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2-2《起点和终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教学设计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四、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3 1
作业设计:
比较你身边的物体大小,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学生观察
比较
学生自由讨论
完成表格
教学2课起点和终点
学生表演
比赛
体验
练习并比较
自由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课时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能掌握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会通过测量,科学地比较;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倾听他人意见,合作探究、展示自己观点。

提高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掌握通过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学习难点】在小组探究及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能够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比较。

【学习流程】一、导入故事导入:秋天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准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小青蛙们看见了,它们也想参加。

小青蛙围在一起讨论,一只小青蛙说道:“我们青蛙弹跳能力可好了呢,要不我们先挑选一个跳得最远的去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冠军呢!”“派我去,派我去,我跳得可远了!”一只小青蛙急切得说道。

另一只小青蛙不服气了,说道:“哼,我跳得更远呢,应该派我去!”然后这只也想去,那只也想去,大家都想去。

小朋友们,你知道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跳得远吗?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你的纸蛙能跳多远?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拿出学具纸蛙,按青蛙的身体尾部,让其弹跳出去。

你的纸蛙能跳多远?自己说一说,并在学习单上表现出来。

第二步:互学讨论小组探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跳远的长度,或者通过画图、测量等方式得出结论。

完善学习单内容。

第三步:展学交互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生1:在纸蛙起跳的地方画一条线,弹跳后,在终点画一条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就是青蛙跳远的长度。

生2:纸蛙旁边放一把尺子,从1厘米处跳起。

用弹跳后的厘米数减去1厘米就是跳远长度。

教师质疑: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设计意图青蛙跳远的情境能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在玩中实践,理解和感受到了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通过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条远距离。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第一步:画一条起跳线,将蛙头对齐起跳线,进行起跳。

第二步:当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

第三步:用纸带做标记。

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对齐起跳线,另一端画终点。

第四步:重复跳三次,记录纸蛙三次跳跃的距离。

3、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跳得最远一次,用剪刀沿着终点线剪下,粘贴到活动手册。

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A )按步骤比赛在实验基础上研讨交流做练习的标识,比较距离大小。

总结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纸飞机比赛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技术分析之波浪理论的应用(1)——如何确定起点浪和终点浪

技术分析之波浪理论的应用(1)——如何确定起点浪和终点浪

技术分析之波浪理论的应用(1)——如何确定起点浪和终点浪波浪理论系列前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包括波浪的形态以及斐波那契序列。

但是在实盘中如何将这些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呢?想必大家还是有不少疑问的。

本文将会结合前面的内容为大家解释波浪理论应用的第一步——确定波浪的起点和终点。

1 正统的顶和底只有确认了顶部或者底部,才能够确定1浪的开始,才能够在3浪开始的时候买入,而不是卖出。

由于衰竭浪的存在,所以浪1起点或者是浪A的起点并不一定是极端的最低点或者最高点。

如图所示:图2是标准的五浪模式浪5的终点就是标准的顶部,但是在图1中,浪5是衰竭浪,没有创出新高,但是由于它具有完整模式,所以5浪依然是正统的顶部。

有的时候C浪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最低点,但是依然是正统的底。

成功的分析总是以正确的波浪模式的标识为基础的,错误的假定某一个价格高点或低点为起点或终点会使整个分析进入错误的领地。

正确的顶都是以前进或推动模式的结束开始的,正确的底部都是以下降或调整模式的结束开始的。

2 波浪基本原则与方针这里再次回顾一下以往介绍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指导方针:完整的上升趋势周期是由8浪构成的——5浪上涨+3浪下跌;如果当前趋势与更大级别趋势一致,则划分为5浪模式;调整浪都是以3浪模式出现;浪1与浪4不能重叠;浪2不能回撤掉浪1的100%;浪3不是最短的浪;两种简单的调整浪:锯齿形(5-3-5)、平台形(3-3-5);三角形通常出现在第4浪或B浪;一般会有延长浪,其中3浪作为延长浪的概率最高;延长浪的子浪通常与大一级别的子浪长度相近;交替原则警惕我们,同一形态不倾向于同时连续出现;如果某一浪延长,另外两个浪倾向于相等或呈现黄金比例关系;回撤通常发生在38.2%、50%、61.8%的位置;推动浪的成交量倾向于增加,调整浪的成交量倾向于降低;波浪由形态、比例、时间构成,重要性依次降低;波浪理论不适合个股,在大宗商品市场或指数上表现较好;3 波浪理论的应用波浪的一些基本原则或指导是我们在判断浪级的时候所使用的利器,并不是说一定要全部符合,我们要选择满足原则最多的模式作为主要的判断模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研究数学上册的《起点和终点》单元。

