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直接投资设立、管理和经营的企业实体。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办企业在我国高校体制内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实践中,高校校办企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范围大多偏离了高校的教育和科研主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的追求。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一般直接由高校管理,其经营者缺乏市场经验和商业触觉,容易陷入盲目扩张和追逐经济效益的误区。

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经营活动始终服务于高校的教育和科研事业。

高校校办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上存在问题。

一方面,高校校办企业常常面临学术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导致优秀的学术人才不愿意进入校办企业工作。

高校内部往往存在人事关系纷杂、权力任性等问题,导致校办企业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校办企业能够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同时加强对校办企业中层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校校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不够稳定,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大多依赖高校的财力支持,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高校的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

由于高校的财力有限,且在一些项目或业务领域上面临风险较大的问题,导致高校校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也相对较为脆弱。

为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例如与企业合作、引入社会投资等,确保校办企业的资金来源稳定可靠,降低经营风险。

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一般没有独立法人地位,其经营管理往往需要遵循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

在实践中,高校内部的决策程序往往比较繁琐,导致高校校办企业的决策效率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校办企业应该停止或减少。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等学校自行设立、独立经营的企事业单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设立了校办企业,以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高校校办企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管理不灵活、组织结构僵化、创新意识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人员管理不灵活的问题。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校办企业中往往不适用,导致决策效率低、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应建立适应校办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管理制度。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手段,如奖金制度、股权激励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也应注重培养和选拔适合校办企业特点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组织结构僵化的问题。

由于植根于学校的行政体制,校办企业常常难以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

应推行分权、分级、精简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还应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市场经营经验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企业的灵活运作提供有力支撑。

还有,高校校办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缺乏创新导致校办企业往往陷入同质化竞争和僵化的境地。

为此,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校办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高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引导高校校办企业的创新发展。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缺乏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能力的问题。

高校校办企业在市场经营方面往往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市场调研手段,导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高校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市场培训和市场调研支持,提高校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高校校办企业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校办企业常常依赖学校的财务支持,而学校的财力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高校应鼓励校办企业多元化融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学等方式,为校办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着人员管理不灵活、组织结构僵化、创新意识不强、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系统思考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系统思考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系统思考[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深入,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作出了调整。

要解决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内涵发展,成为经营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改革1建立完善产权制度,推陈出新管理分配我国高校校办企业,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历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校办企业产权制度不清晰是导致发展阻滞的根本原因,校办企业产权从理论而言,隶属学校和国家,实际运营时,产权分配漏洞逐一显现。

笔者认为,根据企政分开机制,将控制权归属学校,将经营权归属校办企业,让校办企业成为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没有过多行政干预。

术业有专攻,学校方面负责学术研究和发展,校办企业让了解市场与善于经营者来操作大环境,有利于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制衡,达到双赢目的。

产权分离对人才和管理办法提出更高要求,初期学校认为校办企业从属学校资产应受学校管理,而校办企业认为自己是独立个体,与资产分配没有明确规范,导致矛盾丛生,因此企业想要彻底跳出行政干预范围,必须有第三方见证和监督二者。

学校选择校办企业需要考虑评估资产、债券、债务的承担能力,确认并委托后则应放手让校办企业发展,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

2调整企政营销策略,明确最优效益目标企业经营有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比较突出的,大多企业呈现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状态。

校办企业略有不同,一旦出现亏本或破产,学校是必须承担的一方。

因此,校办企业产业结构和总体收益是考虑重点,不同产业收益率和市场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以占据比例来调整校办企业应上缴的利润指数,并适当给予早期实行利润承包制与现代管制下浮动率较大的企业缓冲期以适应改革。

企政营销策略的调整,以效益为最终目标,任务细分到各企业,尤其在科研教学方面要求量化,才能以科教兴国为主力发展学校。

高校校属企业管理几点思考

高校校属企业管理几点思考

高校校属企业管理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为使高校集中力量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国家进一步严格保留校属企业的条件,仅能保留对教学科研有密切关联的企业,并且要求充分发挥校属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高校监管责任。

这对高校校属企业的科学合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起到风险防范隔离作用,同时又要加强对企业监管和充分发挥校属企业对教学科研的反哺促进作用。

文章就如何加强高校校属企业的管理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近期体制改革后保留的校属企业管理起到一些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校属企业;下属企业;监管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减少校属企业数量和规模,势在必行。

