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染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热致变色色素
定义: 1、具有热致变色特性的物质称为热致变色材 料( 也称为热敏染料)。 2、如果上述材料本身是有色的,发生颜色变 化后呈现另一种颜色,则可称这类材料为 热致变色色素。 3、热致变色现象(thermochromism)指某 些物质在受热或受冷时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5.2.2.1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
变色温度
黄色←127℃→红色(可逆) 黄色←147℃→深红色(可逆) 黄色←50.7℃→红色(可逆) 黄色←67℃→黑色(可逆) 白色←130℃→黑色(不可逆) 紫色←400℃→白色(不可逆) 蓝色←135℃→淡绿色(不可逆) 红色←35℃→黄色(准可逆)
原因
结晶变化 结晶变化 结晶变化 结晶变化 化学反应 热分解 热分解 热分解
5.2.1光致变色色素
3、光致变色色素实用化需满足的条件:
(1)变化前后的两个最大吸收波长(或反射光波长) 至少有一个在可见光区; (2)变化前后的物理状态有足够的稳定性; (3)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要有较高的抗疲劳性,即 有足够长的循环寿命; (4)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其影响速度要足够快,灵 敏度要足够高;
三、螺吡喃类热致变色色素
螺吡喃类化合物在高温下开环显色:
H3C
CH3 N
H3C
CH3 N+ CH3 O-
O
CH3
无色
有色
5.2.2.4 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用于示温材料、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用油 墨,通常制成微胶囊或其他剂型。
5.3电致变色色素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是指在外界 电压或者电流的驱动下,物质发生电化学氧 化还原反应而引起颜色变化的现象。 电致变色色素有: 1、无机电致变色色素:氧化钨、氧化镍、氧 化铑、氧化钴 2、有机电致变色色素:紫精类、稀土酞菁、 吡嗪类、吩噻嗪类
5.2.1.3光致变色色素的应用 例2、水性油墨的配方 48%丙烯酸聚合物的水乳液69份,49% 丙烯酸聚合物的水乳液6份,消泡剂0.02 份,聚乙烯蜡1.0份,异丙醇8份,水3份 以及上述光致变色制备物13份,在三辊 机中调和成油墨,用普通的方法印在纸 上,印品在360纳米波长的光照射下,会 由无色变成蓝色。
5.2几种重要的功能性染料
5.2.1光致变色色素
1、光致变色现象(photochromism):指的是 物质(有机分子或无机晶体)受到光照射后, 其最大吸收波长(或反射光的波长)发生变 化的现象。 2、光致变色色素( photochromisc colorant): 具有上述性质的物质称为光致变色材料或光 致变色色素。
7、由均裂反应引起变色
O Cl Cl Cl Cl Cl hv Cl O Cl Cl
5.2.1.3光致变色色素的应用 例1、光致变色油墨: 3份螺吲哚萘恶嗪类化合物、溶于57份醋 酸纤维素丙酸酯、20份甲苯和20份乙醇 中,混合物在60℃下加热15分钟,在 80℃减压下将溶剂蒸干,将残余物粉碎 成1~20微米的微粒,即可作为光致变色 色素的制备物使用。
3、由分子内质子转移产生颜色变化
OH N CH
hv1 hv2
O NH CH
席夫碱类
5.2.1.1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4、由开环闭环反应引起变色
Me Me O hv1 R X Me Me Me O O hv2 , R Me X Me Me O O O
俘精酸酐类
5.2.1.2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由各种醇控制的变色温度
高级醇 正辛醇(C8) 正葵醇(C10) 月桂醇( C12 ) 肉豆蔻醇( C14 ) 鲸蜡醇( C16) 硬脂醇( C18 ) 变色温度℃ -28~-21 -10~-13 7~14 26~13 35~40 39~45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注】由这三个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其熔点 比醇的熔点低,当外界温度低于该熔点 时,混合物呈有色态;当外界温度高于 该熔点时,混合物呈无色态;与液晶材 料的变色不同,其变色是突变式的而不 是连续性的。
5、由加氧脱氧反应引起变色
X
Me
O2
Me O O o
X
(415nm) o (313nm) Me o Me o
芳香稠环化合物类
5.2.1.2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6、由光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变色
O N N O 黄色 N N hv/H O2
+
H N N+ H
OH
H N+ N
OH 绿色
H
5.2.1.2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5)制造成本要足够低。
5.2.1.1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1、由共轭链变化导致变色
X N R2 hv1 O R1 R3 NO2 hv2, N+ R1 R2 O R3 X NO2 H
螺吡喃类
5.2.1.1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2、有顺反式结构变化引起变色
N N
hv1 hv2
N N
偶氮类
5.2.1.1有机光致变色色素的种类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感光机理:
Br-+hr o Br + e