在研究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字识别和计数。

2.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和准确识别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能够在图形上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

3. 教学内容- 第一课:认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二课: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课: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4. 教学活动第一课:认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利用具体物体(如小车或球)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的特征和区别。

- 给学生分发练册或工作纸,让他们根据图片或图形判断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二课: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引导学生使用箭头、点或其他符号来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页面,让他们根据指令在图形上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课: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 使用图片或动画展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径。

- 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

- 给学生分发练册或工作纸,让他们根据图片或图形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

5.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册或工作纸,检查他们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和标识能力。

- 组织小组或个体讨论,让学生展示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路径。

6. 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 利用教具或游戏,让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索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 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地图或平面图,让他们标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径。

-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促进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教学资源- 练册或工作纸- 图片或图形展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教具或游戏相关于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上是一份一年级数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

《起点,并非终点5篇范文》

《起点,并非终点5篇范文》

《起点,并非终点5篇范文》第一篇:起点,并非终点起点,并非终点起点,在现在大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名词,起点的高度,似乎决定着终点的远近,家长们总是说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他们看来,输掉了起点那一战就是输掉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战,诚然,起点是重要的,但同时又是不重要的。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

在我们刚出世的起点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这个战场上没有谁输谁赢,有的只是同样的纯洁善。

所以,起点不重要,至少在这里。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且幼稚,不仅是同学们捉弄的对象,而且连老师也十分反感他,曾经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强烈要求他改修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每当他朗诵自己的作品时,那滑稽模样,总让同学们捧腹大笑,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致使课无法继续,有一次历史考试。

艾金森考了35分,历史老师这样说:他没有半点儿历史感,哦,不,是什么感也没有。

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他是个智障,十分要厌恶他,而且从不和他说话。

敢问,这样一个艾金森他的起点高嘛。

很低,又或者可以说没有。

后来,走上社会的艾金森更是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的举止而找不到工作。

但他从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终于有一天,英国《非九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中了艾金森,从此,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有一点腼腆而风靡全球艾金森就这样成功了。

纵然有着那样的起点。

他的成功,在路上。

所以,起点不重要,至少在他身上。

看看。

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那些每天上下学走几十里的孩子,那些夜里几乎没灯写作业的孩子,那些放学后还要料理家务的孩子,那些他们的起点都是那么的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飞的又是那么得高。

看看。

那些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那些成天待在网吧玩游戏的孩子,那些生活富裕却不知道珍惜的孩子,那些他们的起点是那么的高,但是,他们飞到哪儿去了。

天上。

看不见,喔原来还在地上。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

《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410-419页Zhongguo Yuwen, No. 6, 1993, 410-419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A systematic analysis verbs representing course of event in ChineseGuo Rui提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

动词的过程结构由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内部过程可能具有的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构成。

由于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的差异,过程结构形成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六条标准把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双限结构、后限结构和点结构五大类共十个小类。

这五大类十小类构成一个完整的渐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三个典型的过程结构类,这就是处于系统两端的无限结构、点结构和处于系统中心的第四小类双限结构。

从语义类型看,这三个典型过程结构类分别是状态、动作和变化,整个系统可看作是以动作为中心向两极(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

最后本文对《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进行了过程结构的分类。

零. 前言0.1 动词的过程结构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许多语法现象,特别是体(aspect)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过去人们对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注意不够,因而影响到一些语法现象的研究。

本文首先全面分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并对孟琮等编《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进行过程结构分类。

