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1、唐诗距离乐府歌曲的时代近,而且也有部分的诗是可以歌唱的。
唐诗的声调铿锵响亮,或者婉转抑扬,具有音乐性。
宋诗时代,词已发达,诗则脱离歌曲,近于散文的节奏。
2、唐诗的色彩鲜明,辞藻华丽,形象明朗。
宋诗避免绚丽的辞藻,归于平淡。
形象同样明朗,但不是着色画,而是水墨画。
3、唐诗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歌曲,以激动人的感情。
有强烈强烈的感情,浪漫的情绪。
宋诗多说理,词句平易而说理精辟,引发人智慧。
4、唐诗高超,题材不平凡。
宋诗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5、唐诗尚多比兴,多寄托。
兴寄深微,含蓄不尽,因而浑厚。
宋诗说理曲折达意。
高者沉潜深刻,浅者有太说尽之病,近于散文。
6、唐诗深入浅出,作者有诗才,非关学历。
宋诗多用典故,求其高雅脱俗,因此比较难懂。
总之,宋诗继唐诗,要求创造性,不能不别求面目。
唐宋诗品质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不同点,但也不能以严格的时代来分。
杜甫诗已经多用典故,也多议论。
但主要用散文风格作诗的是韩愈,摆脱滑熟的音调和美丽的辞藻的是孟东野(郊)。
所以韩孟的诗就有宋诗的风格。
而宋代的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又近唐诗风格,故未可一概而论。
后来学诗的或学唐诗,或学宋诗律诗风格的不同。
元遗山《论诗绝句》:“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按一般人的看法,诗的变化到苏黄算是尽了。
这是指诗的表现手法,苏黄又与李杜不同。
后人或学唐,或学宋,难以出奇制胜了。
元、明、清三代的诗(不说词曲,专讲五七言诗)风格上没有多少变化,好像模仿唐宋人的作品似的。
说“尽”是指表现手法尽。
并不是说题材穷尽。
诗的题材当然是无穷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感情也古今不同。
宋诗的风格在北宋时代已经形成,这是和古文运动分不开的。
配合古文运动,宋人也以散文的思路作了诗。
另外在宋代发展了词。
那倒是以抒情为主,有强烈感情的诗歌,配合着音乐歌唱。
词有另外新鲜的通俗的语言,而它的思想感情却又接近于唐诗。
唐诗与宋诗之比较
唐诗与宋诗之比较作者:魏沁琳来源:《好日子(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古往今来,唐诗犹如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与唐诗一脉相承,但却少了些许唐诗的张扬与夸张,变得更加平淡与内敛。
宋诗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地进行发展与创新。
从整体而言,唐诗波澜起伏、绝美华丽,喜用奇字重字,充满大唐盛世的夸张色彩;宋诗则平易自然、清新婉转,喜用明白如话的常用字,叙易被人忽略的锁细物象。
本文将分别从宋诗对唐诗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述唐诗与宋诗的异同。
关键词:唐诗;宋诗;继承1.宋诗是对唐诗的模仿与继承首先最突出的是宋人对于杜甫的学习与继承。
王安石的《舟夜即事》中“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一定程度上是对杜甫《绝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模仿。
黄庭坚追摹的典范是杜甫晚期作品,所学重点是杜诗的“句律精深”,主要在于杜甫“晚节诗律”与“夔州句法”的“不烦绳削而自合”的规范性,力求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陆游对杜甫的追摹是超乎于字句之外的境界,如他的“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度浮桥至台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的境界,充溢着触景生情的豪气。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都曾极力赞扬杜甫,学习杜甫。
从这一角度而言,杜甫的地位在唐代还未能确立,而如今能获得如此坚实的文学地位,与宋人对其的表彰与继承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宋人对于白居易、李白的学习与继承也是不容忽视的。
宋初文坛盛行的是唱和诗,白居易的元和体成为了时流学习的榜样,以王禹偁为代表的白体诗人,推许白居易浅白晓畅的诗风。
陆游的《自咏》中提到:“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自言受白居易的影响就较大,形成了晓畅、精炼、自然的语言特色。
欧阳修重在模仿李白的语言,他创作的《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模仿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长短句夹杂,诗风更趋自由。
唐诗宋词对比总结
唐诗宋词对比总结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和宋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两个时期之中,唐诗和宋词分别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们追求的艺术形式。
虽然都属于中国古代诗歌范畴,但唐诗与宋词在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进行对比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
二、题材与内容比较唐诗题材与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
唐诗涉及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抒发个人情感思考等等。
在题材内容上,唐诗大多注重描绘自然景物,通过对自然的丰富描写表达感慨和情感,具有浓厚的唯美主义色彩。
宋词题材与内容宋代则是中国古代词歌的鼎盛时期,宋词相比唐诗更加偏向于抒发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宋词较为注重表达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绘,常常运用细腻的语言描写爱情、相思之苦以及社会现实等话题。
