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复习案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默写名句,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解并翻译句子,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课前自主预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刺秦王》高三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高三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编号002【学习目标】1> M言词语积累2、准确翻译句子3、文化常识积累【学习方法】诵读探究一、文本梳理(翻译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 •界O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慕渡易水,则虽欲长• • •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 • • •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込万家。

瑋能得樊将军首,与燕骨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 • • •色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普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捲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 • • • • 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 • •遂盛樊於期之首,旳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滿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遭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遗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 •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年进矣!”遂发o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第一篇: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重点:同上学习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课时:2课时一、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

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

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

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二、知识梳理1、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

(“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卒起不意。

(“卒”通“猝”,仓促,突然。

)秦王方还柱走。

(“还”通“环”,绕。

)(二)、找出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常见文言句式。

明确:1.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穷困,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年长的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一、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并称帝。

然而,由于秦王暴虐残暴的统治方式,引发了民间的不满和抵抗。

荆轲作为楚国的忠臣,选择了行刺秦王的道路,此举旨在为楚国恢复独立,为百姓谋取和平与安宁。

荆轲的壮烈牺牲,让人民对秦王统治的反感进一步加深,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二、事件经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计划、行刺和结果。

1. 计划荆轲作为楚国的使者,得到了楚王的命令,要前往秦国。

但此时,席间,李斯宣读了“合纵连横”的计划,表示楚国与秦国达成了统一大计。

荆轲为了保护楚国的独立,决定暗中寻找机会刺杀秦王。

2. 行刺荆轲深入秦国,利用隐蔽的方法逐渐接近秦王。

最终,在秦王的宴会上,荆轲借机行刺,但未能成功。

荆轲英勇顽强,与秦王搏斗到底,最终被守卫所杀。

3. 结果荆轲的行刺行动虽未能成功,但却引起了秦王的警觉。

秦王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对楚国进行报复。

荆轲的壮举在楚国和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励了人民对秦朝的反抗,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三、荆轲刺秦王的意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意和启示。

1. 忠诚和牺牲精神荆轲作为楚国的使臣,为了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福祉,选择了行刺秦王的道路。

他的行动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也彰显了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精神。

他的壮举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

2. 反抗暴政的勇气秦王的残暴统治引发了民间的不满和抵抗。

荆轲的行刺行动,代表了人民反抗暴政的勇气和决心。

他的行动激励人们不畏强权,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暴政和压迫,为正义而奋斗。

3. 民族精神的传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弘扬了崇德向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荆轲的壮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激励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荆轲刺秦王的启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反思。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6)《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6)文章来自:《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不畏强暴,勇敢坚忍的精神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课文分析】《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

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

(板书课题)简介荆卿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荆轲刺秦王复习1

荆轲刺秦王复习1
荆 轲 刺 秦 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复习重点词语,梳理文意 。 、复习重点词语, 2、归纳实词“顾”的意义及用法。 、归纳实词“ 的意义及用法。 3、归纳虚词“乃”的意义及用法。 、归纳虚词“ 的意义及用法。 4、翻译重点句子,注意句式。 、翻译重点句子,注意句式。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早晚, 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秦兵旦暮渡易水 假如没有 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太子言,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物 有办法‥‥‥ 有用来------的办法 ‥‥‥;有用来 有办法‥‥‥ 有用来 的办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不得志, 不得志,走投无路 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将军,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刻毒 侵犯、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 侵犯、欺侮 人不敢与忤视 逆,迎着目光看 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被动句( 被动句(“为”表被动) 表被动) 被动句( 被动句(“见”表被动) 表被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而卒惶无以击王 仆所以留者 将军岂有意乎
固定句式( 所以” 的原因) 固定句式(“所以” ······的原因),判断句 的原因 判断句 固定句式( 表反问, 固定句式(岂······ 乎,表反问, 是否······ 呢) 是否 固定句式( 有以” 有用来‥‥‥ ‥‥‥的办法 固定句式(“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 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的办法) 固定句式(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二)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 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固定句式 无乃----译为“恐怕······” 无乃 译为“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
练习: 练习:

