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食菱》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夏天,菱在湖中开着洁白的小花。

三角形的叶片一簇簇浮在水上,染绿了湖面。

菱有很大很大的须根,深深扎进泥里,吸取营养。

无需照料,它们依靠自己顽强地生存、成长,自由自在地开花结果。

菱的果实,长着尖尖的角儿,有坚硬的外壳。

果实的肉,又白又嫩,脆生生、水汪汪的,清香可口。

采菱季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撑出一个个月儿形的梭子船,一边采食到处都是的菱果,一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真像一幅又热闹又美丽的水乡风情画。

1. 填空。

本文除了写菱的叶,还写了菱的和。

2. 三角形的叶片一簇簇浮在水面,染绿了湖面。

从“一簇簇”我们可以读出,“染绿了湖面”说明。

3. 想一想,为什么说采菱季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再写下来。

参考答案:1.小花须根果实2.菱叶长得多密3.提示:语句通顺即可。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二」16.菱草象征纯洁真挚/深挚坚贞的爱情。

第①段写“有人叫它爱情草”;第②段徐志军因有了女朋友而写《菱草》;第④段写“我”跟妻子讲菱草与妻子的回应;第⑥段徐志军的女朋友“深情”地介绍菱草;第⑦段“我”观赏菱草时的心情;第⑩段由菱草联想到徐志军关于爱情的《菱草》“菱草”贯穿全文,象征意义十分明确。

【评分说明:象征意义2分,分析满3处2分,共4分。

“友情”分析正确给3分】17.①特点:秀气/纤柔/美丽、翠绿、香味袭人。

②手法:比喻、拟人。

(描写菱草的段落为①⑥⑦⑩段。

第⑦段详写,“草尖闪着金属一样的光亮”——比喻;“草味含着幽情,扑人抓心”——拟人。

)【评分说明:三个特点共3分,手法2分,共5分;特点可从“形”“色”“味”“神”方面分析,3点3分;“神”可答“坚贞”“坚强”“亘久不变”等都可】18.本文主要讴歌了人世间美好深挚的情感。

第一种情感是纯洁坚贞的爱情。

徐志军通过写诗《菱草》表达对爱情的热切守护;他的女朋友在他死后多年依旧单身,“眼角爬着忧伤的皱纹”,体现出她对爱情的坚守;“我”向妻子讲述菱草的故事,妻子多情地回应“我懂的”。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

专题34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一、(2022·陵城区)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北人生②而不识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⑤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⑥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②生:生于,出生。

③仕:仕途,在....做官。

④啖:吃。

⑤北土:北国,北方。

⑥坐:因为1.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试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②其人自护所短.。

________2.试着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②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②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下面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5.你认为文中的“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学习完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二、(2022·涧西区)文言文阅读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③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④,辄⑤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年牛来责蹊田者⑥,父怒挞⑦之。

己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⑧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⑩。

【注释】①诸暨: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②陇:田埂。

③窃:偷偷地。

④已:完毕。

⑤辄(zhé):就。

⑥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有入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⑦挞:鞭打。

⑧曷(hé):通“何”,为什么。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1—13题。

(12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3)或曰:“食菱须去壳。

”而或长烟一空()(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桓侯遂死()(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2分)答案:11.(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更加)(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寻找)(3)或曰:'食菱须去壳。

' 而或长烟一空(有人有时候)(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12.(2分)遂:suì夫:fú13.(4分)翻译:(1)大王今天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了,,所以我不再请求(您治疗自己的疾病)了”(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14.(2分)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北人食菱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 文言文阅读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阅读答案1Fra bibliotekD2.B
3、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 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4.此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 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阅读训练(二)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酒杀鸡作食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D.衣食所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 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
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 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 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山人集》 【注释】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译文: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 话简要回答。(3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 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 ”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3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 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8、9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第七(含答案)

8、9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第七(含答案)

八、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71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解释加点词语(4分)(1)仕于南方()(2)或曰:“食菱须去壳。

”()2.理解文中词语,完成题目(4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做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人是如何啖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5、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注】①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指表亲③冢:坟墓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公以百金答.之()(2)玉盏俱.碎()2.翻译画线句(3分)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北人食菱》原文翻译及习题

《北人食菱》原文翻译及习题

《北人食菱》原文翻译及习题北人食菱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人食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北人食菱》原文明代: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

