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初探
初探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
3科苑观察初探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文⊙张会元(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摘要:要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或初级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还相距甚远。
如何使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深度并处于深层次的中高级阶段,本文从六个方面叙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合理建议校企合作主要指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为达到一定明确目的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
它的目标不仅是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解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获得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学环节的几个方面。
而且校企合作教育还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二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的运行机制与采取的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或初级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还相距甚远。
如何使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深度并处于深层次的中高级阶段,总的来说校企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共图进步”的原则,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共同培养,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打通校企合作的渠道。
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不仅少,而且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
这与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故争取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发挥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依法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依法承担职业教育和培训费用。
企业办学模式探讨
企业办学模式探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承,资源共享,创新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企业办学适合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通过我院前几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企业属性特征非常明显。
作为企业办学,如果只开展培训工作,不开展具有学历教育性的职业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在总量和质量上就会难以保证,一些优秀教师很容易流失。
因为员工培训的规模具有不确定性,每天的培训量时多时少,尤其受企业效益和季节性影响很大,不可能每天都有足够的培训量,许多教师因工作量不足而心存忧虑,离开了教学岗位,同时学院也不可能储存更多的教师,增加人工成本。
近年来我院将高职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师资共享,教师既讲授高职课程,又讲授培训课程,保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了保证教育和培训质量,学院和油田企业合作开发师资队伍。
一是启动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计划,每年选派教师100多人次到油田企业参观调研,现场备课,顶岗实践,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增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在辽河油田公司的政策支持下,学院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两年来,200多人由原来的中专、技校和培训教师转变为高校教师,40多名教师由高级讲师评转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增强了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前许多调离教师岗位的人员纷纷要求回到教学岗位。
三是从油田各企业聘请了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专家为学院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将油田生产建设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引进课堂,提高了教学培训效果。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高校校办企业的概念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投资设立或管理的企业实体,通常是为了辅助高校的教学科研任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设立的。
这种企业通常由高校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管理,并由高校领导参与决策。
高校校办企业旨在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同时也可以为高校提供自给自足的经济支持,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高校校办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注重统筹好高校的办学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利益最大化,促进高校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办企业在当前教育改革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1.2 背景介绍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自主创办或参股的企业,是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办企业作为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校校办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高校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品种不断增加,管理层级不断提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高校校办企业在定位模糊、角色混淆的情况下运营;一些高校校办企业存在利益冲突、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也容易引发一些负面影响和社会矛盾。
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加强监管,规范经营,加强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高校校办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模糊定位与角色混淆、利益冲突与监管不到位。
模糊定位与角色混淆是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浅析高校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但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就这一项新的事业而言,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是广大实践人员应当解决和认识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努力打造各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等院校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实践教学全面发展的局面。
1 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应各具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理解为理论教学与实习结合或理解成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过程,而这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巧,达到预期效果。
2 校企合作的创新意义2.1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2006年7月,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特别强调:“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首次,理解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逐渐被作为创业的重要平台。
校园创业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校办企业。
校办企业是指由高等学府及其附属单位或科研院所等直接设立的企业。
如何有效发展校办企业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1. 教育型校办企业模式教育型校办企业主要以高校所具有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以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为扩大、深化高校科技文化、学术文化、校园文化的有利途径。
教育型校办企业的发展,应该聚焦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选取具有商业化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创意、技术或项目,并针对不同需求、诉求的探索、研究和开发。
