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c5563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3.png)
小班社会教案:碗里的汤泼了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汤泼出来的危险性,增强安全意识。
•能够学会自己清理错误,增强自理能力。
教学准备•模拟教学场景:一碗装满汤的碗和一块纸巾。
•图示碗里的汤泼出来后如何清理。
教学内容1.用语言提示孩子注意事项老师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告诉学生们,在碗里的汤倒出来的时候,会有烫伤的危险。
提醒孩子一定要小心,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2.模拟教学场景老师将一碗装满汤的碗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告诉他们如果汤泼出来会带来伤害。
然后,模拟示范让碗里的汤泼出来,让孩子们看到烫伤的严重后果。
3.让孩子亲自试一下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来到教学台上,模拟倒汤的情境,并让他们使用纸巾清理掉泼出来的汤,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动手,并在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
4.小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强调孩子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饭桌上的事情,还有其他一些意外,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以增强安全意识。
注意事项•本次活动需要严格做好安全措施工作,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亲身实例带动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重要性。
•在班级实践中,需要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孩子们逐步树立安全观念。
小结本次小班社会教案针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安全问题,通过模拟教学场景,让孩子们模拟倒汤的情境,并亲自试着清理掉泼出来的汤。
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重要性,也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同时,本次教案也强调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增强安全意识。
九年级语文资料 _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一网打尽
![九年级语文资料 _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一网打尽](https://img.taocdn.com/s3/m/896cd8a0af45b307e8719783.png)
一、(2018广东中考题)(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走送之(2)礼愈至(3)腰白玉之环20.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答案】19.(1)跑(2)周到(3)腰佩;腰,用作动词20.(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随园诗话》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随园诗话》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612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5.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随园诗话》含答案(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
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①不能餍饫②,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注】①腹果:这里指肚子没有饥饿的感觉。
②餍饫(yàn yù):饱餐,指尽情享受美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从致.书以观致:②卒.获有所闻卒:14.✬根据“方法提示”,完成下面的翻译任务。
15.请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用“/”标识,限两处)。
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16.语气助词是汉语中用于调整句子语气或表明说话态度和感情的虚词,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加点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语气词?表达怎样的情绪?翻不暇读矣.17.【甲】文写宋濂解决求书之难的办法是“”【乙】文袁枚解决求书难办法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18.【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从小家境贫,没钱买书,长大后却成为了诗文大家。
两篇文章也都说明读书需要坚持不懈的道理,但说理的方法不同,请说说有什么不同。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6110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8.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德峰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乐府诗。
该篇文章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以送行的场景为线索,旨在表达对好友马生的深深思念之情。
下面将对《送东阳马生序》进行阅读练习,并提供参考答案。
【第一段:诗歌的背景和目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王德峰创作的一篇乐府诗,其创作背景发生在明代。
王德峰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好友马生的友情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与追忆。
【第二段:描写自然景色】诗中以“东阳道中”为背景,描绘了江南地区秋天的景色。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他描绘了桂树的飘香、菊花的绽放以及田野的丰收,将秋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段:友情的真挚和思念】在送行的场景中,作者表达了对好友马生的思念之情。
他描述了和马生一起游览名胜、共享快乐的美好时光,并表达了对马生离去的不舍和惋惜之情。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深情地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思念的深切。
【第四段: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思考了人生和友谊的意义。
他指出人生如浮云般短暂,因此应该珍惜和朋友的交情。
作者以“微吟独悲欲断肠,数载那堪倾一觞”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感慨和悲痛之情。
【答案解析】通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王德峰对友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友谊的念想,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友谊的美好和珍贵。
此外,作者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将友情融入到大自然的美丽中,给人一种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享受。
总结起来,《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诗性和抒情并重的乐府诗。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对友情的追忆和珍视,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的深邃寓意。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1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c6a1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1.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1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分)译:(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分)译: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4: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参考答案:小题1:(1)等待。
(2)通“披”,穿。
小题2:(1)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317a0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9.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小题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答案【小题1】游:交往质:询问【小题2】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小题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e6e55b7e21af45b307a8d0.png)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精选《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精选《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⑵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⑶腰白玉之环腰:⑷媵人持汤沃灌汤: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3分)【答案】10.⑴于:向。
⑵被:通“披”。
⑶腰:腰佩。
⑷汤:热水。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33《送东阳马生序》(共34张PPT)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33《送东阳马生序》(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fc80bd77232f60dccca184.png)
5.故余虽示愚,骄卒获有傲所闻。的人,哪里是理解我的人啊?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作者从两个层次叙述“嗜学”:成年以前借 成年以后外出游学,道出了求学的艰苦。
10.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跟随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生要勤奋学习。
(2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___给_予__,_赠_送_____
(28)无冻馁.之患矣
馁:___饥__饿___
(29)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________ 1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暖
(1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和:______
(18)主人日再食. 食:____供__养_,_给__…_…_吃______
(1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同__“_披_”_____
(20)腰.[2018]白玉之环
腰:_____用_作_动__词_,_在_腰__间_佩_戴________
(21)右备容臭.
