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84教育版乐节拍和根据歌词表达动作,做点头、拍手、开火车、兔子跳等动作,活跃的课堂教学的气氛,能够引起学生进行积极学习。

在多媒体逐渐完善的时代,教学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例如在生活卫生习惯内容讲述时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洗手、穿脱衣物、刷牙等过程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看动画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起来,通过动画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愉悦的进行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善于多表扬、少批评。

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应当多表扬、少批评,表扬会鼓励幼儿的兴趣。

当幼儿用积木摆成了一座房子,他会情不自禁地喊:“老师,你快来看!”这时,你能回过头看上一眼,他会很满意的,这是无声的表扬与鼓励;如果你再说上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那将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借助体态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目光、表情、语调、手势、动作等等,借助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停顿来感染幼儿,并注意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主动地学习。

总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只有通过这样努力,才能更好地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幼儿也有种种不同的差别,但是我们通过不断段地调整方向,通过尝试和探究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方法。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子天生就爱学习,这些都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

只有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渗透中,在学习情境的预设中,才能让他们朝着学习的积极方面,才能领先于其他孩子而不致学习能力薄弱。

幼儿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学习方向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

我们给他们什么,他们就能够创造什么。

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期,我们通过这些方面,通过我们的细心、耐心、用心和贴心,过分他们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美好起点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开启一个美好的明天。

(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第一双语幼儿园)摘 要: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作为初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

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

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

”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

”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主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思考路径,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推理证明。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练习,引导学生多做题、多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的熟练度。

另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数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数学建模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创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

此外,数学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问题,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各自的思路和见解,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重合作学习,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启发性、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数学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思维论文

数学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思维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要有思维上的参与.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能否激发学生思维参与意识,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能否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一、创设新异的“导入”情境心理学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使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若导入新异,便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群体,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新异的导入情境的创设方式,可视教材的不同内容、不同目标,采用不同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引起“悬念”,便是创设导入情境的一种有效形式.例如,在“等比数列”一节教学的导入时,让每一名同学都拿出一张纸来,并说明假设一张纸的厚度只有0.1m一起顺序对折,1次,2次……问:对折27次,其厚度是多少?同学们的兴趣一下来了,思维激活了,他们边对折,边思考,同时教师不时地启发,让学生观察,构成的数列有什么特点,在这样一种和谐、互动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猜想,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因此,设计最佳“情境效应”,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迅速展开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必要保证.二、巧用“激励”,增添激活思维的动力所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潜能.“罗森塔尔效应”也提醒我们:数学教学需要激励,数学教师尤其应该懂得激励的艺术.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如同机器需要不断加油一样也需要不断增添其动力,方能使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参与状态.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的思维设计一些“激励”,从而增强其思维动力.比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巧解连加法1+2+3+…+100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及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如情感激励、数学美激励等.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艺术,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启动机”和“加速器”.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可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激励”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何等重要!三、巧设“铺垫”,架设思维参与的桥梁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此水平上,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最近发展区就是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较高一层的智能发展区.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教学层次和要求不能太超过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高不可攀而丧失思维参与的信心,应该把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感到某个内容难学,问题难解,主要是由于该内容或问题的抽象程度高,综合性强,若离开学生思维现有水平较远,则坡度越大,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在已知与未知之间难于沟通.当其要接通但还未接通时,教师如果能及时设计“铺垫”,予以点化,架设思维参与中的“桥梁”,则会使学生心中豁然开朗,产生飞跃.例如,“空间十个点”,其中无三点共线,无四点共面,问:这十个点能构成几对异面直线?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初学时思维容易受阻,但由于学生知道一个三棱锥确定3对异面直线,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问题转化为“空间十个点,其中无三点共线,无四点共面,问:这十个点能构成几个三棱锥?”这一问题属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熟悉问题,此时学生经过努力,最终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四、设计“布白”,提供思维参与的空间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提出的一般性数学问题,只有经过1~2分钟时间的调整和信息处理后,学生才会对所提问题展开真正意义的思维活动.这就是说对于一个中等难度的问题,从教师提出问题至学生回答应经过2~3分钟才可能有一个必需的思维活动的时空,这样的回答结果才有价值,那种当前普遍存在的快速抢答似的一问一答(有些甚至话音未落学生就一哄而答了),不是问题毫无思考价值,就是学生瞎猜的结果,根本没有展开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看似很生动很紧凑容量大,其实教学效果往往差得惊人,原因在于学生思维的时空被教师所谓的大容量无情地剥夺了!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意识,教师要设计“布白”,使之产生“布白”效应,从而让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参与.例如,数学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去发现和总结,这也是“布白”;对于某一类问题,教师应抓住典型例题去揭示规律,而把同类其他习题让学生独自解决,这可称为“举一反三”布白法;再如,在处理新课或解决问题时,讲到一定程度,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一堂课,切忌“两头无剩”、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讲授高潮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得出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提出新的问题,总之,要留给学生思维参与的时空,让学生的思维开出智慧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例如,当学生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习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思考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教授数学定理和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例题的推理演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提供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4. 开展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训练和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推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奥赛、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融入跨学科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可以将逻辑思维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讨论和分析;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创作和表达。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环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帮助他们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习惯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室的布置也要符合学习数学的要求,如摆放数学概念图、示例题等物品,以便学生能随时查阅。