本文强调语言的观念系统对于真实世界的特殊处理模式,但以形式标准为分析的主要依据。

此外,本文还注重语言的系统性,力图在系统的框架中考虑问题,避免孤立和局部的讨论。

0.2 动词作为一个陈述性成分其所指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

这个内部过程由三个要素构成∶a.起点(inception)∶过程开始的时点(用I代表);b.终点(finish)∶过程结束的时点(用F代表);c.续段(duration)∶过程持续的阶段(用D代表)。

过程结构就是起点、终点和续段三个要素的组织。

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知识点归纳一、线线是数学中的基本对象,它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线没有宽度和长度,只有方向。

1. 线的表示方法在数学中,线通常使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AB、CD等。

线也可以用带上方箭头的小写字母表示,例如a→、b→等。

上方箭头表示线的方向。

2. 线的种类•直线: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没有弯曲的部分。

直线是最简单的线,它没有起点和终点,并且无限延伸。

•射线:射线有一个起点,从起点开始沿着某个方向延伸,直到无穷远。

•线段:线段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部分是线段。

二、角角是由两条线的相交部分所形成的,线的端点就是角的顶点。

在数学中,角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A、∠B等。

1.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用角度来表示,角度是衡量角大小的单位。

角度可以用度(°)或弧度(rad)来表示。

2. 角的类型•零角: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直线。

•锐角:角的度数小于90°。

•直角:角的度数等于90°,也就是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钝角: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

•平角:角的度数等于180°,也就是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3. 角的计算计算角的大小需要使用角度的度数来进行运算。

例如,两个角的度数相加等于它们的和,两个角的度数相减等于它们的差。

三、线与角的关系线和角在几何学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线与角的关系来解决几何问题。

1. 平行线和交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线。

交线是指两条线在某个点相交的情况。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交线切割时,所形成的内角和外角相等。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时,对应角相等。

2. 垂直线和直角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相交且互相垂直的情况。

直角是指角的度数等于90°的情况。

•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所形成的角是直角。

•当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它们的斜率的乘积等于-1。

结论线和角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线和角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通用60篇)

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通用60篇)

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通用60篇)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通用60篇)要想写好作文,优秀的题材是少不了的,所以平常要多少读书,多看看作文,积累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起点和终点800字作文篇1人总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就越接近起点。

——题记我和哥哥生活在大山里,大山养育了我们,造就了我们不同的性格。

那天,我和哥哥站在大山前,树叶绿得发亮。

我高兴地说:“哥哥,我终有一天会爬上山顶的。

”哥哥说:“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

”我们相视一笑。

也许,这是一种约定。

那年,我10岁,哥哥13岁。

多少个日夜已逝,多少记忆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逝。

我和哥哥凭着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大山。

我爱上了城市繁忙的生活,这里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不愿离去,而哥哥却选择了回家,他说他离不开家乡的山。

那年,我20岁,哥哥23岁。

我嘲笑哥哥没有志气,庆幸自己留在了城市。

我暗暗发誓:我一定不会再回大山,我要在城里闯出一片天空!就这样,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每天忙于应酬,奔走于城市的灯红酒绿中,繁忙的生活不容我喘息,也许这种生活适合我。

偶尔闲下来,总会想起哥哥:哥哥也许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无聊的生活。

这时,我总会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那时的我真是太聪明了!那年,我30岁,哥哥33岁。

在城市的摸爬滚打中,我终于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但与哥哥的联系越来越少,只知它过着清苦且快乐的日子,而我一直孤身一人在他乡。

人老了,思乡情也会越来越浓。

此后,我日夜做梦,总会梦到哥哥,梦到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一觉醒来,哥哥不在眼前,不觉早已涕泗横流。

生活依旧那样过着,可忙碌的工作要让我窒息,我再也受不了了!那年,我40岁,哥哥43岁。

不知何时,总有一股力量推动我向前走——该去看看哥哥了!一路上,所有的一切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放映。

我轻轻推开家里的门,院子里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一个男人走出来迎接我——是哥哥!分别多年的亲兄弟见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从他的谈话中,我知道他过得很好。

2024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A.动机B.练习C.强化D.及时反馈【答案】 C2、儿童分别扮演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一起进行“三只蝴蝶”的游戏。

该游戏属于()。

A.智力游戏B.体育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答案】 D3、以下关于儿童眼睛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B.晶状体缺乏弹性C.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是在10岁以前D.斜视无法矫正【答案】 A4、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哭。