高校对校属企业的管理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两大原则,在充分尊重校属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学校需明确企业宗旨目标、方针和政策,在体制、人事、考核及经营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宏观管理、监督和指导。

根据笔者相关经验,就如何规范加强高校校属企业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建立简单易行的“自上而下”管理体系: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公司——下属企业,如下图所示:(一)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学校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把握学校企业的大政方针,分别由校领导和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委员由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需行使下列职权: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审议和批准修改资产经营公司章程;与资产经营公司签订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审定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重大变动事项;审定资产经营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对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授权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行使公司股东的部分职权。

对重大的投资决策、国有资产重大变动、人事变动等重大事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提交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夏兆营(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871)摘要:我国高等院校校办企业创办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以承担教学实习、科研基地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校办工厂等。

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管理体制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针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 校办企业 管理体制 问题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由于我国校办企业受到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校办企业产权不清,学校也为企业承担经营风险,企业领导缺乏自主经营的发展理念。

因此我国校办企业与社会企业相比,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

只要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使其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全新道路。

1 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现状1.1产权不清1.1.1产权归属不清随着高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的科技产业也随之兴起,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社会高度关注的企业。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起到了带头模范的作用。

然而,高校校办企业在管理体制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产权不清就是其中一大问题。

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高校的校办企业资产债务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经过法定允许就登记和评估,经营资产也属于非法手续办理。

校办企业一般在刚开始运行阶段,院校需要给予一定的资产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集资或者筹资的运营资本,然而这部分的运营资本在产权属性上比较模糊,而且还很容易出现产权归属不清的现象。

企业对于高校的一些专项科技成果等一系列无形资产,通常情况下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确定和评价预估,这样就会导致高校的无形资产出现隐形流失的情况。

如此情况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就会完全不清不楚,高校与企业都没有自身固定的自主经营立场,也没有相互独立自主的主体,与高校的体质也完全不符。