此外,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数学游戏、教具等,以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勤做笔记的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采取启发性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一、变抽象为具象,以形象思维为引导,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小学生能够敏锐感知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触发思维。

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

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由于立体图形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如果用实物进行演示,学生就能很清楚的理解,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时,遇到这样一个规律:周长相等的图形,圆形的面积比较大。

虽然在课堂上举例进行推导,验证了这一规律,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茶叶筒都设计成圆柱体?是出于美观?还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就说,如果是出于美观,还可以设计成多种多样的形状,不止这一种;有的学生就说,是为了多装茶叶;接着就有人反驳,做大一点不就能多装了;这时就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做成圆柱体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多装茶叶,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接着提问:“为什么?”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以来学生就都明白了是这么回事:因为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的面积大,在圆柱体中也就是底面积大,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就大,这样以来,学生对这一规律就有了充分的理解,并能完全掌握了。

可见,采用直观形象的实物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刻的抽象知识,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激发兴趣,在动手动脑中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这一能力,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要学的东西,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探究知识的形成规律,去实现学习的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发现问题,使学生学有所获,求有所得。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和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密切相联。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时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根据条件提问题》时,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进行联想。

例如,李平家养的鸭30只、鹅20只、鸡45只,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维:①鹅比鸭少多少只?②鸡比鸭多多少只?③鸭比鹅多多少只?④鸭比鸡少多少只?⑤鸡、鸭、鹅一共多少只?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不断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二、设计变式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适时提出变式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常常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教师通过各种变形演示正确引导,使学生把感性材料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正确深刻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三、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

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

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它有利于克服定势的保守性;同时,往往能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数学创造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第一,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第二,对数学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面思考;第三,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

如解题时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思考,把不符合条件的从总体中淘汰出去,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处于潜形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1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学具,加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具,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正方体的展开图片,上课时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折叠过程,让学生把展开图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情形。

这样,学生会感到非常有趣,这使他们既练了手,又练了脑,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平面几何中讲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取三根长度适当的金属棒或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所得三角形的形状就固定了。

如果把四根木条的端点用钉子固定起来,构成一个四边形,它的形状就容易改变。

这样让学生自制模型,通过实验发现结论,能使教学变呆板为灵活,变抽象为直观,变空洞乏味为新鲜有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间思维成果的传递所产生的思维激励作用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集体性活动。

学生并不是孤立地独自一人进行思维活动,所以相互之间就必然产生思维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激励。

常用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的刨造性思维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合作学习能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考虑,这样使学生有了借鉴别人思维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对于某—个问题,全体同学的思维都发生了困难想不出办法。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略微过了一段对问后,有一位学生首先取得突破,当他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分析思路、和解法以后,许多学生就会感到顿开塞,好多种想法和解法好象都一下子从他们大脑中涌出来,很明显,前面有一位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对其他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了激励作用。

(2)合作学习能触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敢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养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措施。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到达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特长深刻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觉察事物的本质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特长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少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

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局部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渐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

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

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渐开展。

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

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它不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提问、探究和思考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数学难题、设计互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学概念的理解来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引导他们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和证明。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如问题解决、推理证明、模型构建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数学游戏和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5.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指导,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供相互之间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组织学生去动物园参观,每张门票 8 元,一个班级有 30 名学生,那么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并且会积极思考如何计算出总价。

二、鼓励提问,培养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有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 180 度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个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来求解。

让学生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启发的平台。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实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就是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成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敏捷的状态。

这已不仅仅是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乐学、爱学”,而且还要使学生善于获取知识和创造性的探究知识,从而“能学、会学”,所以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的问题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

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

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

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

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

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

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一、创设激情,激发学生思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加强,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创设和谐、愉快、生动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数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此不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及时设置恰当的问题,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新颖多样的练习题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调动感情因素。

