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水乳交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预设与生成水乳交融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多数老师认为预设和生成就如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本文通过列举两个实际的教学课例,阐述了预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反思明确了预设和生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关系,强调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缺一不可。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提醒教师们预设要全面,要精心。但我们强调预设,又不能受预设的束缚。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让预设和生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成就自己精彩的课堂!【关键词】预设;生成;反思;水乳交融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多数老师认为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难道真的如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吗?不!答案是明确的。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缺一不可。它们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应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记得那是一次公开课,上课的班级是七年级(1)班,学习内容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邓稼先》。因为是参加中心校的赛课活动,同时还要代表学校接受教研室领导的验收。所以我精心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我的设计思路顺利进行到了感知探究环节。我出示了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课文由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备课时,我自认为

这道题比较简单,学生会顺利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于是该环节我预设的时间很短。谁知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交流该问题时就出现了分歧,全班交流时竟出现了多样答案,学生更是各持己见,互不让步。由于我备课时没考虑周全,并没有设想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自己该如何引导,面对学生们激烈的争论,我的引导似乎不起一点作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在学生的争论中流逝,我暗自着急,此环节后还有更重要更精彩的环节,如此下去,哪里还会有时间进行呢?于是我选择了武断地否决学生的错误答案,自己说出了正确答案。为了赶时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很仓促,我和学生似乎都失去了激情,原本独具匠心的设计也体现不出其精彩了,直至下课铃声响起,我的课堂总结才刚刚开始……对“课文由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处理,是整堂课的败笔之处,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也让我精心准备的这节公开课功亏一溃。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对此进行反思,进一步意识到课堂预设的重要性。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更全面,更细致,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立体式互动中促使师生同成长共发展。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

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可见,备课需要我们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还要预设到学生的反应。预设是否精心,是否全面,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正如人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我们的课堂也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完美。即使我们的预设很精心,即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一节课太过完美,未免缺乏真实感,给人作秀的感觉。我认为,课堂因意外而真实,因生成而精彩,精彩的课堂更有效。

在一节语文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对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更深入的理解,我针对学生中“起外号”的现象反问学生:“同学们有谁喜欢别人喊自己的外号呢?”根据备课时的设想,不会有学生举手表示愿意让别人喊自己的外号。可偏偏班里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女孩子把手举了起来。我以为她没听清我的问题,就又重复了一遍,可她依然把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也都向她投来诧异的目光。我只好请她说说为什么会喜欢别人喊自己外号。她很干脆地说:“习惯了!”我听了心里暗喜:好,能扭转局面了。马上追问:“习惯了可并不等于喜欢,最初你喜欢同学们喊你外号吗?”谁知她又爽快地回答:“喜欢!”我心里暗暗着急,这样该如何往下进行教学呢?头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备课时注意到“起外号”有褒贬之分,可借

此机会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同一问题。于是我微笑着说:“那老师不用问你的外号是什么,就可以肯定,别人喊你的外号,一定是褒义的,没有捉弄人的意思,也没有挖苦、讽刺、嘲笑的意味儿。这说明,你的人缘很好呀!”那位女生笑着点点头。我请她坐下后,又追问:那为什么其他同学都不喜欢别人喊自己的外号呢?学生回答说有的外号带有侮辱性,有损被喊者的人格尊严,伤害其自尊心。至此,我就水到渠成地得出“起外号”有褒贬之分的结论,再次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学生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损害别人的人格尊严权。

接下来的教学,比设想中的还顺利:我引导学生站在多数同学的角度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站在那位女生的角度分析“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段小插曲,帮助我引导学生对这则论语理解的更清晰、更透彻!

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故意的调皮捣蛋,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那位女生说出“喜欢别人喊自己的外号”时,不速之客已不请自来了。由于我备课充分,有驾驭课堂的自信,做到了临阵不乱,灵活应对,没有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是灵活地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做到了及时捕捉课堂上的信息,并使之成为有效的动态生成资源,并能借助这个生成性资源,顺势引导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更加深刻,也更能接受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道理。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允许课堂上有不和谐的音符响起,巧妙地利用这节外之枝,让意外的生成成就我课堂上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总之,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预设要全面,要精心。但我们强调预设,又不能受预设的束缚。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让预设和生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成就自己精彩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