于,在。

5.席:酒席。

练习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 或()(2)其人自护其短短()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 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答案1、(1)或(有的人、有人)(2)短(短处、缺点)2、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原文:【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阅读题: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3)从其所契者()(4)席上啖菱()13.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C、置之其坐D、其人自护其短14.翻译句子:(6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4分)(1)(立刻,匆忙)(2)(迷惑,糊涂)(3)(雕刻)(4)(吃)13(B)(3分)14.(6分)(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

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15.(3+3分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篇二」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小古文阅读及答案.doc

小古文阅读及答案.doc

姓名: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框字① 席而啖菱啖(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② 欲以去热也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

一、1①啖:吃。

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② 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

20XX年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北人食菱文言文出自江盈科《雪涛小说》,寓意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材料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 坐:因为。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题目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 或()(2)其人自护其短短()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 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1、(1)或(有的人、有人)(2)短(短处、缺点)2、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北人食菱》文言文参考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识菱的阅读答案

北人识菱的阅读答案

北人识菱的阅读答案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

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吐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①菱:即菱角。

② 仕:做官。

1、解释划线的词。

席上啖菱()或曰()
2、翻译句子。

(1)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译文: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译文:
3、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吃;有人
2、(1)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去除热气。

(2)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
3、无论碰到什么事,不要不懂装懂。

如果自以为是,只会惹来笑话。

(意思对即可)。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北人食菱”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答案。

先来说说这个北方人,他居然连菱角是长在水里都不知道,就敢吃,是不是有点逗呀?哈哈!当别人问他“北土亦有此物否?”,他还嘴硬说“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回答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呀,从这篇文章里咱们能明白一个道理,不懂装懂可不好哟。

就像这个北人,不了解菱角却还瞎逞强,闹了笑话。

咱们可不能学他,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得虚心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聪明。

不然像他那样,被人揭穿了多尴尬呀!再看看题目,要是问咱从文中看出北人的性格特点,那肯定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呗。

如果问这故事告诉我们啥,那就是上面说的,要虚心好学,别不懂装懂啦。

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这篇文言文挺有意思的?以后咱们可得多长点心眼,可别像这个北人一样哟!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聊聊“北人食菱”的那些事儿。

你们说那个北人是不是特别好玩?连菱角是水生的都不知道,还吃得津津有味。

有人问他北方有没有菱角,他居然还能大言不惭地说哪都有。

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可笑啦!通过这个小故事,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比如说,做人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万别为了面子硬装。

不然就会像这个北人一样,被人笑话。

还有啊,如果题目问咱们北人这样回答错在哪里,那很明显呀,他根本不了解情况就乱回答,太不靠谱啦。

要是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一定要多学习,增长见识,这样才不会出丑。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懂的事情,这时候可别学北人,要勇敢地承认自己不懂,然后去请教别人,这样才能越来越厉害哟!好啦,关于“北人食菱”的阅读理解答案咱们就聊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有趣的故事里学到有用的东西!。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

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

②仕:做官。

③强:硬要。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食:______ 非: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多项选择)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

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

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2. 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择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

A.弈秋B.鸿鹄C.弓D.箭[2]在句旁的方框里,各用一个词语批注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3]《学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六下语文文言文课外练习 答案

六下语文文言文课外练习 答案

六下语文文言文练习(一)北人食菱①〔明〕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或.曰:“食菱须去壳。

” 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

我不是不知道,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清热解毒。

4. 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写出自己的感悟。

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于春风碧云里。

(选自《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诗中画“”的句子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下列对诗中的怪石、苍松的分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C)A. 诗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怪”与“苍”。

B. 诗中苍松挺拔青翠,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C. 诗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气节?表达了诗人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气节。

【优质文档】《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人食菱》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
仕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 强
______________
2.翻译: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当官;有人;却;硬是
2.连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啊。

3.他这样不懂装懂很不好,我们一方面要发奋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
要大胆承认自己在许多领域是无知的。

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

(意对即可)。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选自《雪涛小说》)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曰:“啖菱须去壳。

”( )
(2)其人自护其短。

( )
8.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答案:
7.(1)有人 (2)短处,缺点
8.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9.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清除身上的热气。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阅读训练一: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 ( 2 ) 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参考答案1.做官吃用来去除2.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

阅读训练二: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2、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3、翻译:1.仕于南方:在南方做官。

2.席上食菱,并壳入口: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进肚子)。

3.此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参考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注释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由于.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15.食:食用.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北人生而不识菱者阅读答案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北人生而不识菱者阅读答案

北人谈菱的阅读答案分析|北人生而不识菱者阅读答案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注释 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由于.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15.食:食用.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人食菱》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

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