关于高校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思路的探讨

关于高校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思路的探讨

有法律效证意见书等。 对于资产盘盈、已确认不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等,也应 在取得相应证据材料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报批入账。
(三)理顺产权关系 区分高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是理顺高校 与校办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前提。经营性资产是高校 在保证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以投资、入股、出 租、出借等形式转作经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的资产。 高校对经营性资产应及时办理账务划拨和产权转移等 相关手续。 (四)核实从业人员状况 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人员分流安置问 题,因 此,必 须 对 企 业 从 业 人 员 状 况 进 行 详 细 核 实。 2012 年统计资料显示,高校校办企业中学校事业编制人 员约占职工总人数的 5%,且大多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 或科技骨干。对于其他聘用人员,企业也应对其岗位、 职级、合同签订及社保等情况进行逐一核实。 三、改制途径 (一)清理关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空壳企业 是推动校办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是中央 的明确要求。高校要对所属企业进行全面的清理排查, 对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或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 企业,依法依规清理关闭。这类企业往往由于复杂的历 史原因及市场原因,经营发展难以继续,清理关闭也存 在一定客观障碍。因此,在清理此类企业的过程中,应 由学校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审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机 构,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解散、破产等不同的清 理方案。 1. 解散 一 般 情 况 下,公 司 解 散 有 两 类 情 形:一 类 是 一 般 解散,包括营业期限届满、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 由、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另一类
第 10 期
投资与创业
Invest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企 3。 从 而 迅 速 有 效 的 解 决 企业 危机 。 联 网的 存 在 带 来 了 完全 的透 过 危 机 , 业 显 然 站 在 了考 验 自身生 命 力 的 重 要 关 1 上 述 愈 互
既给 企业 形象 ( 信誉 ) 叶 的扣 立提 出挑 战 , 明 度 , 无 处 可 藏 。 何 事 情 都 可 能 被 传 播 到 全 世 界 。 理 层 演 愈烈 的企业 危机 , 你 任 管 能 自然 会 获 得 公 众 的 支 持 和 必 须 快 速 有 效 地 做 出 回 应 。 过 去 公 司 若 面 临 危 机 , 少 会 有 也 是 难 得 的 契 机 。 够 化 险 为夷 的 , ” 至 企 如 形 天的时间来做出 回应 , 但是现 在 , 博客和 网络新闻的新 闻传 信 任 , 业 形 象 也 随 之 提 升 ; 若 处 理 不 当 , 象 难 免 遭 到 损 甚 因 无 播 速度 比传统媒体 要快很 多 , 因而 大 幅 缩 短 了 公 司 的 回应 时 毁 , 至 遭 遇 灭 顶 之 灾 。 此 , 论 从 企 业 发 展 战 略 角 度 还 是
盈 亏 高校 对 企业 承担 无 限 理 层次 上 , 调 与 解 决校 内事 业 体 制 与 企 业 体 制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争 主体 。 利 归高 校 所有 , 损 由高 校承 担 , 协 责 任 。 企 之 间是 一 种 单 纯 的行 政 隶 属关 系 , 是 以 资本 为 纽 带 校 不 系 、 互 支 持 和相 互 制 约 过 程 中的 生产 关 系与 体 制 摩 擦 问题 。 相
1 问题 的提 出
产 权 关 系 , 产 权 主 体 之 间 在 财 产 占 有 、 用 、 益 、 置 即 使 收 处 近 年 来 , 社 会各 界 的 支 持 下 , 校 校 办产 业 得 到 了较 大 的 在 高 发 展 。 目前 为 止 ,5 家 国 有 企 业 中 , 校 校 办 企 业 有近 5 0 中发 生 的 各种 关 系 的总 和 。 于 校 办 企业 来 说 , 权 关 系的 核 心 到 l万 高 00 对 产 责 、权 、 家 , 产 总 额达 到 l 6 . 75 。 0 4 , 校 校 办企 业总 收 入 就 是 作 为 出 资 者 的 学 校 与 作 为 经营 者 的 企 业 之 间 “ ” “ ” 资 4 37{元 20 年 高 “ ” 系 的总 和 。 利 关 只有 科 学地 明晰 产 权关 系 , 能 合理 地 建 立 高 才 9 9 3 亿 元 , 润 总 额4 .3L , 利 润 2 .ML , 交 税金 6 .0 利 99{元 净 95 元 上 从理 论 上说 , 办企 业 的产 权 归属 是 清楚 的 , 校 即 4 .6 元 … 高校 校 办 企 业 在 推 动 高 校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 进高 校 企 业管 理体 制 。 86 亿 。 促 所 有 资 产 归学 校 和 国家 所 有 。 在 实 际 运 作 中 仍 然 存 在 产 权 不 但 新技 术 产业 化 , 推动 国 民经 济 发 展 方 面做 出 了应 有 的 贡 献 。 然 而随 着 我 国市 场 经济 体 制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 多高校 企 业 清等 问题 , 许 主要 表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表 现 出产 权 不 清 、 企不 分 、 遍 没 有建 立 现 代企 业 制 度等 诸 多 校 普 2 1 1产 权 归属 不 清 .. 产权 包括物 权 、 权 、 权和 知识 产权等 各类 财产权 。 债 股 校 的 不适 应 , 这些 都极 大地 制 约 了校 办 企业 的发 展 。 顺 校办 企 业 理 办企 业 的 资产 一 般 都未 经过 法 定登 记 、 估 , 评 资产 归属 缺 乏合 法 管 理 体 制 , 立 新 型 的高 校 企 业运 行 机 制 已经势 在 必 行 。 建 手续 。 办企 业 在 初始 运营 时 , 校 除学 校 直接 投 资外 , 他运 营 资本 其

浅谈高校企业管理体制

浅谈高校企业管理体制

浅谈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浅谈高校企业管理体制1.高校企业的主要特征和作用1.1高校企业的主要特征1.1.1高校企业具有明显的企业性高校企业的第一服务主体是企业,因此其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培训导师,或者主题课程方面都表现出浓重的企业色彩。

1.1.2高校企业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高校企业发挥着起重要的助手作用,能够根据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并促进战略方案的实施。

1.1.3高校企业具有明显的集成性集成,在这里指的是各种资源的集成,通俗来讲,集成性主要体现在高校企业能够有效集中了包括企业内外部的全方位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有效促进高校企业运行发展。

1.1.4高校企业的自助性很强与绝大部分的职能部门相比较,高校企业体现出了超强的自主性,能够与企业的某一项目一样,能够保持运行的独立性,能够自主开发培训课程、能够根据发展需要开发新项目、能够自主挖掘有实力的培训导师等。

1.1.5高校企业还带有明显的针对性高校企业的针对性特征主要是源于其从成立初期起就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企业。