三、艺术特点对比唐诗的艺术特点唐诗以其凝练、精炼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唐诗追求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大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结构严谨优美。
同时,唐诗非常注重韵律和押韵的运用,通过对词句的抑扬顿挫,使整篇诗歌节奏感强烈,音韵协调美妙。
宋词的艺术特点宋词则以其细腻、婉约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宋词追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加细腻的情感,对阐发人物内心独特的见解。
宋词在词牌、韵律上更加灵活多样,不局限于特定的格律,同时也更加注重对音乐美的追求。
四、写作风格对比唐诗的写作风格唐诗在写作风格上注重情景的刻画,善于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唐诗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描写具体事物的写实手法,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手法。
唐诗追求意境的独特设计,善于通过意象的凝练表达传情。
宋词的写作风格宋词在写作风格上更加婉约细腻,注重对感情的细腻描写。
宋词以其细腻精巧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琐碎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
宋词抒发情感时多运用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以此达到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的效果。
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唐诗与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时期,它们之间有很多的风格差异。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一、意境和情感
唐诗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从大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出发,以简洁而深远的言语表达出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而宋诗则更注重人情世故,情感多从现实生活、行文经理等主题出发,在细致而精湛的描绘中表达出浓郁的感情和心情。
二、风格和语言
唐诗的风格多为清新淡雅、朴实自然,语言简练、含蓄而婉约。
宋诗的风格则多为凝练、深沉、雄浑,语言则更为细腻且有更强的形象感。
三、艺术手法
唐诗注重意境的抒发,借助于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营造诗歌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诗强调意象和气势,借助于声、色、味等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来刻画形象,增加氛围感和视觉效果。
总之,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是由于不同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思想观念、文学形态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它们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一、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
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後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
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
以「道学」为诗。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语文论文(浅析唐诗与宋词的不同风貌)
浅析唐诗与宋词的不同风貌关键词:唐诗,宋词,文学特征,色彩描绘,艺术魅力摘要: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底蕴也是值得后世一直发扬下去的。
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唐诗宋词更是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更高一层,但是虽然我们常把二者提到一起,他们之间区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风貌。
本文就二者在特征,色彩描绘,和艺术魅力等方面做了阐述,说明它们的各有千秋。
正文:引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然而其风貌却各有千秋。
一、唐诗宋词说法的由来: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唐诗和宋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背景,这意味着两者无论在题材,语言特色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题材和表现内容上一方面,唐诗虽然也有很多反映政治社会现实的诗,但由于宋朝政治比较腐败,人民生活不安定,在那样的背景下,宋诗在反映统治者的内部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等方面等忧国忧民的内容上表现的更为全面,广泛。
