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技术

合集下载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硅胶柱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不同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分配、洗脱等过程,实现目标化合物的纯化和分离。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分配行为。

硅胶是一种多孔性固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当混合物通过硅胶柱时,化合物会根据其性质在硅胶表面吸附或在孔隙中分配。

不同化合物在硅胶表面或孔隙中的吸附速度和程度不同,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在硅胶柱层析过程中,样品首先通过柱顶部加入,随后以流动相的形式通过硅胶柱。

在流动相的作用下,化合物在硅胶柱中分配,并逐渐被洗脱出来。

根据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分配特性,可以通过控制流动相的组成、流速、温度等条件,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的关键在于控制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分配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混合物的组成,选择合适的硅胶柱类型、流动相条件等参数,以实现有效的分离和纯化。

除了硅胶柱层析,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层析技术,如凝胶层析、离
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每种层析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

总的来说,硅胶柱层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生物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

通过控制化合物在硅胶柱中的吸附和分配行为,可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纯净的样品。

希望通过本文对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的介绍,读者对该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

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硅胶层析原理及操作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柱层析原理⼀. 硅胶层析法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不同⽽得到分离,极性较⼤的物质与硅胶作⽤强,保留时间长,极性弱的物质与硅胶作⽤弱,保留时间短,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通过反复的吸附、解吸过程,得以分离。

流动相选择,极性⼩的⽤⼄酸⼄酯/⽯油醚系统;极性较⼤的⽤甲醇/氯仿系统;极性⼤的⽤甲醇/⽔/正丁醇/醋酸系统;如有拖尾,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少量氨⽔或冰醋酸操作⽅法硅胶层析操作⽅法⼆.硅胶层析⼆. 1.硅胶量确定。

称取⼀定量的硅胶,根据所要装填的柱⼦体积及上样量来确定(上样量5%以内),极难分的物质,可适当增加硅胶量。

硅胶的密度在0.5-0.6左右,由此可计算出装填⼀定体积的柱⼦需要称取的硅胶质量。

2.制备匀浆。

加⼊⼲硅胶体积⼀倍的溶剂,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油醚/⼄酸⼄酯/丙酮体系,就⽤⽯油醚制备匀浆;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氯仿制备匀浆。

3.装柱。

柱底出⼝关闭,⽆筛板的可⽤棉花替代,加⼊约1/5体积⽯油醚(氯仿),将匀浆⼀次性倾⼊柱⼦中。

然后打开柱⼦底部出⼝,待硅胶床沉降稳定后,关闭出⼝(注意不要使液⾯低于硅胶床)。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双联球或⽓泵加压,泵⼊洗脱液,直⾄床⾯稳定。

5.上样。

上样后,加⼊洗脱剂洗脱,可将脱脂棉置于硅胶床表⾯。

避免添加流动相时冲坏硅胶表⾯。

6.过柱和收集。

采⽤合适的洗脱液洗脱,根据样品情况可采⽤梯度洗脱。

分离出的样品采⽤分部收集,具体每个馏分的体积可根据实际的分离效果来确定,⼀般情况下以柱体积的10%为⼀个馏分来收集。

7.检测。

使⽤专⽤喷显剂,只使⽤⽤紫外检测,可能会损失⼀些样品,紫外的灵敏度⼀般⽐喷显剂低1-2个数量级。

三.柱层析经验1.柱⼦填装硅胶柱⼦装填,有两种⽅法:即湿法装柱和⼲法装柱。

不论⼲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床的表⾯要平整,柱床径⾼⽐1:10以上,太短塔板数不够,太长会产⽣轴向扩散。

柱层析硅胶

柱层析硅胶

柱层析硅胶
1.原理
柱层析硅胶的原理是根据原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移动速度不同的特性,将样品在填充于柱中的硅胶中进行分离。

硅胶作为非极性物质,能够吸附极性物质,不同的硅胶粒度对样品的分离效果均不同。

2.分类
柱层析硅胶根据不同的粒度、孔径及强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
①L类型:中等孔径(100-200Å),对大多数化合物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3.性质
柱层析硅胶的性质主要包括吸附性、表面积、孔径和粒径等。