《荆轲刺秦王》复习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案班级:姓名:编号: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查字典,积累并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点,背诵“易水诀别”;2、分析文本,提要钩玄,理解并能概括主要人物荆轲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2、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评价任务】各小组能够分工明确,梳理归纳文言知识点,能分类展示和讲解。

【问题导学】一、字词积累,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至燕( )南界愿得谒( )之督亢( )地图皆为戮( )没痛于骨髓( ) 揕( )其胸偏袒扼腕( ) 切齿拊( )心收盛()樊首瞋 ( ) 目以药淬()之血濡( )缕不敢忤( )视变徵( )之声厚遗( )蒙嘉图穷匕见( ) 卒( )起不意以药囊提( )轲被八创()箕踞( )以骂目眩( )良久二、总结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日以尽矣()今日往而不反者()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词类活用:1、樊於期乃前曰()2、函封之()3、太子迟之()4、皆白衣冠以送之()5、又前而为歌曰()6、发尽上指冠()7、使使以闻大王() 8、群臣怪之()9、前为谢曰()(三)古今异义: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今义:)2、仰天太息流涕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6、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7、左右乃曰古义:8、今义: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今义:(四)固定结构1、将奈何2、荆轲有所待3、将军岂有意乎4、荆卿岂无意哉5、仆所以留者6、而卒惶急无以击轲7、事所以不成者……(五)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三、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荆轲刺秦高三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高三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一、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今日往而不反者5.请辞决矣6.秦武阳色变振恐7.图穷而匕首见8.秦王还柱而走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10.卒起不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今行而无信..也..,则秦未可亲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4.持千金之资币物..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6.诸郎中..执兵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8.愿大王少假借..之9.左右..既前,斩荆轲1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三、翻译下列句子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二)省略句3.秦王购之(以) 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4.待吾客与(之) 俱( 往) (同上) (省略句)5.嘉为(之) 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省略句)6.见燕使者(于) 咸阳宫(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7.使(之) 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省略介词) (省略句)8.群臣侍(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省略句)9.献(于) 秦王(省略介词) (省略句)(三)倒装句10.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11.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13.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初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

初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

初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特别是荆轲的形象。

•掌握“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了解战国末期历史背景,理解“荆轲刺秦王”事件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批注、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荆轲的侠义精神和爱国情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课语言的艺术特色难点:•理解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分析荆轲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o搜集有关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史料相关资料。

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o预习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荆轲刺秦王事件的背景是什么?▪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语言有什么特点?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图片: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荆轲刺秦王事件了解多少?•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

2.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气势和情感。

•讨论:o荆轲刺秦王事件背景是什么?o荆轲刺秦王事件的结果如何?o荆轲刺秦王事件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 人物形象分析•讨论:o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o课文中的哪些细节体现了荆的性格特点?•举例分析:o荆轲的侠义精神:“樊於期,秦王之仇也,愿为大王报之!”o荆轲的爱国情怀:“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已具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o荆轲的勇敢和自信:“樊於期以其所有,予秦王,秦王必喜,使之入秦,以图大事,可乎?”o荆轲的失败:“秦王急引剑,而起,以击荆轲。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一、写出并解释常用词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2.日以尽矣以,通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9、请辞决矣“决”通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12、燕王诚振怖“振”通二、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如果你现在就走,不相信,秦将不会和蔼可亲。

古代含义:写给范将军的信,仰望天空哭泣(眼泪)古代含义:;今天的意思是:鼻涕里装着成千上万的金币[硬币]古代的意思是:;今天的意义:货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伤害老人的意义[老人]古老的意义:今天的意义:老人现在听到的头一般[买]古老的意义:;今天的意义:购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故意范玉琪有些偏袒,紧绷着手腕往前走。

【偏袒】古代的正义:现代的正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所以王子要求世界的利益。

匕首[因此]古义:;今天的意义:它表明舜与成的关系最终忽略了古代意义;现在的意义:照顾,考虑,考虑到北方野蛮人[我的]古代意义:今天的意思是:卑鄙的人想要贫穷,但匕首看到了古老的意思:;今天的意思是:秦王无钱还柱[go]古意:;今天的意思是:行医的夏武用他的药袋提起柯[提起]古老的意思:;锦衣:拿在手里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今义:称中医医生断其左股。