高校企业设置的培训课程等等,也是针对某一企业而开设的。

1.2高校企业的积极作用1.2.1技能保证及传递企业文化现代经济是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因此各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强烈,只有不断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解经济发展趋势,随机应变,才能在全球化紧急的发展大潮流中站稳脚步,走出自己的天空。

事实上,高校企业在这种竞争中除了能够带给企业内部更多的技能提升保障,还能够增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让工作氛围更加融洽,通过充分传播企业的优秀文化,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1.2.2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与预防人才流失方面也体现出积极的作用。

对跨国公司而言,高校企业能够把员工的个人发展融入其培养课程中,为员工们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科学的学习方案,并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层次设计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帮助员工更加迅速成长,让员工充分感受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对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思考

高校校办企业 资产 总额的近 8 %, 0 销售收入达 7 0 元 , 0亿 占 总 销售额 的 8%。实现利 润 占高校 校办 企业 利 润总额 的 0 7 %以上。特别是高 校创 办的高新技术 企业收入 总额接近 0 10 0 0亿元 , 占全 国高校校 办企业收入总额 的 7 %。 0 2 新型技术企业 发展 迅速 , 市场竞争力较高 根据 历年我 国高校校 办企业统计 数据 , 以及 中国科技
分, 它在科技创新 、 才培养 、 人 缓解就 业压 力、 产业结构调整和缓解 学校 经费不足 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促进
关键词 : 办企业 ; 校 发展现状 ; 问题 ; 对策
高校 校办企业 是指高校 独资或部 分 出资 , 学校具有 独 立法人地位或隶属学校法人 的各 类经济实体的总称 。高校 校办企业在我 国起步 于 2 0世纪 8 0年代 ,经过几 十年 的探 索与发展 , 取得 了很大 的成效 , 已经进 入 了规 范管 理 、 拓 开 创新的崭新 阶段 。高校校办企业 的作 用也 由创办初期 的学 生实习基地逐步 向市场经济新产 业的阵地集结 .成 为新 生
作者简介 : 蒋涛 (9 2 )男 , 南教 育报- 科 明饮 产业 的效益要高很 多 , 17一 , 河 r q 这更利于资金 紧张 的高校经 营。
三、 大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的收益评价 在此 次调查 中 , 大多 数学生都认 为参加社 团活动是 有
收获的 。 调查表 明, 过23 超 / 的学 生会 定期参加社 团活动 , 并
代经济力量 的代表 。

促进发展研 究中心提供 的 ‘9 2 19 全 国 5 个 国家级 ‘ 9- 95 1 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企业 的普查数据 ” ,我们可 以看 出 , 在 我 国高校 校办 企业 中 , 型技 术产 业 占据 较大 比例 , 新 而且 具 有 较 强 的竞 争 优 势 。 主要 体 现 在 : 校校 办企业 对 这 高 rsac n e eo me t 为重视且 投入力 度大 邑 eerha dd v lp n 更 够对 学校 的科技设备 、 师资力量以及 国家政 策的充分利 用 , 而且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丁萍【摘要】有这样两个品牌你一定不会陌生,它们是“清华同方”和“清华紫光”。

“同方”和“紫光”和清华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之前为什么要冠以清华的头衔呢?原来它们都是清华大学的校企,也就是说清华大学办了这两家企业。

但是现在只剩下“同方”和“紫光”了,清华二字不见了。

这个看似很小的变化,实际上这预示着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着。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作者简介】丁萍,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福建工程学院鳝溪校区后勤行政管理中心主任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实际上是从校企分开开始的,高校与企业脱钩,高校不能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企业也不能对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进行干扰。

这样一来甩掉了负担高校的资金将更多的投向办学上,而企业也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而不需要受到高校的牵制。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前世今生从“清华紫光”、“清华同方”到“紫光”、“同方”的变化,不仅仅是改了个名那么简单,这是一种体制上的改革,将校办企业推向市场,既是对高校校办企业与高校关系的划清,打破铁饭碗,同时也是对高校能一心进行好好学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促进。

国务院曾发文,批准成立清华大学控股有限公司,这是高校校办企业改革走出的重要一步。

高校校办企业是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创办的企业,多为科技企业。

高校校办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利用高校知识技术的集约化优势,由高校来办企业,既能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使高校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达到学校和企业齐头并进,既能发展教育,又能发展经济的目的。

然而校办企业成立之初的管理是粗放的,是行政干预性的,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制约了校企的发展,校企业的发展没了动力,学校的知识创新也就逐渐滞后了,这对中国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有影响的。