优势在于将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发掘和培育创业人才。
2. 合作型校办企业合作型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和政府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或民营企业合作共建的。
高校可以提供人才,企业则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合作型校办企业依托于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弥补了各自单一缺陷,进一步改善了高校创业环境。
优势在于跨界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3. 独立型校办企业独立型校办企业则是由高校自行设立独立经营管理的企业。
优势在于独立经营管理,运作自主,可以更为有效地运用资源开展业务,进一步拓展高校的创新能力。
缺点是任何一个新兴企业都会面临机遇和风险,遇到挫折时,自主独立经营所带来的自负和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
二、探索校办企业发展模式1. 与行业协会、企业进行联合创新高校可以与行业协会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共同开展校内外专业人才培养、课题调研、技术研发、产品成果转化等工作。
2. 鼓励学生参与校办企业创新创业高校应该吸收优秀的创业学生参与校办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负责、自信和创新的精神。
3. 打通校园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校应通过发展创新创业俱乐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多种形式,打通校园的创新创业支持与服务环节,为校办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摘要 : 中等 职上 的 企 业 一 线 技 术 工 人 。 如何 使 学 生 毕 业 后 能 够 直 接 上 岗 , 立 独 操 作 是 当 前职 业 学校 面 I 关键 问题 。 学校 通 过 建 立 良好 的校 企 合 作 机 制 , 现 设 备 资 源 共 享 , 临的 实 与优 势 企 业 共 建 , 现 订 单 培 养 实 的 办 学模 式 , 以企 业 的亮 点吸 引学 生 , 据 企 业 需 要 合 理 安 排 实 习 实 训 项 目, 力做 到 学 生 就 业 与 企 业 零 对 接 , 为 当地 经 济 发 根 努 并
展做 出贡 献 。 关键 词 : 企 合 作 经 济 强镇 职 业 学 校 校
13 以 技 能 培 养 为 核 心 , 排 组 织 实 训 、 习 。教 学 质 量 . 安 实 浙江 温州 市永 嘉 县 瓯 北 镇 是 温 州 市 五 大 镇 级 市 镇 之 一 , 民 是 实训 技 能 是 职 业 营经 济 发 达 , 门行 业 、 鞋 行 业 在 全 国 处 于 龙 头 地 位 。 近 年 是 学 校 的 生命 , 一 所 学 校 生 存 与 发 展 的 基 石 , 阀 制 来 , 北 经 济 发 展 更 是 迅 速 , 业 除 了 对 高 新 人 才 有 很 大 的 需 学 校 质 量 生 命 全部 内 涵 的真 谛 。 校 企 合 作 形 式 下 的 技 能 培 养 , 瓯 企 求 之 外 , 高 技 能 的 一 线 技 术 工 人 也 有 着 巨 大 的 需 求 , 现 在 应该 紧 紧 围 绕 企 业 对 工 人 技 能 的 要 求 展 开 。 对 而 市 场 上 最 缺 乏 的 就 是 具 有 独 立 操 作 能 力 、 熟 技 术 的 技 术 工 娴 在内容上 , 们本着“ 繁就简 、 须够用” 我 删 必 为原 则 。
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与对策搞好校办企业的重要性,是落实教育方针的战略举措,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校企关系尚未理顺、运行机制不良、人员冗余与老化、上缴繁重、资产的产权归属未清、规模经营机制不灵活、拖欠款严重等因素,制约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
如何解决目前校办企业的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摆在高校校办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标签:高校校办企业现状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校办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已形成相当规模,每年的创收,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充实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发展校办产业是落实教育方针的战略举措,重视和加强扶持校办产业的力度,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
但是,校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及人为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干扰和影响,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成为校办企业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并发展壮大的主要绊脚石。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主观方面(1)校、企关系尚未理顺在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上,由于校办企业的特性,它是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管理,管理上存在双重体制,行政管理上隶属于学校,企业运作上却是面向市场,实行市场调节,但由于校企关系尚未理顺,校办企业隶属于学校主管部门,虽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权力,但在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生产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的制约。
在管理上,习惯于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
校办企业经营上的问题(如资产运作、资产转换、合理负债等)往往放在校务会上讨论,造成重大问题议而不决,一旦经营状况不佳,甚至接近破产,学校也只能全部包下来,承担无限责任,造成被动尴尬局面。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办企业是近年来在中国高校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经营模式,是指由高校自行设立或控股的企业。
这种经营模式旨在通过高校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实现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办企业在推动高校科研产出、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增加高校财务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对高校校办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高校校办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校办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问题所在,及时调整策略,提升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校办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通过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办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推动高校校办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校办企业作为高校体制内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办企业在高校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校校办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校办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为制定改进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研究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只有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升高校校办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创新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一、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概述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新型教育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
1.1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核心价值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教育环境。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1.2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兴起。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策划。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策略:2.1 明确合作目标与定位校企双方在合作之初就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定位,确保合作办学的方向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也符合高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2.2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确保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合作管理机构等。
2.3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共同开发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融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
