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桂枝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相关配伍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用法用量煎服,3~10g;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荆芥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相关配伍1、用于牙宣疳: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普济方2、用于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5~10g;禁忌本草纲目: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防风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中文学名防风别称铜芸、回草、百枝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防风属种防风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相关配伍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白芷白芷,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中文学名白芷别称薛芷、芳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当归属种白芷、杭白芷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地区采收时间夏、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相关配伍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⑥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柴胡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中文学名柴胡别称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柴胡属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用法用量3-10g;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炮制方法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石膏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中文名石膏采收时间冬季采挖用量 15~60g;外用适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性味味甘、辛,性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用法用量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相关配伍1、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禁忌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栀子栀子,中药名;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 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而且也是岳阳市市花;中文学名栀子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科茜草科属栀子属种栀子分布区域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采收时间 9-11月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禁忌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炮制方法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黄芩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中文学名黄芩别称山茶跟、黄芩荼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唇形科属黄芩属种黄芩分布区域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炮制方法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黄柏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中文学名黄柏别称川黄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芸香目科芸香科种黄皮树分布区域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采收时间 7月份用量 3~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生理特性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炮制方法1、黄柏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2、盐黄柏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3、黄柏炭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肾、膀胱经;功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相关配伍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禁忌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相关论述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苦参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中文学名苦参别称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豆目科豆科属槐属种槐种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9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相关配伍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用法用量~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炮制方法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地黄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中文学名地黄别称怀地黄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玄参科属地黄属种地黄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采集时间 10~11月用量鲜地黄,12~30g;干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干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块根;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2、干地黄:味甘,性寒;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经1、鲜地黄:归心、肝、肾经;2、干地黄:归心、肝、肾经;3、熟地黄:归肝、肾经;功效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相关配伍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1、鲜地黄,12~30g;2、干地黄,10~15g;3、熟地黄,9~15g禁忌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炮制方法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玄参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中文学名玄参别称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玄参科属玄参属种玄参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等采收时间 10-11月用量 9-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中文学名牡丹皮别称牡丹根皮、丹皮、丹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毛茛目科毛茛科属芍药属种牡丹分布区域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采收时间秋季采收用量 6-12g 毒性小毒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相关配伍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蒲公英蒲公英,中药名;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中文学名蒲公英别称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桔梗目科菊科属蒲公英属种蒲公英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采收时间春至秋季花初开时用量 10~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10~15g;使用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败酱草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之功效,常用于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中文学名败酱草别称败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败酱科属败酱属种白花败酱分布区域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采收时间夏季用量 9~3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味性凉,味辛、苦;归经入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相关配伍①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②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③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炮制方法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生理特性白花败酱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牛,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250px,宽2~125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嘲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中文学名白花蛇舌草别称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一说龙胆目科茜草科属耳草属种白花蛇舌草分布区域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采收时间夏秋采集用量 15~6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性味味微苦,性寒;归经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相关配伍: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3、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常见贵重中药材的简易真假鉴别方法(附图谱)

常见贵重中药材的简易真假鉴别方法(附图谱)

常见贵重中药材的简易真假鉴别方法(附图谱)中药经验鉴别是古老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的经验总结。

几千年以来,主要依靠这种方法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基本上保证了中医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新老交替,一些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正在逐步流失。

中药鉴定速记口诀(1)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17个)大老虎上高山,长白龙系紫草,三个人敢抢仙丹。

药材:大黄、虎杖、藁本、山豆根(北豆根)、徐长卿、白前、白薇、龙胆草、细辛、紫菀、茜草、三七、人参(西洋参)、甘草、羌活、威灵仙、丹参。

【须根系:徐长卿、白前、白薇、威灵仙、龙胆草、细辛、紫菀、茜草】(2)药用部位为根茎的药材(19个)二术串联附玉狗,北山跟静射母鹅,将石升麻黄土楼。

药材:苍术、白术、川芎、(黄连、胡黄连)、香附、玉竹、狗脊、北豆根、山药、射干、知母、莪术、姜黄、石菖蒲、升麻、黄精、土茯苓、重楼。

(3)药用部位为块根的药材(9个)何太草块根,三冬百地金。

药材: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川乌、草乌)、(天冬、麦冬、山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7个)两天三泻胡半白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及)。

