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把手教你学CT第四章--颈部
【局部解剖学 讲义课件】局解——颈部
颈外侧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沿颈外静脉排列,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以肩胛舌骨肌与颈 内静脉交叉点为界,分为两群。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前浅淋巴结:沿颈 咽后淋巴结:鼻腔后部、鼻旁窦、中
前静脉排列,收集
耳、腭后部及鼻咽部。
颈浅层淋巴,输出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
形成颈干;晚期胃癌或食管癌可 转移到左侧Virchow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本节内容结束
骨下动静脉。 10. 包被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形成腋鞘。
颈筋膜间隙
• 胸骨上间隙 • 气管前间隙:内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
动脉、头臂干、左头臂静脉及气管前淋巴结等。 •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外侧为颈动脉鞘。 • 椎前间隙:椎前肌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前部肌群
• 颈浅肌——颈阔肌
(侧面) (横断)
2. 定义: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 周围形成的筋膜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 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
3. 毗邻:浅面为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 心腱、颈袢等;深面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 及隔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相邻。
4. 颈袢:由C1~3颈神经前组成,沿颈总动脉 表面下行,主要支配舌骨下肌群。
• 舌咽神经: • 颈动脉窦支 • 咽支 • 茎突咽肌支 • 迷走神经:
• 喉上神经:分内支和 外支,内支粗大,穿 甲状舌骨膜,支配声 门裂以上的喉粘膜; 外支细小,支配环甲 肌。
2. 颈心支:有上下两支 3. 耳支 4. 咽支
5. 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 肌和斜方肌。
6. 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包括全部的舌内肌和舌 外肌
颈部血管CTA专题知识
二、颈动脉瘤
• 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感染。 • CTA体现:发觉动脉瘤旳载瘤动脉,对瘤颈、瘤体旳形态大小、附壁血栓及管
壁钙化情况进行术前评估,根据瘤腔开放程度和附壁血栓情况可将颈动脉瘤分 为三类:瘤腔开放旳动脉瘤;部分血栓形成旳动脉瘤和完全血栓形成旳动脉瘤 。
左侧颈内动脉瘤
鉴别诊疗
• 经典境内动脉瘤不难诊疗,完全血栓形成旳动脉瘤在CT上体现为不强化旳肿 块样病变,应注意与颈部肌化性血肿及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
三、颈动脉夹层
• 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在40-50岁有一明显高 发期,男女发病无差别。颈动脉夹层是因内膜撕裂引起,内膜撕裂后,因为血 液压力作用进入动脉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即假腔,常成偏心性分布,可引 起血管腔狭窄及瘤样扩张。
• 好发部位:颈内动脉窦远端2-3cm至入颈内动脉管外口前。 • 临床症状主要分为四个综合征:①偏头疼伴同侧眼部交感神经麻痹;②偏头疼
变窄。②动脉粥样硬化。
CTA体现
• 平扫无意义。 • 增强扫描可见患侧指动脉变细,可成节段性或累及椎动脉全程;椎动脉狭窄旳
影像诊疗应结合患侧及对侧椎动脉。 • 狭窄分级:完全闭塞100%;重度狭窄70-99%;中度狭窄30-69%;无狭窄0-
29%。 • 约15%旳个体一侧椎动脉可不发育。
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塞
度
窄
狭
窄
鉴别诊疗
• 1、大动脉炎:后发于中青年女性患者,CT可见管壁呈环形增厚,管腔不同程 度狭窄或闭塞,且范围多较长,可同步伴有主动脉其他分支旳病变。
• 2、颈动脉夹层:多体现为偏心性椭圆形影,附与颈动脉一侧,结合临床患者 起病急剧,有利于鉴别。
• 3、颈动脉穿透性溃疡:体现为颈动脉龛样凸起,常发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旳 基础上,必要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 • 2、最大密度投影 • 3、容积再现技术
颈部CT解剖
新年伊始喜气洋洋祝快乐开心朝午暮夜!辞旧迎新如烟往事随风逝愿轻松幸福春夏秋冬!祝大家新年快乐!颈部CT解剖•颈部境界与分区•颈部位于头部和胸部及肩部之间,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支后缘、外耳道下壁、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后部称为项部,前部称为狭义的颈部。
前部与口腔临床关系密切,此部又以胸锁突肌的前、后缘为界,将每侧分为三部分,由前向后依次为颈前(颈内侧)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后(颈外侧)三角。
