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卫生政策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卫生政策第一章概述1.简述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总体思路、7个步骤、21项动态的任务链。
总体思路:即制定程序:步骤+任务链7个步骤: 1.政策问题的确认;2.政策问题根源分析;3.政策方案研制;4.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5.政策执行;6.政策评价;7.确定政策去向21项主要任务:特定领域-众多问题-问题界定-优先顺序-关键问题-政策问题-问题危害-影响因素-问题根源-作用机制-政策思路-政策目标-目标指标-措施方法-可行论证-最优选择-动阻力分析-执行实施-效果问题-归因分析-确定去向2.怎样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特征看该程序的作用。
制定程序基本特征:一是制定高价值政策是该程序的基本目的;二是这个程序是一个过程—一个始终围绕如何达成基本目标而展开的过程;三是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逻辑相连的步骤,每个步骤具有各自的目标、操作思路和常用方法,制定高价值政策有赖于各步骤目标的实现;四是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五是高价值政策需制定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是科学地制定政策,研究者是为科学制定提供科学、逻辑和合理的一句依据。
3.论科学性和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关系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是建立在“逻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基础上,即基本思路符合逻辑、研究方法工人、过程可操作、进展和结果可考核。
高价值政策也是运用“四性”指标体系,明确现有政策过程理论的不足并逐步弥补后形成的。
逻辑性指在思路展开过程中,能否围绕目的表现出清晰的内外在联系及其递进关系科学性指可考核性和科学方法可操作性为面对一个特定目的或目标时,有清晰完整的实现思路,懂得如何才能一步步把事情做好。
合理性为是否符合常理,因而能够被各方接受。
第二章政策问题的确认1.解释政策问题确认的目标与任务、逻辑思路、操作步骤之间的关系2.举例阐述政策问题确认的难点和原则3.特定领域界定中的领域的含义,以及界定思路和方法含义:对于政策研究者来说,领域是其研究范围,也就是潜在的政策问题所在的范围。
宁骚《公共政策学》新解第五,第六章PPT
6 、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 、公民和社会团 体; 8、政策网络(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 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三大类网络: 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 网络;利益性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 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 它会收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 固化的利益集团;意见性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 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 士构成。)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 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 政策问题都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 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
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 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
三 政策问题的分类:P253
二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P251
(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关联性: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 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 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 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
单选题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A )
A 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 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 二者互不隶属 答案:A D 二者相互排斥
(04.4)单选题 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D A 前者影响范围更大 C 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 ) B 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D 前者已被列入政策议程
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分为结构优良、 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问题的结构 要 素
结构优良
决策者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一位或数位 有限 一致 确定型或风险 可计算
公共政策第5章第1讲
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
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 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 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 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克隆羊多莉诞生引发争议
1997 年 2 月22日,应该一位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 一只羊“多莉”。它的诞生震惊全世界。克隆技术 的产生意味着克隆人成为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 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
3、食品安全——不要事后诸葛亮
有人说,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 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 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 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 识了硫酸铜 ……今年,三鹿、鸡蛋又让我们知道了 三聚氰胺的化学威力。
4、看病难——不敢进医院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政策 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 的,也不能够确定其风险。
质量状态
优良
清晰可辨 少量可计算 少量 少量 有限 共识 可把握
适度
清晰可辨 大量可计算 少量 大量 有限 共识 不易把握
不良
模糊或有争议 不可计算 大量 大量 无限 冲突 无法把握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 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社 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偏差”具有一 定的相对性。
结构性社会问题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 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结构性社会问题 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 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也 不在少数。如家庭问题、劳动问题、人口问 题、环境问题。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精排版】农业政策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本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 题,提出方案;评估方案,方案选优的过程。制定公共政 策必须依照规范的程序,以防止少数人草率行事、滥用职 权。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有: 1、政策问题的产生与认定 社会问题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当政府决策者意识到某个社会 问题的存在,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时, 社会问题就变成了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公众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普遍性效 果; 第二,问题是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并与大多数人的利 益有关系的; 第三,问题是决策机关认识到的,并认为是有必要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水 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成员具有不同 的利益需求。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这就造成利 益分配上的冲突。为减轻这种冲突,化解 这种矛盾,就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政策研究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办法 首先表现在为了可行而分析,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论证领导意见的可行性,二是 论证自己的政策方案可行 其次表现为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不计代价的倾 向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优化原理
