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完整版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二、一般处理目前这部分的相关高等级研究证据较少,共识性推荐意见如下:(一)呼吸与吸氧(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 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三)体温控制(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2)对体温>38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四)血压控制1.高血压: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15,16],原因主要包括:病前存在高血压、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等。
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 h内血压自发降低。
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 h后血压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17]。
目前关于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卒中后何时开始恢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充分的可靠研究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收缩压≥220 mm Hg(1 mmHg=0.133 kPa),5.6%的患者舒张压≥120 mm Hg[17]。
近期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试验(The 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ATIS),观察了4 071例48 h内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入院24 h后)患者接受强化降压治疗对14 d内、出院时及3个月的死亡和严重残疾的影响,结果提示强化降压组无明显获益,但可能是安全的[18]。
2.卒中后低血压:卒中后低血压很少见,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输出量减少等。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
推荐意见: 1.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及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 目标是使L推荐意见: 2.59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 达到30% ~ 40% (Ⅰ级推荐,A级 证据)。 2.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 病、未戒断的吸烟、代谢综合征、
前言
发风险的患者需要采取正确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合适的治疗 强度。
概述
➢ 危险因素控制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非
药物治疗 ➢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 非心源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
危险因素控制
危险因素包括:可预防、不可预防。
不可干预:年龄、性别、种族、家 族遗传性。 可干预:吸烟、酗酒、肥胖、体力 活动少等危险因素进行生活方式改 变。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TIA的主要危险 因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血 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基线收缩压每增加10mmHg,脑卒中 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 加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推荐意见: 1.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建议进
益处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Ⅰ级推 荐,A级证据)。建议选择单药或 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Ⅱ 级推荐,B级证据)。具体药物的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推荐意见: 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
危险因素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微 血管病变和大中血管病变有重要的 保护作用,血糖控制不良与脑卒中 复发有关(Ⅰ级推荐,A级证据)。
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
推荐意见: 肝酶>3倍正常上限,肌酶>5倍正 常上限时停药观察,Ⅰ级推荐,A级 证据)。老年患者如合并重要脏器 功能不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 应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反应。
202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全文)
202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全文)图片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
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卒中复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3》。
本指南对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控制、病因诊断评估、针对病因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了系统更新。
关于危险因素的控制,指南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危险因素控制篇1、高血压(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1(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服药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无绝对禁忌,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可以重新启动降压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获益并不明确(口级推荐,B级证据X(3)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I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由白页内大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II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IV级推荐,D级证据1(4)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三方面的因素(∏级推荐,B级证据X2、高胆固醇血症(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1D1Y水平≥2.6mmo1∕1(1000mg/1)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他汀类药物及降脂强度详见表2),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X(2)对于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将1DK水平控制在1.8mmo1∕1(700mg/1)及以下或将1DK水平降低50%及以上,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工级推荐,A级证据X(3)对于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若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1D1<仍高于1.8mmo1/1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I级推荐,B级证据);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1D1t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治疗以预防ASCVD事件发生(∏级推荐,B级证据\(4)对于他汀不耐受或他汀治疗有禁忌证的患者,根据1DK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U级推荐,B级证据\(5)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启用他汀类药物4~12周后,应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指标(肝转氨酶和肌酶)评估使用降低1DK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调整生活方式,之后每3~12个月基于需要根据药物调整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I级推荐,A级证据I(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1A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II级推荐,B级证据13、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1)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或胰岛素抵抗