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传播学的创立与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ab420210a6f524ccbf855e.png)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2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2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https://img.taocdn.com/s3/m/bdd97dc3a58da0116d174915.png)
信息
二、舆论领袖 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 积极接受 , 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舆论 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舆 论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舆论领袖”的提出夫兰(1912—1961)
(1)微观的传播技巧研 究:态度说服理论; (2)控制实验法。 (3)耶鲁学派 代表作: 《传播与说服》 “耶鲁大学态度与传播研 究丛书”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第一节 传播学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传播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形成 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形成是 有基本前提条件的。
1.
2.
3.
20 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 代。 传播业的诞生。 科学发展的基础。
(二)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
霍夫兰的这项研究给传播者的启发可以概括为两点: 1、为了进行有效的说服,重视传播的来源。 2 、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传播的内容本身。 脑 白金广告视频全集.flv
第三节
传播学的创立者施拉姆 及其贡献
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1907一1987)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 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 传播学。 二、施拉姆不断著书,目的在于立说,推进 传播学的壮大。
研究在俄亥俄州的伊利县进行。 这项调查旨在研究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对于个 人决定的影响。 研究预期:媒体在改变个人选举的选择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试图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 们关于在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 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 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 些关键个人,这些人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 际传播联系而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形成两级 传播。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f897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0.png)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2f3d49ad02de80d4d8407a.png)
第一章——导论1.1动物之间有传播活动吗?这种传播活动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有何区别?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
鸟鸣犬吠,群狼出没,蜜蜂、蚂蚁相呼自己的同伴共同劳作,都是借助信息的传播去维持生存和保护自己。
不过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单纯的发射性的信息传递,而人类的传播是已经演进到更高阶段的有目的性的信息传递,也就更有研究的价值。
人类的传播具有社会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够运用描述或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从事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
1.2简述传播是信息共享的含义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指人们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认知的共同性。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传播表面看起来是共享一组信息符号,但事实上是共享了符号的意义。
同时,信息的共享和商品的交换有着本质不同,在商品交换中,当甲方把物品转移到乙方手中时,甲方便不再持有原有的物品。
但甲方和乙方共享信息时,甲方决不会由于传递信息而使自己失去信息,而且信息还可以辗转相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1.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和传递信息。
2、大众传播锁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4、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6、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既包括传播机构对特定受众的选择,也包括受众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间的选择。
1.4简述自我传播的特点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传递。
它集中反映了人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而且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394ad34431b90d6c85c7e3.png)
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 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 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 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传播过程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 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传播学发展阶段
v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v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v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v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v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三、传播学的先驱们 v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v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5、在社会上,美国大众传媒与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v 6、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
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 “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v 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doc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 发展
2020/12/10
第二章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v 传播是人类一种自发的、必需的一种活动,是 人的一种本能。而传播研究相对比较晚,在我国可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的游说。
v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 成于20世纪下半叶,首先诞生在美国。1949年,美 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编写了《大众传播学》一书, 标志着大众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自考传播学概论自考学习笔记
![自考传播学概论自考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729b5683c4bb4cf6ecd147.png)
传播学概论2011年7月自考小抄_学习笔记第一章导论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4.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5.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6.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7.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8.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20dc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3.png)
魔弹论
魔弹论是早期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理论,它认为 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直接左右受众 的意见和行为。