情感对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起重要作用的。

在教学过程中:1.创造条件,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他们是平等的,我还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展开。

还应该注意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用途,感受到数学奥妙无穷,趣味不尽,树立起我要学数学的思想。

2.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先喜爱我,进而喜爱我所教的学科。

在教学中,还充分发扬民主,多和学生谈心,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

3.热情帮助后进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二、增强开放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思维1.敢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或提供感受性材料或联系现实生活,以丰富学生的表象,让学生积累思想素材;另一方面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即使瞎想,也要看到想的过程比结果更珍贵,要给予鼓励,鼓励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1.设定准确恰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合。

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协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让学生轻松、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去。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

当然除了定向思维的训练,我更加注意增强学生逆向、横向、纵向、多向思维训练。

应用题教学是对学生实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根据条件提问题”,在中低年级对学生实行“提直接与条件相关的问题”的训练;在高中年级对学生实行“从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据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训练。

学生从分步解答问题到列综合算式解答、从用一种方法解答到用多种方法解答,都表达了思维训练的渐进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了科学地思考并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展开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展开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

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它既需要学生具备运算技巧,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点。

比如,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问题和推理过程。

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注重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了解到数学问题存在多个解决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灵活思维。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发现。

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互学,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和补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正确有效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反馈和调整依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新型人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注重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1 、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向学生积极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尽可能充分和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

2、我注意立足于教材,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卷入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

3、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以至想“活”起来。

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给予时间加以解决,不贪图方便,不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

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而结果是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学中最常见的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或要求下,用量角器先量出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然后相加,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如果让学生认识其他诸如四边形、五边形……边形的内角和,显然学生不能用动手量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作要求或提示,只提供材料(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和不同种类的三角形),由学生主动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但会用量角的方法、可能也会用剪拼的方法。

这样,学生不仅仅获得了所要的结论,使得以后学四边形内角和知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两个三角形,五边形内角和的认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三个三角形……二、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122教育版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学习框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发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成绩的提升。

而这恰恰也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数学教师所密切关注的话题。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生在做题时,有的看一眼就能想出解法,而有的却是在某一道题上琢磨半天,还毫无答案和结果。

区别在于数学思维是否形成,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部分具备良好数学思维的小学生,在做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而有些学生即便将答案公布后仍然一脸茫然,其中的理解能力便是数学思维起到的关键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具体表现。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转变以往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方法去理解其中的数学思维,并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加强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法(一)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

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开端,主要在于巩固基础,理清解题的思路,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思维高度,帮助学生们培养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能力。

达到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为了让数学的学习更加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教师需要改变一些以前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教学思想以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临 问题 时能 够 从 多 种 角 度 进 行 考 虑 .并 迅 速 地 建 立起 自
己 的思 路 . 正 做 到 “ 一 反 三 ” 真 举 。教 学 实 践 表 明 . 变式 教 学对 于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灵 活 性 有 很 大作 用
其 次 . 造 性 思 维 品 质 的 培养 。 创 首先 应 当使 学 生融 会
2动手 操 作 引发 学 习兴趣 .
例 如 教学 “ 的认 识 ” 圆 一课 时 . 先 要 学 生 拿 出 一 张 首 圆形 纸 片 , 他 们 将 圆纸 片 对 折 打 开 . 对 折 再 打 开 . 让 再 如 此 多 次 , 学 生 观 察 发 现 圆 纸 片上 有 无 数 条 折 痕 . 圆 面 让 且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 养 小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 新 意识 和 培 创
知 识 的算 理 . 促进 知识 的 内化 和 思维 能力 的发 展 。
3 心设 计 提 问 . 养 学 生 逻 辑 思 维能 力 . 精 培 小学 生 的独 立 性 较 差 .他 们 不 善 于 组 织 自 己的 思 维
活 动 . 往 是 看 到 什 么就 想 到 什 么 。 往
实 践 能 力 是 一个 迫切 的任 务 . 而前 提 是 要 激 发 动机 。 心理
学 家布鲁纳把“ 机原则” 为一个重 要的教学 原则 , 动 作 认 为教 学 必 须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兴趣 可 以
贯通 地 学 习 知 识 . 成 独 立 思 考 的 习惯 在 独 立 思 考 的基 养
法 的 引导 。 学 生 正 确 使 用 小学 数学 常用 的 比较 与 分 类 、 使
抽 象 与 概 括 、 析 与综 合 等 数 学 思 维 方法 。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
人们常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

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

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
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二、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

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
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

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

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

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
未曾学过无法计算。

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

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

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