(5)药用部位为根的药材(32个)牛膝、川牛膝、赤芍、白芍、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党参、玄参、苦参、葛根、粉葛、商陆、银柴胡、防己、防风、板蓝根、地榆、黄芪、黄芩、远志、白芷、当归、前胡、柴胡、秦艽、紫草、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木香。

(6)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9个)牛郎织女地上会,鹰蛇起舞补骨头。

药材:牛蒡子、栀(织)子、女贞子、地肤子,金樱(鹰)子、蛇床子、枸杞(起)子、五(舞)味子、补骨脂。

(7)产地加工需要发汗的中药(5个)厚杜续玄苓药材: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51种中药鉴定速记口诀(附彩图)

51种中药鉴定速记口诀(附彩图)

51种中药鉴定速记口诀(附彩图)近年,中药鉴定在执业药师考试中所占分值都在30分左右,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常用中药的鉴定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

(2)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

(3)天麻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春空冬实心有别,松香断面要牢记。

(4)巴戟天形似鸡肠巴戟天,心细皮厚色紫蓝,伪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断勿受骗。

(5)白前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主根粗短支根长,质地柔软色棕黄,断面油点显棕色,味甘带辛气浓香。

(7)黄连黄连有节外皮粗,节间膨大似连珠,须根丛生硬刺手,断面色黄味极苦。

柱头如线番红花,泡水膨胀似喇叭,气香味苦红棕色,染水发黄不会假。

(9)八角茴香果实八瓣似星芒,瓣端纯尖鸟嘴样,若还不识不识真八角,再尝气味甜而香。

(10)沙苑子形似扁肾沙苑子,一边凹入具种脐,种皮泡水易除去,嚼之微有豆腥气。

(11)鸦胆子鸦胆椭圆网纹凸,外皮棕里内有核,核内种子黄白色,种仁味苦独特臭。

(12)泽兰单叶对生叶柄短,叶腋开花茎四方,叶背密生小腺点,莫与佩兰相混乱。

(13)鸡骨草藤茎从生鸡骨草,主根粗壮皮粗糙,小叶矩形约十对,叶背疏生巾伏生。

(14)金钱白花蛇蛇身缠卷成圆盘,蛇背黑环间白环,黑白宽度三比一,闻之气腥味微咸。

(15)鹿茸鹿茸本是雄鹿茸,柱状分枝被茸毛,茸毛红棕或青灰,锯口表面呈蜂窝,鹿茸片薄显透明,中间多孔蜂窝形,色近黄白或焦黄,体轻质韧气微腥。

(16)山参马牙雁脖芦,下伸枣核艼,身短体横灵,环纹深密生,肩膀圆下垂,皮紧细光润,腿短二三个,分裆八字形,须疏根瘤密,山参特殊形。

(17)圆参圆参形态欠伶俐,芦碗稀疏长圆体,须多质脆如扫帚,肩纹不密皮不细。

(18)朝鲜红参朝鲜别直黄棕栓,油盏芦头将军肩,体长腿短上下匀,香气特浓味苦甜。

常用中药的彩色图谱与鉴定

常用中药的彩色图谱与鉴定

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羌活
白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细辛
防风
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葛根

升麻
浮萍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木贼
密蒙花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苦参
穿心莲
白鲜皮
秦皮
金银花
连翘
板蓝根
大青叶
贯众
鱼腥草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土茯芩
蚤休
野菊花
红藤
败酱草
山豆根
射干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白花蛇舌草
漏芦
忍冬藤
拳参
半边莲
山慈菇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青蒿
地骨皮
银柴
黄连
白薇
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火麻仁
郁仁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独活
木瓜
祛风湿药
川乌
草乌
乌梢蛇
狗脊
金钱白花蛇
厚朴
草果
草豆蔻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鉴别图谱
中药材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中药材的入药部分,可以分为12类:根与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叶类、全草类、果实与种子类、树脂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其他类。