【股】古义:;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荆轲废【废】古义:;今义:残废秦王攻克古意:;今天的意义:回报,重复,回顾秦将军的会面,可以说是深[深]的古代意义:今天的意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三、词类活用【日夜】大臣的牙齿深藏在他的心里:[上]伸出他的指尖:[北方]进入北方的军队:[丹木]秦兵在丹木渡水:【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箕】箕踞以骂曰:一【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前】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嘲笑舞阳,对谢说:左、右都在前面,除非你有圣旨,否则你不能上去:[远]他的住处在遥远的未来:【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朝服】(秦王)乃朝服:【涕】士皆垂泪涕泣:王子迟到了:【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怪】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四、指出文言句式:(一)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二)1.秦王购之金千斤2.欲与俱3.见燕使者咸阳宫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5、以试人6、皆陈殿下7.他生活在遥远的未来,把阎都康的地图送给秦王(三)1.父母和宗族都被杀2.看到燕国的陵墓感到羞耻(4)倒判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群臣侍殿上者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燕王拜送于庭6、使毕使于前7、秦王购之金千斤六、重点实虚词1、发君安与项伯有故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制作上指冠,这样人们就可以吃鸡肉和小米了。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鉴赏: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

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及难点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_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_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_》摘要:祭无忘告乃翁⑦乃尔这样〖〗①替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②成皆龙虎成五采,沛公奉卮酒寿⑤对对付君王人不忍⑥认窃王不取也⑦是人方刀俎我鱼肉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奉通捧⑧卒起不尽失其卒通猝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露出⑩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乃朝设九宾宾通傧傧相【古今异义、疏通原出重词句【借助多媒体如初重难】【原】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今行而无信则秦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金千斤邑万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私而伤长者愿足下更虑!” 【译】秦国将领王翦攻下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土地又挥师向北掠夺土地直到达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非常害怕是拜见荆轲说“秦军很快就要渡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要长久侍难道能做到吗?”荆轲说“即使没有太子说这番话我也希望向请赴秦了(不)现前往秦国没有信物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接近秦王如今樊将军这人秦王正用千斤金和万户封地悬赏征他首级如真能得到樊将军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定高兴见我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由处境艰难(才)前投靠我我不忍心了己私事辜了樊将军片诚心希望你另外考虑别办法吧”【原】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言可以燕国患而报将军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仇报而燕国见陵耻除矣将军岂有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刎太子闻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首函封【译】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便私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残忍了将军父母以及族人都被杀死了如今又听说秦王用千斤金和万户人封地悬赏征首级打算怎么办呢?”樊将军仰面朝天长声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恨入骨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我)有建议可以用(它)除燕国灾难并且能报将军仇看怎么样?”樊於期便上前说“有何高见?”荆轲说“我想得到将军头用献给秦王秦王定会高兴并且接见我那我左手抓住他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胸膛这样那么将军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耻辱也除了将军是否有这种想法呢?”樊於期听了便裸露出条臂膀紧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事啊今天才听到()指教”(说完)就杀了太子听到这消息急忙驾车前往伏(樊将军)尸体上痛哭悲痛万分事情已如(太子)也没有办法挽回是收敛了樊於期头用匣子装上封【原】是太子预天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匕首取金使工以药淬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遣荆轲【译】从这起太子便预先访世上锋利匕首访得赵国徐夫人匕首(用)斤金买到它让工匠用毒药水浸焠用人做试验(只要)刺破人没有不立刻死是打行装派荆轲赴秦【原】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乃令秦武阳副⑩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而留待顷发太子迟疑其有改悔乃复请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匕首入不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请辞矣!”遂发【译】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他十二岁就杀人人们不敢迎着目光看他(太子)是让秦武阳作(荆轲)助手荆轲等待着朋友想要(他)起那人住很远地方()没(荆轲)留下等(他)了些候(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动身晚了怀疑他有了改变初衷和悔念头就又请他说“日子已不多了荆卿难道不打算启程吗?请让我先打发秦武阳上路”荆轲生气了呵叱太子说“现了而不能回复命那是没出息人今天拿着把匕首进人不可强暴秦国我走原因是等待我朋友打算起现太子嫌我走得晚了那我就辞别了”(荆轲)是出发了【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变徵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不复还!”复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是荆轲遂就车而终已不顾【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荆轲送行(他们)到了易水河岸祭祀了路神(荆轲)就上路了这高渐离敲打着筑荆轲应和着唱歌发出变徵声调送行人们都流泪哭泣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寒壮士离啊不会再回还”接着又唱出慷慨激昂羽声送行人都瞪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冲动着帽子是荆轲登上车走了始终没有回头看下【原】既至秦持千金币物厚遗秦王宠臣庶子蒙嘉嘉先言秦王曰“燕王诚振怖王威不敢兴兵以拒王愿举国臣比诸侯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宗庙恐惧不敢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督亢地图函封燕王拜送庭使使以闻王唯王命” 秦王闻喜乃朝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译】到了秦国以(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宠臣庶子蒙嘉蒙嘉替他先秦王面前说话道“燕王实害怕王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抵抗王愿让全国上下做秦国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郡县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国士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前陈说谨斩下樊於期头并献出燕国督亢地图装匣子里封燕王朝廷上举行礼派使臣前向王禀告切听从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礼设置九宾礼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原】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蛮夷鄙人尝见天子故振慑愿王少假借使毕使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至身秦王惊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译】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匣子两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秦国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粗俗人不曾见天子所以害怕望王宽恕让他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把秦武阳拿地图送上” 荆轲把地图取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还没刺到秦王身上秦王惊己挣着起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能马上拔出【原】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译】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到都失了常态按照秦国法律制陪侍殿上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殿下没有王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秦王正危急不及召唤殿下侍卫因荆轲能追逐秦王臣们仓猝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和荆轲搏斗【原】是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左右乃曰“王剑!