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十四课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十四课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十四课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含义与意义。

2.了解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行为体现的方式和方法。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现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内容1.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以身作则,培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能力。

3.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感受尊重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含义与意义。

2.培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现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行为。

2.树立正确的尊重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情境描述: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跟别人产生矛盾或者不愉快,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引导思考: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呢?2. 知识传授1.尊重他人是指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利益和尊严,不侵犯他们的自由和个人空间。

2.尊重自己是指我们应该爱护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更加优秀。

3. 练习演绎•给学生发放小纸条,让他们在上面写下一些关于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行为体现,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言。

4. 游戏活动•游戏介绍:两个人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场地中央放置着一个球,两人需要争夺这个球,并尽可能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里。

•游戏说明:在游戏过程中,每个人要尊重对方,不能使用粗口等对对方造成伤害的语言。

•游戏评价:胜利者需要对失败者表示尊重和鼓励,这是游戏的重要环节。

5. 故事分享•故事内容:小燕子在飞过一片森林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小蜗牛,它正被群众欺负,小燕子却没有选择站出来帮助它。

•故事讲解:小燕子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做出正确的行为,他没有尊重这只小蜗牛的权利和尊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和自己,不应该看着他人被欺负而不做任何事情。

六、教学总结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2.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来树立正确的尊重观念。

3.尊重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我是什么样的人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我是什么样的人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我是什么样的人一、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面向六年级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抽象的概念、现实性的案例分析等各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成长。

同时,本节课也需要学生有基本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反思和自我认知的前提。

二、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优点;•常练习自我反思,形成长期的自我认知习惯;•理解与认识生命和情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心态。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1. 性格与优点通过性格测试和问卷调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并对其中的优点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成长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重点:学生需要认识到性格缺点并非是问题根源,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

2. 自我反思与认知习惯的培养通过学生个人实例的分享或问题提出,让学生多练习自我反思,形成长期的自我认知习惯,在“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是否符合道德、生活常识和礼貌习惯等方面,并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做错事情是会有不良后果的,并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自主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生命与情感让学生了解各种决定人生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可贵,学习珍惜生命。

重点:学生需要明确现阶段的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知晓以后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样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 自我调节与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自我调节的方法与技巧,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重点:学生需要了解到,积极、心态乐观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要了解到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所采用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教师出一些问题的答案进行开场提示,帮助学生对自我认知的要求有一定了解,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问题示例:•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如何处理的?2. 讲授性格与优点(15分钟)教师介绍性格的概念与常见的性格分类,并让学生通过带题的形式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优点,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导学案-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北师大版1. 知识普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指一个人做出自己的事情,以达到某个目标。

自己做事可以增加独立性,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让自己更加自律。

例如,当每天早上响铃后,你会自主起床,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在家里找到自己的午餐,然后送自己到学校。

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事情,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体现。

2. 培养方法(1)目标清晰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想要在一个月内提高语文成绩,或者想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项任务。

清晰目标可以使你更加专注和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2)自我要求其次,还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要求,比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要按照规定的方式完成任务,要达到规定的目标效果。

这些自我要求可以让你更加有动力,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3)独立完成最后,需要用自己的精力来完成这个任务。

在完成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途径,学会一些方法让自己更加得心应手,如在某个领域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或者安排更加有效的学习时间。

3. 例子分析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例子情景小明是一个习惯性拖延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诱惑让他分心,而在学校时思路会清晰许多。

(2)分析对于这种情况,小明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制定策略来保证自己的学习效果。

首先,他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其次,他需要对自己有些自我要求,比如不要再被很多无意义的事物分心。

最后,他需要用自己的精力来完成这个任务,例如要制定时间表,优先考虑课外学习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完成作业。

(3)具体做法例如,小明可以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内,在家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学校,他需要保持注意力,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以及他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出自己的规划,用正确的方法来完成任务。

4. 总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我们有清晰的目标,自我要求和一定的独立完成能力。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1课 我是什么样的人 通用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1课 我是什么样的人 通用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1课我是什么样的人通用版一、课程目标1.了解人的个性和特长是多样性的。

2.掌握正面心理的表达和培养。

3.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方法。

4.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1. 引导学生思考•布置一组小作业,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协助下进行。