2.4 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
企业则应提供实习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5 师资队伍建设与交流高校与企业应共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互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6 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服务高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刍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摘要:近年来,在日益缩短的知识向资本转换中,各高校在对自身条件进行结合,对各方面丰富资源进行共享的基础上,推进了校办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校办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拖欠款、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归属不清、运行机制不良、校企关系不明等问题。
本文在对校办企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办企业发展在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高校校办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学校经费的弥补、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经济增长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其深入发展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影响着其发展与进步。
因此,对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校办企业发展问题(一)校企关系不明受校办企业属于事业编制特性的影响,其在管理模式上具有双重体制:在运作上,需要面向市场,因而实施市场调节;在行政上,属于学校管理。
由于校办企业从属于高等院校,因而尽管能够独立核算,但是其生产活动、工资管理、财产管理及人事管理等都要受到学校制约。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通常采用事业单位方式进行,对于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合理负债、资产转换及资本运作等问题场上通过校务会议讨论,因而使重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二)运行机制不良企业职工、干部铁饭碗、大锅饭及平均主义等思想和观念较深,报酬与贡献的脱节、权责利的分离,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
(三)资金上缴严重校办企业一方面需要进行税收上缴,另一方面还要对学校进行利润上缴,因而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在企业发展中,运转资金的缺乏致使其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困难。
(四)产权归属不清从一般认识来看,校办企业资产归属于学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资产归属的合法手续较为缺乏,劳动者与经营者不一致的想法致使其无形资产存在严重流失现象。
在进行资产运作时,缺乏明确的经营者与投资者职责。
二、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一)严密制度的建立根据国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定和校办企业改革的要求,要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建立。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作者:周桂凤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作为一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应用型本科获得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目前比较通行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人才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014年1月22日《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就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
所谓应用型本科高校,区别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是更加注重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定位的本科院校。
是一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就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者通过在校办企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巩固了理论知识,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企业直接参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培养目标,能较快的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
通过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这一研究旨在探讨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分析其必要性、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其能够有效缩短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距离。
当前,很多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进入职场后,常常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面临适应困难,甚至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以便选拔和培养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种模式。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实习相结合,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职业人才。
这一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也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此外,美国的某些高校通过建立企业合作实验室,将企业需求直接融入到科学研究中,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中国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实中,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多种形式,包括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联合研究项目等。
课程共建模式下,企业可以参与本科课程的设计,帮助学校设置与行业需求相符的课程内容,并可以为课程提供相应的实践案例及数据支持。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了解行业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又一重要的合作形式。
通过在企业中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实习培训,帮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
同时,企业也能够从中发现潜在的人才,进行前期的选拔和培养。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初探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初探公共事业治理专业学生顾海东指导老师沈镝摘要:高校企业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进展,然而,高校企业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经营风险大和治理不够规范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企业健康进展,就必须对高校企业实施改组改制〝通过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治理,改革高校现行的经营性资产的监督、治理、运营体制〞实行学校内部的事企分开,大力进展校办企业,促进高校学科进展和企业结构调整。
高校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实施高校企业改制,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组织保证,积极稳妥,规范操作。
关键词:高校企业;体制改革;问题;计策;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operated EnterprisesDevelopment Model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 HaiDongTutor SHEN Di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promoted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But,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has the investment main body sole,the management risk big and the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standard and so on many questions,Must solve these problems,Promo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healthy development,Must implement the reorganization remanufacture to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through the remanufacture,establishes the perfec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the standard business management,the reform university present managerial property surveillance,the management,the operation system〞implement the school internal matter Business separates,develops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 vigorously,the promotion university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remanufacture is ultimately,implementa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remanufacture,Must have the correlation policy and the organization guaranteed,Positive safe,Standard operation.Key words: University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reform; Question; Countermeasure;我国高校创办企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几十年的进展,己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校办企业创业初期的管理及营销模式——以传媒相关专业为例