因此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到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之事。

二、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进行了哪些工作高校校办企业的改革主要进行的工作有校企分开;企业实施公司化管理;学校不参与企业经营;企业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高校负责人不在企业中兼职;企业负责人不再由高校指派。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刍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摘要:近年来,在日益缩短的知识向资本转换中,各高校在对自身条件进行结合,对各方面丰富资源进行共享的基础上,推进了校办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校办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拖欠款、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归属不清、运行机制不良、校企关系不明等问题。

本文在对校办企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办企业发展在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高校校办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学校经费的弥补、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经济增长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其深入发展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影响着其发展与进步。

因此,对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校办企业发展问题(一)校企关系不明受校办企业属于事业编制特性的影响,其在管理模式上具有双重体制:在运作上,需要面向市场,因而实施市场调节;在行政上,属于学校管理。

由于校办企业从属于高等院校,因而尽管能够独立核算,但是其生产活动、工资管理、财产管理及人事管理等都要受到学校制约。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通常采用事业单位方式进行,对于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合理负债、资产转换及资本运作等问题场上通过校务会议讨论,因而使重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二)运行机制不良企业职工、干部铁饭碗、大锅饭及平均主义等思想和观念较深,报酬与贡献的脱节、权责利的分离,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

(三)资金上缴严重校办企业一方面需要进行税收上缴,另一方面还要对学校进行利润上缴,因而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在企业发展中,运转资金的缺乏致使其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困难。

(四)产权归属不清从一般认识来看,校办企业资产归属于学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资产归属的合法手续较为缺乏,劳动者与经营者不一致的想法致使其无形资产存在严重流失现象。

在进行资产运作时,缺乏明确的经营者与投资者职责。

二、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一)严密制度的建立根据国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定和校办企业改革的要求,要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建立。

关于高校企业改制、规范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企业改制、规范管理的几点思考

79914 企业研究论文关于高校企业改制、规范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高校校办企业也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学校与产业二者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问题的不清晰,影响了高校企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企业目前存在的权利与责任关系问题,揭示了理顺产权关系对于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体制深化改革对策,旨在不断促进高校企业的合理运行,完善管理体制,为市场经济发挥更有力的支持。

一、目前国内高校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归属的不清楚。

高校企业的产权包括了知识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等。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企业都有部分资产因没有合法手续、不能通过法定登记与评估而造成的产权归属不清问题。

而这份资产常常是从创建初期起就遗留的问题,许多校办企业在最初成立的时候,除有部分投资来源于学校本身,还有很多来源于筹资。

另外,在专利、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上,高校企业也缺乏市场的量化评估,因此很容易流失。

(二)我国高校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的校办企业都是由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创办,因此,不但全部资产归高校所有,而且企业经营的全部风险也直接归高校所有。

在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发生破产或倒闭时,高校也必须承担无限责任,其运营压力巨大。

(三)国有产权所有者的严重缺位。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全资企业都普遍存在产权所有者的明显缺位现象。

很多的高校企业尽管已经认识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点,但在实际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却依然放任自流,没有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监管体制对校办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科学的管理。

同时,经营者、出资者之间又没有对各种的职责有明确的划分,此外在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方面也缺乏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甚至在企业上交高校任务时也缺乏凭据,因此高校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明显偏低。

故理顺高校企业的产权关系,能够对其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思考方向现代产权制度理论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及规律。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高校校办企业作为高校自主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

为此,应加强校办企业管理,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优化资源配置等。

需提出加强高校校办企业监管、推动其健康发展、促进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等结论,以实现高校校办企业良性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存在问题、原因、对策、管理措施、发展建议、监管、健康发展、有机结合、高校教育结合。

1. 引言1.1 高校校办企业的定义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直接或间接组建的企业实体,与高校紧密相关并享有高校资源支持的经济实体。

这种企业通常在高校校园内或周边设立,旨在服务高校师生及校外社会群体,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事业和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校校办企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法人地位,独立运营和管理,与高校的关系比较独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运作和盈利的功能。

高校校办企业在实践中涵盖了多种形式,包括技术开发中心、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结合。

高校校办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高校提升自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校校办企业的定义虽然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特点,但其实践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2 高校校办企业的重要性1. 为高校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校办企业作为高校的经济支柱,可以为高校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资金支持,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建设。