学生们需要在纸上回答以下问题:1.自己喜欢什么?2.自己擅长什么?3.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 听讲和画画•通过儿童心理学专家的介绍,了解人的个性、特长和多样性。

•学生们需要在本节课的课堂笔记本上,画一幅自己的大头卡通形象,表示自己的特点和特长。

3. 小组发言•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特点,先自己说,再小组交流,最后老师点评。

4.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作业(小作业—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特点,求同存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的方法:从内部观察自己行为,从外部给予自己正面的反馈。

5. 资源共享•老师和学生共享一个对于多样性和他人之间的正面评价的故事、视频或者图片。

•在共享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三、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同时推崇多样性和他人之间的正面评价形象。

•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理解。

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会正面表达和正确使用词汇。

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下学期的个性特长展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行一些小型演讲或者制作物品等等,不一而同,多元发展。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妥协的智慧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妥协的智慧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妥协的智慧一、学习目标1.理解妥协的概念;2.掌握妥协的方法和技巧;3.认识妥协的重要性;4.培养妥协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了解妥协的概念;2.认识妥协的重要性;3.掌握妥协的方法和技巧;4.比较妥协和顺从、抗争的区别。

三、学习重点1.掌握妥协的方法和技巧;2.对比妥协和顺从、抗争的区别。

四、学习难点1.理解妥协的概念;2.认识妥协的重要性。

五、课前准备1.预习学习材料;2.思考平时生活中妥协的经验和故事。

1. 了解妥协的概念教学内容:教师介绍妥协的概念,并通过反复阐述,使学生掌握妥协的内涵。

2. 认识妥协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妥协的好处和重要性;2.妥协的原则和条件。

3. 掌握妥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1.妥协的步骤;2.妥协的技巧:–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前提;–心平气和地沟通;–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尽量给予满足;–灵活变通,让步顺应他人需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底线。

4. 比较妥协和顺从、抗争的区别教学内容: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了解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掌握妥协的技巧和方法。

1.请你谈一次你妥协的经历;2.跟同学一起模拟妥协情境,并展示妥协技巧;3.思考平时生活中,你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妥协?八、教学反思妥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思考和模拟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妥协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同时,也通过比较妥协与其他不同的行为方式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妥协的重要性。

三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四课 当我独自 鄂科版

三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四课 当我独自 鄂科版

三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四课当我独自鄂科版导入1.通过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兴趣。

2.师生互动,一起讨论“独自一人”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独自一人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课堂探究1. 大脑食品(1)讲述•介绍大脑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帮我们思考、记录和回忆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人的大脑需要不同的食品来保持健康。

•引导学生说出哪些食品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健康,比如鸡蛋、鱼、燕麦、坚果等。

(2)活动•提供一份“大脑食品清单”,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在课后用家长的帮助尝试制作或食用。

•要求学生在第二天回到课堂时分享自己的制作和体验过程。

2. “独自一人”时的感受(1)讲述•当我们成为独自一人时可能会产生害怕、孤独、失落、无助等负面感受。

•但是孤独的时候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思考和反思时间。

•在面对独自一人时,我们可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自己,自信面对。

(2)活动•引导学生刻画自己独自一人时的情境和感受(比如放学回家、宿舍里)、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反思和应对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并总结,学生可择优代表发言。

3. 如何应对“糟糕的一天”(1)讲述•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糕的经历和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在遇到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时选择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情感。

•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让糟糕的一天变成一个更好的明天。

(2)活动•让学生试着列出在遇到“糟糕的一天”时,自己可以采取的积极解决方法,例如做运动、听喜欢的音乐、诉说自己的烦恼等等。

•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以做实验的方式来测试它们的有效性。

•学生可以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也可以分享自己制定的其他有效的应对计划。

展示1.小组代表分享该小组在“独自一人时的感受”这一环节的收获和总结。

2.某位同学分享他或她在应对“糟糕的一天”时采取的一种积极方法,可以让所有同学获得启示和实践灵感。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如果我是他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如果我是他 全国通用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如果我是他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以下知识:1.认识不同性格的人;2.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3.增强情商和同理心。

二、课程重点1.掌握不同性格的人的特点和表现;2.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3.培养同情心和同理心。

三、教学内容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演绎以下场景:•场景一:王小明在操场上不小心摔倒,引起了同学们的围观,其中有人嘲笑他,有人心急地去扶他起来,有人不知所措。