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对卒中患者糖代谢状态的筛查(∏级推荐,B级证据X(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接受空腹血糖、HbA1C或OGTT筛查糖代谢异常是合理的,推荐急性期应用HbAIc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无明确糖尿病病史或未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接受OGTT筛查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级推荐,B级证据\(3)对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急性期后血糖控制目标值应个体化,严格控制血糖(如HbA1c≤7%)对预防卒中复发的作用尚不明确(口级推荐,B级证据);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口级推荐,B级证据X(4)对合并糖尿病前期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体力活动和戒烟等)对于预防向糖尿病进展是有益的(∏级推荐,B级证据\(5)对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的综合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可考虑选择已被证明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风险有益的G1P1受体激动剂、SG1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口级推荐,B级证据I(6)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近期缺血性卒中或TIA非糖尿病患者,排除禁忌证后,应用口比格列酮对于预防卒中复发可能有益(口级推荐,B级证据\4、生活方式(1)有吸烟史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戒烟(I级推荐,A级证据\无论有无吸烟史,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远离吸烟场所,避免被动吸烟(I级推荐,B级证据I(2)可采取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包括有卒中病史的吸烟者进行干预,主要戒烟手段包括心理疏导、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口服戒烟药物(安非他酮或伐尼克兰等)(I级推荐,A级证据X饮食与营养(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I级推荐,B级证据1(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适度降低钠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用含钾代盐,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级推荐,B级证据%(3)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住院后及时进行营养状态的风险评估(∏级推荐,C级证据);对有营养风险的卒中患者,制订基于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给予营养干预,并定期筛查,以减少不良预后风险(U级推荐,C 级证据\A身体活动(1)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对合并运动障碍的慢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充分的运动能力筛查,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并进行监督(II级推荐,B 级证据b(2)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急性期后推荐进行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min的中等强度(如快走)或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min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I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对中度(NIHSS评分5~12分)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级推荐,B级证据\A饮酒(1)推荐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I级推荐,A级证据入(2)对尚未戒酒者,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g,女性减半(∏级推荐,B级证据\A肥胖(1)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减重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工级推荐,B级证据I(2)对于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根据个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为策略,以实现体重达标(I级推荐,B级证据\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且合并HHCy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尚无证据支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口级推荐,B级证据)0病因诊断评估篇1、病因分类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完善病因分型,指导制订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策略。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心房颤动
(5)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尽可能接受24 h的动态 心电图检查。对于原因不明的患者,建议延长心电监 测时间,以确定有无抗凝治疗指征(Ⅱ级推荐,B级证 据)。
(4)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 还应对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Ⅱ级推 荐,B级证据)。
吸烟
(1)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Ⅰ级 推荐,A级证据)。
(2)建议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 吸烟场所(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可能有效的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产品或 口服戒烟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
推荐意见
(1)对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建议 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Ⅰ级推荐,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单药 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Ⅰ级推荐,A级证 据)。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 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 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 抗血小板药应在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 临床特性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选择(Ⅰ级推荐,C级证据)。
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3)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 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 疗目标为<7%(Ⅰ级推荐,B级证据)。降糖方案应充分 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 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Ⅱ级推 荐,B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武汉协和胡波1共98页文档
30.2
治疗率
24.7
控制率
6.1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0
70 59
34
20
40
60
80
中国 美国 100
降压是降压治疗获益的根本
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低血压本身 控制血压和降低危险同样重要
——2019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
•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
——201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最新
推荐意见
危险因素控制
IA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1C<6.5%,但对于高危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压在
IA 130/80mmHg以下,降压药以ACEI、ARB在降低心脑血 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
CARDS研究结 : 阿托伐他汀使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降低近半
脑卒中
-48%
(P=0.016)
Colhoun HM et al. Lancet. 2019;364:685-696.