两侧颈前三角合称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及颈后三角合称颈侧区。
•1.颈前三角:前界为颈前正中线,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以下颌骨下缘为界。
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上腹又将该三角分为几个小三角区:•(1)颌下三角:又称二腹肌三角。
介于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2)下颌后窝:前界为下颌支后缘,后界乳突,上界外耳道下壁,内侧界为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对脑神经。
•(3)颈动脉三角:介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4)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又称肌三角,介于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上腹及颈前正中线之间。
•(5)颏下三角:为两侧颈前三角之一部分,介于两侧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之间。
•2.胸锁乳突肌区:介于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即该肌所在的部位。
•3.颈后三角: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以锁骨中1/3为界。
此三角又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为两个三角:•(1)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之上。
•(2)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之下,相当于锁骨上窝。
颈部脏器与血管•颈部脏器与血管的排列规律•甲状腺的解剖特点•喉的解剖特点•颈部血管的解剖特点•颈根部的解剖结构颈部脏器与血管的排列规律•后区(支持区)项部肌肉;脊柱颈段位于中部。
•前区(内脏区)咽与食管颈段;喉与气管颈段;甲状腺。
(整理)颈部影像解剖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颈部上部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的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与肩峰的连线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在发生上与鳃弓和咽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颈部易发生一些先天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炎症及肿瘤转移时易受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颈部有气管、大血管、神经干、甲状腺、喉等重要器官。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标志可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颈前区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三角,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颈动脉三角(图4-1-1)。
它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顶为封套筋膜,底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其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及舌下神经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起始于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
颈总动脉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及分叉处分别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垂直上行入颈动脉管至颅内。
颈外动脉居前内侧。
颈动脉三角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可引起颈动脉移位及分叉角度改变。
图4-1-1 颈部分区颈部结构在常规X线检查中,骨骼密度最高,在X线图像上呈白色致密影;颈部软组织及大血管为中等密度,彼此缺乏对比,难以分辨,呈灰白色;咽腔、喉腔及气道内因有气体呈黑色影像。
一、正位颈部正位像上,喉及气管与颈椎阴影重叠。
在中线上显示为宽带状透明的喉腔、气管轮廓,上段为喉腔,下段为气管,两者以第6颈椎下缘为界。
喉软骨可因钙化而显示(图4-2-1)。
图4-2-1 颈部正位二、侧位颈椎前方长条形透亮影为咽腔,上达颅底,下续食管,前面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
以软腭和会厌上端为界,软腭以上的咽腔为鼻咽,会厌上端以下的咽腔为喉腔,两者之间为口咽。
咽后壁与颈椎椎体前缘之间为咽后间隙。
在舌根下方可见舌骨影。
喉上部有会厌软骨,呈叶片状伸向后上方,远端游离。
CT解剖颈部PPT课件
(2)血管:面动脉行于腺体深面,舌动、静脉经二腹肌中间 腱的后方。
17
(3)神经: 舌神经在腺体与舌骨舌肌之间,舌下神经行于舌骨舌肌表 面,下颌下神经节连于舌神经下方。
(4)下颌下淋巴结: 在下颌下腺的周围。
第二章 颈部