王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译】正这秦王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药袋朝荆轲掷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左右人喊道“王把剑推到背拔王把剑推到背拔” 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左腿荆轲伤残倒地是举起手匕首向秦王掷没有击柱子上了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荆轲己知道任无法完成了便靠柱子上笑(他)两腿张开坐着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条约报答燕国太子啊” 秦王)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秦王(吓得头昏)眼花了长段二、梳理积累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练习比较提升运用能力荆轲刺秦王【重虚词】〖因〗①趁机因左手把秦王袖②趁机不如因善遇③就、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趁势、趁机因击沛公坐杀⑤趁机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⑥顺着凭借践华城因河池⑦沿、继承蒙故业因遗策⑧借助依仗因人力而弊⑨根据依据因人施教⑩由…引导通因宾客至相如门〖乃〗①是乃遂私见樊於期②才我至军公乃入③就、是乃装遣荆轲④至乃今得闻教⑤竟然而乃以手共搏⑥你祭无忘告乃翁⑦乃尔这样〖〗①替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②成皆龙虎成五采③替、做谋划谁王计④敬酒祝沛公奉卮酒寿⑤对对付君王人不忍⑥认窃王不取也⑦是人方刀俎我鱼肉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⑨被不者若属皆且所虏⑩作当作军无以乐【通假】①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②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③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④燕王诚振怖王威振通震⑤群臣惊愕卒起不卒通猝突然⑥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⑦秦武阳奉地图函奉通捧⑧卒起不尽失其卒通猝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露出⑩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乃朝设九宾宾通傧傧相【古今异义】①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 持千金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 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有⑥ 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 愿足下更虑古义重新改变今义单位更加⑧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只手臂今义袒护方⑨ 诸郎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医⑩ 愿王少假借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词类活用】①盛樊於期首函封名作状用匣子② 又前而歌曰名作动上前③ 乃朝设九宾名作动穿上朝④ 顷发太子迟动认…迟⑤ 使使以闻王使动使…知道禀告⑥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样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可亲动作名信物⑧ 皆白衣冠以送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翻译下列句子】、然则将军仇报而燕国见陵耻除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5、北蛮夷鄙人尝见天子故振慑愿王少假借使毕使前6、至身秦王惊引而起绝袖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8、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文档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文档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08-12 【基础知识】一、实词: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3.诚.能得樊将军首4.秦王必说.见臣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愿足下更.虑之7.仰天太息流涕.曰8.顾.计不知所出耳9.樊於期乃前.曰10.右手揕.其胸11.偏袒..扼腕而进曰12.函.封之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15.皆白衣冠..以送之16.发尽上.指冠17.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8.持千金之资币.物1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20.比.诸侯之列21.使使以闻.大王22.乃朝服..,设九宾2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24.群臣怪.之25. 荆轲顾.笑武阳26. 前为谢.曰27. 愿大王少假借...之28.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29. 秦王还.柱而走30.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1. 诸郎中..执兵32. 卒.惶急无以..击轲33.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34. 轲自知事不就.二、虚词:1.乃.请荆卿曰2.则虽..欲长侍足下3.今行而.无信4.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5.臣乃.得有以报太子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8.乃.遂私见樊於期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0.常痛于.骨髓11.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1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13.偏袒扼腕而.进曰14.伏尸而.哭,极哀15.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16.以.试人,血濡缕17.乃.令秦武阳为.副18.荆轲有所.待,欲与.俱19.而为.留待2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21.日以.尽矣22.皆白衣冠以.送之2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24.又前而.为歌曰25.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6.以.次进27.使毕使于.前28.图穷而.匕首见29.而乃以..手共搏之30.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31.乃欲以.生劫之32.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三、句式: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今有一言,可以……者4.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6.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7.人无不立死者8.人不敢与忤视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10.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2. 给贡职如郡县13. 燕王拜送于庭14. 见燕使者咸阳宫15. 群臣侍殿上者16. 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四、翻译:1.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荆轲刺秦王》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如何鉴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忠诚、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荆轲刺秦王》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3.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2. 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背诵、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4. 鉴赏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2)学生自主理解课文,查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2)教师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默写;(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后练习题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题目;(3)深入研究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导入:赏析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中借古讽今,“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地”指的是_________。

