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知识章节的整理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 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与动态性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提出与分析一公共政策问题有谁提出1政治领袖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3民意代表4大众传媒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6政府部门本身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边界分析法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1个人角度2组织角度3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法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析分明原因层次分析1可能原因2合理原因3可行原因类比分析法1人的类比2直接类比3符号类比4想象类比头脑风暴又称为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1组建团体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假设分析法1确定厉害人关系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按照建立的过程分为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实质议程和象征议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始2说明3扩散4进入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民主和和平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常识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不太民主的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标在财富和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2)政策议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2、公共政策客体公共的政策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群体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因此,可以从“事”(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两个角度认识公共政策客体。

3、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

4、问题界定(1)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①客观事实或问题情境②问题察觉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④团体与组织活动⑤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①关联性与公共性②主观性与人为性③历史性与动态性5、政策选择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政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6、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银行考试--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

银行考试--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

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公共政策的特质为:(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

所谓公共权威当局是指对公民个人的行动或私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具有治制权和合法权的机构。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

一般而言,一项公共政策有一个或一组特定的目标;有一个基本的方针;有一条选定的行动路线或方案。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

公共政策既包括政府机关“积极”采取行动纲领,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也包括政府的不行动或不作为。

公共政策的类型(1)管制性政策。

这种政策类型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

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外汇管制政策、出入境管制政策等。

(2)自我管制的政策。

这是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由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

(3)分配性政策。

指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

如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财政补助政策等。

(4)重分配性政策。

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

如个人收入累进所得税基本上就是对于富有阶层的财产通过累进税率的征收,转移给贫困阶层,以缩小贫富的差距。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1、政策问题的性质所谓的政策问题,就是经由政策制定者(或分析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当代政府所遇到的治理或政策问题,其性质是复杂的,在范围上亦日益广泛。

依政策分析学家邓恩(Dunn,1994,140--141)的看法,当代的政策问题的性质有下列特性:(1)互赖性(Interdependence)。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笔记:___《公共政策导论》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公共政策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从科学角度来看,分析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增加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专业角度来看,研究公共政策可以帮助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看,研究公共政策可以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社会公共权威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职能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公共问题需要了解。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合理性体现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正当性体现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和公平性体现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

这些主体对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3)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利益的选择——利益的整合——利益的分配——利益的落实——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前瞻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4)象征性功能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2、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子系统、咨询子系统、决断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控子系统3、政策过程:阶段途径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评价七个阶段(拉斯韦尔)创议、估计、选择、执行、评估、终结(布鲁尔)4、公共政策学的兴起1)公共政策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政策科学运动”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2)公共政策学的新进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1)政策评估方面(2)政策执行方面(3)政策终结方面3)最近二三十年:(1)与公共行政学和管理学不断融合-公共管理学(2)经济学研究途径地位越来越重要(3)新的分支比如比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等(4)从纯技术和经济理性,转向价值分析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1)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各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有关。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1).doc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1).doc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1)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2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14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5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6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11.政策网络: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和非正式的联系。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加粗的为重点)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答: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如: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等。

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如: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

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如: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等。

3.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参考P6)答: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研究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4.古代中国政策研究为什么发达?(参考P24)答: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答: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性。

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答:内容: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作用:(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公共政策知识点

公共政策知识点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 1951年,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出版,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2 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是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构成政策科学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3 政策科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2章政策与政策系统1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1)政策主体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目标指向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3)政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4)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2 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体现在统一目标、协调行动;(2)协调功能是指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3)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4)规范功能是指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起着规范性作用3 了解常见的政策类型4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 政策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等。

7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如: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干群关系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政策主体必须尊重、认识和把握政策环境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高度融合、相互转化。

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3章政策活动者官方政策活动者(政策过程参与者)非官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利益团体大众传媒公民思想库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政治体制外、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1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含义(记住):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本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掌握):(1)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①稳定功能②公平正义功能③社会革新功能4、公共政策的类型(掌握):(1)按层次划分:①元政策:即具有价值规范功能,突出宪法的政策总称;②基本政策: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主导性的政策方案,即基本国策。

特征有:1)权威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③具体政策: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或具体规定。

(2)按政策具体功能划分:分配型政策(如交通政策)、再分配性政策(如福利政策)、规制型政策(如刑事政策)(3)按所调整的社会内容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等(4)按内容性质划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5、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及特征(了解):(1)麦卡尔—韦伯分析模式(内容和过程分析模式)1)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的内容和政策过程两个方面;2) 政策分析的常见形式: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3)包括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A. 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 B.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C. 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D.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1)收集信息和资料 2)分析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关系 3)建立各种分析模型4)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5)根据实际选择相对最优方案(3)邓恩的分析模式(信息转换的过程)1)主要是从政策信息转换的过程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政策分析就是要解决:事实、价值、规范三个核心问题。