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认为传播媒介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 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重要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 度。
媒介研究
媒介研究
媒介即讯息
媒介环境学派
新媒体研究
媒介研究是传播学中的重要领 域之一,它研究媒介的特性、 功能、发展历程和影响。媒介 研究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媒 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媒介与文 化的互动。
政治经济学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等对媒介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的诞生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香农等人的研究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学与计算 机科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逐渐增多。
传播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结构主义等 理论流派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 领域。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
• 传播学的起源 •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 传播学的前沿研究 • 结论
01
传播学的起源
早期的传播研究
01 古典时期的传播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探究,以及 文艺复兴时期对印刷媒介的研究。
02 近代传播研究
随着印刷媒介的普及,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对报 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研究。
欧洲传播学的特点
03
欧洲传播学研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强调传播在政
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传播学在全球的扩散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学逐渐成为全球 范围内的热门学科。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f7ebcc852458fb770b56a0.png)
路漫漫其悠远
二、传播学发展阶段
❖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路漫漫其悠远
之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著名大学 攻读研究生课程。其间,他曾去柏林大学 学习心理分析学说。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 1927~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 治学。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 。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1954年 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8年 12月18日逝世。
路漫漫其悠远
传播过程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 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路漫漫其悠远
这一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 容: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 析”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 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活动特点和大选,使
其政治家重视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 美国的驴象之争.doc
路漫漫其悠远
美国的驴象之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7db1e33ee06eff9aef80724.png)
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涉 足传播学研究; 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1942); 《人民的选择》(1948),提出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 袖”; 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小
结:
1 2 3 4 5
——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 一集大成者: ——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 ——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 ——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 ——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二)两大学派的形成 ——差异与比较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 Vs 为何传播 研究方法:经验事实、量化统计 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研究取向:“只知拜佛 ” Vs “只想拆庙”
传播学者E.M.罗杰斯的归纳:
经验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 定量的 功能主义的 具体实证的 注重效果研究 批判学派的特征 批判的 思辨的 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联系的 注重效果分析的
2011-12-7
.MASS COMMUNICATION.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 本书的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 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 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 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 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本书对 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 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 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 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 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 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 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传播学概论 详细笔记 胡正荣 2017版
![传播学概论 详细笔记 胡正荣 2017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b1858350e2524de4187e0d.png)
传播学概论详细笔记主编胡正荣副主编周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传播学史第一节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
大众传播学-详解
![大众传播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079bce0b4c2e3f56276315.png)
大众传播学-详解大众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 Studies)目录• 1 什么是大众传播学• 2 大众传播学的来源• 3 大众传播学的源起[1]• 4 大众传播学发展的历史轨迹[1]• 5 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1]• 6 大众传播学的现实意义[1]•7 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学[1]•8 参考文献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主要研究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现象以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大众传播学的来源大众传播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行为科学,二是信息科学,三是新闻学。
如果我们把大众传播学比做一条大河,那么这三个来源就是它的三条支流,而这三条支流又有各自的更小支流。
也就是说,这三个来源实际上是三组学科群,而不仅仅是三个学科。
比如行为科学至少就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信息科学则指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即俗称的"三论",新闻学又涉及新闻理论、新闻历史、新闻伦理、新闻业务等内容。
在这三大来源中,大众传播学从行为科学里汲取了实证方法及其科学理念,如设计问卷、调查访谈、抽样分析等;从信息科学里借鉴了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如信息、控制、系统等;从新闻学里继承了研究对象及其学科领域,如新闻传播的许多规律。
另外,传播学与新闻学除了继承与借鉴关系,还有互相渗透与彼此依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类似于战略学传播学与战术学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的源起[1]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四名美国社会学家最早开始关注和研讨传播问题。