一、什么是政策分析的优化原理 1 政策研究优化分析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优化分析是指,从尽可能多的可 行的政策方案中选择预期效果最能令人满 意的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和 完善,提交最终决策方案的过程。 2 政策优化分析的标准 3 优化分析与可行分析的关系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
(2)义务论标准在公共政策上的运用 断言某些政策行为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 为在本质上符合某一传统原则。 某些原则具有自明性,无须进一步证实。
2 目的论原则 (1)目的论的哲学解读 a 开篇之辞:亚里士多德:“每种技艺与 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 以某种善为目的” b 最高善是什么 c 德行与幸福
二、政策优化分析的主要类型 1 单方案优化分析 (1)单方案优化分析的含义 所谓单方案优化分析是指在政策设计过程 中只设计一套带有原则性的方案,并围绕 该方案,就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概率和 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试点不断修正和 完善的过程。 (2)单方案优化的方法和过程
2 多方案优化分析 多方案优化分析是指在政策设计过程中设计 了多种政策方案,在多种方案中进行比较 优选,将选择出来的方案作为试点方案进 一步修订、完善的过程。
的一个范畴 ,它表征主体(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 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对个人、群体或 社会组织有意义,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 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也就是说,价值是人感到之所以 要生活、令人向往的东西。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
如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很多人失业,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的提高,那么它就转变成了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及区别:①问题是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②公共问题范围最宽,包括社会问题;③公共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作为论述题考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能展开)(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结构优良、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从作用范围看: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学者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区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答案】AD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具体从本题来看,分类或类型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另外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公共决策体制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五章社会问题政策议程和公共政策调查
公众议程
公众议程是指每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 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 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本质上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 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 公众的变化过程。
在问题扩展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领袖和群众 传播媒介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政策议程能否建立,很多时候取决于政治体制的开 放程度,它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 式。例如:赫鲁晓夫的故事。
第28页,共41页。
非常关键。例如网络监视
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 影响。通常明朗化程度能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促成政 策议程建立的根本条件。
必须重视社会问题的临界点的研究。如就业岗位、全球气候变 暖。
第21页,共41页。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 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 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 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本质上,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 序行动的过程。
政府议程的工程有新旧之分。第2 Nhomakorabea页,共41页。
旧工程以常规形式出现,官员较为熟悉,方案已 经成型。例如预算分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3页,共41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 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 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 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第4页,共41页。
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标准的一些过失行为 。与社会主流生活格格不入。
第9页,共41页。
1 .4社会问题的比喻
急性病;如突发和危机事件,在军事和外交领域 经常发生。
政策问题
第二节 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 问题分析是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正 确的问题,才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如决策者确认的问题不对(如文化大革命), 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 问题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认政策问题是否存 在,以及问题性质、边界、类型、层次、原因 等,并对其进行界定和描述,以便于确定政策 目标,制定政策方案。
2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 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是社会性的问题,即不局限于个人 – 个人问题不见得是社会问题,即使是严重的问题也是如此。 – 艾滋病问题 • 艾滋病,在过去往往被认为是个人问题。 • 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婴儿、小孩、名流,艾滋病开始成为社 会问题 • 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 – 非典问题 • 开始时是个人问题 • 然后是医院防护问题:感染医护人员 • 然后是政治稳定问题:政治交接班,两会。 • 然后是国际问题:香港、越南、加拿大、美国等 • 然后是外交问题与内政问题
• • • • • 每年查实的腐败资金数量 推测查获的比例 计算腐败资金总量 (附件:胡鞍钢如何推算) 如何计算公车每年所耗经费数量。
• 在你的工作中,有什么数据需要推测? • 怎么推测才是准确的?