并且由于南宋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其写出的诗呈现爱国花,涌现出了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另一方面,唐诗更多的继承的是“诗言志”的传统,很多诗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的理想抱负的执著追求,或表达自己某方面的思想感情。
但宋诗更多的是些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日常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艺术特色和风格上首先,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在唐诗中,经常通过竹子这一意象来表现一种不像恶势力屈服的气节。
通过杨柳来表示依依不舍的情怀,通过杜鹃来表现游子的思乡情怀。
所以唐诗往往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它的语言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而是深析透辟。
例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并没有把庐山的具体面目描绘出来,而是侧重表现由山引发的哲理性思考。
再如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虽然也有意象,但与唐诗的激情预警不同的是它是激情与李,让理从事出,理从景出,是为了表现人应该忘记痛苦和烦恼和道理。
唐诗是诗人之诗,所写的诗语言多通俗自然,而宋朝由于文人执政,且很多人喜欢读书,博学之才倍出,所以宋诗是学者之诗,他们好用典,经常可以唐诗重“兴象”,宋诗重“意理”;唐诗尚“意境”,宋诗重“理趣”;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诗歌发展本是一脉相承的。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由重情到重理。
唐诗、宋诗正是最璀璨的两颗明星。
他们风格特异、各有千秋,千百年来激回响。
唐宋诗风格的特色,正如《诗词散论·宋诗》中所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下面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二三浅见。
(一)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趣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
同样是游庐山,李白重情韵,苏轼重理趣, 格调韵味完全不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
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由此可见,宋代诗人多喜说理、善议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使宋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而唐诗则善于言情,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极富浪漫色彩。
唐不论山水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都情韵丰华,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二)唐诗蕴藉含蓄,宋诗深析透辟同样是说理,唐宋诗也有很大区别。
唐诗中也有富于理趣的诗,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虽然只是叙事写景,但新雨松林、山风秋月、鸣琴一曲,均可悟道。
最后以不答作答,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寓理于景,意馀于词,这是唐诗言理的特色。
而宋代诗人多善于思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因此宋代的“理趣诗”不胜枚举。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总体来说,唐诗和宋诗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形式上,唐诗强调结构,它具有高度的抑扬顿挫和复杂的节奏。
尤其是唐诗的表
达形式更加端庄,四言五言,九七八绝,特别受到唐朝众多文人朋友的喜爱。
宋诗也丝毫
不落后,它有着以歌舞之韵所表达的幽默,俳谐,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
其次,在主题上,唐诗注重表达神态,多有身临其境的描述。
他们热衷于表现他们怨尤、
思古、抒感、赋能等内容。
宋诗则重点在歌颂平凡生活,表达容易近人,所提供的内容更
加具有冲击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再者,在写作技巧上,唐诗重视写景,将自然景观通过叙事的思维方式表现的情调地准确
之极,旁征博引,堆砌修辞等方法把他们对于自然,历史,人情等丰富层次的认知加以表达。
宋诗更注重思维技巧,他们把历史,自然,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知识整合在文辞之中,使得表达的情调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唐诗和宋诗的差异可见一斑,尽管两者在相同的诗体基础上展开叙述,但由于形式与主题的差异,以及特色的写作技巧,使得两者在形成各自风格的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诗文文化优秀精神。
唐诗宋词的异同
唐诗宋词的异同篇一: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艺术论文
唐诗与宋词的异同-艺术论文唐诗与宋词的异同摘要本试论的结果是根据唐诗和宋词的一些的比较和认识所得出的,方便别人区别出和认识唐诗和宋词。
关键词唐诗宋词异同首先我对唐诗和宋词一些基本的认识做的分析,再对唐诗和宋词的异和同做的比较。
唐诗是中国唐付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深远,且流传广泛。
唐付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