2. 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校办企业的存在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双方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平台。

校办企业可以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于高校深化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深化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深化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考□武汉邓敏齐振远(通讯作者)深化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改革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提质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促进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

目前高校资产大约有4500亿元,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中市值规模及资产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

比如市值超过800亿的科大讯飞,有着750亿规模的紫光股份,500亿规模的方正证券,资产总额和上缴国有资本收益。

高校校办企业中,缴纳国有资本收益超过1亿元的]家,超过1000万的14家,超过100万的28家。

一、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方式高校将资产公司作为防火墙,高校和资产公司应上下联动、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层层落实,双管齐下推进改革。

确定高校所属各级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各级企业为改革对象,首先,高校剥离所属企业,纳入资产公司统一管理;其次,资产公司分类实施,清理关闭并脱钩剥离一批企业;再其次,将资产公司及其保留企业统一纳入财政部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高校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或者是与高校学科建设无关、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的企业,以及长期不向单位分配利润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

完成上述工作后,将剩下全部高校所属企业纳入资产公司统一管理。

原则上,高校不再新办企业。

高校因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新产生的股权由资产公司持有管理。

改革方式主要有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集中监管。

1.清理关闭。

高校主管部门要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梳理高校以及所属企业投资情况,逐一核实与高校的产权关系,理清资产、债权债务、从业人员等情况,对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能形成有效的清理关闭的股东会决议的企业办理正常的清理关闭的手续;不能形成有效股东会决议的企业,委托律师事务所强制司法清算。

2.脱钩剥离。

高校将股东为高校的企业无偿划转到资产公司。

高校和资产公司将非保留企业进行股权转让,兑现高校的投资收益,将利润反哺高校教学科研,或是统筹用于高校所属企业改革成本补偿和高校事业发展。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析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析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探析摘要高校校办企业主要指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和成果建立的独立法人公司制企业,高校以独资、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参与经营管理。

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很大部分建立在高科技含量和高知识密集度基础上,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高校知识背景和不断涌现的创新理念,在高科技领域逐渐发展壮大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批教学研究性大学和综合性院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强项专业,通过产学研转化,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企业。

因此,高等院校组建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天优势,起点较高。

相对而言,高校有完备的科研系统,各类实验室、研究所在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上优势明显,而且会得到国家和地方资金的大力支持,本科、硕士、博士人才齐全,多学科、多层次之间可以相互交叉渗透,使得各项专利和创新技术不断涌现。

同时,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使得技术的创新能够突破国家、地域的限制,使得我国国内的技术实时紧跟国际的步伐,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高校组建校办企业也正是为这些无形资产转化搭建一个平台。

关键词管理体制探析一、高校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变革管理的理念与方式现阶段高校校办企业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的纽带,一方面克服了其他中小型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实现产业化,将知识更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为高校办学经费的筹集起到一定作用,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的范围扩大,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中也逐步显现出许多问题,如部分高校不顾自身专业特色盲目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行政化,其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差甚远等,导致盈利能力不足,甚至持续亏损,成为高校的一个负担。

因此,如何做到企业的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是一个很容易被高校管理人员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

现在的校办产业应在管理观念上进行变革,改变管理中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转而采用知识化管理的方式,在整个的管理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一、高校校办企业的历史背景1.产权不明晰。

高校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追溯至校办企业大潮兴起之初,通常情况下,校办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和登记,因此在划分资产和负债时,就容易出现“糊涂账”。

另外,校办企业的资金最初大多来源于高校和政府,但是这些资金却没有通过正规的股权投资方式予以确认,高校和政府往往会因资金投入而掌握校办企业的经营权,这种不加划分的资产评估方式会导致校办企业和高校的界限不分明。

在管理上,高校也经常与企业内部一同参与经营管理校办企业的日常运行,这就导致高校和校办企业在责任主体上权责不明晰,高校与企业负担起了连带责任。

一旦企业经营遭遇风险,那么高校就可能以其所有的高校资产为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校办2.经营管理水平低。

校办企业的本质还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增长和利益的最大化。

一般而言,社会上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整,或者聘用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样的管理方式具备灵活性和经营性,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带领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但是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职位通常由高校人员兼任,一套人马分管两个体系。

一方面,这些高校人才是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企业的经营运行与管理方面缺乏经验。

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存在利益冲突,这些兼任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以企业利益为先,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这样的人员安排不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弊大于利。