例子3、非典病人数字之谜
• 人们对数字的感觉 • 老百姓对政府的数字不相信,习惯:喜欢政府假数字; 若政府提供真数字,反而不习惯,缺少心理宣泄渠道 • 国际组织不相信中国政府数字 • 人们喜欢高数字?不注意其精确性? • 政府机构也可能喜欢假数字? • 非典的传染性,要求无错误操作,要求准确无误的数 字 • 但诊断标准不同,技术障碍等,难以精确统计非典病 人数字
5、问题存在与哪些利益集团相关
• 任何问题的存在有其社会基础,个人或群体直 接从中获益,如欠民工工资问题等,环境污染 问题等。发现问题就是要发现其中的得利者和 受害者。其问题在于社会净损失大于净收益。 只有找到责任主体,才能对症下药。 • 政策制定者偏好狭隘的问题定义,往往忽视未 来的收益。 • 政策分析者的责任是了解相关政策的所有效应, 尤其是对公共利益以及第三方利益的效应问题。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ppt_第五章_政策制定-文档资料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四、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
(一)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
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范围:范围指的是受触发机制影响的人员数量和
地区规模。 (2)强度:强度是指公众的态度反映。 (3)时间: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1)政策目标的特征
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
(2)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二)政策方案的设计
(1)方案设计要点
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 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
(2)备选方案的来源
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一)过失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
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
些社会现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五、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
(一)实质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 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 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 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 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答案: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第五章 政策制定
不论是单一型主体还是多元型主体,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员的 互动在政策规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
1、信息原则 ——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 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 具体、准确、及时; ——虚假信息直接导致政策的错误。 2.系统原则 ——在决策活动中要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正 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 ——考虑问题应以大局为着眼点,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去 认识、分析和处理局部性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
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 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的项目有新旧之分:
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 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罢工、外交 事件等。
——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处于政策目标确定与政 策抉择之间。
二、政策规划主体
政策规划主体类型: 1. 单一型:规划在政府系统内部进行。 优点:
——政府对问题了解具体详细,能从全局考虑;
——政府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不能确保公正; ——政府的理性认知能力有限,规划也难保科学; ——政策规划缺乏民主性;
10. 时效原则
——要敢于承担风险,把握决策时机
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
1. 经验思维 2. 逻辑思维
3. 直觉思维
4. 创新思维 头脑风暴法 哥顿发 零起点发
二、问题察觉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 概述
定义 特征 类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 构建程序
基本程序 问题诊断的误差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 的建立
含义与类型 途径 影响因素
触发机制 障碍 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一、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程序
•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以专业知识判断该问题究竟属于哪一个政策领域,反映出政策分 析家的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 题”
(确立更详细、更具体的正式问题)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 怎样进行问题描述:节日燃放鞭炮的事例分析 • 以北京市为例,市民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这项习俗已逐
渐变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1987年的统计,因燃放 鞭炮,除夕夜致伤到医院就诊的有251人,到初五,增 加到1027人。其中伤了眼睛的159人,摘除眼球的8人。 除夕夜火警208起,到初三增至391起,直接经济损失 上百万元。仅初一零点至1点,在燃放鞭炮最集中的这 段时间,发生火警104起,平均每35秒就发生1起。看 来这项传统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已经渐渐 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因此引起北京市政府决策层的 高度重视。
✓大量的政策问题都牵涉到多个政策利害相关者 (policy stakeholders),他们拥有截然不同的价 值系统与利益诉求,冲突在长时间内存在和发生 影响。
✓托马斯.戴伊认为:重视并能掌握结构不良的政 策问题,已是公共政策分析中事关成败的大事。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 安德森: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的某种 条件或情景,并为此寻求援助和补偿的活动;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2.强度
(1)强度是指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态度或反应程度。 (2)如果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反应平淡,则不会引发相关的政策议程; 反之,如果引起公众的担心和愤怒,导致舆论哗然,那就会使得政策制 定者予以高度重视。
3.时间 (1)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2)瞬间机制(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广为人知的事件),如地震、爆炸、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体系的封闭
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民选代表不能代表选举人的利益,
那么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公众的呼声和愿望就很难为
决策者所知,人们不仅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且不能通过问 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 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在转型中国,大众传媒渐成为政策系统中各 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是影响公共政策的 重要变量。但是对媒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官 方态度,中国媒体要担当“社会公器”的角色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媒体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那么,媒体是否必然的是“净土”、“天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媒体追求发行量、 收视率、用户量、广告量最大化的现象已不再陌生。 有人说:“广告对报纸的支持是一种复杂的恩 赐。报纸对广告的依赖可能使报纸出版者偏袒及企 业商人的道德准则和利益”。
小轿车最后被一位武警战士强行拦下。 而这时轿车后面已留下一条长达 1500 米的血 路。骑车人被拉出后,几乎体无完肤,多根 肋骨骨折,左耳外轮脱落,双脚后跟白骨绽 出。 8月25日,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 一惊人血案。 8月27日,肇事者被刑拘后,身份被披露: 张金柱,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
10月13日,《焦点访谈》披露了这一血案。 10 月 17 日,郑州市公安局公布了对张金柱开
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警衔的决定。 12月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消息传出,近万人自发来到郑州中院门口。 1998年1月12日,郑州中院公开宣判:张金柱 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一,传播政策问题; 第二,制造舆论压力; 第三,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四,政府决策系统的外脑。