其中吸附性越好,分离效果越好,但是也容易出现过度吸附的问题。

硅胶的表面积、孔径和粒径越小,其表面积和孔径比就越大,样品与硅胶的接触面积越大,吸附能力也就越强。

4.注意事项
在柱层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硅胶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对分离效果的要求来进行。

②实验前要进行柱层析硅胶表面修饰,保证硅胶的表面活性。

③样品在加入前应先进行前处理,如过滤、浓缩或化学修饰等,以保证样品质量。

④严格控制柱层析条件,如移相剂的类型和浓度、流速、温度等,以保证分离效果。

⑤在柱层析后,对分离得到的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判断分离效果。

在实验中,应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化学品泼洒和误吸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5.总结。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分子结构相似或略有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分离技术。

这种分离技术既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纯化,也可用于单组分的准确分析。

硅胶柱层析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分离分析结果,它与其它分离分析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方便和分析效率高。

硅胶柱层析分子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分离:一种是吸附,另一种是偏析。

在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被吸附在柱粒子表面上,并且不会溶解,而在偏析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在柱粒子表面上同时进行偏析和均相移动,也就是说,不同结构的分子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分离混合物中的分子。

硅胶柱层析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将硅胶柱放入柱层析装置中;第二步是向硅胶柱中加入待分离分析物;第三步是使用柱层析仪进行柱层析测定,即将分析物在柱中均匀地向下移动;最后一步是收集偏析后的分子产物。

硅胶柱层析技术在有机合成研究和有机分子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分离有机混合物、有机废水处理、有机物种鉴定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应用等方面非常有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可以用于鉴定相似的有机物;可以用于检测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可以用于分离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如香料中的混合物;还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此外,硅胶柱层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分析,如可可粉、乳糖、蛋白质分析等,以及药物分析,如抗生素分析、降脂药物分析等。

它甚至可以用于环境分析,如溶解性有机磷、元素烃的分析,在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中也有重要作用。

硅胶柱层析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

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用于大规模分离复杂的物质,这使得它成为有机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硅胶柱层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准备样品及配制溶剂:一般需要将待测物质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其溶解度较大,且不产生化学反应。

根据分析目的选用不同的溶剂,以保证分离效果。

2.准备硅胶柱:硅胶柱由无色透明的硅胶胶体组成,直径一般为1-2.5厘米,长约10-40厘米。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与柱高、柱径、胶体的大小和分布、溶液的流速等因素有关。

在选择硅胶柱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柱径和柱高。

3.测试流速:测试不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测试方法为将流速调节为不同值,测定每个流速下所采集的溶液吸收曲线,最终确定出最佳的流速。

4.样品处理:样品从洗脱液中洗脱出来之后,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用过滤膜、离心、深度过滤等方法,来去除样品中的离子、颗粒等。

5.动态洗脱:先在洗脱液用水稀释3-5倍,使液面齐平。

关掉泵阀使得管路只循环搅拌。

将占底部10%的甲醇浸入硅胶柱底部粉末颗粒中,然后打开泵阀。

保持洗脱液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然后逐渐开始动态洗脱。

6.收集洗脱液:可以采用分批收集和连续收集两种方法,最终将洗脱液图谱编制。

1.操作前,务必检查所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液体循环是否通畅,以及所有参数(如气温、流速、洗脱液配比等)是否调整合适。

2.在操作时,不能超量进样,以免产生超过硅胶柱承受能力的负荷。

3.在操作中,应注意洗脱溶液的挥发和流动,以避免水分汽化,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密封管路和溶液,防止冷凝积聚。

4.硅胶柱层析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提供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经验,同时要持续关注硅胶柱的干燥程度,确定每步操作的效果,以保证精度和安全性。

5.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简化重复操作,减少操作依赖,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操作相对简便,可以大量产生准确的结果,因此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硅胶柱色谱层析 杨列超