和:__平_易_____
夷:________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倒装句。状语后置)
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 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 期限。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
倾:_询_问_,_请__教__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52818c850ad02de804173.png)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课文第一段段,完成1~3题。
(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2.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对比阅读精选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对比阅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a0132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a.png)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对比阅读精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③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不逮:照不到。
②文不识:人名。
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门人弟子填.其室(2)援疑质.理(3)色愈恭,礼愈至.(4)资.给以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人不知而.不愠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
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
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
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1)充满(2)询问(3)周到(4)借2.B 3.(1)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a6d3787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0.png)
2.益慕圣贤之道
益: 更加
3.尝趋百里外
尝: 曾经
4.或遇其叱咄
或: 有时
5.卒获有所闻
卒: 最终,终于
6.以衾拥覆
以: 介词,拿,用
7.主人日再食
日: 每天
再: 两次
8.略无慕艳意
略无: 丝毫没有
9.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过: 超过,胜过
10.凡所宜有之书 宜: 应该
11.岂他人之过哉
过: 过错,过失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3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3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6.无冻馁之患矣 37.假诸人而后见也 38.流辈甚称其贤 39.生以乡人子谒余 40.撰长书以为贽 41.言和而色夷
42.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县官: 廪稍: 裘葛: 遗: 馁: 诸: 流辈: 谒: 贽: 和: 夷:
知识
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1.文中表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的三个句子是: ; ; 。 2.作者解决“无书”这一困难的办法是: , ;解决“无师”这一困难的办 法是: , 。(用原文语句作答)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点原因。
4.作者从哪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各用四个字概括作答)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句子翻译 5.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问题探究
知识
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1.文中表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的三个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 益慕圣贤之道 ; 以中有足乐者 。 2.作者解决“无书”这一困难的办法是: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手自笔录 ; 解决“无师”这一困难的办法是: 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用原文语句作答)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点原因。 【答案】 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4.作者从哪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各用四个字概括作答)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答案】 得书之艰、求师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目的是勉励马生刻苦、 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5.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答案】 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 克服求学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过零丁洋》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过零丁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71830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4.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过零丁洋》含答案在班级举办的“熟读精思”交流会上,善学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复习古诗文。
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辨析词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请你翻译下列字词,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A.主人日在食./钟鸣鼎食.B.烨然若.神人/泰然自若.C.媵人持汤.沃灌/浩浩汤汤..D.夙.夜忧叹/夙.兴夜寐32.疏通句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感悟主人公多变的情感。
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3.语文学科李老师鼓励同学们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逐梦小组成员在对比梳理时发现三篇选文作者都在追忆往事,也都流露真情。
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d9d9b9d27284b73f3425090.png)
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送东阳马生序_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大全48页含答案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全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9c18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全解析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全解析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 (每个1分,共4分)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译文:《送东阳马生序》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译文:《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0fe8cb14647d27284b7351a5.png)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
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语文高分突破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语文高分突破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6b7e47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6.png)
《送东阳马生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撰写的一篇文章,以其雄浑的文字、深沉的思想和豪放的情感,成为我国古文的经典之作。
在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中,这篇文章常常作为必读内容,可以说是九年级语文高分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文章背景1.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2. 《送东阳马生序》简介《送东阳马生序》是苏轼在北宋政和三年(1056年)撰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了苏轼与好友马生在东阳分别时的情景,反映了苏轼恢弘悲壮的气势和他对人生、友情的感慨。
文章通篇雄浑豪放,字字句句皆带有浓厚的情感,被誉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文章解读1. 文学风格《送东阳马生序》以苏轼抒发离愁别绪为主线,展现了他豪放的个性和满腔的悲壮。
全文雄浑豪放,行云流水,用词具有独特的气魄和抒情力量,堪称苏轼散文的代表作。
整篇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都极富内涵。
2. 主题思想文章以苏轼与好友马生相别为线索,表达了苏轼对固执、信仰、独立的推崇和对诗词、文学的推重。
通过描述自己与马生的情谊,结合对抒情诗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谊和文学追求的深刻思考。
三、文章内涵分析1. 友情与离别文章情感真挚,行文流畅,将作者对友情的忠诚、对离别的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用深沉的思想和豪放的情感表现出对马生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悲凉之情。
2. 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文章中对人生的坎坷和转变作了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洞察和对前途的自豪感。
文章中的“岂不尔思,孰为悲”一语,表达了苏轼对艰辛生活的不屈不挠,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 对文学的追求文章中描写了苏轼对诗文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学追求的执着。
通过对诗词的激昂讴歌,体现了苏轼对文学创作的无尽热情和对文学价值的推崇。
7.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7.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805b571652ea551810a68758.png)
考
点
全
解
课本习题重点题目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 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 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 开放性题目。作者“家贫”却“嗜学”, “勤且艰”能乐以忘忧,这种学习态度应该 肯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学业的成就和道 德的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 不取决于客观条件。“勤”“专”是学有所 成的关键。在议论“从师尊师”的方式中, 可就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发表看法。
翻译
课
文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 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 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 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 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 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 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 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 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 于能够有所收获。
返回
考
文言词汇
通假字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古今异义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读“pī”,穿。) ①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 快步走,这里有“奔”的意思;今义:常用作表趋 向。) ④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继续。) ①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②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③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④余立侍左右(立:动词作状语,站着。)