Marketing营销策略0342012年10月 校办企业创业初期的管理及营销模式探析——以传媒相关专业为例东北电力大学媒体技术与传播系 周春红 北京搜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王得格 常州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 詹子琎摘 要:本文以传媒相关专业为例,通过作者本人参与校办企业创业初期的研究与实践,针对高校校办企业在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管理、宣传和营销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了高校传媒及相关专业创业初期进行小规模创业的可行性,揭示了创业初期的工作重点应从创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从而促进盈利以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校办企业 产学研 管理模式 营销模式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034-0220世纪中期,产学研一体化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成为新的教育思潮,世界各大高校纷纷参与研究和实践。
产学研结合具备人才、设备等优势,有利于增强区域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的主要战略路径。
高校校办企业属于产学研结合的大范畴。
把校办企业的发展作为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宣传和营销模式,促进校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高校教育、科研和创收实现良性循环,在生源日益紧缩的高校竞争中,使高校自身置于有利的位置。
1 高校校办企业创办初期的管理模式1.1 规模不宜过大从国内外有关校办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产学研结合进行创业的企业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而对于我国高校传媒专业的自主创业,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市场需求没有高科技产业大,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缺乏资金来源,所以,高校传媒专业在创业之初进行大规模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概率较小。
相对而言,初期的小规模创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小规模企业容易管理,可以在企业成长中不断完善生存模式。
关于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摘要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进入关键的岗位熟练工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与一线的关键岗位结合起来,这是高校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高校教育发展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而合作办学就是紧密结合的极致。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要意义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概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
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校企双赢;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每到毕业季节各类技工类院校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而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和素质并非企业所需,达不到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符合基层岗位需要的骨干人才明显缺乏,企业单纯面向社会招聘又出现了培训成本高、流动性大、对企业忠诚度缺乏等问题。
另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仅靠学校本身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仅依赖单一的校园环境,依赖学校的设备、设施,则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既可以依靠企业的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又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高校校办企业的定义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自行设立并管理的企业实体,其主要经营范围为教育、科研、生产、服务等。
作为高校的衍生产物,高校校办企业通常依托学校的人力、物力和品牌优势,致力于为学校及其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高校校办企业的成立旨在促进学校的自我发展,拓展校际合作,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通过与外部市场的接轨,高校校办企业有望实现多赢局面,促进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发展。
随着高校校办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包括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混乱、利益冲突、经营方向不清晰、监督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也给学校及师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校办企业的定义】1.2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管理混乱、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的规模较大,涉及的业务领域广泛,管理难度较大,导致管理层面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由于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不畅,工作效率低,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低下。
高校校办企业天然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一方面,因为高校校办企业属于高校的附属机构,存在着一定的财务独立性,有时会出现资金流转不畅、财务透明度不高的情况;由于高校校办企业多为公益性质或者以教学科研为目的,很多企业经营上存在盈利不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资金管理和运营规划。
高校校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营销不足、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常常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限制,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竞争者的挑战,需要加强市场分析和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混乱、资金管理困难和市场竞争挑战等方面,需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明确经营目标、加强监督与制约、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及发展探析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及发展探析标题一:校办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校办企业是指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以自身的资金和师生的力量为主要经营资源,以经营性、营利性为目的,从事企业经营活动。
高校在校办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校办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也是高校管理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高校校办企业诞生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是高校经济体制内发展校办企业的探索期,高校校办企业规模和数量较小,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企业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新世纪此阶段,高校校办企业管理逐渐成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管理体系创建和健全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新世纪至今高校校办企业管理进入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时期。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系日趋成熟,尤其是对人才、技术、机构等方面的管理越来越重要。