硅胶柱色谱层析 杨列超

The end,thank you!
祝老师同学假期愉快!
• 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填结实;第二、 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 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也 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 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但我的 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 要。
• 匀浆法: 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 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 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乙酸乙酯/丙酮,如果 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 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 1%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 柱。
•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 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 后再旋去溶剂。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 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 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 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 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 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 加入。然后用少量溶剂洗涤后,再加入。湿法较 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 上样完毕后,接着即 用淋洗剂淋洗。
• 淋洗剂一般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 稀释一倍后的溶剂。由于层析柱和薄板的不同, 即使两者使用的硅胶都相同,但是在把TLC分析 得到的展开剂用在柱层析时,也显得极性偏大, 所以要稀释一倍,但又不能稀释太多,否则成了 靠扩散作用来分离,效果也不会好。 • 上样时注意沿着柱内壁慢慢加入,始终保持硅胶 上端表面平整;上样量为硅胶的1/60~1/30。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一、硅胶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二、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三、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

称量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2.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

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技术
➢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 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 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 其实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称 作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
▪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 的分配方法。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 相,一个是流动相。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 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 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2.5 检测 2.5.1 初步检测
当冲洗溶剂流出一定量后,可对流出液进行初步检测,并且将锥形瓶 更换成小试管进行收集。一般只进行初步的快捷检测,因此通常是取 一小薄层板,用铅笔和直尺将硅胶板分划成多个小方块,并按一定的 次序编号。取一根内径为左右的玻璃毛细管蘸取少量流出液,点于薄 层板的一个小格内,待半点干后,然后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检测。
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所柱④以子其 粗显他了色条,件上:相样一同后般的样时品常候的,原用常点物压就柱小理是(效反检率映测最在高柱法的子,上和但就化是是时样学间品也层检最比测长较,薄法比)如,.物天这然样理化相检合对物的测的减分小法离了,分中一离首个 的柱难先子度几。有个紫月也外是有光的。 乙醇等法)然后,紫用毛外细光管或常微量用点两样管种将试波液长点到(薄2层54板n上m. 与365nm).其次是碘蒸气显色法.化学检 取薄一层根 色出内谱径的法为展左开通右方常的法玻有惊璃上毛行醒细法显管,下蘸行色取法少剂,双量向直流展出开接液法,喷,径点向雾于展薄.开层显法板色等的。一剂个小有格通内,用待半显点色干后剂,然和后专用物用理的显或色化学剂的方.通法检测。 柱考层虑析 有用实限际柱显上填是料色在的剂扩吸散附最和量分常离见之间的的权是衡硫。 酸-乙醇或甲醇(1:1)溶液,喷雾后,有的化合物立 所以其即他条反件相应同,的但时多候,数常压化柱合是效物率最需高加的,热但是后时间经也历最长数,比分如钟天然才化合显物色的分,不离,同一个化柱合子几物个月的也反是有应的。 用文普献通 中不的有载写同薄用片正,所制己成烷以薄的颜板,太,把色贵欲了分也,离往除的非物往特质别点不需载同要薄不板.要专上用,放用不于然显小银型子色玻哗璃剂哗缸的是或,广流指口的瓶对比中淋展某洗开剂个,干还燥或快后,某显不色过一,因观类为察极斑化性点很分合小离物,情有况显时. 还是非它不可。 化取学出检 硅色出胶法的的通一常种试惊方剂醒法显是,利色将剂该用直柱接放化喷置合雾一段. 物时间本,让身溶剂的自然特挥有发完性后,质倒出,或硅胶利. 用其所含的某些官能团的 显色剂特有通殊用显反色应剂和.展专用开显色后剂根. 据斑点的,可以粗略的估计待分离物的含量的大小.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其实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石油然、医药和食品行业到环境监测和地质探测等,均有较多的应用实例。

本文主要介绍硅胶柱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与传统柱层析相比,硅胶柱层析优势明显的方面。

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的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在柱芯内以非常小的有机聚合物分子、离子膜、金属离子和其它活性体等作为分子亲和层,实现被测物质分子与分离剂的作用而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技术,属于无溶剂柱层析。

硅胶柱层析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硅胶柱包覆的分子间的物质相互作用,利用不同的溶剂扩散和极性交互作用的强弱,实现物质的分离。

