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服装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期间,对旧时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 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长短、开叉高低、有袖无 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 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 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有人曾将上海妇女旗 袍从1925——1940年的长度变化,绘成一个曲 线图,今天看看,殊为有趣。旗袍,顾名思义, 当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满清人所穿长袍; 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 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 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 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 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 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 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 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 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3.女子服饰的变化。(1)旗袍的流行:旗 袍式样的改革过程中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 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 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美。它是利用传统 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旗袍 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以后,中国民众审美观 念在服装方面的变化。(2)饰品佩戴的特 点:辛亥革命后朝着简约化的方向发展,而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兼具实用价值的装 饰成为时髦女性的爱好。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 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 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 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 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 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 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至于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 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 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 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我们现在在反映民国时期生活 的影视作品中,还常能看到。
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 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习惯和传统 服装的形制而创制的新服式,在国际上已被 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所以这是 “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
同时,中山装又实用方便,所以迅 速风靡全国。起初门襟上七粒纽扣, 孙中山把它改为五粒,象征五权宪 法。孙中山试穿后,认为这套服装 简朴庄重,胜过西服,大为赞赏。 后来人们把这套服装定型,称为中 山装。
中山装外形对称,大方、美观、实 用、方便,既可以用高级衣料制作, 也可用一般布料制作,很受群众欢 迎。在孙中山的倡导下,穿中山装 在全国蔚然成风。今天,中山装仍 然是中国男子最基本的服装之一, 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穿,而且广大 群众也穿。中山装已经成为世界公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组图欣赏
长袍马褂
西装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 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随着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 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 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 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 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 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 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 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 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 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 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 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 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 响的服装时尚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 种自翻领白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 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 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 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 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 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 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
3)西装流行的原因。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 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 剪发易服的产物。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 为时代潮流。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 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
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 帽、衣饰已受到人们的厌弃。但是,在民国初年,成 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 盲目的西化倾向;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 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主共和的建立实 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 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
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 选的服装。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是这 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 面,高领服装逐渐流行,它是现代中式 旗袍的雏形。
晚清女装:中式,布料。缠足,反映 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
民国女装:西式,小皮夹,皮毛质, 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已受到西方文化 的影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从家庭走 向社会。
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 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 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 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中山装
中山装。 资料图片中山装,在中 国几乎是尽人皆知,孙中山先生发 明并首先穿上了它。中山装的造型, 吸收了现代服装的特点,强调腰、 肩、胸、颈部和线条的整体设计, 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平面自然连袖剪 裁。它在立领上加了一条反领,相 当于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就兼 容了西服上衣、衬衣和硬领的长处。 穿在身上,精神抖擞,英姿勃勃。
长 袍 马 褂
长 袍 马 褂
西
服
问长袍题马思褂(考20?世纪上半叶流行)
从这些图片中发现男子的服饰的变
化特点。
鸦片战争后
(1西)装中西方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 文化的激烈的对抗(辛2亥)革西命后装的传入与 流行的大体情况。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 争以后,而真正流西式行服开装来+中则式是服在装 民国成 立中以山后装,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 规定为男子礼服之一,二是着装人数的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