2.“今日水犹寒”一句中“寒”为什么说用的好?“寒”字用得精准。

表示不十分冷而又很冷。

荆轲刺秦的典故,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歌声。

使后来在易水边送别的人自然想起荆轲的故事。

作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寒字更是表达了作者忆及古时的一种悲壮愤激之情,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文化常识1、《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2、“五音”:古代音乐调式,宫商角徵羽。

又叫“五声”(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悲凉,羽声激愤)(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直呼其名)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丹,自称称名,谦。

称人称字。

长者,敬称,显贵的人,性情谨厚的人,佛经称具备十德者;足下,下称上或平辈敬称。

5、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北)胡、(西)戎、(东)夷、(南)蛮、蛮夷、夷狄、戎狄。

6、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文言词句积累一、通假字1、日以尽矣“已”已经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诀”诀别3、图穷而匕首见“现”现出4、卒起不意“猝”突然5、秦王还柱而走“环”环绕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返”返回7、燕王诚振怖“震”惧怕 8、燕王拜送于庭“廷”朝廷9、日以尽矣“以”通二、词类活用【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远】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朝】(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17——《荆轲》主备人:刘爱婧胡琳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学习过程】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分)1.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2.稍.蚕食诸侯,且.至於燕(逐渐)(将要)3.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办法,途径)(深入)4.太子受而舍.之(居住)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抛弃)(在)(挽救)6.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造访)7.所善.荆卿可使也(熟悉,交好)8.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达到)9.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传达)10.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占尽)(使……称臣)(通“餍”,满足)11.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率领)(抵达)12.固请毋让.,然后许诺(推辞)13.微.太子言,臣原谒之(如果不是)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对待)(严酷,残暴)15.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用匣子)16.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以为迟)(通“诀”,告别)17.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祭过路神)18.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等同)19.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略,稍)(假借,迁就)20.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显露)21.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举起)(抛掷)22.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遭受)23.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评定)(判罪)24.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到)(暗地里)25.马有上、中、下﹑辈.(等级)26.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只管,但)27.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阻碍,阻止)2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奔向,奔赴)(挫败)29.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照亮)30.信乃益.为疑兵(增设)31.魏王豹惊,引兵迎.信(迎击,迎战)3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给予)33.汉辄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到达)(通“拒”,抗击)34.有能生得者,购.“千金”(重金收买)3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通“背”,背面)36.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表假设,如果)二.一词多义:(分)质: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作人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人质)及临质,孙子曰(比赛)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朴,朴实)是故的质张而弓矢至焉(箭靶)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资质,秉性)余侍立左右,援疑质理(质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对质)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初次见面时送的礼物)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把被卷了(被子)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加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将军身被坚执锐(披在身上)披发行吟泽畔(分散,散开)