重要内容: 颈深筋膜的区分、各层的包被关系和形成的结构。 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被膜和血管。 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区分、锁骨上淋巴结和魏尔啸淋巴结的位 置与临床意义。 颈根部的境界、内容和毗邻。 枕三角、锁骨上大窝、椎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概念:颈动脉鞘、胸膜顶、斜角肌间隙、静脉角。
前方: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颈静 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上端: 两侧为甲状腺侧叶 后方: 食管,喉返神经。 后外侧: 颈交感干、颈动脉鞘
甲状腺峡、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 在幼儿,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常高出胸骨颈静脉切迹3。7
38
39
(4)食管颈部 前方:气管颈部 后方:颈长肌、脊柱
毗邻
后外侧:隔椎前筋膜与交感干相邻 两侧: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40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一、胸锁乳突肌区
(一)境界 (二)内容
1、颈袢: 舌下神经降支为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为颈袢下根, 两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约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附近。 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 2、颈动脉鞘 上起颅底,下续纵隔。
(2)内容:
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胸膜顶、颈交感干。
55
56
头颈部CTA学习讲座PPT课件
• 双侧颈总动脉软斑块并管腔狭窄。
• 右侧颈总动脉末段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颈外动脉自支架窗穿出; • 左侧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左侧椎动脉闭塞,闭塞段以远与左锁骨下动脉间形成侧支;右侧颈内动 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 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与左侧颈外动脉间侧支形成
左锁骨下动脉中段闭塞,侧支形成
CTA扫描方式
常规扫描 Neuro DSA(脑血管减影) DE (双能量)去骨扫描方式
三种扫描方式对延迟时间的把握均较严格,均可 采用对比剂跟踪触发扫描技术,确保在靶血管内 对比剂峰值期内完成扫描:早于峰值期扫描,远 端分支显示不好,晚于峰值期扫描,静脉显影。
常规扫描方式
定位像扫描后,直接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于 动脉峰值期启动扫描;
CTA检查目的:明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病史摘要】女,50岁。癫痫发作。 【MSCT表现】重组图像示右侧大脑后动脉供血为主的动静脉畸形,其内可 见钙化。
术 前
【病史摘要】男,55岁,右面部麻木,头胀痛半年,期间偶有癫痫发作。 【MSCT表现】右侧大脑半球内片状略高密度灶 ,增强扫描病灶为血管 样强化。
术 前
【MSCTA表现】大脑中、后动脉共同参与供血的动静脉畸形 。
术 后
一期手术:参与AVM供血的大脑中动脉部分分支栓塞术后(箭头为栓塞 物)。
烟雾病
又称Moyamoya病; 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慢性进行性 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引起特征性的颅底异常血管网 形成的脑血管疾病,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DSA图像上形似 “烟雾”,故称烟雾病;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型:先天性儿童以脑缺血为主要临 床表现;后天性成人患者以脑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颈部CT断层解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X线
X线在显示骨骼结构方面具 有优势,但CT的断层成像 能够更好地显示内部结构 和病变。
US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实时 动态,但CT能够提供更为 精准的解剖结构和病灶信 息。
颈部ct断层解剖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减 少辐射剂量,降低检查成本等。
机遇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颈部 CT断层解剖在精准诊断、个性化 治疗和手术模拟等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它能够提供病变的部位、范围、侵犯程度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 预后。
颈部ct断层解剖还能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颈部ct断层解剖的常用技术
01
02
03
高分辨率CT扫描
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参数, 能够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显示颈部组织的细微结构。
多平面重建
通过后处理技术,将CT扫 描数据在多个方向上进行 重建,以获得不同角度的 断面图像。
