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概念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一、种群定义与特征
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以下特征:同一时间内出生和死亡;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遗传一致性。
二、种群分布与密度
种群的分布是指种群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和散布范围,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的数量,是衡量种群数量和生态效应的重要指标。
三、种群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量分布情况,它反映了种群的生长和繁殖状况。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例,它对种群的繁殖和遗传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四、种群增长与数量动态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的增加过程,它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动态是指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它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种群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群遗传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突变、基因流、自然选择等。
六、种群间相互作用与竞争
种群间相互作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与被捕食、竞争等。
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种群在资源利用上的相互限制和排斥,它会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优势种的更替。
七、种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环境条件是影响种群分布和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而种群的生长和繁殖也会对环境
产生反作用,包括生物干扰和生态恢复等。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详解
高中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详解种群是生物学习的重要的知识点,下面的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一. 种群1. 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单位,具有基因交流的能力;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机单元。
要分清“同一个物体”和日常用语中“同一类生物”的区别,如:“虫、树、草、鱼、蛇、鸟”等不是一个种群,而是一类生物。
注意区分“种”与“纲、目、科、属”等分类单位。
例如:黄山上的全部黄山松是一个种群,而黄山上的所有松树就不是一个种群,因为除了黄山松,还有其他松树。
2. 种群的特征生物个体不具备这些特征。
(1)种群密度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捉放法):一般适用于动物,就是在一个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区域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即可算出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几率相等。
例如:假设在对某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A只个体,第二次捕获B只个体,其中标志个体C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N:A=B:C,N=(A×B)/C(只)②样方调查法:一般适用于植物,即在某一生态系统中,随机取若干样方,在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估数种群整体。
样方形态可以是长形、长方形、条带形和圆形等。
注意以下两个概念:样方(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2.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及相关计算;3.探究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
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一)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或中的。
是种群最基本的。
2.特点:①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中 (会/不会)发生变化,如蝗虫在夏天和秋天密度不同。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 (相同/不同),如一片草地上的仓鼠和野驴。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Ⅰ.逐个计数法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的方法。
Ⅱ.估算法(1)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种群密度。
(2)样方法①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也适用于及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植株上、等。
②步骤: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③【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调查对象:宜选用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难以计数。
b.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
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c.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确保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使结果(估算值)更接近真实值。
常用取样方法有(非长条地段)和(长条地段)。
d.计数方法: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应统计的个体和的个体。
边界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
(3)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适用于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②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③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密度=重捕中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 种群密度=④注意事项若标志易脱落,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标志明显,易被捕食者发现,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初次捕获后动物警惕性提高不易再被捕获,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较短,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若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较长,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 占 的比率。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一、种群的定义和特点种群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种群有自己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性等特点。
1.1 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发生变化。
种群数量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会受到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疾病、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种群密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1.3 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个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种群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或者均匀分布。
种群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生态学中的相互关系和种群动态。
1.4 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指的是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组织结构和组合方式。
种群结构包括了个体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体量结构和分布结构等。
种群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种群的增长和繁衍。
1.5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数量的变化比率。
种群增长率可以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来衡量。
种群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
1.6 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结构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物质的组合方式。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1.7 种群适应性种群适应性是指物种个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种群适应性可以通过物种的生理生态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衡量。
种群适应性的改变可以相关到环境的变迁和世界的气候变化。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和种群遗传结构等问题。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和前提。
2.1 种群数量动态种群数量动态研究的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种群数量动态可以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和分析来进行研究。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知识比钱更挑剔,知识的流动比钱更偶然更深层,有质量的知识都是整体流动的。
高中生物种群一轮复习(共19张PPT)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6)种群的存活曲线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能直够接直反接映决种定群种数群量数变量化变的化特的征特是征什是么什?么?
年龄结构
预测
性比例
间接影响
出生率
决 定
种群 密度
决 定 死亡率
直接 反映
种群数量
B 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 ,年末时为 110 ,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 ,死亡个体数为 10 ,则该种群的 年出生率为 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 越接近 1 ∶ 1 ,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 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 最高
2.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
A 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
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
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绍兴市的所有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吗?
如果你是计生部的领导,你会关注种群的哪些方面数据呢?