Ag++e
Ag2S+e
Ag2S + Ag
+
Ag
Ag2SAg2SAg Ag+ Ag2SAg2 Ag+ Ag+ Ag2SAgn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显影 1、显影 Ag-+显影剂→Ag+显影剂的氧化产物 2、停显 3、定影:将为还原的卤化银溶掉 4、水洗
O C O C NH O
Cl +H+ H+
(C4H9)2N
O Cl C COOH NH
无色
有色
二、荧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荧烷类化合物的色谱:
Cl
H3C
O C O
O C O C
N(C2H5)2
NH
Cl
C
O
O
橙色色原体
紫色色原体
二、荧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改变取代基可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
X Y O C O C X2 Y2 O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光谱增感染料 1、菁染料 Y C

(CH CH)n
CH C
Y N R
N R
+
2、份菁染料
O Y N C (C C)n C N C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色光的加色法
红 黄 绿 白 青 品 红
色料的减色法
品 红
蓝 青 黑 绿 红
蓝紫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彩色感光材料的结构 彩色负片: 上:感受蓝紫光的AgX+黄滤光层,吸收蓝光 中:550nm的增感染料+品红滤色层,吸收绿光 下:650nm的增感染料+青滤色层,吸收红光
1、结构变化:晶体结构或晶体常数的改变;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变化;金属络合 物几何构型的变化。 2、热分解:由热分解引起颜色变化大多不 可逆。 3、化学反应:酸碱反应;电荷转移;质子 传递;螯合反应。是可逆的。
5.2.2.2无机热致变色材料
热变色材料
碘化汞(HgI2) 碘化银(AgI) 碘化汞银(Ag2HgI4) 碘化汞铜(Cu2HgI4) (2PbCO3/Pb(OH)2)+ZnS (NH4)2MnP2O7 [Ni(C5H6N)4](CNS)2 CoCl2/2C6H12N4/10H2O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彩色显影成色剂 成黄成色剂、成品红成色剂、成青成色剂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感光材料:指在光或射线的照射下,能 发生可利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形 成稳定影响的成像材料。 1、银盐感光材料:卤化银 感光速度快、感光范围宽 2、非银盐感光材料

5.4感光材料用染料
银盐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 乳剂层、支持体、辅助层 1、保护层 2、乳剂层 3、底层 4、支持体 5、防光晕层 普通黑白软片的结构
5.1概述
4、功能性染料的研究现状
我国也已经开始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但仍 存在较大的差距,功能性染料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是 日本。 三菱化成 :喷墨打印墨水、升华热转印油墨、 液晶染料 日本油墨 :激光打印用有机光导材料 保 土 谷 :热敏染料、电荷调节剂、有机光导材料 三井东压 :液晶染料、偏振滤光、近红外吸收染料 升华热转印油墨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常见的还有:
H 5C 2
(CH3)2N C O C O N(CH3)2
CH3 N C O C O
N(CH3)2
红色色原体
绿色色原体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H 5C 2 CH3 N C O C O N N(CH3)2
蓝色色原体
二、荧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变色原理:
(C4H9Hale Waihona Puke Baidu2N
5.1概述
1、功能性染料:也称为功能性色素,是具有特殊功 能或特殊应用性能的染料,这种染料的功能指的是 用于着色用途以外的性能。 2、功能性染料的作用:是利用染料特有的光、电、 磁等活性应用于高技术领域,而不是为其他产品着 色。 3、功能性染料包括:激光染料、液晶染料、光致变 色色素、热致变色色素、电致变色色素、电致发光 色素、光盘用色素、太阳能存储用色素、生物医用 色素、化学发光用色素等。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结晶紫内酯:
(CH3)2N C O C O N(CH3)2 (CH3)2N +H+ H+ C COOH N+(CH3)2
N(CH3)2
N(CH3)2
无色
有色(蓝色)
一、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
由三芳甲烷类热致变色色素制成的热致变 色材料其基本成分有三种: 热致变色色素(色原体):决定材料自 身的颜色和变化后的颜色。 可提供质子的羟基类化合物(如双酚A): 影响颜色的深度。 具有极性的溶剂:控制变色温度。
5.2.2.3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三芳甲烷类、荧烷类、螺吡喃类:分子体系中 的一个碳原子由SP3杂化态转为SP2杂化态,使 原先被隔开的∏体系转变为完整的大∏体系,进 而使得化合物从无色变为有色。 席夫碱类:其化学结构存在烯醇式和酮式两个 构造,他们的变色是由这两个互变异构体之间 存在一个温度敏感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