热流量
L
n 1 h1 2r1 i 1
3 通过空心球壁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a spherical shell
第一类边界条件
Constant surface temperature
热导率=C, 圆筒内径r1, 外径r2, 无内热源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 无内热源
With no heat generation
1 通过平壁的导热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a plane wall
1.1 第一类边界条件
Constant surface temperature 热导率为常数,=constant
•微分方程
Heat equation
r rx
1 2 / h
3 2 2
0
因此,Rtot存在极小值,即此时热损失最大。
临界热绝缘直径(或半径)
2ins rcr d cr h2 h2
ins
6 接触热阻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定义: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 间进行时,由于表面不是理想的平整,所 以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给导热过程带来 额外的热阻,称为接触热阻。 符号:Rc 单位:m2· K/W
r r2
r r 1
h1 t f 1 t w1 2r L 1 t w1 t w 2 1 r2 ln 2 L r 1
r r r2 1
r r2
h2 t w 2 t f 2 2r2 L
Steady state
r r 1
r r r2 1
r r2
Heat rate tf1 tf 2 1 1 r2 1 ln h1 2r1 L 2 L r1 h2 2r2 L Per unit length tf1 tf 2 1 1 r2 1 ln h1 2r1 2 r1 h2 2r2
d 2 dt r 0 dr dr t r r t w1
1
•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t r r tw2
2
• 温度分布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1 / r1 1 / r t t w1 (t w1 t w 2 ) 1 / r1 1 / r2 t w1 t w 2 dt 1 q 2 f (r ) dr 1 / r1 1 / r2 r t w1 t w 2 1 1 1 4 r1 r2
1.2 第三类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