医疗研究委员会与英国心脏病基金会心脏保 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HPS):
糖尿病5963例中,在现有最佳治疗之外 加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 低。
) Controlled Evalution,ADVANCE
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照评估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R
) Controlled Evalution,ADVANCE
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 白HbA1C<6.5%,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显 著下降。
中国缺血性卒中IA二级预防指南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 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 ,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 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 ,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 ,A级证据)
目 前 , 国 际 指 南 多 推 荐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或 TIA 患 者 的 降 压 目 标 为 <140/90mmHg (1mmHg = 0.133kPa ) 。
但对于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确定尚缺乏依据。
相关研究——小血管病变所致的腔梗血压低于130mmHg更 有益
由于目前尚缺乏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为干预靶点 的大型RCT研究数据,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的 患者,并不能对LDL-C治疗目标值做出明确的推荐。因此,目前对 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推荐基于其降低LDLC的强度而非目标值。
综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指南建议,推荐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强度分为 高强度( LDL-C降低≥50%)和中等强度(LDL-C降低30%~50% ) 。
ASCVD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 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 疾病。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被进一步提升为降ASCVD风险
他汀类药物也成为了ASCVD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方案之一。
相关研究——他汀降低LDL-C的目标值?
皮质下小卒中的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研 究入组了3020例腔隙性梗死患者,随机(非盲法)分为目标收缩压<130 mmHg与130~149 mmHg两 组,尽管两组间的脑卒中年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收缩压<130 mmHg组患者的脑出血 比例大幅减少,且两组间严重低血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相似,提示对可能为 小血管病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控制收缩压<130mmHg可能更为适宜。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南一、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在临床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发作,随后症状完全消退。
二、发病机制1、TIA 发病机制主要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和微栓塞型。
(1)血流动力学型TIA 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低于脑灌注代偿的阈值时发生TIA,血压升高、脑灌注恢复时症状缓解。
短暂 (2~10 分钟) 、重复、刻板的 T IA 发作提示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2)微栓塞型TIA 又分为动脉源性和心源性。
其发病基础是动脉或心脏来源的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如栓子自溶则形成微栓塞型TIA。
如果栓子移动,阻塞远端血管,由于侧支循环的代偿或者处于亚功能区,则表现为弥散加权成像 ( diffusion- weigh ted imaging, DWI) 高信号但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的 TIA。
单次发作且持续时间超过 1 小时以及多次不同形式发作均提示栓塞。
2、各种贫血、高凝状态和血流的分流,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也可导致 TIA。
三、流行病学1、2010 年我国 TIA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成人标化的 TIA 患病率为 2.27%, 知晓率仅为 3.08%, 在整个 TIA人群中,有5.02% 的人接受了治疗,仅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
研究估算,全国有 2390万 TIA患者,意味着 TIA 已成为中国沉重卒中负担的重要推手。
2、鉴于TIA 的短暂性特征以及缺乏标准化国家监测系统,很难确定其真实发病率。
TIA 后90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估计在10%-18% 之间,几乎一半的病例发生在首次 TIA 后的 2 天内,这就使得急诊科的快速评估和启动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项全国代表性的大型人群研究中,Kleindorfer 等人[3]估计 2002 年美国 TIA 的发病人数为 240,00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卒中/TIA,推荐强化他汀类药 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L的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
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3、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 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Ⅰ级推荐,B 级证据)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 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Ⅰ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呼吸睡眠暂停
1、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 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Ⅱ级推荐,B级证据) 2、使用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卒 中患者的预后,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CPAP治 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权衡获益和风险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
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
5、他汀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 他因素影响,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 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 超过5倍正常上限,应停药观察);老年人或合并严重脏 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Ⅱ级推荐,B级 证据)。
为了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 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目录
危险因素控制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
1、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 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 NEW 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吸烟
1、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 (Ⅰ级推荐,B级证据)。 2、建议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 远离吸烟场所(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可能有效的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 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 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 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 (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 ,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 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 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 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计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 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
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前言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 ,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最新数据显示,我国 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 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
1、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 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 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Ⅱ级推荐 ,B级证据)。 2、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 ,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 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 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为‹7%(Ⅰ级推荐 ,B级证据)。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 ,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Ⅱ 级推荐,B级证据)。 4、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 其它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Ⅱ级推荐,B级证据)。
药物治疗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指华南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 完整版
危险因素控制
可预防
1、高血压 2、脂代谢异常 3、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4、吸烟 5、睡眠呼吸暂停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不可预防
1、年龄 2、性别 3、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