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导入】:直接导入法:先介绍选修4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导书面材料,再转入单元序言内容的讲述,并引入新课:
【教学】:
一、秦统一六国(以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为突破口,层层深入)
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1、条件
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长期战乱,人民深受战争之苦=======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③封建经济发展,民族交融======社会基础;
④法家关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理论======思想基础
⑤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提供条件
⑥秦王赢政雄才伟略======个人因素(广纳贤士、正确的统一方略)
▲思考、提升与巩固(1、秦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分别是哪些?2、从政治、经济、民族、群众、思想基础概括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封建制度建立,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
2、概况: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试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复习内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流程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3、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板书】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2、概况
3、意义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急建长城:伟大象征,暴政见证、隔断联系
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
4、赋役繁重:激化矛盾
5、严刑峻法:
四、评价秦始皇(结合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功:
①统一中国,结束了国家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②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扩展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发展交通,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过: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修筑长城、大兴土木、严刑酷法,赋役繁重,激化矛盾
③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总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其功大于过。【板书】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
2、文化
3、军事
4、交通
5、法律
三、秦始皇的暴政
四、评价秦始皇(结合史实,一分为二)
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贞观之治的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措施,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一、贞观之治
1、概念:
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2、原因及表现
(1)主观: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1、善于用人与纳谏
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2、修养生息、爱惜百姓
均田制、租庸调值、轻徭薄赋
存百姓——民本思想(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3、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减仁义为本,刑法为末
4、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5、开明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策略——战而后和
突厥:东——设羁縻府州、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
西——设安西都护府
土蕃: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意义)
意义: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