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药材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同类药物的比较,便于药材经营管理。

根及根茎类中药
1、根与根茎的区别:根无节和节间,无芽和叶。

2、根类中药:包括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包含根和块根。

3、根茎类中药: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入药的药材。

包含根状茎、鳞茎、块茎、球茎。

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或有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中药材最全面最详细图片大全-含文字讲解161页

中药材最全面最详细图片大全-含文字讲解161页

中药材最全面最详细图片大全-含文字讲解161页一、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草质茎。

除去木质茎、残根。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降冲气。

肉桂的干燥嫩枝。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叶或带嫩枝。

阴干。

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新鲜根茎。

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地上部分。

茎叶茂盛,花盛时采割。

阴干。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地上部分。

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

或只取花穗入药。

阴干。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未抽花茎植株的根。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根茎及根。

根小,药材不丰富,用羌活的多。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根。

低温干燥。

细辛:散寒解表,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根和根茎。

阴干。

苍耳子:散寒解表,宣通鼻窍,祛风除湿,止痛。

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炒去硬刺用。

辛夷:散寒解表,宣通鼻窍。

花蕾。

阴干。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近根部的鳞茎。

胡荽(香菜):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全草。

柽柳: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嫩枝叶。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全草。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地上部分。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成熟果实。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解痉。

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叶。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头状花序。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成熟果实。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根。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根茎。

葛根(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

根。

淡豆豉(香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浮萍:宣散风热,透疹,利尿。

全草。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地上部分。

二、清热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

常用中药的鉴别大全带图片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一、根及根茎类中药狗脊【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绒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来源】马兜铃科。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何首乌【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来源】苋科,牛膝主产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银柴胡【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太子参【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川乌北乌头的块根-草乌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性状】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产地】浙江产称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味连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云连的根茎--云连【性状鉴别】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称“过桥”,味极苦。

2.雅连:多单枝,“过桥”长。

3.云连: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防己【性状】断面富粉性,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产地】浙江,为“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中药材、中药饮片涉质人员必看的彩色图谱

中药材、中药饮片涉质人员必看的彩色图谱

中药材、中药饮片涉质人员必看的彩色图谱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人员必看的彩色图谱由于经常有同行询问从事中药质量工作需要看那些书籍,本文仅针对中药图谱类书籍做一简单介绍,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中药彩色图谱第一册》该图谱拟收载中药材约500种,以1977年版中国药典为依据,略有增删。

计划分三册出版,第一册收载中药材150种、涉及28种、共178种,其中植物药166种,动物药12种,以653幅彩色照片表现,按药材中文药材名的笔画顺序排列,附有英文名及拉丁名索引。

(注:该书目前只存世第一册,推测当时只出了第一册)【作者】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编【形态项】 300【出版项】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04【ISBN号】14031·104【中图法分类号】R282-64【原书定价】146.00【主题词】中草药(学科: 图谱)【参考文献格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编. 中药彩色图谱第1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04.二、《中药材彩色照片集》(内部资料)该图册相片与1985年4月-1989年8月拍摄完成共计10册,每册100张。

从内容看,该书应该是上书《中药彩色图谱第一册》的原稿,其中部份已在该书中有所体现。

为当时的“卫生部检定所药典会所”早期文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1990年版》这个书是真正的药典会官方中药图典。

权威中药典图。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出版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1【中图法分类号】R921.2【原书定价】60.00 280.00【主题词】中药-药典(地点: 中国学科: 图集) 药典-中药(地点: 中国学科: 图集)【参考文献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1995年版》这个书是真正的药典会官方中药图典。

130幅常见「中药饮片鉴别」超高清彩色图谱(建议收藏)

130幅常见「中药饮片鉴别」超高清彩色图谱(建议收藏)