而柱芯分离机构,其正要运用的就是溶剂扩散和极性交互作用的强弱。

传统的柱层析方法,需要将分离剂和溶剂混合,由于分离剂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其混合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但是由于它们可以混合质量的不同,因此很难实现较高的分离精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溶剂渗透的存在,会大大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准确性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与传统柱层析相比,硅胶柱层析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它不仅能够实现廉价易得的分离,而且还能够达到较好的精细程度,其效率和精确度能够明显提升。

另外,由于它可以大大减少添加溶剂,因此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实验的复杂性。

最后,当涉及到某些有毒物质的分离时,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无溶剂的特性,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有效的保护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的无溶剂化学分析技术,与传统柱层析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廉价易得、效率高、精细程度高、不添加溶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传统柱层析方法容易受到溶剂渗透的影响,而硅胶柱层析则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因此今后由于硅胶柱层析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得化学分析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一、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 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 0.4 左右,所以要称 40g 硅胶,用烧杯量 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 /乙酸乙酯 /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 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 硅胶 H,0.5ml 收一馏分; 1-2g 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 目),20-50ml 收一馏分。

柱层层析硅胶cas

柱层层析硅胶cas

柱层层析硅胶cas柱层层析硅胶(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简称CC硅胶)是一种用于化学分离和纯化的常见技术。

它是在硅酸盐基础上制备的,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它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

固定相是填充在柱中的硅胶,它的粒径和孔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流动相是溶剂,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和性质来调节吸附和洗脱的效果。

在柱层层析过程中,样品溶液首先被加载到柱上,然后通过溶剂的流动,溶液中的不同组分会以不同的速度在固定相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柱层层析硅胶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柱子:选择合适大小的柱子,装入硅胶并均匀填充。

2. 预处理硅胶: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去除杂质和水分。

3. 样品加载: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加载到柱子上,可以使用注射器或滴管缓慢加入。

4. 溶剂流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缓慢地通过柱子,使样品分离。

5. 分馏收集:通过收集不同时间或体积的洗脱液,分别收集不同组分的纯化产物。

柱层层析硅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它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提取目标化合物。

柱层层析硅胶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硅胶的粒径和孔径大小、溶剂的选择和流速、样品的性质等。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柱层层析硅胶还可以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的蛋白质纯化和寡核苷酸分离。

在这些应用中,硅胶通常需要经过修饰以增加特异性吸附。

此外,柱层层析硅胶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柱层层析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通过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样品的分离。

在化学实验中,柱层层析硅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领域。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技术

1.确定干燥、不含溶剂的待分离粗产品的重量。

2.用薄层色谱(TLC)选取溶剂体系,使Rf的值处于0.2~0.3之间。

3.确定用于样品上柱的方法。

可有三种选择:净试样法,溶液法(湿法)或硅胶吸附法(干法);对于液体和固体,较为普遍的方法是溶液法(湿法)上样,即将样品溶于溶剂中,然后将溶液加入分离柱。

4.确定合适的硅胶和化合物的比例。

对于简单的分离,通常要求两者的比例为30~50:1(重量比);但对比较困难的分离,需要的比例高达120:1。

5.选取合适的分离柱——硅胶量决定了分离柱的尺寸,一般选用短而粗的加压柱。

6.选取合适的收集用容器——将硅胶体积除以4,然后选取能装下这个体积的容器就可(20L 的硅胶对应于5 L的组分)。

7.装柱。

戴好活性炭口罩,在(落地)通风橱中装好分离柱,干法和湿法装柱均可,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

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

8.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待分离粗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
4cm),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9.样品的收集。

一边收集样品,一边进行色谱分析(TLC、LC-MS或HPLC)跟踪柱子的分离进程。

10.将所需纯度的流出组分合并后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

11.当完全除去溶剂后,进行分析(LC-MS、HPLC、或NMR等),称重。

12.按相关规程进行清场处理。

硅胶柱层析技术中样品制备与填充优化策略

硅胶柱层析技术中样品制备与填充优化策略

硅胶柱层析技术中样品制备与填充优化策略硅胶柱层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在进行硅胶柱层析前,样品制备和填充优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在硅胶柱层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样品制备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加快分离速度,获得更高的纯度和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样品制备策略:1.溶液浓缩:如果样品的溶液浓度过低,可能导致在填充硅胶柱时样品无法完全被吸附。