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拔剑四顾心茫然(看,视)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拜访)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顾念,关心)使于齐,顾反,谏怀王(返回)之:使使往之主人(到)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主谓间,取独)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定后标志词)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你)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我)以:以术说卫元君(凭借)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表范围)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表目的)奈何以见陵之怨(表原因)欲自杀以激荆卿(表目的)原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表目的)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介词,因为)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介词,用)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依照)三.翻译句子:1.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荆轲刺秦王》第一轮复习

《荆轲刺秦王》第一轮复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 被褐怀玉: 被,通“披”穿。 褐,泛指粗布衣服。身 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 有真才实学
•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 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 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 明耽误或坑害
《 荆 轲 刺 秦 王 》
一、课内文言文复习:《荆轲刺秦王》
(一)完成统一订阅的“重读教材”资料上的练习,并认真订正。 (二)学生对“重读教材”资料上练习题质疑问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讲 解共性疑难问题。 (三)重新研读必修教材《荆轲刺秦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强化文言语感, 提高爬梳能力、猜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翻译《荆轲刺秦王》中蕴含文言考点多的重点句(不与“重读教材”资料 上的题目重复):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秦兵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可以实现呢?
(1)动词 ①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上恤孤而民不倍。(《礼记 • 大学》) ②通“背”,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2)量词,一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6、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 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荆轲说:“我希望得到将军的头颅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并且好好 地见我。我就左手握着他的袖子,右手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将军的仇 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除掉了。将军是否有意向 荆轲说:“假如没有太子的话,我也愿意前往。如今前往却没有信物,那么就 无法接近秦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复习案
班级:姓名:编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查字典,积累并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点,背诵“易水诀别”;
2、分析文本,提要钩玄,理解并能概括主要人物荆轲形象。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2、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各小组能够分工明确,梳理归纳文言知识点,能分类展示和讲解。

【问题导学】
一、字词积累,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至燕( )南界愿得谒( )之督亢( )地图
皆为戮( )没痛于骨髓( ) 揕( )其胸
偏袒扼腕( ) 切齿拊( )心收盛()樊首
瞋 ( ) 目以药淬()之血濡( )缕
不敢忤( )视变徵( )之声厚遗( )蒙嘉
图穷匕见( ) 卒( )起不意以药囊提( )轲
被八创()箕踞( )以骂目眩( )良久
二、总结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日以尽矣()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二)词类活用:
1、樊於期乃前曰()
2、函封之()
3、太子迟之()
4、皆白衣冠以送之()
5、又前而为歌曰()
6、发尽上指冠()
7、使使以闻大王() 8、群臣怪之()
9、前为谢曰()
(三)古今异义: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今义:)
2、仰天太息流涕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
6、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
7、左右乃曰古义:
8、今义: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今义:
(四)固定结构
1、将奈何
2、荆轲有所待
3、将军岂有意乎
4、荆卿岂无意哉
5、仆所以留者
6、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7、事所以不成者……
(五)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
三、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归纳整理】
总结本文出现的被动句,并翻译。

【达标检测】
1、默写易水诀别一段
2、试着用散文语言把易水诀别这一情节描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的可感画面。

提示:送行者的穿着、表情、动作、心理
荆轲的高歌:表情、动作、精神
荆轲的离去:动作、心理
易水边的环境………
【课堂反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