【初中课内阅读】广州市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广州市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ea62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2.png)
【初中课内阅读】广州市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答案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广州高中入学考试阅读《送东阳马生旭》有答案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我还是一名教师时,我把鞋子放在手提箱里,在深山和深谷中漫步。
在寒冷的冬天,风很大,雪有几英尺深,我的足部皮肤在不知不觉中皲裂了。
放弃时,四根树枝僵硬,无法移动。
妃子们拿着汤倒,然后盖上被子。
长期以来,这就是和平。
这是一个不利的旅程,主人可以每天再吃一次,而不会享受新鲜和肥美的味道。
同一所房子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刺绣的,戴着一顶饰有朱英宝的帽子,腰间戴着一枚白玉戒指,左边是一把刀,右边是一张臭脸。
你们就像神和人;余泽?我的长袍中间没有淫欲。
那些在其中有足够快乐的人不知道对嘴和身体的崇拜不像人。
Gaiyu很勤奋,也很难相处。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在下面的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他也遭受了没有大师和旅行的名人的折磨,所以他没有放弃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我不知道嘴巴和身体是由人服务还是由仆人培养的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错误理解为()(3分)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和老师争论更体贴,骂我更体贴。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 ,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 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 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 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 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 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 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 知道。
课
文
全
解
课
文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至舍,沃灌, 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 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返回
考
点
全
解
写作特色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①“先达”严厉的态度与“我”谦恭的态度。
②“我”艰苦的生活条件与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我”不畏艰难,刻苦学习 的精神。
返回
考
点
全
解
写作意图(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 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表达了对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殷切期 望。
序(节选)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以衾( 被子 )拥覆,久而乃和( 暖和)。寓( 寄住 )逆 旅(旅店 ),主人日(每天)再(两顿)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 通“披”,穿)绮绣,戴朱缨宝 饰之帽,腰( 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若 神人;余则缊(旧絮)袍敝( 破 )衣处其间,略无 (毫无)慕艳意(意思),以中有足( 足够)乐者,不知 口体(吃穿)之奉( 侍奉 )不若人也。盖(大概)余之 勤且艰若此。
词类活用
考
文言词汇
以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忧虑) 为乡人所患(认为……是祸害) 故患有所不避也(祸患)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患
援疑质理(询问)
质
非天质之卑(资质)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讲, 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出)
返回
考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阅读启示
①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③学习要敢于发问; ④学习要有主动性; ⑤学习要勤奋刻苦; ⑥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返回
考
点
全
解
课本习题重点题目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1)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答: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家贫,但自己却 “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穷冬时节, 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 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 袍。克服的方法: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 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 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 物质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翻译
课
文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 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 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 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 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 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 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 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 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 于能够有所收获。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翻译: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 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借来)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 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 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 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 到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 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 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 的前辈请
考
点
全
解
重点内容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他有强烈的 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 非常虚心虔诚地求教。这也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 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6)“稍降其色”,用反衬手法,写出老师的严厉, 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 (7)“负箧曳屣”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 恶。“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表现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考
点
全
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侍候)左右,援(提出)疑质(询问 )理,俯身倾耳以 请(请教);或( 有时 )遇其叱咄( 训斥 ),色愈(更加 ) 恭(恭敬),礼愈至( 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辩解); 俟(等到)其欣悦,则又请焉。故(所以 )余虽( 虽然 ) 愚,卒(终于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跟随 )师也,负( 背 )箧(书籍)曳(拖 ) 屣(鞋子 )行(行走)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学舍),四支 ( 通“肢”,肢体)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沃灌, 汤水
课
文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 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 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 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 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 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 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 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 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 这样。
首 页
考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背诵默写
文言词汇
综合分析
首 页
末 页
考
背诵默写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直接默写 执经叩问。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求学艰苦的情况,他吃 穿上都不如别人,但他既不羡慕富家子弟,又不自 理解默写 惭形秽,这是因为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
考
点
全
解
课本习题重点题目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 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 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 开放性题目。作者“家贫”却“嗜学”, “勤且艰”能乐以忘忧,这种学习态度应该 肯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学业的成就和道 德的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 不取决于客观条件。“勤”“专”是学有所 成的关键。在议论“从师尊师”的方式中, 可就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发表看法。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文学常识
知识网络
重点内容
写作特色 写作意图 (思想感情) 课本习题 重点题目
首 页 返回
阅读启示
考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文学常识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浙江埔江人。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2)本文是一篇赠序。“序”是一种文体,其中 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别”的意思。赠序是 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 赞许之辞。
返回
考
文言词汇
通假字
点
全
解
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
古今异义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读“pī”,穿。) ①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 快步走,这里有“奔”的意思;今义:常用作表趋 向。) ④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继续。) ①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②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③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④余立侍左右(立:动词作状语,站着。)
首 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