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高考关于古典诗歌鉴赏的命题,往往是唐诗和宋诗交错命题。请看:
卷
全国I卷
全国卷
新课标·宁夏卷
2004年
唐诗
宋词
2005年
唐诗
唐诗
2006年
宋诗
宋词
2007年
宋词
唐诗
宋诗
2008年
宋诗
宋诗
宋诗
2009年
宋诗
唐诗
宋词
掌握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对我们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分析唐诗和宋诗的典型作品,我们就会发现,题材相同而它们的侧重点则不同。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1.同写庐山: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2.同写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3.同写春色: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压抑茁壮成长。
4.同写冬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人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同写农家: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机,就会有新的希望。
6.同样以水为喻: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有其原因的,其中都有规律可循。
7.同写江河: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哲理:新生事物刚刚萌发,就有人敏锐的觉察到,并争相追求。
8.同写读书:
杜甫:昔甫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不能只靠书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9.同写江南: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哲理:人不能骄傲自满,优秀之上还有优秀。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得出如下结论:唐诗重抒情,宋诗重哲理。
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
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这种以时代划分诗歌的论文方法,他认为,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钱先生当然也是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诗、宋诗之分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但是,他认为这种分别,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具体地说,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谈艺录·诗分唐宋》)
其实,这是一个两可的问题,就是说,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对于关心社会、跟现实密切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必然烙上朝代的印记;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而言,影响他们诗歌创作和风格的主要因素则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禀性。纵观文学史,那些艺术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社会、跟现实有着密切的。因此,我认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
时代影响诗人及其创作,有各种途径。仅以唐宋而论,赵宋朝廷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太祖赵匡胤在即位的第三年就秘密镌刻了一块誓言碑,告诫后来的继位者,要遵守三条立国方针,其中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得士人的生命有了安全保障;宋代的科举选士制度也向士人敞开大门,使他们有比唐代士子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对已经步入仕途者所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唐代士人所望尘莫及的——仕途较为顺利、最后官拜二品尚书的白居易,在诗歌中记录了自己不同时期的俸禄数额,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宋人洪迈对此不以为然,仍然说白居易立身廉清,家无余积(见洪迈《容斋五笔》卷八《白公说俸禄》)。
但是,宋代有一点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
这就是洪迈所说的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为此,洪迈列举了很多例子。有:白居易《长恨歌》等讽喻诗、元稹《连昌宫词》,都围绕着唐明皇展开叙述、议论;杜甫更甚,《兵车行》、前后《出塞》、三吏、三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悲青阪》、《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整篇都是这类内容;杜甫诗歌中,涉及这类内容的散句就更多了,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是时嫔妃戮,连为粪土丛,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毁庙天飞雨,焚宫火彻明,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法歌声变,满座泣潺湲,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须为下殿走,不可好楼居,固无牵白马,几至著青衣,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兵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斗鸡初赐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