130幅常见「中药饮⽚鉴别」超⾼清彩⾊图谱(建议收藏)让中医成为⼀种⽣活⽅式。

青⽵中医第223篇,医路漫漫青⽵相伴。

⽂|静依来源|岐黄秘录导读近年来,全国各省⾷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批次的中药饮⽚进⾏抽检,抽检结果曝光了诸多中药饮⽚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隐患,也为中药⾏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为此,我们针对⼀些常⽤中药进⾏归集整理,分析中药常见质量问题,鉴别此类中药的优劣、真伪,供⼤家参考。

01⼴地龙【来源】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蚓的⼲燥体。

⼴地龙春季⾄秋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或低温⼲燥。

【饮⽚特征】⼲燥全体,呈长条薄⽚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

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尾端钝圆,体背⾊棕红或灰红,腹部⾊较淡,前端有⼀环带,⾊浅,习称'⽩颈'。

体壁较厚。

不易折断,断⾯黄⽩⾊。

⽓腥,味微咸。

【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地龙以条⼤、肥壮、不碎、⽆泥者为佳。

02当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燥根。

【饮⽚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

外表⽪浅棕⾊⾄棕褐⾊。

切⾯浅棕黄⾊或黄⽩⾊,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的油点,⾹⽓浓郁,味⽢、⾟、微苦。

【功效】补⽓和⾎,调经⽌痛。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当归以主根粗长、油润、外⽪黄棕⾊、断⾯⾊黄⽩、⽓味浓郁者为佳。

柴性⼤、⼲枯⽆油或断⾯绿褐⾊者不可供药⽤。

03新疆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的⼲燥根。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燥。

【饮⽚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或条形⽚状,直径1~2.5cm。

紫红⾊或紫褐⾊。

⽪部深紫⾊。

圆柱形切⽚,⽊部较⼩,黄⽩⾊或黄⾊。

【功效】凉⾎活⾎,清热解毒,透疹。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燥根,⽤于⾎热毒盛,斑疹紫⿊,⿇疹不透,疮疡,湿疹,⽔⽕烫伤。

203种常用中药鉴别彩图

203种常用中药鉴别彩图

203种常用中药鉴别彩图一、根及根茎类狗脊: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绵马贯众: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大黄: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牛膝: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同心环。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板蓝根: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甘草:显“菊花心”黄芪: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嚼之微有豆腥味。

人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三七: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玄参:断面黑色,微有光泽。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白术: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苍术:茅苍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鹰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

白及: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二、茎木类性状鉴定:需注意形状、大小、粗细、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及气、味。

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鸡血藤: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铁皮石斛: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

三、皮类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

执业中药师必考高清中药彩色图谱(完整归纳)

执业中药师必考高清中药彩色图谱(完整归纳)

中药的鉴别高清彩色图谱狗脊:细辛:绵马贯众:蓼科:三种药材:大黄、虎杖、何首乌苋科:(怀)牛膝、川牛膝——均根入药商陆科:商陆——根入药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入药,沸水中略烫)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升麻(8种)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白芍(浙八味)赤芍:黄连:味连:雅连:“过桥”长云连:升麻:防己科:防己(根)、北豆根(蝙蝠葛的根茎)罂粟科:延胡索(块茎、浙江)(浙八味)十字花科:板蓝根:(根、河北、金井玉栏)蔷薇科:地榆豆科: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黄芪苦参:山豆根:味极苦,有豆腥气葛根(野葛的根):粉葛:甘草:黄芪:远志:远志科——远志、卵叶远志的根五加科: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伞形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9种)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龙胆科:龙胆、秦艽萝藦科:徐长卿、白前、白薇紫草科:紫草唇形科:丹参、黄芩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茜草科:巴戟天、茜草川续断科:川续断——根入药,需“发汗”葫芦科:天花粉——栝楼、双边栝楼的根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菊科:木香云南、白术浙江(浙八味)、苍术江苏、紫菀三棱:黑三棱科黑三棱块茎商品称“荆三棱泽泻科:泽泻香附:莎草科莎草根茎天南星科:石菖蒲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百部: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块根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10)川贝母:松贝:川贝母:青贝川贝母:炉贝浙贝母黄精:百合科滇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山药射干姜科:莪术、姜黄、郁金兰科:天麻、白及茎木类中药木通:槲寄生桑寄生:苏木鸡血藤降香沉香通草:钩藤石斛:金叉石斛:铁皮石斛皮类药材桑白皮牡丹皮厚朴:四川湖北肉桂(广东、广西)杜仲四川湖北刮去粗皮“发汗”合欢皮:黄柏:关黄柏:白鲜皮:秦皮:辽宁吉林香加皮:地骨皮:叶类药材一、常用叶类药材侧柏叶:柏科—侧柏—枝梢及叶淫羊藿大青叶蓼大青叶:蓼科—蓼蓝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紫苏叶:唇形科—紫苏艾叶:花类药材辛夷: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望春花:槐花:豆科—槐—花及花蕾(槐花及槐米)丁香洋金花:茄科—白花曼陀罗江苏金银花山银花款冬花:(未开放的花序)果实种子类地肤子五味子蔷薇科—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金樱子—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⑤豆科: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⑥芸香科:枳壳、吴茱萸⑦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⑨伞形科:小茴香、蛇床子⑩山茱萸科:山茱萸---果肉,浙江(浙八味)木犀科:连翘⑾木犀科:女贞子⑿马钱科:马钱子⒀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⒁茄科:枸杞子—宁夏。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上篇)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上篇)