颈部手术的指导
术前评估
通过颈部CT断层解剖,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和 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术中导航
利用CT数据,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实时导航, 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评估
术后复查颈部CT,观察手术效果,评估是否存在 并发症或复发迹象。
颈部损伤的评估
颈部骨折
观察颈椎骨质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或脱 位。
横突
横突是颈椎的侧向突起,提供颈部肌肉的附 着点。
颈部的肌肉和软组织
颈阔肌
颈阔肌是一块覆盖颈部的宽大肌肉, 具有使头部向前屈曲的功能。
胸锁乳突肌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颈部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2. 提上唇肌3. 上颌骨腭突与切牙管4. 提口角肌5. 上颌窦6. 颧大肌7. 软腭8. 咬肌9. 鼻咽10. 翼内肌11. 颞肌12. 腭帆张肌13. 翼外肌14. 下颌神经15. 咽鼓管16. 上颌动脉17. 头长肌18. 下颌后静脉19. 下颌支20. 岩悬雍垂肌21. 舌咽神经22. 枕骨基底部23. 颈内动脉24. 腮腺25. 迷走神经26. 颈内静脉27. 舌下神经28. 椎动脉29. 脚间池30. 乙状窦31. 乳突小房32. 延髓33. 小脑蚓部34. 小脑扁桃体35. 枕骨36. 小脑半球后叶37. 小脑延髓池38. 头半棘肌- 163 -- 164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上颌骨腭突4. 硬腭5. 颊肌6. 颧肌7. 软腭8. 面动脉9. 翼外肌10. 咬肌11. 翼内肌12. 颞肌13. 岩悬雍垂肌14. 下颌支15. 头夹肌16. 腭帆张肌17. 头长肌18. 鼻咽19. 寰椎前弓20. 颈内动脉21. 颈内静脉22. 腮腺23. 下颌后静脉24. 迷走神经25. 头外侧直肌26. 舌下神经27. 延髓28. 副神经29. 乳突小房30. 枕骨基底部31. 二腹肌后腹32. 脚间池33. 头夹肌34. 导静脉与髁管35. 小脑扁桃体36. 椎动脉37. 枕骨38. 小脑后叶39. 头半棘肌40. 小脑延髓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硬腭4. 齿槽突5. 面动脉6. 颊肌7. 软腭8. 咬肌9. 翼外肌10. 下颌支11. 翼内肌12. 腭帆张肌13. 咽上缩肌14. 喉咽15. 头长肌16. 颈内动脉17. 寰椎前弓18. 舌咽神经19. 上颌动静脉20. 迷走神经21. 下颌后静脉22. 舌下神经23. 茎突咽肌24. 副神经25. 腮腺26. 寰椎横突27. 枢椎齿突28. 二腹肌后腹29. 延髓30. 寰椎横韧带31. 椎动脉32. 头外侧直肌33. 寰椎后弓34. 头上斜肌35. 头后小直肌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头夹肌- 167 -- 168 -1. 上唇2. 切牙(左1,2)3. 口轮匝肌4. 尖牙(左3)5. 提口角肌6. 前磨牙(左4,5)7. 舌8. 磨牙(6-8)9. 颊肌10. 面动脉11. 悬雍垂12. 咬肌13. 腭帆张肌14. 下颌支15. 咽上缩肌16. 翼内肌17. 头长肌18. 口咽19. 茎突舌肌20. 咽静脉丛21. 茎突咽肌22. 腮腺与下颌后静脉23. 上颌动脉24. 舌咽神经25. 颈内动脉26. 舌下神经27. 寰椎前弓28. 迷走神经29. 横突(孔)30. 副神经31. 二腹肌后腹32. 寰椎侧块33. 胸锁乳突肌34. 枢椎齿突35. 脊髓36. 寰椎横韧带37. 颈深静脉38. 头最长肌39. 斜方肌40. 头下斜肌41. 头半棘肌42. 头夹肌43. 项韧带- 169 -- 170 -1. 口轮匝肌2. 舌(颏舌肌)3. 提口角肌4. 上颚5. 面动脉6. 舌下肌7. 悬雍垂8. 咬肌9. 口咽10. 腭扁桃体11. 翼内肌12. 咽上缩肌13. 腭咽肌14. 颈外动脉15. 头长肌16. 面神经17. 茎突舌骨肌18. 下颌后静脉19. 颈内动脉20. 舌下神经21. 腮腺22. 颈内静脉23. 二腹肌后腹24. 迷走神经25. 颈最长肌26. 副神经27. 肩胛提肌28. 颈长肌29. 胸锁乳突肌30. 椎动脉31. 头最长肌32. 寰椎椎体33. 头夹肌34. 脊髓35. 颈深静脉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口轮匝肌2. 降口角肌3. 上颚4. 下颌舌骨肌5. 颏舌肌6. 咬肌7. 舌骨舌肌8. 下颌(下)腺9. 口咽10. 咽上缩肌11. 腭咽肌12. 头长肌13. 咽中缩肌14. 颈外动脉15. 翼内肌16. 腮腺17. 茎突舌肌18. 颈内动脉19. 颈长肌20. 舌下神经21. 寰椎椎体22. 颈内静脉23. 下颌后静脉24. 副神经25. 椎动脉26. 迷走神经27. 胸锁乳突肌28. 颈最长肌29. 头最长肌30. 肩胛提肌31. 脊髓32. 头半棘肌33. 头棘肌与多裂肌34. 颈半棘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颈深静脉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颏肌2. 降口角肌3. 下颚4. 颈阔肌5. 颏舌肌6. 下颌舌骨肌7. 舌骨舌肌8. 会厌9. 舌根10.下颌(下)腺11.茎突舌肌12.口咽13.茎突舌骨肌14.腭咽肌15.二腹肌后腹16.咽中缩肌17.喉咽18.颈外动脉19.头长肌20.喉上神经21.颈长肌22.颈内动脉23.颈外静脉24.颈内静脉25.C3椎体26.副神经27.C4脊神经根28.迷走神经29.脊髓30.胸锁乳突肌31.C3椎板32.椎动脉33.颈深静脉34.肩胛提肌35.棘突36.黄韧带37.头夹肌38.颈棘肌39.项韧带40.头半棘肌41.斜方肌1. 下颌骨2. 降口角肌3. 下颌舌骨肌4. 二腹肌前腹5. 颏舌骨肌6. 舌骨体7. 会厌谷8. 舌骨大角9. 会厌10. 