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程课件
通过观察和感受蝉和贝壳的生命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短文中,作者通过观察和感悟,与自然产生了互动。这启示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和珍惜与自然的每一次接触,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人与自然的互动
尊重自然
06
CHAPTER
总结
通过《蝉》和《贝壳》两篇短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珍视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语言简练、意蕴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作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层次,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阅读技巧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探究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生活态度,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些思想。
CHAPTER
短文《蝉》分析
01
02
通过对蝉的观察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描述了蝉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蝉在夏季高声鸣叫的特点。
采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细节刻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通过对贝壳的观察,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度过人生。
作者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如形状、颜色、质地等,使贝壳形象栩栩如生。
描述细腻
通过描绘贝壳,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
情感表达
贝壳作为象征,代表了生命的脆弱和美丽,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象征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蝉、贝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准确翻译和理解两篇短文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能够自主探究出两篇短文中的深层含义,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和意义,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两篇短文的主旨,领悟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蝉》中“知了”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蝉的声音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新课:教师呈现两篇短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出两篇短文的大意和主旨。
3.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探究两篇短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练习巩固:教师提供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PPT、板书、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参考资料:《初中语文必读名著》、《初中语文教参》等。
2.多媒体资源:蝉的图片和声音、贝壳的图片等。
3.网络资源:初中语文在线学习平台、百度百科等。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蝉》和《贝壳》这两篇短文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理解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深层含义,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1) 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小的东西都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2)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 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 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2.指导朗读。
(1)字音蝉(chán )收敛( liǎn )颤动(chàn )聒(guō )宽恕(shù)(2)字义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底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活动】思考:1.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点拨】:相同之处:(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短文两篇 《蝉》《贝壳》 说课稿
《短文两篇》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短文两篇》,包括两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属于一篇自读课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表达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
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人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对短文两篇的理解是:《蝉》这篇短文,是由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贝壳》一文,作者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展开独特的联想,阐释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态度:人应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未来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两篇短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蝉》,第二课时学习《贝壳》,本说课材料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根据单元之总要求及本课特点,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通过朗读,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对生命的感悟。
③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重点是: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内容,感悟主旨;难点是对主旨句的理解。
二、说教法这是一篇哲理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
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在导入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夏天里蝉在树上鸣叫的画面,这是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这样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请同学们在课 后阅读与“蝉” 或“贝壳”相 关的其他文章, 并写下自己的
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以 “生命的意义”
为主题,结合 “蝉”或“贝 壳”的形象, 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设计)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方法与手 段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短 文两篇(蝉贝壳)的主要内容,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 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培养学生的生 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 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必做题
搜集有关“生命”的资料, 并写一篇短文
背诵短文《贝壳》
阅读《昆虫记》或其他相关书 籍,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选做题
请同学们从文 中挑选出自己 喜欢的语句, 并谈谈自己的 感受和体会。
请同学们根据 自己对文章的 理解,设计一 份与“蝉”或 “贝壳”相关
讲授法:教师讲授 短文两篇(蝉贝壳) 的背景、内容和特 点等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 组讨论短文两篇(蝉贝 壳)的主题、表达方式 和写作技巧等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 体等手段,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短文两篇 (蝉贝壳)的意境和情感
练习法:布置相关 练习题,巩固所学 知识和提高应用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的内容和主题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6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6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着?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
”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问题研究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
《短文两篇·蝉和贝壳》的说课简稿
《短文两篇·蝉和贝壳》的说课简稿确定目标一、课标摘引1、【阅读目标】欣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以此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写作目标】多角度的观察生活,感情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课标分析分解关键词:领悟说出品味表达核心概念:领悟内涵说出体验品味语言表达感受扩展的行为动词:画出读出说出比较归纳总结学习写出确定的行为条件:结合文意小组合作联系生活激发自我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有感情准确恰当运用真挚三、确立学习目标1、画出并有感情地读出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结合文意,恰当地说出句子的意义及字里行间作者蕴蓄的情感。
2、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的异同,并加以归纳总结。
3、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出哲理的写作方法,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4、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真挚地写出自己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其中1、2是教学重点,3、4是教学难点。
)落实目标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情感导入二、<设身处地品真意>无限走近(走进)走近蝉和贝壳: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蝉和贝壳生命成长历程的资料和图片。
走进文本:(一)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性阅读】:快速浏览课文,交流初读感受。
(二)触摸文脉的跳动【理解性阅读】:小组合作,筛选有效信息,理清文章思路。
《蝉》中,烦蝉---惊蝉---叹蝉---恕蝉;《贝壳》中,绘贝壳---赞贝壳---悟人生。
(三)汇聚文本的美言美蕴【欣赏性阅读】:上面两个环节,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已经画出了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语句。
这个环节是要学生富有感情地诵读,并说出自己体味到的作者蕴蓄其中的情感。
当然,读只是起点,重要的是读完之后学生的自我反思及与其他同学地互动交流。
(四)诠释文本的深意【对比、探究性阅读】: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老师给出探究的方向,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主题、写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壳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短文,理解短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壳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壳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引入蝉和贝壳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短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壳的形成过程。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讨论蝉的生活习性和贝壳的形成过程。
(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用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短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蝉和贝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自然界中的蝉和贝壳,体会生命的奇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
(2)学生的朗读、表达和练习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拓展作业的创新性和深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相互学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蝉的生活习性和贝壳的形成过程。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过程和方法目标:对比探究阅读。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课型及教学思路: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在写作方面要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另外,可以给学生推荐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短文两篇:《蝉》《贝壳》(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小的东西都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2.指导朗读。
(1)字音蝉(chán)收敛(liǎn)颤动(chàn)聒(guō)宽恕(shù) (2)字义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底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4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
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
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理解文中生动、优美和含义丰富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点]:
研读赏析第一对斑羚成功飞渡的描写。
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习难点]:
通过思考与体验,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性的人文精神.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例
如: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短Leabharlann 两篇·蝉·贝壳》教案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小的东西都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细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短文两篇〈蝉.贝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第三课,是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短文两篇》从细小的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内容《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贝壳》的作者是一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蝉》的写法不同,《贝壳》一文直入主题,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之后作者又联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的生命,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命应该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3、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b、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说学法1、朗读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
3、联系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三、说教法在这堂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蝉贝壳的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懂得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蝉贝壳》的阅读与理解;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3. 课文中的句子和语法结构的分析;4. 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展示蝉贝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蝉贝壳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蝉贝壳》;(2)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含义。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模仿;(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3)教师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2. 朗读与表达:学生是否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表达;3. 作业与测试: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蝉贝壳的实物或图片;2. 课文《蝉贝壳》的文本;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4.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或物品。
六、教学扩展: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蝉贝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蝉的生活习性;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蝉贝壳的特点,通过展示和讲解,向其他小组介绍;3.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用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他们对蝉贝壳的想象和创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说课稿第【1】篇〗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平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短文两篇——禅、贝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两首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散文的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散文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大体把握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散文以情成篇,以理服人。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
如上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
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欲扬先抑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
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朗读法、对比探究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
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2、夯实基础
(1)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小思和席慕容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创作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为更好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
目的是“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
(2)自由朗读课文。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此环节教师指导诵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在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
(1)《蝉》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
生发了哪些联想?
此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明确答案: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贝壳》一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
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课文最后一段说“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4)、这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课文,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且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更深一步的分析体会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
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要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明确答案:
(1)、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
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
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明确: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
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5、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6、布置作业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