常见中药饮片鉴别彩色图谱(上篇)导言:近年来,全国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批次的中药饮片进行抽检,抽检结果曝光了诸多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隐患,也为中药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为此,我们针对一些常用中药进行归集整理,分析中药常见质量问题,鉴别此类中药的优劣、真伪,供大家参考。

01广地龙【来源】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特征】干燥全体,呈长条薄片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

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前端有一环带,色浅,习称'白颈'。

体壁较厚。

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腥,味微咸。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广地龙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

02当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饮片特征】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当归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黄棕色、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者为佳。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03新疆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饮片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直径1~2.5cm。

紫红色或紫褐色。

皮部深紫色。

圆柱形切片,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紫草为条粗长、肥大、色紫、皮厚、木心小者为佳。

04姜天麻【来源】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姜天麻是取天麻,洗净,加入姜汁,闷润至透,蒸透,晾至七成干,刨成或切成薄片,晒干而成。

【饮片特征】天麻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角质样,半透明。

气微,味甘。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鉴别重点:姜天麻以体实泽亮,半透明,制透者为佳。

05蝉蜕【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地榆:蔷薇科苦参:豆科特征: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

葛根:豆科特征:纤维性强,味微甜。

甘草:豆科特征: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黄芪:豆科特征: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

嚼之微有豆腥味。

远志:远志科人参:五加科,主产东北特征: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芦头:根茎芦碗:茎痕艼:不定根籽海(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园参——园子里束缚的栽培人参,栽培的叫园参。

西洋参:五加科三七:五加科,主产云南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特征:有瘤状突起,断面微呈放射状排列,味苦回甜。

白芷:伞形科特征: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

当归:伞形科羌活:伞形科川芎:伞形科特征: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藁本:伞形科防风:伞形科特征: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成“蚯蚓头”,断面菊花心。

柴胡:伞形科南柴胡:顶端细毛状枯叶纤维,质稍软易折断,断面不显纤维性,有败油气。

北柴胡: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气微香,微苦。

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龙胆:龙胆科,味甚苦。

秦艽:龙胆科,由多数小根纠聚而膨大,麻花状萝藦科:徐长卿、白前、白薇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或内蒙紫草(硬紫草)的干燥根特征:软紫草质松软;内蒙紫草质硬而脆。

丹参:唇形科,主产地四川特征: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栽培品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黄芩:唇形科特征: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

玄参:玄参科,主产地浙江特征: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地黄:玄参科,块根入药,主产地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巴戟天:茜草科特征: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续断:川续断科天花粉:葫芦科桔梗:桔梗科特征: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金井玉栏)党参:桔梗科特征: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黑手党)南沙参:桔梗科特征:顶端具1或2个根茎,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多裂隙。