下颌(下)腺11. 喉咽12. 咽下缩肌13. 梨状隐窝14. 颈长肌15. 下颌后静脉16. 甲状腺上动脉17. 颈阔肌18. 头长肌19. 颈总动脉分叉20. 迷走神经21. 颈内静脉22. 脊神经(C3)23. 颈外静脉24. 脊神经(C2)25. 椎动脉26. 胸锁乳突肌27. 脊神经根(C4)28. 椎间盘(C3/4)29. 关节突关节30. 脊髓31. 肩胛提肌32. 黄韧带33. 颈深静脉34. C3后弓35. 头半棘肌36. 颈棘肌37. 斜方肌38. 颈半棘肌39. 头夹肌40. 项韧带1. 甲状舌骨肌2. 胸骨舌骨肌3. 会厌软骨4. 喉前庭5. 喉咽6. 杓状会厌皱襞7. 下颌(下)腺8. 咽下缩肌9. 颈阔肌10.颈总动脉11.C4椎体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头长肌15.头最长肌16.胸锁乳突肌17.颈外静脉18.脊神经(C4)19.脊髓20.脊神经(C3)21.颈棘肌22.椎动脉23.颈深静脉24.脊神经根(C5)25.颈最长肌26.中斜角肌27.颈半棘肌28.肩胛提肌29.头夹肌30.颈夹肌31.项韧带32.头半棘肌33.斜方肌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甲状软骨4. 颈阔肌5. 喉前庭6. 杓状会厌皱襞7. 喉咽8. 颈前静脉9. 咽下缩肌10.胸锁乳突肌11.颈总动脉12.迷走神经13.颈长肌14.头长肌15.颈内静脉16.脊神经(C4)17.C5横突18.脊神经(C5)19.颈外静脉20.中斜角肌21.C5椎体22.椎动脉23.脊髓24.后斜角肌25.C6后弓26.脊神经根C627.黄韧带28.下关节突29.颈棘肌与多裂肌30.肩胛提肌31.颈半棘肌32.颈最长肌33.头半棘肌34.颈夹肌35.斜方肌36.头夹肌- 181 -- 182 -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肩胛舌骨肌4. 喉5. 甲状软骨6. 颈前静脉7. 颈阔肌8. 梨状隐窝9. 杓状软骨10.甲状腺11.环状软骨12.喉咽13.颈总动脉14.咽下缩肌15.颈内静脉16.迷走神经17.颈长肌18.膈神经19.颈外静脉20.头长肌21.C5椎体22.前斜角肌23.胸锁乳突肌24.后斜角肌25.颈最长肌26.脊神经(C4)27.前后神经根28.中斜角肌29.脊髓30.椎动脉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脊神经(C5)33.颈夹肌34.肩胛提肌35.头半棘肌36.脊椎下关节突37.头夹肌38.脊神经根(C6)39.斜方肌40.C6椎体后弓41.颈半棘肌42.C6棘突- 183 -- 184 -1. 声门2. 环状软骨3. 胸骨舌骨肌4. 杓状软骨5. 声带肌6. 颈前静脉7. 肩胛舌骨肌8. 颈长肌9. 甲状软骨10.头长肌11.甲状舌骨肌12.颈阔肌13.甲状腺14.胸锁乳突肌15.颈总动脉16.脊神经(C4,C5)17.颈内静脉18.椎动脉19.颈外静脉20.脊神经(C6)21.膈神经22.头最长肌23.迷走神经24.关节突关节25.中斜角肌26.颈最长肌27.前斜角肌28.头半棘肌29.后斜角肌30.颈夹肌与头夹肌31.肩胛提肌32.颈棘肌与多裂肌33.后环勺肌34.颈半棘肌35.喉咽36.脊髓37.斜方肌38.C5椎体39.咽下缩肌40.神经根(C7)- 185 -- 186 -1. 喉2. 胸骨舌骨肌3. 声带4. 甲状软骨5. 甲状舌骨肌6. 甲状腺7. 杓状软骨8. 颈前静脉9. 杓横肌10. 颈阔肌11. 颈总动脉12. 胸锁乳突肌13. 颈内静脉14. 膈神经15. 迷走神经16. 头长肌17. 颈外静脉18. 前斜角肌19. 喉咽20. 中斜角肌21. 脊神经(C4,C5)22. 后斜角肌23. 颈长肌24. 脊神经根C625. 头最长肌26. 颈最长肌27. 椎动脉28. 颈夹肌29. 肩胛提肌30. 头半棘肌31. 咽下缩肌32. C5/6椎间隙33. 脊髓34. 颈棘肌与多裂肌35. 黄韧带36. 后椎弓37. 头夹肌38. 斜方肌39. 颈半棘肌- 187 -- 188 -1. 喉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颈前静脉5. 胸骨舌骨肌6. 杓横肌7. 甲状舌骨肌8. 迷走神经9. 胸骨甲状肌10. 颈阔肌11. 环状软骨12. 咽下缩肌13. 甲状腺14. 颈长肌15. 甲状软骨下角16. 头长肌17. 颈总动脉18. 前斜角肌19. 颈内静脉20. 胸锁乳突肌21. 颈外静脉22. C6椎体23. 膈神经24. C4-6脊神经25. 食管26. 椎动脉27. 中斜角肌28. 头最长肌29. 后斜角肌30. 颈最长肌31. 肩胛提肌32. C7脊神经根33. C7横突与后弓34. 头半棘肌35. 脊髓36. 颈夹肌37. 颈棘肌与多裂肌38. C8前后神经根39. 颈半棘肌40. 斜方肌41. 头夹肌42. 脊椎棘突- 189 -- 190 -1. 胸骨舌骨肌2. 环状软骨3. 气管4. 环甲肌5. 胸骨甲状肌6. 颈阔肌7. 甲状腺8. 颈前静脉9. 肩胛舌骨肌10.迷走神经11.食管12.颈总动脉13.胸锁乳突肌14.颈内静脉15.颈长肌16.膈神经17.颈外静脉18.椎动脉19.前斜角肌20.C4-6脊神经21.C6/7椎间隙22.C7神经根23.中斜角肌24.C6/7关节突关节25.后斜角肌26.头最长肌27.脊髓28.颈最长肌29.头半棘肌30.颈夹肌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肩胛提肌33.斜方肌34.颈半棘肌35.脊椎棘突36.上后锯肌37.菱形小肌38.头夹肌39.项韧带- 191 -- 192 -1. 颈前静脉2. 胸骨舌骨肌3. 胸骨甲状肌4. 颈阔肌5. 甲状腺6. 胸锁乳突肌7. 食管8. 气管9. 颈总动脉10. 迷走神经11. 颈内静脉12. 甲状腺下动脉13. 颈长肌14. 膈神经15. 颈外静脉16. 前斜角肌17. C5-7脊神经18. 椎动脉19. C7椎体20. 脊髓21. 中斜角肌22. 第一肋骨23. 后斜角肌24. 颈椎横突25. C8神经根26. 上后锯肌27. 肩胛提肌28. 颈棘肌与多裂肌29. 颈髂肋肌30. 颈半棘肌31. 颈最长肌32. 棘突间韧带33. 颈夹肌34. 斜方肌35. 头半棘肌36. 菱形小肌37. 头夹肌- 193 -- 194 -1. 甲状腺2. 食管3. 颈前静脉4. 甲状腺下静脉5. 气管6. 颈阔肌7. 