因此,将样品浓缩到一定程度,使溶液浓度适中,可提高吸附效率。

2.去除杂质:样品中的杂质可能干扰目标化合物的吸附和洗脱。

因此,在进行硅胶柱层析前,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例如,可以通过过滤、沉淀、萃取等方法去除悬浮颗粒、溶解物等杂质。

3.酸碱调整:对于酸性或碱性化合物,可以通过调整样品的酸碱性来改变其离子态,从而影响化合物在硅胶柱上的吸附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分离效果,提高纯度。

二、填充优化策略填充是硅胶柱层析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个均匀、紧密且稳定的填充能够保证柱层析的分离效率和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填充优化策略:1.填充剂的选择:硅胶柱层析的填充剂主要有多孔硅胶和非极性硅胶。

在选择填充剂时,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来确定合适的填充剂。

例如,对于极性化合物,可以选择非极性硅胶填充剂。

2.填充工艺控制:填充柱时需要严格控制填充速度、填充压力和填充剂的均匀性。

填充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填充不均匀,影响分离效果。

填充剂的均匀性可以通过振实和压实等方法进行调整。

3.填充剂保护:为了保护填充剂,避免在填充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导致填充剂破碎或磨损,可以在柱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放置一层玻璃纤维棉或亚麻绒。

总结:在硅胶柱层析技术中,样品制备和填充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样品制备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产量,填充优化可以保证分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进行硅胶柱层析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液相色谱柱、操作条件的设定等因素。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1.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基于样品在固体基质(硅胶)中的分配和吸附行为实现物质的分离。

具体原理如下:1.1 分配行为硅胶柱层析基于物质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在硅胶柱层析中,样品被加载到硅胶柱中,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某些组分更喜欢分配到固定相中,而某些组分更喜欢分配到流动相中。

这种不同分配行为导致了物质在硅胶柱中的分离。

1.2 吸附行为硅胶是一种亲水性的材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表面吸附能力。

在硅胶柱层析中,一些组分会通过吸附作用而被保留在硅胶上,而另一些组分则会轻易通过硅胶柱,快速被洗脱。

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成分和流速,可以实现对样品中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2. 硅胶柱层析的应用硅胶柱层析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2.1 生物制药在生物制药领域,硅胶柱层析被用于蛋白质和抗体的纯化。

硅胶柱能够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实现对其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溶液中纯化出来。

2.2 天然产物提取硅胶柱层析也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

许多植物和微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用天然产物,如药物、色素等。

通过硅胶柱层析,能够将这些天然产物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2.3 食品分析硅胶柱层析在食品分析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硅胶柱层析可以对食品中的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而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2.4 环境监测硅胶柱层析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

许多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可以将目标有机污染物从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来,以定量或定性地分析。

2.5 药物分析在药物分析领域,硅胶柱层析常被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硅胶柱层析,能够将药物中的杂质和目标成分有效地分离,从而提高样品的纯度和药效。

3. 硅胶柱层析的优势硅胶柱层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简单易用:硅胶柱层析的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有限的情况。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硅胶作为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基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作用。

硅胶具有大量的亲水性羟基(-OH)官能团,这些羟基能够与目标物质之间产生氢键或静电作用力,从而实现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混合物样品首先通过柱子,然后在硅胶填料中发生相互作用。

不同化合物在硅胶表面的亲和力不同,因此会在填料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通过适当调整溶剂的性质和流速,可以实现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的有效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装柱、样品加载和洗脱。

首先,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硅胶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柱子中。

填料的粒径和填充度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分离物质的大小来选择。

填充好柱子后,需要将柱子与溶剂进行平衡,使硅胶充分湿润。

接下来是样品加载的步骤。

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从柱子顶部缓慢地加入,让样品与填料充分接触。

在柱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会与硅胶发生相互作用,被硅胶吸附下来。

其他组分则会在柱中以不同的速度通过,从而实现了分离。

最后是洗脱的步骤。

在样品加完后,我们需要使用洗脱剂来将目标物质从硅胶上洗脱下来。

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目标物质与硅胶的亲和力来确定,通常是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或使用特定的洗脱溶液来实现。