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李鹏1997年12月29日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镕基 1998年10月17日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 第五章 政策制定PPT课件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一)过失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
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
些社会现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五、实质性议程与象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议程
(一)实质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 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 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 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 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四、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
(二)触发机制的类型 1.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 (1)自然灾害 (2)经济灾难 (3)技术突破 (4)生态变迁 (5)社会变迁 2.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 (3)经济对抗 (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四、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 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对于政策问题的描述,要尽量做到以客观代替主观,以 直接代替间接,以准确的事实代替加工过的材料,坚持实 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当然,有效的制度 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2、社会公众需求 3、专业研究人员
4、突发(或危机)性事件
5、大众传播媒介
四、政策议程建立的分析模型
(一)科布和埃尔德模型
科布和埃尔德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 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 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一、政策问题的含义
(一)问题、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问题 —— 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 态之间的差距; 个人问题——一般来说,仅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 状态之间的差距的问题属于个人问题(或者私人问 题); 社会问题 —— 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 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 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注意:
(1)严重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爱滋病, 在早期,虽然它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严重的问题,但只是 严重的个人问题(影响个人和责任在个人),并没有将 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它影响社会上包括婴儿、社 会名流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将其视 为社会问题。 (2)影响广泛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城 市的居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这一问题的 影响面非常广,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不那么严重,或者 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问题本身付出的 代价还要大。 (3)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其内涵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例如,垄断问题:自然垄断——政府垄断。
专业文档22政策问题的内涵?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统治集团或者相当数量的成员感觉到的现实中出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观念或者他们所遵循的社会规范有严重的矛盾或者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者组织活动要求有关权威当局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于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我们把政策主体分为官方的政策主体和非官方的政策主体两类。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1.官方的政策主体官方的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1.官方的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1.官方的政策主体(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1.官方的政策主体(3)执政党在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条件下,政党首先与权力而不是与政策相联系。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推荐重要干部在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第一节政策系统的构成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1.官方的政策主体(4)司法机关在美国,法院常常能够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仅规定了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了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公共政策问题不仅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在客观条件一定 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 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等)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 共政策问题。 C.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 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 响。
二、政策问题的界定步骤
外在的引发机制包括:
(1)战争; (2)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3)国际冲突; (4)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发生变化。
具体引发机制:
1.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 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往往会使形势发生逆转,从而成为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 抗议活动是一种激烈的利益表达形式,往往带有某些反 常规的行动特征。 表现形式有示威游行、静坐斗争、绝食抗议、暴力冲突、 武装对抗等。 抗议活动说明社会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只 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平息由抗议所引发的混乱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 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 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 程。
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之联系: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 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2.从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将政策 问题划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 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等。 (1)政治政策问题主要涉及国家权力的分配、 组织和运行,公民权利的维护等。在解决政治 问题时,首要遵循的是合法性的原则。 (2)经济问题涉及经济制度和结构、经济运 行与发展等,与其他问题相比,它更加注重效 益的原则。 (3)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强调的是维护国 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
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 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1)在结构优良的问题中,决策者人数较少,只有一个 人或少数几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仅有几个。决 策者在政策方案的效用或价值方面,能够达成一致。 (2)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 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的效用能够反映目标的 一致性。但结果是不确定的。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其效用无法 达成一致,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 是未知的,也不能够确定其风险。