胸锁乳突肌8. 颈内静脉9. 迷走神经10. 膈神经11. 颈总动脉12. 前斜角肌13. 椎动脉14. C5-7脊神经15. 颈外静脉16. C8神经根17. 颈长肌18. T1横突19. 中斜角肌20. 肋间肌21. T1椎体商后缘22. 脊髓23. 后斜角肌24. 颈髂肋肌25. 第一肋骨26. 肩胛提肌27. C7/T1椎间隙28. 上后锯肌29. 头半棘肌30. 颈夹肌31. 颈棘肌与多裂肌32. 头夹肌33. 颈半棘肌34. 斜方肌35. 菱形小肌36. 棘突间韧带- 195 -- 196 -1. 颈前静脉2. 气管3. 胸锁乳突肌4. 甲状腺5. 颈总动脉6. 胸骨舌骨肌7. 颈阔肌8. 食管9. 颈内静脉10. 颈长肌11. 迷走神经12. 椎动脉13. 膈神经14. T1椎体15. 颈外静脉16. C5-8颈丛17. 前斜角肌18. 中斜角肌19. T1神经根20. 后斜角肌21. 肋间肌22. 第一肋骨23. T1横突24. 肋椎关节25. 黄韧带26. 脊髓27. 肩胛提肌28. 头半棘肌29. 上后锯肌30. 颈髂肋肌31. 颈半棘肌32. 颈棘肌与多裂肌33. 斜方肌34. 颈夹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棘突间韧带38. 菱形小肌- 197 -颈部淋巴结1. 颏下淋巴结2. 颌下淋巴结3. 咽后淋巴结4. 耳前淋巴结5. 颈静脉上组淋巴结6. 颈深淋巴结7. 颈背淋巴结8. 颈前静脉淋巴结9. 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1a二腹肌间颏下淋巴结Level1b颌下淋巴结Level2a颈内静脉前、中、后淋巴结Level2b颈内静脉背侧淋巴结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8 -颈部淋巴结3.咽后淋巴结6.颈深淋巴结7.颈背淋巴结8.颈前静脉淋巴结 10.喉前淋巴结 11.颈静脉下组淋巴结12.颈前淋巴结 13.气管前淋巴结 14.甲状腺淋巴结 15.气管旁淋巴结 16.锁骨上淋巴结17.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4颈静脉下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上缘Level5b颈后三角淋巴结,界至及环状软骨下缘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9 -- 200 -颈部间隙1. 咀嚼间隙(咀嚼肌,下颌体与下颌支,下齿槽神经,上颌动脉,翼丛,舌神经)2. 咽旁间隙(三叉神经,咽动脉)3. 表浅粘膜间隙(粘膜下唾液腺,淋巴组织)4. 咽后间隙5. 腮腺间隙(腮腺,面神经,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6. 动脉间隙(颈动脉,颈静脉,颅神经Ⅸ-Ⅻ)7. 椎前间隙(椎前与椎旁肌肉,膈神经)8. 内侧间隙(甲状腺,气管旁间隙)9. 椎周间隙(椎前部)10. 椎周间隙(椎旁部)颈部筋膜A颈筋膜浅层B咽颅底筋膜C颈深筋膜中层D颈动脉间筋膜E颈动脉鞘F颈深筋膜深层1. 舌骨上肌群2. 舌骨体3. 会厌前间隙4. 下颌下腺5. 舌会厌襞6. 会厌谷7. 舌骨大角8. 会厌9. 颈前静脉10. 腮腺11. 喉咽12. 颈外动脉13. 颈内动脉14. C3椎体15. 颈内静脉16.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17. 咽会厌襞18. 咽下缩肌19. 颈动脉叉20. 颈长肌21. 椎动脉1. 甲状舌骨膜2.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3. 会厌前间隙4. 颈阔肌5. 会厌6. 喉7. 梨状隐窝8. 杓状会厌皱襞9. 颈前静脉10.咽下缩肌11.颈总动脉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椎动脉15.甲状腺上切迹16.会厌软骨茎17.假声带18.甲状软骨薄板19.甲状软骨上角20.C4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喉前庭5. 咽喉周围间隙6. 梨状隐窝7. 杓状软骨结节8. 杓状软骨体9. 甲状软骨上角10.杓横肌11.环状软骨12.颈总动脉13.颈内静脉14.颈长肌15.C4椎体16.椎动脉17.喉结18.声门裂19.声带肌20.真声带21.颈前静脉22.甲状腺23.杓斜肌24.食管25.C5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喉前连合3. 声带肌4. 甲状软骨5. 颈前静脉6. 声门下腔7. 环甲关节8. 环状软骨薄板9. 甲状腺10.咽下缩肌11.颈长肌12.C6椎体13.环甲膜14.咽喉周围间隙15.胸锁乳突肌16.甲状软骨下角17.颈内静脉18.颈总动脉19.食管20.椎动脉1. 腭扁桃体2. 枕骨大孔3. 犁骨4. 前纵韧带5. 鼻咽与颈长肌6. 枢椎齿尖韧带7. 硬腭8. 覆膜9. 切牙管10.后寰枕膜11.口轮匝肌12.寰椎前弓13.软腭14.枕骨下脂肪15.舌与口腔上纵肌16.寰椎横韧带17.舌横肌18.寰椎齿突19.颏舌肌与舌中隔20.项韧带21.下颌骨22.黄韧带23.口咽24.棘间肌25.颏舌骨肌26.杓状横肌与斜肌27.下颌舌骨肌28.C6椎体与椎间盘29.舌骨30.喉31.会厌32.C7棘突33.会厌谷34.咽下缩肌35.甲状软骨36.脊髓37.前庭韧带与喉前庭38.棘突39.声韧带(假声带)40.后纵韧带41.胸骨甲状肌42.前纵韧带43.甲状腺44.食管45.气管46.头臂干。
颈部解剖ppt课件
内容:颈内静脉 位于胸锁乳突肌 前缘深面,收集面v、舌v、甲 状腺上v、甲状腺中v的血液。
颈总动脉
颈内、外动脉 颈动脉鞘,颈动脉小球
颈外动脉分支: 前 甲状腺上A 舌A 面A
Post. auricular
Superficial temporal
Maxillary
Facial
Int. carotid
3. 颈丛 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颈 深筋膜浅层
枕小神经;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其他肌支: 膈肌 颈部肌肉
4. 颈交感干 由颈上、中、下交感干神