木香:菊科,主产云南省特征: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白术:菊科特征: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记忆:白术(足)和鸡腿很像苍术:菊科特征: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室,可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

三棱:黑三棱科,块茎入药泽泻:泽泻科,块茎入药香附:莎草科天南星:天南星科半夏:天南星科,块茎入药特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天南星科特征:叶痕三角形,左右相互排列。

百部:百部科川贝母:百合科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炉贝:圆锥形,有黄斑。

浙贝母:百合科大贝: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黄精:百合科重楼:百合科麦冬:百合科,块根入药知母:百合科特征: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山药:薯蓣科射干:鸢尾科莪术:姜科(角质样)姜黄:姜科(角质样)郁金:姜科(角质样)天麻:兰科,贵州产地特征: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角质样。

白及:兰科,块茎入药特征:有2~3个爪状分枝,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嚼之有黏性二、茎木类木通:木通科大血藤:木通科(大血通红)特征: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血红的车轮)槲寄生:桑寄生科,带叶茎枝入药特征:节膨大,嚼之有黏性(石斛也有黏性,槲和斛很像,所以都黏性)苏木:豆科,心材入药(舒心:苏木心材入药)特征: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断面略具光泽鸡血藤:豆科特征: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降香:豆科,心材入药沉香:瑞香科,含树脂的木材。

(沉香、瑞香,都有一个香字)特征: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通草:五加科,茎髓入药特征:断面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钩藤:茜草科特征: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

铁皮石斛:兰科特征: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

节明显,嚼之有黏性三、皮类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

桑白皮:桑科特征:药材,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牡丹皮:毛茛科特征:粉红色,断面平坦,发亮结晶厚朴:木兰科特征:干皮,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肉桂:樟科特征:内层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杜仲:杜仲科特征: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黄柏(关黄柏):芸香科特征: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芸香科特征: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

有羊膻气,味微苦。

秦皮:木犀科特征:有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香加皮:萝藦科特征:栓皮松软,特异香气地骨皮:茄科特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层灰白色四、叶类药用部位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一般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鉴定方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其观察颜色和状态(完整还是破碎,单叶还是复叶,有无茎枝或叶轴,平坦还是皱缩)。

观察时,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注意叶片形状、长度、宽度等。

侧柏叶:柏科,枝梢和叶入药特征: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淫羊藿:小檗科特征:三出复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大青叶:十字花科菘蓝(板蓝根同一植物来源)特征:上表面暗灰绿色,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蓼大青叶:蓼科蓼蓝(与大青叶区别)特征:蓝绿或黑蓝色,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番泻叶:豆科特征: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罗布麻叶:夹竹桃科特征: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

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

紫苏叶:唇形科特征: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艾叶:菊科特征:羽状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气清香,味苦五、花类完整已开放:洋金花、红花完整未开放:丁香、金银花药用花序采收未开放的:款冬花药用花序采收开放的:菊花、旋复花夏枯草实际上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

药用仅为花的一部分: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

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性状鉴定: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辛夷:木兰科,药材,望春花,花蕾入药特征: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

西红花:鸢尾科,柱头入药特征:呈线形,三分枝,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红花:菊科特征:不带子房的管状花,红黄色或红色,质柔软,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菊花:菊科,头状花序入药分类:“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款冬花:菊科,花蕾入药特征:呈长圆棒状。

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

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

金银花:忍冬科特征:呈棒状,上粗下细,密被短柔毛。

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

洋金花:茄科特征:喇叭状丁香:桃金娘科,花蕾入药特征:略呈研棒状,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槐花:豆科(花:槐花;花蕾:槐米)六、果实及种子类果实类中药: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表面大多干缩而有皱纹。

乌梅:肉质果尤为明显栀子:果皮表面常稍有光泽蔓荆子:具毛茸陈皮、吴茱萸:可见凹下的油点茴香、蛇床子:具有隆起的肋线使君子:具有纵直棱角种子类中药: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

大多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

表面各种纹理。

葶苈子:十字花科五味子:木兰科,东北产地特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