总结:从高校校办企业的起步探索,到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再到向国际化竞争方向前进,校办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表明了高校校办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标题二:高校校办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校办企业是由高校创立或运营的经济实体,同时拥有高校的管理、师资、技术、设施等资源优势。
这些优势造就了高校校办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1、技术研发能力强高校校办企业拥有教师、学生群体,具有更好的研究和开发实力,可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
2、办学思路与经营方针一致高校校办企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同时注重长远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这种办学思路与企业的经营方针高度契合。
3、资金及人才优势明显高校校办企业可以通过高校平台融资,或通过校园组织选拔优秀的师生团队,利用高校人才资源的优势,保证了企业创业和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高校校办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正是由于高校的管理优势和资源的优势得以体现,这说明高校校办企业的建设对于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标题三: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问题分析高校校办企业经营问题分析是在实际经验基础上,对高校校办企业经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包括经营策略、团队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 雪 张 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自2018年5月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相关文件。
本轮改制以建立高校资产经营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企业关停并转,理顺高校和企业的内部管理关系,促使高校回归主业,用市场手段发挥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如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顺利推进自身校办企业改革,并针对自身成果转化的科技含量低、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缺乏、社会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强化监管、服务功能,探索适合新一轮高职院校大发展的战略要求,需要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功能定位、职权划分、人员配置、市场运作机制等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企业改制;成果转化;资产经营公司自2018年5月起,党中央、国务院陆续颁发有关高校校办企业改制文件,各地迅速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相关文件,就本轮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操作方式和路径进行了明确。
本轮改制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改制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高职类院校如何顺利完成本次改制,并在改制后如何完成自身功能定位,高职类院校如何针对自身特点,发挥好资产监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自身功能定位,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新时期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主要精神(一)做强做实是目标对比不同时期国家省市对高校所属企业改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5年启动的校办企业改制以规范管理为主,通过初步设立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资产经营公司,并以之为主要方式,建立了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但之后高校有关后勤管理、投资运营、创业园管理、科技创新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仍大量存在,部分企业未完全转移至资产经营公司,高校对保留企业的管理权和功能使用存在担忧,部分省市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认识不清等问题,存在改革不彻底、未完成等情况。
而自2018年开始的第二轮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则是在充分总结上一轮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剥离和关闭与高校企业协同发展不强的企业,促使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业,同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其主要目的是做强、做实高校企业。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摘要】校办企业是指由学校主体运营的企业实体,具有明显的办学属性和创业特点。
本文从校办企业的定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校办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也提出了校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办学实力,拓展办学领域,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校办企业的发展不仅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校办企业, 发展模式, 探索, 定义, 特点, 现状, 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重要性, 趋势1. 引言1.1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校办企业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混合经营模式,旨在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促进产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校办企业通常由学校直接出资或参股设立,与学校紧密相关,但又独立运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性。
校办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额外的经费来源,还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助力学校实现更好的发展。
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可以找到适合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最佳模式。
一些成功的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包括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多方共赢。
校办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匮乏、管理不善、利益冲突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至关重要,既影响着校办企业的发展,也关乎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校办企业的定义及特点校办企业是指由学校直接或间接设立、经营的企业形式。
校办企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校办企业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服务学校和学生,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发展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模式初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顾XX指导老师沈镝摘要:高校企业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高校企业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经营风险大和管理不够规X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对高校企业实施改组改制“通过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X企业管理,改革高校现行的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营体制”实行学校内部的事企分开,大力发展校办企业,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和企业结构调整。
高校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实施高校企业改制,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组织保证,积极稳妥,规X操作。