校办企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其时,我国公司法、合同法等关于企业创办规则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影响一个企业产权归属的物权、债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项权利的划分和规约都不是很完善,甚至无章可循。

在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无论是校办企业还是普通社会经营的企业,其创办手续、财务管理等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摘要:高校所属企业改制完成后基本实现了体制改革的目标。

然而我们还要看到,高校所属企业的数量虽已大幅下降,但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通过各种各类上级巡视检查、督察工作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本文对高校及所属企业未来发展的理念及体制改革后国有资产的权属划分、收入归属不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关于企业资源整合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对策,明确高校所属企业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确保高校所属企业走上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思考高校应不断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高效地保障行政机关履行各自岗位职责,进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稳定有序发展。

因体制改革留存的企业规模锐减,现阶段唯有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进一步详细并深入地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行业特征、运营情况、经营周期及其对监管政策全方位的敏感度,才能摸索出对所属企业的正确管理方式、有效并动态地进行调整,更为精准地定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才能实现高校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义务。

一、高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概念与重要意义(一)高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概述高校所属企业是指高校投资成立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及其各级子公司。

高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指高校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的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的监督;要求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确定相关权利和划清责任界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筑建防火墙防范化解高校风险。

(二)高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高校所属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内环境、高层次人才资源及庞大的师生市场。

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益性和安全性。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究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究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究1. 引言1.1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背景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体制下,高校通过设立校属企业,实现了自身的经济独立和自主运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属企业体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高校校属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容易出现腐败现象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压力不断增加,高校校属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通过一系列有力的对策来化解困难,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以上文字共214字】1.2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意义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治理效能和经营效益,加强高校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高校向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

通过改革,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也可以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协作,推动高校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助力高等教育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2. 正文2.1 高等学校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招生政策限制方面,高校作为校属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招生政策限制方面。

目前,部分高校校属企业实行的招生政策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高校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以及其相关院系创办并持有控股或者合资的企业。

这种形式的企业一方面为高校提供了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高校的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支持。

高校校办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金管理不规范、人事制度不完善、经营模式单一等。

下面将对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校办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高校校办企业往往缺乏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的规范和制度。

由于高校校办企业受到高校的资金制约,很难实现自主发展和运作,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高校校办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亏空和流失的情况,这与高校校办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关。

高校校办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权责不清晰等问题,这使得资金管理更加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校办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校办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权限和责任。

高校校办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亏空和流失。

高校校办企业还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财务素养,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高校校办企业的人事制度存在问题。

一方面,高校校办企业在人事任免、晋升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和不透明的情况。

高校校办企业的人事制度不完善,导致岗位晋升缺乏公正性和透明度,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士气的提升。

高校校办企业中的用人机制存在着偏重高校教职工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校办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校办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人事任免、晋升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高校校办企业应引进和选拔一批具有市场经验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吸引人才加入到高校校办企业中。

高校校办企业的经营模式存在单一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校校办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方兴未艾。

但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校办企业“事企不分、产权不明晰”,制约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

近两年来,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先后在北京、上海的部分校办企业展开。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一、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指导思想
1.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将从体制上改变学校管理企业的模式,即把原先学校以行政方式管理企业的旧模式转变为以产权和资本运营方式管理企业的新模式。

真正做到校企分开,校办企业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市场主体。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创办科技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推动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道路。

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小型科技企业,走出校门,积极与社会结合,走出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2.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指导方针,以改革促进发展,靠发展带动改革。

通过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理顺学校和企业关系,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同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具有高校科技特点的企业经营形式,促进校办企业资产的优化重组,推动校办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力量,使高校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源泉,确立高校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校企改制工作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校办企业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
技术产业化为主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并重的原则,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国家法规和政策框架内,兼顾学校、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剥离及核销、股本设置、配股等一系列问题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改组改制,区分不同企业和不同情况组织实施企业的改组改制。

二、部分高校校办企业的改制方案
北大将组建北京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对北大现有的校办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清华大学将设立“清华大学产业领导小组”,同时,将原有的“北京清华企业集团”改制为“清华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公司)”,行使资产经营公司职能。

组建后的北大国资委和清华大学产业领导小组将代表学校负责行使所有者的职能。

北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清华控股公司经过各自的国资和产业领导小组授权,对两校所属企业享有出资人的权利和行使所有者职能,通过参股、控股企业的股东会派出董事、监事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企业进行投资等。