洗脱后的目标物质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纯化。

硅胶柱层析分离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产物、生物大分子等。

在制药工业中,硅胶柱层析分离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纯化和质量控制。

在生物技术领域,硅胶柱层析分离常用于蛋白质纯化和分析。

此外,硅胶柱层析分离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柱层析硅胶原理应用介绍盘点

柱层析硅胶原理应用介绍盘点

柱层析硅胶的原理及其应用一.柱层析硅胶介绍:柱层析硅胶又称为层析介质,产品是以优质硅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处理制备成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范围、高纯度白色粉末。

广泛用于医药、化工、植提、生化等行业。

二.柱层析硅胶原理:硅胶层析法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极性较大的物质与硅胶作用强,保留时间长,极性弱的物质与硅胶作用弱,保留时间短,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通过反复的吸附、解吸过程,得以分离。

三.柱层析技术介绍: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其实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称作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

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相,一个是流动相。

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四.柱层析硅胶的相关应用: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和表征生物小分子,是新药研发中获得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层析法(Chromatography)是天然产物分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层析法最早是根据化合物颜色分离一些植物色素,如今,层析法已经演变成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有效的化合物分离和鉴定方法。

柱层析一般包括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和高压柱层析。

按照柱填料又可分为柱层析硅胶、离子交换层析、凝胶渗透色谱、疏水作用色谱等,其中以柱层析硅胶(正/反相)使用最为广泛。

与其他层析方法相比,柱层析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样品承载量大等优点,是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的首选方法之一。

五.相关厂家介绍:青岛邦凯十余年专注于硅胶基质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拥有:各系列色谱材料的产品线,新型高效分离材料设计、硅胶吸附分离性能可控定制、分离制备整体方案的设计和应用等多项核心技术。

能够为客户提供样品前处理-纯化-分析相关的多样色谱耗材产品,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批次间重复性良好。

柱层层析硅胶

柱层层析硅胶

柱层层析硅胶柱层层析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它是一种基于化学吸附和分子筛分离原理的技术,通过将混合物溶液经过硅胶柱层层析,使不同成分在硅胶柱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和分离,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纯化。

柱层层析硅胶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吸附和分子筛分离原理。

硅胶是一种多孔性固体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当混合物溶液通过硅胶柱时,不同成分在硅胶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纯化。

硅胶柱层层析技术的分离效果取决于硅胶的孔径大小、表面性质、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

柱层层析硅胶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样品制备、柱层层析、洗脱和收集等步骤。

首先,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制备好,然后将其加入硅胶柱中。

在柱层层析过程中,混合物溶液会逐渐通过硅胶柱,不同成分在硅胶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和分离。

接着,通过洗脱步骤,将吸附在硅胶表面的目标成分从硅胶中洗脱出来。

最后,通过收集步骤,将目标成分收集起来,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柱层层析硅胶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

它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各种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多肽、激素、抗体等。

此外,柱层层析硅胶还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化合物,如药物、天然产物等。

柱层层析硅胶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制药领域,柱层层析硅胶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纯化、抗体制备、酶制备等方面。