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古体诗却是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也有两种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也不会超出五言和七言。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要确严,一首诗句数有限定。
每句中用字平厌,有规律,韵脚不可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唐诗付表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付,其五个特点分别为数量众多、作者广泛、题材多样、体制齐备、艺术成就辉煌,下陎是我对唐诗五个特点的阐述。
数量众多。
清付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
唐付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付的考验;作者广泛。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
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
题材多样。
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陎唐诗都写到了。
正如,闻一多说的:“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我听到过两种比较有意思的解释,一种认为:唐诗走的是感性路线,而宋诗走的是理性路线。
比如同样是写庐山,李白一开口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非常直接地就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而苏轼写庐山却完全不同,他在面对庐山美景时,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他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么从李白和苏轼对庐山的不同表达来看,唐诗与宋诗确实存在感性与理性之别。
还有第二种解释认为:唐诗就像中国画里的大写意,而宋代的诗,则更像是小写意。
比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像这首诗给到我们的画面就是大块的留白,那种寒冬旷野的萧瑟之感扑面而来。
但是宋人写景则更为细腻,比如范仲淹的《江山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诗的表达有种含蓄而细腻的质感,不像唐诗那样大开大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宋诗的描写也更为细致、更为具体。
唐诗和宋词的比较分析
唐诗和宋词的比较分析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它们依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文化氛围,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叙事方式、音韵韵律、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唐诗和宋词进行比较分析。
一、叙事方式唐诗和宋词在叙事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
唐诗注重叙述一件事或一种境况,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态度。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常常相互交织,浑然一体。
而宋词则更注重形象描绘和情感刻画,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寄托出深刻的内心体验。
宋词不少作品都是以一种生动的故事情节为载体,通过对事件、人物、风景等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音韵韵律唐诗和宋词在音韵韵律上也有所不同。
唐诗的音韵起伏较大,语言优美精致,又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唐诗要求韵、调、律三个方面必须保持协调和谐,而孔森堂体是唐诗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而宋词的音律相对来说就显得更加柔和和通俗了,多为叠韵词,押韵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此在音响效果上,宋词会显得更加舒适自然。
三、艺术表现唐诗和宋词在艺术表现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唐诗注重含蓄和象征,透过形象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的深邃思索和理性思考。
而宋词则强调生动性和具体性,让读者一下子就能进入其中,体验其中的真实感觉。
宋词是以叙事为主,以细节为载体,通过对一系列场景描绘和对情感的感悟进行深入的剖析,呈现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情世界。
四、文化内涵唐诗和宋词的创作背景、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也是不同的,这也为它们的文化内涵奠定了不同的基础。
唐诗多以宫廷生活、士族恋爱、捕盗猎奇、名山胜景等为主要围绕中心,主题丰富广泛;而宋词则常常关注贞节爱情、江南美景、闲适生活等,代表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这些作品表达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唐诗和宋词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doc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doc唐诗和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唐诗盛行于唐朝时期,而宋诗则出现在宋朝时期。