生物种群教案知识点难点分析
生物种群教案知识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点分析1.生物种群的概念及分类在生物种群的教学中,首要需要了解的是生物种群的概念及其分类。
生物种群是指一定生境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而生物种群的分类则主要分为密度型种群和离散型种群两类,其中密度型种群又分为随机型、指数型和对数型种群。
对于密度和生境的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等基础知识点,是生物种群教学的基础。
2.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指研究种群数量、分布和生态学特征之间关系的学科,是生物种群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种群生态学知识点的掌握涉及到物种繁殖与生长、个体死亡与捕食、生境和群落特征等方面。
其中,种群繁殖是种群生态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种群数量的增长和变化,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关于种群繁殖的知识点,包括种群增长曲线、种群扩散与繁殖、性比和繁殖行为等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理解。
3.种群进化种群进化是生物学中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在生物种群的教学中,也是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
种群进化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基因突变遗传、自然选择、基因流动以及环境适应等内容。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专业知识。
二、难点分析1.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生物种群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繁殖和死亡、种群的捕食和竞争、生境因素、随机事件和人类干扰等。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生物数量变化的规律和模型,包括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李雅普诺夫生长模型、混合种群模型等。
2.种群适应与进化种群适应和进化是生物种群教学中另外一个难点。
种群适应是指种群在生境中逐渐形成适应性的变异,进而适应环境。
而种群进化主要涉及到物种的进化、变异、分化和适应性变异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验的探索来理解。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从实例入手,逐渐感受并理解生物进化过程。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种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了解种群的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探讨一下种群的特征。
种群,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多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种群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首先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它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例如,在一平方千米的草原上生活着多少只羊,或者在一立方米的池塘水中有多少条鱼。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
对于植物,常用样方法。
比如,要调查一块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我们可以在这块草地上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以此来估算整个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对于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假设在一个池塘中,第一次捕获了 M只鱼并标记,然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捕获到的鱼中有标记的为 n 只,总捕获数为 N 只,那么该池塘中鱼的总数大约就是 M×N÷n 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重要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同样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一个地区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另一个特征。
它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量较多,幼年个体数量较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
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或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3)影响因素:突变、选择、迁移等。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2)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3)若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型( )答案(1)×(2)×(3)×(4)√解析(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不只是环境,还有基因突变、生物的迁移等。
(3)如杂合子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
某桦尺蛾种群中,黑色体色的基因为S,浅色体色的基因为s,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 、Ss 、ss 的个体数分别为10、20、70个。
假设该桦尺蛾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体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基因S 和s 都不产生突变。
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该种群产生的S 配子和s 配子的比值各是多少?子一代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提示 S 配子占20%,s 配子占80%。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SS 占4%,Ss 占32%,ss 占64%。
2.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提示 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S 占20%,s 占80%。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种群、第二章群落知识点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5.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分析: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①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蜘蛛、跳蝻等。
步骤:确定调查对象(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原因: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不好辨别);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正方形为宜;若样方内的个体数偏小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最好选择种群密度稳定时所对应的最小样方。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夹角上的个体。
对于边界上的个体,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②标记重捕法: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生物。
步骤:第一次捕获生物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保证充分混合。
第二次捕获生物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量记为n。
设种群的生物总量为M,则m/M=n/N注意:若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标记后易被天敌捕食,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第一次标记后,较短时间内进行重捕,则会导致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大,测得M值偏小。
若捕获时,网眼偏大,则会导致导致两次捕获数量偏小,测得的M值偏。
③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关系(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
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
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 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的后果:排挤当地的物种,改变原有的生物地理 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入侵种经常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 ,危及土著群落的 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
例题10:(09广东)有关“ 例题10:(09广东)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 10:(09广东 的实验, 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 pH值不影响 环境容纳量)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K
A 开始期 B 加速期 C 转折期 D 减速期 E 饱和期 Nt
A
B
C
D
E K/2
t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 ②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 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 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 ③ 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S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S型曲线。 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 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 液体培养基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配制培养基 灭菌 接种 培养 计数
初始时的种 群个体数量
瞬时增长率 (每员增长率 每员增长率) 每员增长率
dN/dt=rN
种群个体数量
Nt=N0ert
时间t处的种 时间 处的种 群个体数 间隔或世 代的长度
高中生物:种群
自然增长率<0,种群数量减少
自然增长率=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自然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加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大小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结构 1)概念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
例关系,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印度人口
♂ 生殖后期 ♀
♂ ♀ 美国人口
日本人口
♂♀
生殖期 生殖前期
增长型
预测种群密 出生率>死亡率 度变化趋势 越来越大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保持稳定
动态的基础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eg. 全国人口普查 取样调查法(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动物种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 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的过程: 捕捉→标记(记录标记个体数)→放回→重捕(记录重捕个体数和 其中的已被标记个体数)。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N)=标记个体数(M)×重捕个体数(n)/重捕被标记数(m)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小
思考: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数量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
不一定保持稳定。 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到 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 量还会受到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 5 )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 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 特别是如果第⑤点假设(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即没有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成立,这与前面我们所学的基因 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基因 AA 型频 Aa 率 aa 基因 A 频率 a
亲代 30% 60% 10% 60% 40%
子一代 36%
子二代
子三代
48% 16% 60% 40%
36% 48% 16% 60% 40%
36% 48% 16% 60% 40%
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
这五个条件是: 1、种群很大 2、随机交配 3、没有突变和重组 4、没有个体迁入迁出 5、没有选择
会影响。因为很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 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 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 表现型。例如,桦尺蠖的天敌能够看 到的是它的体色而不是基因。
栖息环境浅色 s基因频率95% 桦尺蠖 浅色 (个体多) 深色 (个体少) 浅色 深色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95%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AA+Aa A%= 2(AA+Aa+aa)
×100 %
基因频率=
× 100%
= 60%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aa+Aa a%= 2(AA+Aa+a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种群的概念
生物种群的概念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生物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同一物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相同的生殖方式和生长发育过程。
在生态学上,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种群的概念是生态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之一。
生态学家常用“个体”,“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这几个概念来描述生物活动的不同层次,其中的关系逐渐扩大而变化。
种群是指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物种类的所有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它是种系和群落之间的桥梁。
一个种群由若干个体组成,这些个体有时有密切的联系,有时又相对独立,这取决于生物种群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生物种群分布广泛,可以在陆地和水域中都存在。
在陆地上,一种生物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如林区、草原、沙漠等,组成一个种群;在水域中,鱼类、水生植物等也可以形成种群。
一个种群一般由若干个个体组成,他们在同一区域内生活、繁殖。
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对种群的结构和数量有着直接影响,如资源的丰富或缺乏、天敌的存在与否、环境温度等,都将影响到种群的繁殖、生长和存活。
生物种群可以分为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
自然种群是指遵循自然规律的种群,其中没有人类的介入,其数量和分布受到环境、食源和天敌的影响。
人工种群则是人为干预的产物,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关押、引种等方式建立。
人工种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是研究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多个领域的基础。
数量和分布的变化有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促使种群发生变化,甚至从生态系统中消失。
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物种的传承与保存有着密切关系。
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人工繁殖中,我们都需要了解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本信息,建立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实现物种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物种群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一个基本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例子详细介绍种群的概念、特点、数量变化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