他们是米德(Goerge Herbert Mead)、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杜威(John Dewey)和帕克(Robert Eara Park)。
他们发现大众媒介的功能极其重要,于是开创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美国传播研究。
杜威深为关注“大众”社会的现象,特别大众对媒介的一窝蜂反应。
传播学重点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重点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4f3aee276a20029bd642da7.png)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①媒介制度。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大众传播学第2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8fbc23c281e53a5902ff18.png)
2019/7/9
信息爆炸的主要表现 新闻信息满天飞 娱乐信息急剧攀升 广告信息铺天盖地 科技信息飞速递增 个人接受信息严重“超载”
2019/7/9
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 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 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 成为主流。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019/7/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和动物传播的局 限性 (2)掌握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3)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019/7/9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被动适应环境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
人类彻底摆脱动物状态,形成体内音声符 号系统
文字传播 从体内信息系统过渡到体外信息系统
印刷传播
实现信息的大量生产、大量复制
电子传播
实现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 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
2019/7/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 示现的媒介系统: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 * 再现的媒介系统:绘画、文字、印刷、摄影等 * 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与狼共舞 从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 到文字的出现,也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
第二章传播学学科确立及发展史
![第二章传播学学科确立及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c3b7f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5.png)
第二章传播学学科确立及发展史1. 传播学学科的起源与确立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与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行为日益普遍,人们对传播现象和传播效果的研究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迅速确立。
传播学的学科确立包括两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媒介技术的革新以及大众传播的形成;以及二战期间的政治宣传和战争信息战的重要性引起的传播学研究兴起。
2. 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关注点。
2.1 传统传播学阶段传统传播学阶段主要集中在传播媒体的功能和效果研究上。
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媒体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有多大。
研究者们主要关注媒体对观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2.2 社会学研究导向阶段社会学研究导向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兴起。
在这个阶段,传播学逐渐从技术和效果转向社会层面的研究。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传播行为的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他们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传播行为与社会结构、群体互动和文化价值等之间的关系。
2.3 认知心理学研究导向阶段认知心理学研究导向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开始兴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在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他们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个体在接收、处理和解释信息时的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心理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2.4 文化研究导向阶段文化研究导向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研究者们关注传播行为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他们认为传播行为是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对不同文化下的传播行为进行研究,揭示了传播和文化的复杂关系。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媒体文化、受众文化、跨文化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5 新媒体研究导向阶段新媒体研究导向阶段在21世纪初开始兴起。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新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1.传播学在1980年代传入中国。首先在台湾、 香港兴起,后才引进到大陆。 2.目前,2000多所高校中有近1/3开设了新 闻与传播学专业的课程。 3.传播学理论西方话语严重,尚处在译介、 阐释阶段。 4.从现实出发,强调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美国传播学诞生大事记
年份 事 件 主要概念 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宣传信息的符号 1922 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5 联合国教科文首次使用“大众传播” 1946 拉斯韦尔等编《宣传·传播·舆论》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时间 1982 事件 施拉姆访华、《传播学(简介)》、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提 出“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的方针。
1984
1986 1993 1997 2001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译成中文出版。
第二次传播学研讨会。探讨学科研究的框架和体系。 第三次传播学研讨会。确定研讨会每两年一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传播学列入学科目录。 将传播学升格为一级学科。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成 立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更名为新闻与 传播研究所。
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Lazarsfeld,Paul Felix, 1901-1976)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著作:《社会科 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 《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1.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2.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 里调查。 3.在《人民的选择》中明确阐述了舆论领袖和两极传 播理论,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4.提出有限效果论,为大众传播研究开拓了新的背景。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政治背景 1.总统选举。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内容就 是选举,特别是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参选的 政治家都要求助于媒介,利用媒介的优势为自 己宣传,包括各种广告、公关、演讲、电视辩 论等活动;并对对手的优势、特点,各种媒介 的特点,选民的特点,宣传的内容等进行研
究,这些研究就是一个传播过程的完整要素, 无疑促成了传播学的诞生。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实用主义的研 究,二是社会观的多元主义化。其理论立场是: ①维护现行的社会制度传播制度。 ②为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实现政治、经济、军事功能 服务。 ③实用性、经验性明显:探寻如何传播、如何有效 传播、传播活动自身规律。 ④落脚点在传播效果和受众(微观)更直接、更有 效地服务于实践。