关键词:高校企业;体制改革;问题;对策;The BasicResearchon the University-operated EnterprisesDevelopment Model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GU HaiDongTutor SHEN Di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promoted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But,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has the investment main body sole,the management risk big and the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standard and so on many questions,Must solve these problems,Promo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healthy development,Must implement the reorganization remanufacture to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through the remanufacture,establishes the perfec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the standard business management,the reform university present managerial property surveillance,the management,the operation system” implement the school internal matterBusiness separates,develops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 vigorously,the promotion university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remanufacture is ultimately,implementa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remanufacture,Must have the correlation policy and the organization guaranteed,Positive safe,Standard operation.Keywords:University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reform; Question; Countermeasure;我国高校创办企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其作用己经过初期学生的实验、实习场所过渡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化的重要阵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等方而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发展过程中,校办企业的体制与学校机制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因此,寻找解决对策,加快校办企业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校办企业现状及运作模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XX生产建设兵团的592所普通高校共拥有企业4563个。
从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看,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企业实现收入969.30亿元,比2003年度收入总额增加了142.63亿元。
增长率为17.25%;实现利润49.93亿元,比2003年度增加6.95亿元,增长率16.17%。
从资产状况看,2004年末高校校办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为394.33亿元,资产总额为17. 62亿元,负债870亿元,全国高校校办企业2004年的资产负债率为57.3%,较2003年略有下降。
从人员状况看,2004年末,高校校办企业在册职工人数共计2946万人(学校事业编制人数49233人),其中有科技人员933万人,占校企人员总数的31.6%。
[1]高校校办企业2004年接纳学生实习人数达75.93万人次,累计工时284661万小时。
此外,校办企业还参与了硕士、博士的培养工作,2004年度参与培养博士生1488名、硕士生5589名。
(一)从近几年的统计资料看高校校办企业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科技型企业呈上升趋势成为高校校办企业的主力军据2004年统计显示,科技型企业共2355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51.61%。
科技型企业2004年收入总额为806.78亿元,占全部校办企业收入总额的82.2%,比2003年增长了20.76% ,实现利润40.98亿元,占全部校办企业利润总额的82.0%,比2003年度增长了48.4%。
科技型企业的资产总额为1223.73亿元,占校办企业资产总额的80.6%。
科技型企业向国家交纳税费38.48亿元。
[2]占全国校办企业纳税总额的79.08%.增长率为30.88%。
2.校办企业在学校、学科、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校办企业发展得比较好的是那些具有良好品牌、高科技成果突出的研究型理工大学,地区则以、XX最为突出。
对一般院校而言,办得好的企业并不多。
2004年、XX、XX、XX、XX五省市的校办企业收入共计69.24亿元,占全国高校校办企业收入总额的71.8%。
全国高校校办企业实现收入总额过亿元的学校58所,实现收入746.45亿元,占高校科技型企业收入总额的92.5%,有12所学校的科技型企业收入过十亿元,这些学校都集中在规模较大的研究型大学。
3.高校校办企业中传统企业规模小、效益低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科技型企业之外的其他类型企业在数量上占48.3% 。
而销售收入仅占17.7%。
利润仅占17.9%。
高校传统企业经济总量偏低、其中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不多。
这些小规模企业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3](二)高校企业的运作模式1.“独立开发科技成果、直接创办高科技企业”模式“独立开发科技成果、直接创办高科技企业”模式是指高校独家投入资金二次开发其技术成果、直接孵化为企业的高校高新科技企业创办模式。
在该模式中,依据高校资本的介入程度,又分为两种具体的高校技术企业的创办类型。
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是中国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在企业创办阶段,该公司就是利用其成熟的技术成果,以四十万元学校拨款起家,从创业开始,走出了一条“独立开发、直接创办”的独资滚动式发展道路。
而东北大学阿尔发派公司等则属于“吸引资金参股”方式。
2.“合作开发科技成果、共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模式“合作开发、共同创办”,是指高校利用本校与其他社会机构联合开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办的模式。
其中又因科技成果的熟练程度,区分为“技术互补、成果配套方式”和“提高起点、联合攻关方式”两种类型。
3.“间接开发科技成果、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模式“间接开发、投资创办”模式之的是高校利用其综合技术优势和资金运作能力,依据市场需求采用“带土移植”某一技术或先期培植某一技术的手段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模式。
其中又可以分为“独资投入方式”和“合伙投资方式”两种具体类型。
清华同方技术公司是一个采用“独资投入方式”创办企业的典型,。
该公司是清华同方集团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技术是清华大学1991年开始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集装箱监测系统研究成果。
[4]综上所述,三种模式都是中国高校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办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主要类型。
高校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创办模式的关键是确定采用何种技术成果和资金运作手段。
二、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高校科技企业蓬勃发展,许多大学办起了高科技企业,传统的校办工厂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大多数也发展成为科技企业。
高校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商品化、企业化的过程中,把大学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充分体现知识和技术的价值。
反过来又加快了技术、市场对大学科研方向和内容的反馈,向科研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并为教学、科研提供重要的经费支持。
近几年,高校企业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校办企业对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校有选择地办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需要,有利于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教学、科研、生产的结合,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向社会辐射。
目前高校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开发区重要支柱,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对高校技术企业进行综合评定,以其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改造传统企业的渗透和辐射作用,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向导作用。
第二,活跃了技术市场,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高校雄厚的技术支持,促进了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结构,创造了一些名牌产品,并在国家企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第三,有力地推进了高校科研工作的进程。
一方面,扩大了高校科技成果的买方市场,形成了加大科研投入的外部需求导向;另一方面,为高校科研直接提供经费支持、便捷准确的信息,有利于高校加大科技研究的投入,改善高校科研工作环境。
第四,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支持和重要补充。
第五,既为国家创造税收,又为高校汇报经费支持。
显然,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都能在以上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还在激活高校占有智力资源,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