3.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全国 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国家既存 在统一性的全国政策,又存在具有差异性的区 域性和地方性的政策,它们构成了整个国家的 政策体系。
政策问题的层次不同,解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政策问题的结构与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政策问题的层次与解决难度
金登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示意图
指
标
问题源流
焦点事件、危机、符号 反 馈
政 政 策 之 窗 策 议 程
国民情绪
政策源流
政治源流
政府变更、议席变化等 利益集团
31
三种不同结构的政策问题:
要素
决策者
结构优良
一个或少数
结构适度
一个或少 数
结构不良
许多
方案 价值、目 标
后果 概率
数量有限 达成共识
确定或有风 险 可以计算
数量有限 达成共识
不确定 不可计算
无限 未知或冲 突
不确定 不可计算
公共政策的结构质量影响政策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
政策问题的 解决难度
结构质量的优良度
一、政策问题的含义
(一)问题、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问题 —— 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 态之间的差距; 个人问题——一般来说,仅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 状态之间的差距的问题属于个人问题(或者私人问 题); 社会问题 —— 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 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 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3.新闻媒介 一些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特别注意。通过 新闻媒介的报道,这些问题很可能会成为政策议 程里的内容。反之则不能。 新闻媒介报道问题往往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或 为了制造新闻,或为了增加发行量,或为了公众 的利益,或出于其他目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不真实的报道,这对政策议程的建立也会产生 一些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存在的情势; (2)问题被大多数成员或者权威当局所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二、政策问题的特征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主观性和人为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1、政治领导人
2、社会公众需求 3、专业研究人员
4、突发(或危机)性事件
5、大众传播媒介
四、政策议程建立的分析模型
(一)科布和埃尔德模型
科布和埃尔德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 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 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外部创始模型 ( 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由非政府团体或者个人提出,经由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公众压力 进入政府议程.
政治动员模型 ( Mobilization model)
由政治领袖创立议程,扩散进入公众议程,以期获得公众的理解.
内部创始模型 (Inside initiation model)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
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 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 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可分为:系统议程(或公众议程)和政 府议程(或正式议程)
系统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 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2.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 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 (2)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 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 (3)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在一定程度上与 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影响政府议程建立的主要因素
社会问题类型
1.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结构的无序运转所引 发的社会问题,如就业、人口、贫困、腐败、民 族等。 2.变迁性社会问题:在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 成变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各要素相互间的 不协调、或者由于产生了一些新的角色关系、责 任关系或者是旧规范被打破而新规范还未建立, 因而引起社会发展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如城乡 问题、环境与资源的问题等; 3.行为型社会问题:由偏差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 题称为行为型社会问题,如犯罪、酗酒、吸毒等 ;
注意:
(1)严重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爱滋病, 在早期,虽然它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严重的问题,但只是 严重的个人问题(影响个人和责任在个人),并没有将 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它影响社会上包括婴儿、社 会名流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将其视 为社会问题。 (2)影响广泛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城 市的居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这一问题的 影响面非常广,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不那么严重,或者 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问题本身付出的 代价还要大。 (3)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其内涵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例如,垄断问题:自然垄断——政府垄断。
1.思考问题
2.描述问题的边界 3.建立事实根据 4.列出目的和目标 5.查明政策范围
6.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
7.重申问题的陈述
三、政策问题的界定方法 1.边界分析法
2. 类别分析法 3.多角度分析法
4.层次分析法
5. 综摄法 6. 头脑风暴法 7. 假设分析法
政府内部的一部分官员试图将一系列政治主张推动进入政府议程.
(二)尼尔森的四阶段模型
(1)议题确认; (2)议题采纳; (3)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4)议题持续。
(三)金登的信息流模型
金登在1984年提出的议程建构的三大源流: 问题溪流、政策“原汤”(政策源流)和政 治源流,这三大源流彼此独立,具有各自的 动力机制和特点。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及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2、政策问题的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统治集团或者相当数量的 成员感觉到的,现实中出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与他们 的利益、期望、价值观念或者他们所遵循的社会规范有严 重的矛盾或者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者组织活动要求有关 权威当局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 于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 共问题。 从法律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这个问题 必须是属于政府管辖权范围之内的事务。 从效率角度而言——一个问题要成为政策问题,必须是存 在着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政策问题的 宏观层次
问题的解决难度
第二节
政策问题界定的步骤与方法
一、影响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分析
政策问题的产生总要由一些特定的自然现象或人文事件引发——“引发机制”(詹姆斯·安 德森)
A.触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 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内在的引发机制包括: (1)自然灾害; (2)意外的人为事件; (3)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4)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 (5)生态变迁。
例外: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 进入政府议程,决策者有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并把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1.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