虽然两者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但它们在诗歌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1. 诗歌形式唐诗以律诗、绝句、长短句为主要形式,其中以律诗最为典型。
唐诗的律诗多为五言、七言,诗句要求平仄对仗、字数规定等十分严格。
绝句是以四句为一篇,长短、平仄无固定要求的诗体。
唐诗中也有许多诗人颇具特色的诗体形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宋诗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绝句、律诗、近体诗、词等。
宋诗时期兴起的近体诗,即《诗经》中的风格恢复,并吸收了新的元素,例如古文化、道教思想等。
近体诗的格律比唐诗松散,反映了当时文学上与生活上的变化。
同时,宋诗中也有很多幽默和俚俗的故事,体现了宋代文学中的低俗特色。
2. 诗歌内容唐诗以咏物、抒情、社会生活、与自然亲密接触等为主要主题,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情感和生命真理。
唐诗中的典型代表如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将进酒》等。
宋诗则主要关注人情世故、社会人性、官场生活等话题,内容更加现实主义。
同时,宋代文人重视个性化表达,反对传统的抽象哲学,注重表现现实主义的风格。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3. 诗歌风格唐诗的风格以豪放和奔放为主要特征,以自然为背景,以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表现出唐人豪放、开放的思想和个性。
唐诗的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和审美效果,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巅峰时期。
宋诗则更加婉约和流丽,注重情感抒发和文化内涵,更加注重语言的细腻性和音韵的和谐性。
宋诗中的典型代表如欧阳修的《生查子》、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总之,唐诗和宋诗在诗歌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各自有其特点,彰显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貌和文化内涵。
虽然它们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但其创作风格和文化背景都各有不同,也为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蓬勃的动力和启示。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35538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35538
唐诗和宋诗可以被看作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它们在抑扬顿挫、富于对比、富于哲
理的字句中尽情地呈现着诗人对浪漫主义思想、生命意义以及人世百态的独特体悟。
由于
它们出自不同时代,其特点也有所不同,下面就来简要比较唐诗和宋诗的特点。
首先是体裁上的区别。
唐诗主要表现在叙事与议论的乐府诗,其特点是叙述宽阔,雄
辩豪放。
宋诗则重视内容的细节描写,用词简洁、言简意赅,结构直白。
其次是独特的思想内涵。
唐诗以和谐的气氛深化对封建,宗教以及帝都的探寻,多以
哲思作结;而宋诗则体现了以颓废皇权为特点的文人反思和感慨畅想,糅合了儒道与佛学,形成一种自由思想及文化艺术体系。
最后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唐诗标榜铺张的表达,句式复杂,用词辞藻华丽,平仄、
阔窄的对比形成奇特的变化;宋诗普及性强,语言简练,强调含蓄、富于隐喻,表达凝炼
而意境隽永。
总之,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枝独秀,在它们风骨豪杰的字句里,表现出了
古代文人深刻的生活体验、精神探索以及对智慧世界的明澈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论文——唐诗与北宋诗的比较一,前言.当古典的诗意从现代的嘈杂、浮躁和嚣尘弥漫中逐渐远逝的时候,我们很难,哪怕让她只做一小会儿踟蹰和停留。
诗歌,连同她最为虞诚的追随者,就像是被历史流放的囚徒,带着其完美的躯壳与昔日的辉煌的韵姿,于人烟稀少的巅峰独自起舞。
曾经是士人大夫醉酒后的浅酌低唱,曾经是樵者渔翁小憩时的欢声笑歌,此时,都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同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风花雪月,她们的圣洁与堕落,她们的流光和异彩,一起在虚无和浮躁中消散殆尽。
只有弥留的晚霞或是黑暗中闪动的萤火,才会使人们偶尔想起,他们曾经钟爱的那片圣地。
因为,诗歌是,曾经是,毕竟是,他们古老的——王。
从神话和巫术纠缠不清的远古歌谣,到披着香草羽化作美人的楚辞,古典诗歌便借着高傲的骨气与迷药的劲力开始挪移,途径幸福的孕育,和最为静谧的欷歔高度契合。
于是历史上每一次旅人的醉酒都化作酣畅淋漓的万千气象,接着,便由悲怆的灵魂中渗透出来的苦涩与磐石的顽强。
终于,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连天真率性的通脱也略显曲折。
古典,游离于送别的长亭、疲倦的屋檐、啼血的杜鹃,与枯萎的意象一同无奈的老去。
但她,仍在远方漂泊。
二,唐初和北宋初的诗歌。
1.初唐诗歌。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还是笼罩在南朝靡艳雕琢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
然而在整个初唐,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个人。