经节和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 颈部两侧,被椎前筋膜覆盖。
分支组成: 心支; 颈动脉丛。
(六) 颈部的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位于颈前正中,分浅、深淋巴结。 颈前浅淋巴结 沿颈前静脉排列, 收 集颈前浅层淋巴,输出管至颈外
2. 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定义: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 迷走神经,形成颈动脉鞘。 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 静脉和迷走神经。
前外:颈内静脉; 前内:颈总动脉; 两者后方: 迷走神经。
毗邻: 浅面: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下腹; 后方: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 前肌; 外侧:颈袢位于鞘的表面或鞘内, 颈内静脉的前外侧; 内侧:咽、食管颈部、喉、气管颈 部、喉返神经、甲状腺侧叶。
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 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 最下动脉、甲状腺静脉、甲状 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 静脉。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 筋膜之间。内有淋巴结及结缔组 织。咽壁侧方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部的颈深 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部CT断层解剖
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环状 软骨
甲状 软骨
会厌 软骨
勺状 软骨
喉连接:喉上方借甲状舌骨韧带和肌连 于舌骨,下方借环气管韧带连于气管。
喉腔:可分为上中 下3部分。喉口至 前庭裂平面之间 的部分是喉腔上 部,称为喉前庭。 前庭裂平面至声 门裂平面之间的 部分是喉中部, 称为喉中间腔。 声门裂至环状软 骨下缘平面之间 部分是喉腔下部, 称为声门下腔。
3、喉咽,是咽的最 下部,稍狭窄,上 起会厌上缘平面, 下至第6椎体平面 与食管相续。喉咽 的前壁上份有喉口 通入喉腔。在喉口 两侧各有一深窝, 称梨状隐窝,是异 物常滞留之处。
喉部
• 喉位于颈前中 正部,咽腔喉 部前方,第3~ 6颈椎之间;向 上借喉口通咽 的喉部,向下 与气管相通。 女性略高于男 性,小儿比成 人高。
舌下腺:较小, 位于口底舌 下襞粘膜的 深方
咽部
• 1.位置颅底—第6颈椎下缘 • 2.形态上宽下窄、前后略扁、
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 前壁不完整。 • 3.分部鼻咽、口咽、喉咽,三 者以腭帆后缘与会厌上缘平面 为界 • 4.交通:
前上→鼻后孔→鼻腔 前→咽峡→口腔 下→喉口→喉腔 两侧→咽鼓管咽口→咽鼓管→ 中耳鼓室
颈部CT断层解剖
颈部分界
颈部 上起舌骨体水平
下至胸廓入口
分三个区域
脏
器
区
支 持 区
脏器区
• 位于颈部前 面 主要结 构咽、喉、 气管、食管、 甲状腺等, 位于脊柱颈 段前方。
两个外侧区
• 包括胸锁乳突肌和颈鞘血管 • 在上颈部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之后 • 在中颈部位于颈动脉之外 • 在下颈部颈动脉之前 • 颈动脉分叉约在舌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诊断要点】
1. 鼻咽部软组织肿胀,病变范围较广,累及双侧,密度 均匀,双侧咽隐窝显示很清楚,咽旁间隙清晰。 2. 双侧或一侧颈外侧部多个增大淋巴结,软组织密度均 匀,边界清楚;融合的病灶较大。 3. 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
三、淋巴管瘤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1岁,生后发现左侧颈部外隆,按之较软, 渐进性增长,外表无皮温及皮色改变。
九、腮腺混合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因右腮腺区包块10余年。无痛,缓慢增 大。查体:右侧颈部包块,质硬,能推动。临床诊断为腮 腺混合瘤。
【CT诊断要点】
1. 腮腺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团块,病灶边缘清晰, 可呈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密度一般较均匀。 2. CT可显示病灶内钙化、脂肪样变、囊变。 3.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可见强化,边界与周围间隙、邻近结 构显示清晰。 4. 腮腺混合瘤发生恶变时,CT扫描显示无包膜,呈浸润生 长,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与周围肌肉脂肪界限消失, 邻近骨质破坏如茎突、乳突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
2. 患者,女,59岁,发现左颈部肿块1月,无明显不适。 CT诊断为颈部淋巴瘤。
【CT诊断要点】
1. 颈部圆形或类圆形囊性肿块,较大,边缘光滑清楚,可为 多房,囊壁较薄,CT值水样密度,具有钻孔生长的特点, 可出现“液-液”平面。 2. 常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增强扫描,囊壁可有强化。 3. 透光试验阳性。
【CT诊断要点】
1. CT表现肿瘤呈稍低密度结节状肿块,边缘光整、锐利, 病灶均匀强化,少数腺瘤可有钙化。 2. 左甲状腺及峡部未见肿块、密度略低,颈外侧未见肿 大淋巴结。