由此导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

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社会价值和资源(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的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第四章1、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公共决策体制分为分权制和集权制。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中独裁制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法西斯制。

最高决策权归属于神的决策体制是神权制或君权制。

3、孔多赛标准的概念:选出在运用过半数规则的成对比较选择中击败所有人的候选人。

4、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定义: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见到全体一致规则的例子,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决议时,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中、美、俄、英、法五国同意。

特征:●一票否决●“帕累托最优”缺点:●决策成本过高●鼓励“策略行为”两种形式:讨价还价和弃权(2)过半数规则定义: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能通过的规则。

特征:●决策效率高●“少数服从多数”缺陷:●“多数剥削少数”●决策结果未必可靠●投票悖论第五章1、自愿型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型组织、市场强制型工具: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混合型工具: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2、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政策目标(2)工具的特性(3)工具应用的背景(4)以前的工具选择(5)意识形态第六章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一章(精)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一章(精)
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 本诉求。 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 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 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 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 简言之,科学化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 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
四、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1.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D. Lerner)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 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 “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 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 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 研 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 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 很大的作用。 1.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2.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3.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4.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 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 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 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 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 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 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 目的。
(二) 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 是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 题应予重视: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 相对性 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 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2024年4月《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公共政策的含义(选择题、简答题)★★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出于公共利益,为实现公共目标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选择题)★史官制度、谏议制度、策士制度、科举制度考点3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选择题)★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考点4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特点(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2)学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学科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实践相结合考点5 马克思主义与公共政策学中国化(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

①实事求是的方法。

为了在政策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政策实践中,要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还要注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价值引领。

公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保证。

除了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外,公平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考点6 公共政策的功能(选择题)★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考点7 公共政策的本质(简答题、论述题)★★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公共政策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目标是三类目标的集合体,即公共利益目标、阶级目标和政府自利性目标。

(2)社会资源配置。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3)社会价值分配。

政策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行为称为社会价值的分配。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考点8 公共政策学分析的完全理性模型(分析题)完全理性模型是由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衍生出来的。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的总和。

考研公共政策这一专业方向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实践经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点1.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在特定时期,就特定问题采取的措施、行动和决策,旨在调节社会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目标。

2.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性、公益性、权力性、长期性、协同性。

三、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模型1.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制度理论、制度效能理论、决策理论、利益博弈理论、制度规范理论等。

2.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多益决策模型、增量和再增量模型、制度模型、创新决策模型等。

四、公共政策执行与评估1.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和机制:政府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等。

2.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指标:逻辑评估、经济评估、效果评估、可持续性评估等。

五、常见的公共政策领域1. 经济领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等。

2. 社会领域: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养老政策等。

3. 环境领域: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政策、生态保护政策等。

4. 区域发展领域:城市规划与发展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等。

六、国际公共政策与全球治理1. 国际公共政策的特点和挑战:跨国性、国际协作、全球问题治理等。

2. 全球治理体系: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等。

七、中国的公共政策发展与实践1. 公共政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政策转型与创新。

2. 公共政策实践案例:扶贫政策、环境治理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

八、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反思与创新:公共政策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方法创新。

2. 全球化与智能化:公共政策在全球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 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与动态性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提出与分析一公共政策问题有谁提出1政治领袖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3民意代表4大众传媒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6政府部门本身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边界分析法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1个人角度2组织角度3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法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析分明原因层次分析1可能原因2合理原因3可行原因类比分析法1人的类比2直接类比3符号类比4想象类比头脑风暴又称为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1组建团体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假设分析法1确定厉害人关系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按照建立的过程分为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实质议程和象征议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始2说明3扩散4进入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民主和和平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常识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不太民主的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标在财富和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