作为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最为合理的是()。

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尽快恢复秩序B.查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立刻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出来C.马上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D.旁观【答案】 B5、张老师在二次晨检时发现贝贝口腔及咽颊部有红色疱疹,立即将贝贝带到隔离室。

这是为了()。

A.管理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是【答案】 A6、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的哭了。

”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A.自我中心B.泛灵论C.不可逆D.不守恒【答案】 B7、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最有操作性的、最具体的目标是()A.班级一周计划的教育目标B.幼儿年龄阶段目标C.某一具体活动的教育目标D.班级一日计划的教育目标【答案】 C8、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A.与生俱来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D.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答案】 D9、下列对于多动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B.某种神经递质的缺陷可诱发该病C.神经髓鞘发育落后可诱发该病D.营养不良可诱发该病【答案】 D10、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答案】 D11、下列哪个阶段不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A.感觉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运算阶段【答案】 D12、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为( )。

习题册参考答案-《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广数GSK980TDa车床数控系统习题册》-A02-2633

习题册参考答案-《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广数GSK980TDa车床数控系统习题册》-A02-2633
4
课题二 面板操作
一、填空题 1. LCD 状态指示灯 编辑键盘 显示菜单 机床面板 2.相对坐标 绝对坐标 综合坐标 坐标&程序 翻页 3.参数 补偿 4. CNC 复位 进给 输出停止 5.程序内容 程序目录 程序状态 6.相对 绝对 机床 7.绝对 相对 当前程序 8.手轮旋转方向 顺 逆 9. LCD/MDI 程序段 10.机床锁住 辅助功能锁住 空运行 快速 循环启动 二、选择题
五、分析题
1.答:
绝对坐标值
坐标点
X 坐标
0
0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B
20
C
30
D
30
E
40
F
40
Z 坐标 0 0 -10 -10 -20 -20 -30
坐标点 0 A B C D E F
增量坐标值 X 坐标 0 20 0 10 0 10 0
Z 坐标 0 0 -10 0 -10 0 -10
2.答:
绝对坐标值
坐标点
X 坐标
指定位置,快速点定位移动速度不能用程序指令设定。G01 是以直线插补运算联动
方式由某坐标点移动到另一坐标点,移动速度由进给功能指令 F 设定,机床执行 G01
指令时,程序段中必须含有 F 指令。
五、编程题 1.
参考程序 G00 X80 Z80; T0100 S800 M03; G00 X14 Z2; G01 X14 Z-10 F80; G01 X24 Z-10; G01 X24 Z-30; G01 X30 Z-30; G01 X30 Z-45; G00 X80 Z80; M05;
馈系统 机床主体
4.计算 输出 反馈 刀具 工件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一年级科学2起点和终点

2.组间青蛙跳远比赛 (1) 学生活动:组间青蛙跳远比赛,用纸带记录跳远的结果。 (2)剪纸带: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剪刀,完成记录后请大家用剪刀 沿着终点线把多余的纸带剪掉,然后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 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比 一比,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好吗?
板块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起点和终点,确定起点和终点时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终点和起点》 公平 比较 谁跳得远? 统一: 纸条:距离 起点 终点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4.认同客观的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5.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6.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 。 2、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 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 (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 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 它一个名字——终点。
提问:会画终点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一些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 终点。 设计意图: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2008年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

2008年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

2008年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笔试二试卷 (小学组)(2008年8月10日,6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0分, 共60分)1. 某奥运自愿小组负责在奥运村沿公路一侧插彩旗。

若要求三种颜色的彩旗按照6面绿气,5面黄旗,4面红旗循环排列,则第2008面彩旗的颜色是( );前2008面旗中,红旗用了( )面。

答案:红色。

534提示:每6+5+4=15面一周期,2008÷15=133……13.2008面彩旗与周期中的第13面旗颜色相同,是红色。

红旗一共用了133×4+2=534面。

2.令a=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7123702169196817671566136511⨯+⨯+⨯+⨯+⨯+⨯+⨯⨯+⨯+⨯+⨯+⨯+⨯+⨯,若将a 化成小数,则a 的百分位数字是( )。