他们勇于改革浮夸的南朝诗词,而且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移到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其次,他们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比如杨炯《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立功边塞的慷慨情怀,与当时弥漫诗坛的齐梁余风迥然相异。
而稍后的“文章四友”也对诗体方便很有贡献,其中杜审言最为有才。
之后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则完成了律诗的最后定型,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
初唐是盛唐的前奏,而初唐向盛唐发展的分水岭便是陈子昂的诗歌,他的诗歌从气骨上和内容上都是崭新的,并且回复了汉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摒弃了浮艳的宫体风格,为盛唐诗歌的高潮拉开了序幕。
2.北宋初诗歌。
宋初诗风分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以白居易为宗追随其风格的称为白体,代表人物有徐铉和徐锴。
其中徐铉的诗歌清淡浅易,如《登甘露寺北》中“人行沙上见日影,州过江中闻橹声”。
所以白体的诗人作诗不做雕琢,挥洒成文,率真自然,诗意较为显俗。
而追随贾岛,姚合等人余风的诗人是晚唐体诗人。
代表人物有林逋,魏野和“九僧”,他们继承了贾岛等人的苦吟精神,诗歌内容大多为隐居生活的描写,以五言的形式描写出他们清幽枯寂的内心。
比如林逋的《山园小梅》“众方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何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所以,晚唐体的诗人偏重刻画清幽的意境,诗境狭窄,总是在孤立的诗句上表现他们的苦意孤旨,后人批判他们“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后来有一批诗人主张学习李商隐的艺术形式,想以此来改变诗坛上平浅枯寂的诗风。
这些人有刘筠,钱惟演等人,他们学习李商隐并出版《西昆酬唱集》,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世称“西昆体”。
如杨意的《南朝》“五鼓端门漏滴稀,夜签声断脆华飞。
繁星晓棣闻鸡度,细雨春场射雉归。
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
”这首诗将南朝的典故与工整的修辞结合在一起,颇具李商隐之风。
但是西昆体的很多诗人缺乏李商隐那样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也就使诗缺乏了丰富的生活内涵,缺少必要的内在气韵,有种无病呻吟的生涩。
宋初的三种诗体虽然实际上还是晚唐的延续,但却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而此后的欧阳修等人的出现,才为宋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比唐初和宋初的诗歌,唐诗比宋诗的道路较为清晰,形式多是无言律诗。
而宋诗经过三派七言律诗的摸索才逐渐摆脱了晚唐五代的辞藻之风,所以宋诗的横向发展要比唐诗丰富,而唐诗的纵向延伸比宋诗更为通畅。
三.盛唐和宋朝中期的诗歌。
1.盛唐诗歌。
盛唐时期,出现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
他们把初唐一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秉承天地之灵气,韵随笔走,气协律出,情因志显,从而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同时,六朝时那种由宫廷侍从型文人集团主持诗坛的局面,一转而为各种松散的才子型诗人群体间的争奇斗妍所取代,并形成多种不同的风格之美。
“七绝圣手”王昌龄:他做事思致缜密,讲究做法,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句视死如归的诗词,显示出诗人的英雄气概,也使这首《从军行》更加悲壮激昂。
田园诗派:该诗派以王维,孟浩然最为有名。
王维在整个盛唐诗人中,各种文艺发展比较全面,诗画音律常得其髓,他的诗蕴含绘画技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他讲究虚实、远近、大小,使诗成为一个整体。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其中景、人、物的描写静若淑女,动如脱兔,意境淡远迷离,如水墨画一样美丽。
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最为有名,他们奔赴边疆,置身于荒凉之地,所以他俩的创作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因为个人主观的不同,也有不少各自特点。
高适的诗歌在于反应显示,追求不朽功名,诗的意境悲慨冷峻。
岑森的诗歌想象丰富,时而高亢,时而细腻,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所以后人称他“奇才奇气,风发泉涌。
”与他们俩诗风相近的还有王之涣和王翰,其中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更是写出了士兵欲举杯畅饮,却又被催上战场的不羁之情,这首诗也成为了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巅峰李杜: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无疑就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诗歌天才诗人,他的自负,他的狂傲,他的个性,他的豪放洒脱以及他的浪漫情怀,无一不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独特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的是内容极其广泛,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对封建权贵的抨击,有对安史之乱的的鞭挞,有对保卫家园的歌颂,还有对劳动民众的同情,以及鄙视颓废陋俗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他的诗歌,顺势而来,随风而去,气挟风雷,澎湃浩瀚,既有无端七星的神奇想象、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风神情韵的兼备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