在化学领域,柱层层析硅胶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分离纯化、天然产物提取等方面。

在环境监测领域,柱层层析硅胶可以用于水质分析、土壤分析等方面。

柱层层析硅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它在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纯化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 湿法上样,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 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 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 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 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 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 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 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 ,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 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 品202随0/7/9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
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 ,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 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 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 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 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 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②小型色谱法.用普通的载薄片制成薄板,把欲 分离的物质点载薄板上,放于小型玻璃缸或 广202口0/7/9瓶中展开,干燥后显色,观察斑点分离情
4.2.2 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方法有上行法,下行法,双向展 开法,径向展开法等。
• ① 上行法:使展开剂由下向上爬.
• ② 下行法:使展开剂由上向下.该法可使 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2020/7/9
•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 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 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 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 ,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 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 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 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 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 性等等。 2020/7/9
溶剂的选择
•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 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 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 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 ,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 。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 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 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 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 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 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 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 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 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 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 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 去氢谱1.5ppm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2020/7/9
TIPS:
2020/7/9
①微量圆环法:将欲分离的物质,按常规方法点 在薄板,两点相距2-3cm,再用毛细管吸取所 实验的溶剂系统,垂直放于样点中心,让溶剂 自毛细管中依中立流出进行展开,干燥后显 色.观察斑点的分离情况.背试物质为未知化 和物时,常先用低极性溶剂展开,如式样留在 圆点不动,则需增加溶剂的极性或增大洗脱 液的量,如移动过快,则必须用较低极性的溶 剂来调整.
2020/7/9
•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 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 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 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 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 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 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 ,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 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 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 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 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
②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 去202空0/7/9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
2.3.2试样的加入 ①将试样溶于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中,再沿
色谱管壁缓缓加入。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 。 ②或将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中,与少量吸附 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后使呈松散状 ;将混有试样的吸附剂加在已制备好的色 谱柱上面。如试样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解, 可将试样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 匀后加入。
• 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 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
• 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 • 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 • 4.可考虑用梯度法分开并洗脱
2020/7/9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 压。
•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 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 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 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2020/7/9
关于操作问题
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 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 (T型四氟节门三通接头)的。干法和湿法 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 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 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 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 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 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 就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 气202泡0/7/9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但是柱子更忌
2、操作步骤 2.1 硅胶准备
硅胶一般选用250-400目(即40-63μm直径
2020/7/9
2.3 装柱
2.3.1 吸附剂的加入
①干法: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振动管 壁使其均匀下沉,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开 始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或将色谱管下端 出口加活塞,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旋开活 塞使流动相缓缓滴出,然后自管顶缓缓加 入吸附剂,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在管内 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操作过程中应保 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 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 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氯仿) ,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 或202加0/7/9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
• ③ 双向展开法:取方形薄板像纸色谱一 样进行双向展开.
• ④ 径向展开法:可将吸附剂涂成圆形或 扇形,在圆心部分加如展开剂,使薄层径向展 开.
2020/7/9
4.3 显色
展开后,如物质有色,可明显的在薄层上观 察到它们的位置.如无色,则要通过一定的方 法显色,定位,一边确定斑点的位置及大小.
4.4 常用溶剂的极性
2020/7/9
2.5.2 正式检测
①点样: 取分部收集的冲洗溶液进行分别直接 点样,如果冲洗溶液太稀,浓度太小,可先浓缩 .点样的容器一般用玻璃毛细管,点样斑点的 直径一般为3-5mm.
②展开:在普通的展开槽中进行,展开方式常选 用上行展开.
③展开剂:使用冲洗溶液.
④显色:一般常用物理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物 理检测法中首先有紫外光法,紫外光常用两 种波长(254nm与365nm).其次是碘蒸气显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 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在薄层色谱中,当溶剂的极性太大时. 会使待分离物全部接近溶剂前沿,当溶剂的 极性太小时,又会使待分离物几乎全部保留
2020/7/9
柱层析
•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 • 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 • 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 •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 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柱色谱、平板色谱 和棒色谱三种,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柱层析和 薄层层析,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应用。
2020/7/9
柱层析
1、吸附色谱的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硅胶与被分离物质之间产
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作用 两种。物理作用来自于硅胶表表面与溶质 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化学作用主要是硅 胶表面的硅羟基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氢键 作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 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 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 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 搅拌。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 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 ,说明 2020/7/9 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 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 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 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 脱。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 ,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 (20220/70/9 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4 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也许是整个柱色谱分离操作中 最困难之处,也是实验成功的最关键之处.溶 剂通常先利用简便的硅胶薄层色谱进行筛 选.
4.1 薄层色谱点样
把样品溶解在一种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如 氯仿,丙酮.甲醇.乙醇等)然后用毛细管或微 量点样管将试液点到薄层板上.点样量要适 当,一般点样量少些,则分离叫清晰.但要注意 到检测灵敏度.
2020/7/9
➢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 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 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 其实硅胶柱层析技术也可以称 作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
2020/7/9
•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 的分配方法。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 相,一个是流动相。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 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 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