答案:1提示:a=1+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23211917151311⨯+⨯+⨯+⨯+⨯+⨯+⨯++++++ a 的百分位数字实质是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23211917151311⨯+⨯+⨯+⨯+⨯+⨯+⨯++++++的百分位数字。

令b=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23211917151311⨯+⨯+⨯+⨯+⨯+⨯+⨯++++++ 但我们以往求的都是整数位是多少,很少求小数部分是多少?如何将这一题转化成求以前经常练习的呢?一个方法就是将b 乘100。

100b=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23211917151311⨯+⨯+⨯+⨯+⨯+⨯+⨯++++++×100 =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10023100211001910017100151001310011⨯+⨯+⨯+⨯+⨯+⨯+⨯⨯+⨯+⨯+⨯+⨯+⨯+⨯ =1+70236921681967176615651364113023312132193317341535133611⨯+⨯+⨯+⨯+⨯+⨯+⨯⨯+⨯+⨯+⨯+⨯+⨯+⨯ 显然,100b 的整数位是1,所以b 的百分位是1。

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演示实验和分组

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演示实验和分组

单元章节课题实验课题演示或分组所用仪器及材料结论或目的第一单元1、我们知道的植物我们知道的植物演示植物图片、实物、塑料花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2、观察一棵植物观察一棵植物演示绿植、记录单、植物拼图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3、观察叶叶子的奥秘分组不同植物的叶子、图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4、这是谁的叶这是谁的叶演示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5、植物是“活”的吗植物是“活”的吗?演示塑料花、植物、图片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6、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植物演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1、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比较演示四只动物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2、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分组裁剪好的纸带、剪刀、纸蛙、笔纸蛙跳得距离长,表明跳得远3、用手来测量用手来测量分组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

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比较与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分组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用来测量的物体不同,及同学们在测量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差,所以结果不太一样。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演示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6、做一个测量纸带做一个测量纸带分组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测量纸带可以测量长度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分组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部编《科学》教材 一年级(上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目录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起点和终点》,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c. 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b.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c. 比较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a. 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学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线段,并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哪些特点。

b.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能会提到线段的长度、形状等特点。

c.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吗?请大家一起讨论。

2. 概念讲解a. 教师向学生解释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简单明了地阐述起点和终点的含义。

-起点是线段的开始位置,终点是线段的结束位置。

b. 通过实物或图片示例,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一条绳子或纸条,示范并让学生观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3. 尺子的使用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上面有刻度表示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起点和终点
【教材简析】
《起点和终点》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2课。

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首先通过聚焦的问题,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这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如何对组内的两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进行比较,还涉及到全班多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远近的比较,最后如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纸青蛙到底跳了多远。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

确定起点和终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从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来。

【学情分析】
不能将一年级的小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预设5分钟)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

(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得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书起点】,然后跳出去。

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
(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
(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终点。

【教师板书终点】
提问:会画终点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一些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设计意图: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2.组间青蛙跳远比赛
(1)[PPT 出示]学生活动:组间青蛙跳远比赛,用纸带记录跳远的结果。

(2)剪纸带: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剪刀,完成记录后请大家用剪刀沿着终点线把多余的纸带剪掉,然后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青
蛙跳得更远,好吗?
设计意图:从比较演变成测量,初步尝试用熟悉的材料来测量自己的小青蛙跳得距离。

4.用纸带展示比较全班各个小组的跳远结果。

学生明确各组纸带展示的起点也要一样。

设计意图:全班展示各组纸带也要统一起点。

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
1.提问:回家怎么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这只冠军蛙跳了多远?
【板书设计】
谁跳得远?
统一:纸条:距离
起点
终点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方框内贴上纸蛙跳远中做了起点和终点标记的纸带,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证据的习惯。

2.根据拓展活动中的提示,让学生课后用A4纸折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远。

【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三只纸青蛙谁跳得远?()
A.
B.
C.
2.如何比较以下三种物体的长短?
【参考答案】
1.判断下面三只纸青蛙谁跳得远?(B)
要让学生明确终点应该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为准,并描画出平行与起点的直线。

A.
B.
C.
2.
要让学生统一起点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