改制之后,无论是控股还是参股,新成立的资产经营公司将是校属企业的惟一股东。

资产经营公司将是具有独立民事责任的实体,下属公司出现问题,学校将不再承担责任,完全由资产经营公司负责。

两大名校校企改革如取得成功,其模式会很快在国内高校校企、特别是校企上市公司中得到克隆。

三、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建立新型管理体制
学校校办企业要有长足发展,除了要发挥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外,还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科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坚持社会化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校办企业是指大学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要用企业和市场的标准来发展企业,而不是用大学和学术的标准来办企业。

也就是说,大学办企业要以企业的治理方法和观念来管理,而不能用大学的管理方法把企业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来管理。

高校校办企业工作长期沿用的“计划立项—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旧模式应当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需求—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新模式。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改变事企不分现状,改变过去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投资办企业的作法,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产权关系。

通过改革,首先要建立新型产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企业改制后,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是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由校办企业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校方经营性资产所有者的职权,负责委派校方董事,并根据学校投资份额大小,行使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是建立灵活有效的新型运行机制。

改制后的企业要按公司法有关规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的运行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样就在高校与企业间设置了一道“防火墙”,避免高校因企业经营不善而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把学校承担的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

学校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形成国有资产所有—管理—营运—经营体系。

该公司应有责任依法保护国有资产和学校权益。

2.加快产权界定和改制
目前,校办企业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事企不分,而事企不分的根本原因是产权关系不清,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分,投资者和经营者权责不明,企业没有真正的法人地位,因而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

尽快明确资产权益。

按照改制工作进展步骤,学校首先要对校办企业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在此基础上,对增量资产要处理好国家、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建议企业与学校三七开比例范围,允许企业内部骨干人员以有偿而又优惠的条件实现个人持股。

对职务发明,要处理好学校、企业、个人的权益分配,应保证技术持有者合理合法地取得权益。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政府部门应做出明确规定,以便有章可循,按规办事。

3.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建立有限责任制度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增强校办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及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兼顾学校、企业与职工三者的利益,更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不良资产剥离及核销、股本设置和配股等问题上,学校做出利益让步,允许边发展边规范。

高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主管部门应指定下属机构负责组织高校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校办企业改制后,企业股本结构可以有学校法人股、社会法人股、企业集体股、企业职工共享股和个人股。

其中主要经营者和技术骨干提倡占大股。

学校与改制后企业的关系,是校方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因此学校也逐步改变原有的产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目前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代表学校行使校方资产所有者的职权,享有委派校方董事、选择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校方股权收益、监督校方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等权益。

通过资产重组和改组改制,实现校办企业资源配置合理化,提高校办企业的资产集中度和资本控制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逐步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形成规模经济,创造规模效益,并逐步建立起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新型经营管理监督体系。

4.坚决维护“校名权”
由于历史渊源,目前高校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前缀冠上校名。

企业冠上校名具有两重性,从积极一面看,社会对企业信用及其产品质量比较“放心”,且办得好的企业,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无形资产价值;从消极一面看,社会对高校办企是否“不务正业”表示疑虑,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损害学校形象,毁坏学校声誉。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企业己经脱离学校,还冠以校名进行宣传;学校中有的私人办企业,也用校名。

这不仅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还往往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加上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激烈碰撞,社会上对冠以校名的企业颇具微词。

有鉴于此,暂不以荣辱观来对待这个问题,而从规范管理上认真研究解决,即使是由学校孵化出来的企业也不应冠上校名;已经冠上校名的企业应从法律程序(如工商登记)上“退出”;对脱离学校的企业或私用校名的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予以制止,坚决维护“校名权”。

参考文献:
[1]牛金荣,等.北京大学启动校企改制方案[J].北京青年报,2001,(4):187-189.
[2]周巨樟.高校合并后校办企业集团化改造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65.
[3]徐书理.促进校办企业发展的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8-101.
[4]李苏昌.浅析校办企业管理[J].绥化师专学报,2002,(3):65-67.
[5]周菊英,周志荣.对高校校办企业规范监督管理机制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45-147.
[6]姜寿山,郭波.以改革促进高校产业的发展[J].科技•人才•市场,2002,(5):34-36.
[7]魏芳,王生成.关于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探讨[J].科技•人才•市场,2002,(6):6-8.
[8]吴健雄,郭慧芳.对校办企业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8):122-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