关于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关于政策目标的分类1依据政策目标的的地位可分为政策元目标和次目标2依据公共政策所着眼的时间范围有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和其他一些政策目标类型3根据公共政策所服务的地域和空间范围可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证词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4根据公共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分为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5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分为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它能为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它能为政策方案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政策方案的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方法的择优与评估评估应遵循的基本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的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尽可能的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小审定的结果有三种1通过、生效、付诸实施2否定或者终止3搁置预测性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一种基本的方法1方案调查2详尽研究3进一步分析4实验式证实预测性评估的依据1理论假说2价值体系3分析方法预测性评估方法1德菲尔法2时间顺列分析3投入产出法分析可行性评估四个层次适当可能可行的可行性试验政治可行性分析包括政策资源限制、分配限制、制度限制分析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公共政策抉择的主体1国家元首2行政首长3民意代表4法官5执政党首脑或者军事首长现代决策对于决策者的要求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考量各方利益平衡发挥个人决断作用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实施上的灵活性4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5影响的广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活动及其存续过程中的意义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的原则总原则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1计划周密2执行准确3灵活创新4全局与局部兼顾政策变通应注意的事项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请与下情相结合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过程模型史密斯又称史密斯模型互适模型麦克拉夫林又称互动理论模型循环模型雷恩和拉宾诺诺维茨又称为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博弈模型巴德克系统模型霍恩—米特模型综合模型梅兹曼尼安和萨巴提尔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政策制定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物质准备包括财力物力(设备)组织准备1确定政策执行机构2选人用人3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政策实验的步骤1选择实验对象2设计实验方案3总结实验结果全面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

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深化4政策偏差的出现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现场决策和反馈决策根据执行过程的阶段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根据问题是否经常出现突破性在决策(改变原来的方向)和跟踪型在决策(适度的修正)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时效性原则3信息原则4民主原则5总结经验开拓创新6宣传讲解7动态原则政策执行在决策的意义1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2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的效果3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政策执行资源包括1经费和人力2信息3权威4执行保护政策执行手段行政手段1权威性2强制性3对象有限性和实效性法律手段1权威性2强制性3稳定性4规范性经济手段1间接性2有偿性3关联性思想引导1制造舆论2说服教育3协商对话4批评与表扬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其矫正偏差表现的方式1象征性的政策执行阴奉阳违敷衍塞责前紧后松2附加式政策执行土政策3残缺式政策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4替代式政策执行挂狗头卖羊肉5观望式政策执行软拖得方法6照搬式政策执行原原本本的传达,不择不扣的落实政策偏差出现的原因主观原因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2执行者的利益驱动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结构的不合理领导管理水平低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差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4 执行准备不充分客观原因1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2 政策质量低3政策环境的变化4利益集团的压力5政策资源不足6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我国政策偏差产生的原因1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2领导体质方面的原因3民主法治意识淡薄政策偏差矫正的矫正对象1政策本身2政策执行组织3政策目标群体矫正途径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矫正方法1完善管理体系2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1提高思想政治素养2提高其理论水平3提高其业务素质3科学诊断问题4及时跟踪评估5强化监督控制6加强舆论宣传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政策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1政策可行性的程度2政策合理性的程度3政策合法化的程度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1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2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3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较高的管理水平公共政策对象的特点1政策规定性2一定的能动性3受动性4主观差异性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的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4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5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公共政策的评估者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2专业机构和人员3政策对形象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内部和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步骤评估准备阶段1确定评估对象2制定评估方案3准备评估条件挑选和培养评估人员是最关键评估实施阶段是整个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评估总结阶段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从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内容来说,实施标准大约有这样几个方面1政策效率即政策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效能某种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4回应的充分性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的要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5执行力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他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价值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点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3社会公正影响政策评估的因素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乱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人士的抵制(政策评估归根结底要涉及对政策结果的评判2对政策的独占心理也驱使他们反对他人介入,以免影响既定计划进行3人们潜意识对自己选择的行动方案有所偏好,而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不易获取8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一过程对比法包括始终始中有无对比二价值分析法此处省略子看课本价值分析的步骤1选择对象2功能分析3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监督监督主体的活动内容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监督政策监督的三个步骤1首先必须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监督职责2监督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3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给予惩处纠正政策偏差1对政策制定的监督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公共政策控制1确定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例外导向控制法注重于发现执行过程中的例外情况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第九章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政策均衡的特征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2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3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政策持续的原因1公共政策指向的问题应为解决2既得利益者均衡3目标具有长期性4执政者长期稳定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1有助于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效果2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3可以有效降低政府成本缺点可能导致政策僵化政策调整有三个基本内容1政策补充2政策修正3政策终止政策调整的原因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政策环境3政策资源政策调整的内容1主体调整2客体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呢?1利益刚性的限制2现行政策制约3公共意志趋中4变革成本制约5人类理性的局限6社会稳定需要政策终结的对象1功能终结最难2组织比较难3政策容易4计划政策终结的方式1替代2合并3分解4缩减政策终结的作用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可以避免僵化4促进政策优化政策终结推动力量1反对政策者2明智的领导者3锐意改革者4政策评估者阻碍的力量1政策制定者2政策执行者3政策受益者怎样克服阻力顺利完成政策终结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僵化6终结必要部分,避免终结代价政策周期的类型1阶段性周期类型2功能性政策周期3反复性政策周期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1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2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3保持政策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4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第十章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运用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组织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①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首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