第二章 传播学的创立与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传播学的创立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的奠基人与创立者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社会背景 学科背景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具备了属于 自己的学术范畴和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三论”、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学科。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正如施拉姆所说: 传播学是一个“公共汽车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都 可以在这里上车,也可以随时在这里下车。这就是说, 传播学存在于各学科对社会传播现象的研究之中。 传播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诞 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它生于美国,长于美国。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批判学派
2.批判学派的立场 ①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态度,批判资本主义社 会的大众文化。 ②研究焦点:传媒是以什么方式和手段剥夺人们权利 和自由的。 ③研究目的:探讨恢复人们被剥夺的基本价值的方法 和途径。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源自19世纪的实证哲学,受行为主 义心理学说的影响,作为一个学术流派成熟于 20世纪的40-50年代,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 等方法强调定量和统计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多以 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来研究传播及其过程与效果 之间的因果关系,开创了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 人类传播的传统。主要代表有:拉斯韦尔、拉 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伯、施拉姆等。
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哈罗德·拉斯韦尔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 美国学术联合会评价他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大师,各领域的 先锋”。其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 会中的功能和结构》、《宣传· 传播与舆论》、《世界革 命的宣传》等。对传播学的贡献: 1.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是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 2.开创了内容分析的传播方法。 3.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大众传播领域,提出“5W”模式 。 4.指出传播的三大功能:社会功能,环境监视、协调社 会功能和传承文明功能。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社会背景 无论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美国大众传播 业非常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深刻影响了 人们的生活,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许多负面 效应也不断凸现。如电影、广播、电视的出现,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休闲方式、物 质生产以及文化传统都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 是暴力、色情等内容的负面影响。这些方面促使 人们,特别是社会学家、传播学家、心理学家的 关心,对传媒提出批评,出现了经典之作。
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库尔特·卢因
库尔特·卢因(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是守 门人理论的创立者,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理 论”的最先提出者。代表作:《个性动力论》(1935)、 《拓扑心理学》(1936)、《解决社会矛盾》(1947)、 《群体生活的渠道》(文章,1947)等。
[1]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1页,第3页。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三大学派对比简表
学派名称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落脚点 研究立场
批判学派
辩证的、历 为何传播、为谁传
史的批判法 播,侧重价值判断
传播的意
义上 传播的效 果上 人与媒介 技术的关 系上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学派 1.批判学派 2.经验学派 3.媒介环境学派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批判学派
1.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
①“法兰克福学派”:由1923年成立于德国法兰克 福研究所的成员组成,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 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 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代表人物:霍克海默、 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弗洛姆、哈贝马斯。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1960年代开始在欧洲流行。 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 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从政治经济学 、主流意识 形态分析等角度进行批判。代表人物有:阿尔都塞、费 斯克等。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媒介环境学派 1998年,在纽约成立媒介环境学会(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由北美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两个学派 组成。它们彰显出的共性是对媒介的研究。张咏华称之为 “媒介分析”,李明伟称之为“媒介形态理论”,胡翼青 称为“媒介技术主义”范式。代表有: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Innis)、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保罗·莱 文森(Paul Levinson)、约书亚·梅罗维兹(Joshua Meyrowitz)。
美国哈罗德·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 传技巧》等。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宣传案例 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撤出基斯卡岛时搞了 个小小的心理战。当三万多名美军登上基斯卡 岛时,发现一地下建筑物门前一块“鼠疫患者 收容所”的招牌。美军惊慌失措,连续几天注 射疫苗,互相检查身体,闹得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这是一名日本海军军医想出的主意,想 借此吓吓美军,使美军不敢使用他们留下的粮 食和其它物资。美国人军心受到威胁,物资不 敢受用。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奥巴马是利用数字媒介竞选的获益者。 奥巴马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我的奥巴马” 网站,网站上提供了他支持者的名字和电话, 也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许多州的支持者。他竞选 团队的基斯·古得曼给每一位打过电话吹票的 支持者发电子邮件。他说:到2008年11月6日, 已有1053791通话记录。因此,“哈芬顿播报” 的创始人、总裁娅莉安娜·哈芬顿如此评论说: “奥巴马之所以能赢得总统选举,那是因为互 联网。”[1]
否定现状
经验学派
定量分析法 如何传播或有效传 定性分析去 播,侧重事实判断
肯定现状
媒介环境 学派
文化交叉法 媒介、媒介技术与 史学研究法 人类文明的关系
中性的、 人文关怀
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四位奠基人 1.哈罗德·拉斯韦尔 2.库尔特·卢因 3.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4.卡尔·霍夫兰 创立者 威尔伯· 施拉姆
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
首次用“大众传播” 首次用“大众传播学”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949 霍夫兰《大众传播实验报告》 1949 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5W模式
传播与说服 建构了大众传播学体系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的发展轨迹 1.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2.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传播学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创立
经济背景 1.美国独立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这几十年中,经济、科技、文化教 育和社会城市化等方面的进展,美国成为世界上 最强大的国家,这为大众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奠 定了社会基础。 2.二战后,美国自由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 使传播者花出大量人力、财力完善传播技巧、传 播效果等,客观上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