而杜甫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昌盛,但他的命运却与李白迥然相异,他承担起了从盛唐到末唐诗风的转变的使命。
在杜甫眼里,盛唐的理想逐渐消退,代之以人间的艰辛和中年深沉的思虑。
所以杜甫注重现实的创作方式,加重了诗歌生活化的倾向,同时又注意对诗句进行有意识的加工锤炼,形成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方式,为盛唐诗歌的转变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2,北宋中期的诗歌。
宋初诗坛由于西昆体的盛行,风气虽有所改变,但由于他们过于注重形式,以用典精巧、辞藻华丽为宗旨,又给诗坛带来了新的弊端。
直到梅尧臣和欧阳修等人的出现,才为宋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梅尧臣一生嗜诗如命,作品很丰富。
早年受西昆诗的影响,后来诗歌创作为之一变。
他在积极吸取唐诗尤其是白居易、韩愈诗歌某些因素的同时,又顺应时代文化的特点,在诗歌的题材、感情的表现和语言形式等各方面都一改西昆旧习,进行大胆而崭新的尝试,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如《陶者》,此诗在题材上联系现实,反映了社会状况,对于恢复诗歌的严肃性,把诗歌内容转向重大题材,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
欧阳修倡导诗歌创作,既要继承唐代诗人的优秀传统,又要开创与唐诗不同的宋诗风貌。
因此,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的长处,在他的的诗作中时有体现。
但显然受韩愈的影响大一些,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散文化倾向上。
他的一些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创作,体现了他重视以诗歌反映社会、反映个人,不做空言的诗歌主。
盛唐与北宋中期的诗歌比较,各种新旧体诗体在此时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是人风起云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比之下,北宋中期的诗坛要很落寞,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突出成就,为宋诗不同于唐诗审美方式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四.晚唐和北宋末期的诗歌。
1.晚唐。
晚唐的诗坛像国运一样,日渐式微。
诗歌也适应了时代的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于是,唐朝风貌再次出现明显的转变,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缺乏创造性,题材和境界较为狭小。
但是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小李杜”就是其中的大家。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因此,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分,但却不显得局促、阴暗,相反却往往能在忧郁中透出意气风发、俊逸明丽的气格。
如《早雁》一诗中“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一句,在阴郁的气氛下描写出大气的场面,让人心里不觉一阵震撼。
相比之下李商隐便是晚唐诗坛的一个例外,他的诗已经上升为爱情的题材,在向心灵世界诉说,同时他还精于感愤深沉的政治诗、寓意警醒的咏史诗、细腻委婉的抒情诗,这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艺术风貌。
而且,他的诗富于暗示色彩,意境含蓄,工于比兴,用典贴切,这些能力都成就了他凄艳浑融的艺术风格。
2.北宋末期。
我认为真正属于北宋末期的诗人是温庭筠和江西诗派。
王安石和苏轼虽然说都是北宋诗坛的大家,但他们并不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而黄庭坚对南宋初的诗坛有较大的影响,江西诗派对南宋杨万里、范大成等人的影响又功不可没,所以北宋末期的诗坛,属于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作诗一面取法杜甫,一面又兼采韩愈、孟郊、白居易等人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刻意创新,强调要“以腐朽为神奇”,做到点石成金、脱胎换骨。
他的诗不论长短,往往回旋曲折,诗中修辞出奇制胜,诗歌音节打破常规,从而形成了瘦硬老辣、新奇峭拔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的别具一格也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美学规范。
而有黄庭坚风格大致相近的“江西诗派”也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影响甚为深远。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尤袤等都与江西诗派有着渊源关系,甚至到了元代,也有人接续江西诗风,成为此派的余响。
相比晚唐和北宋末期,北宋末期却更为丰满一些,由于政治、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等原因,诗人的情感被彻底的激发,于是整个北宋末期的诗坛成了南宋诗歌的前凑,深深地滋润了已经对国家失望的诗人的心。
而晚唐虽然也有大家的出现,但整个唐代的辉煌都在盛唐出现,相比之下晚唐的诗坛死气沉沉,没有了盛唐的热闹,成为了李氏家族统治的绝唱。
五.总结首先唐诗和宋诗都各自有各自的风采,但由于宋朝以词先,所以诗成了配角,这也就造成了唐诗从数量上胜过了宋诗,在题材上也胜过了宋诗。
然后,唐诗和宋诗基本上是一脉相传的,宋诗也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两者还是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