四、甲状腺肿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56岁,发 现右颈部包块10余年, 近几个月来包块增大、 疼痛,包块质韧,随吞 咽上下移动。
2. 患者,女,60岁,20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颈部及甲状软 骨上方肿块,无红、肿、热、痛,无性格改变。5天前他发 现甲状软骨上肿块明显增大。B超:①甲状腺内多发占位; ②颈部非均质性包块。
【CT诊断要点】
1. 甲状腺弥漫性增大,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甚均 匀。 2. 增强扫描有强化。 3. 结节状甲状腺肿尚可见在增大的甲状腺组织内有多 发结节状低密度或高密度区,并常有多】 患者,男,56岁,因右侧颈部占位来诊。
【CT诊断要点】
1. 肿瘤平扫为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规则。 2. 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CT值90~130Hu,肿瘤边界更 加清楚。 3. 肿瘤位于颈动脉间隙,向咽侧壁突出,常推压颈内外动 脉,两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4. CTA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上,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 的颈内、外动脉之间的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
七、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发现无痛性左颌下肿物1月。
【CT诊断要点】
1. 颈动脉间隙内,颈动、静脉深面的软组织密度肿块,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小肿瘤密度均匀,较大肿 块中央常见低密度坏死、囊变。 2. 增强后病灶不规则强化,小肿瘤均匀强化,较大肿 瘤坏死液化区不强化。 3. 肿块向前方推移颈内、外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 可扩大,周围组织可见推移改变。
第四章 颈 部
第一节 正常断面CT表现
正常颈部CT表现。
第二节 甲状腺常见病
一、甲状腺囊肿
【典型病例】 患者,男,16岁,因喉部隆起半年来诊。
【CT诊断要点】
1. 甲状腺内囊性病变,囊壁薄,囊内均匀 水样密度。
2. 增强见弧形强化带,囊肿不增强,周围 甲状腺组织受压变薄。
二、甲状腺癌
【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右颈部肿物4年,无明显自觉症状,B超诊断 为甲状腺腺瘤,临床要求甲状腺CT检查。
八、颈部脂肪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73岁,右侧颈 部肿物40余年。查体:局 部外隆,无颜色变化,皮 温正常。常规化验正常。
【CT诊断要点】
1. 颈部外凸的包块,其内为脂肪样密度,分化较好 的为均匀一致密度,边界清楚。分化差的其内密度 不均,边界不清。 2. 密度均匀的病灶内无强化,密度不均的可有不同 程度的强化。
四、淋巴结核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48岁,原 有肺结核病史,发现右 侧颈部外隆,质硬,无 血管杂音。
2. 患者,女,27岁,3月前发现颈部包块,否认结核病史, ESR:33mm/h。
【CT诊断要点】
1. 多发结节状,边界清楚、中央密度较高。 2. 增强后多数结节呈边缘性环形强化,中央部不强化 为干酪样变所致,有一定的特征性。
第三节 颈区常见病
一、腮裂囊肿
【典型病例】 患者,女,5岁,右颈部无 痛性肿块逐渐长大。
【CT诊断要点】
1. 肿物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中1/3交界处内侧或前缘, 呈单囊、圆形、水样密度,边界清楚。 2. 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囊内无强化。
二、淋巴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77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余,鼻塞伴双 耳失聪半月。临床诊断:鼻咽癌。
五、淋巴转移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发现左颈部肿块1年,渐增多、增大,无 痛。检查:左颈部、锁骨上窝多个淋巴结肿大,质硬,无移 动、红肿及压痛。左颈部淋巴结呈串珠样,最大者约2. 5cm×1. 5cm。鼻咽部镜检见鼻咽部左侧黏膜条索状隆起。
【CT诊断要点】
1. 乳突下区、颌下区、颈动脉间隙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软组 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可疑融合呈分叶状。 2. 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与血管区分明显,无坏死者密 度均匀,中央坏死液化时呈环形强化,环壁厚,不规则。 3. 可侵犯颈静脉引起静脉癌栓,或侵犯颈部其他结构。
【CT诊断要点】
1. 甲状腺癌的CT值为88~149Hu,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呈低密度灶,境界不清楚。 2. 增强呈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 3. 肿瘤与周围组织间脂肪间隙消失,气管、喉、食管等 器官可受累。 4. CT可发现周围肿大淋巴结。
三、甲状腺腺瘤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自己发现颈部肿物。彩超检查:甲状 腺实质性肿块,T3、T4值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