•场景二:小明是一名文艺青年,他看到校门口有个老妇人拿着一堆袋子走不动了,他该如何帮助她?每个小组讨论完之后,让代表上台演绎,让全班学生来分析每个人的性格和表现,并针对以上场景讨论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 看图说话学生们观看一张图片,内容是一个小男孩追着一个小女孩打开口,全班学生尝试描绘两个孩子的性格和心情,并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

3. 讲故事课堂讲述一段有关付出和奉献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公交车司机,他在寒冬中帮助了一位流浪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

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和温暖。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分组讨论、看图说话、讲故事课堂等,让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识。

五、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40分钟,其中包括20分钟的授课时间和20分钟的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时间。

六、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本节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如下:1.查找一篇有关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文章,并归纳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思考自己在与他人沟通和解决冲突时存在的问题,并列出至少三条自己能够改进的建议;3.自主选取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画画、写信等。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三课 当别人欺负你时|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三课 当别人欺负你时|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导学案-第三十三课当别人欺负你时
一、导入新知
当别人欺负你时,你会怎么做?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欺负;
2.能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别人的欺负。

三、学习内容
1. 欺负是什么?
欺负就是有意或无意地以言语、行动等方式使别人不愉快或受伤的行为。

比如:说难听的话、捉弄别人、推搡打人等。

2. 别人欺负我怎么办?
方法一:回避
如果你被别人欺负,可以选择回避。

比如,远离恶意的人或场合,让自己远离欺负。

方法二:表态
当别人欺负你时,你可以有所表态,让他们知道你不喜欢这样做,并要求他们停止。

方法三:寻求帮助
如果自己力量不够,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寻求他人帮助,比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3. 学以致用
如果你被别人欺负,你想尝试回避、表态、寻求帮助,你觉得什么时候使用哪种方法更好呢?请自己思考一下。

四、课后练习
对于当别人欺负自己时,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请你写一篇文章,说明你的想法。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7课 困难怕谁 通用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7课 困难怕谁 通用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7课困难怕谁通用版一、导入环节学习目标•学会正确认识困难•了解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学会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面对困难学习任务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2.听取老师讲授困难的正确认识及正确的应对态度。

3.阅读课文《困难怕谁》,思考课文中人物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困难。

4.分析并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中有何感受及思考。

二、知识讲解困难的正常存在随着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同唐代思想家韩愈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正视自己的困难,才能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困难的态度面对困难时,态度是决定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种积极的态度会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困难。

正确的困难态度应是“迎难而上,乐观进取”。

困难的应对策略1.分析问题:了解困难的性质和原因,将问题分解,找出解决方法。

2.寻求帮助:向人求助,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让困难得到更好的处理。

3.勇敢面对:正视问题,勇敢面对,让自己从中成长。

4.不气馁: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要坚持不懈,有韧性的去解决问题。

三、阅读课文1. 阅读理解请阅读课文《困难怕谁》,回答以下问题: 1. 人物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 人物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2. 课文感受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中有何感受及思考。

四、情感态度教育快乐分享请同学们以图画、手工、故事等形式,分享自己快乐积累的方式,并介绍快乐方式给班级。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 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思考如何应对。

2. 选择一种不同尝试的快乐积累方式,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3. 阅读《迎难而上,乐观进取》一文,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符合。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困难的正确认识、正确的应对态度及应对策略,并分享了自己的快乐方式,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乐观进取。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心理学的钻研对象和钻研方法;
3. 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二、导学内容:
1.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心理学是钻研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钻研。

2. 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主观性、客观性、动态性、整体性、实验性和应用性。

3. 心理学的钻研对象:心理学钻研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

4. 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等。

5.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的心灵哲学、19世纪的心理学建立、20世纪的心理学分支和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

2.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学的钻研对象和钻研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心理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导学反思:
1. 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
2.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学的钻研方法?
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4. 学生是否能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心理的基本特征,包括主客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3. 能够运用心理的基本特征解释和分析个人和群体的心理现象。

二、导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心理的主客观性;3. 心理的动态性;4. 心理的整体性。

三、导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以及个体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表现。

2. 心理的主客观性心理活动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

主观性体现在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客观性体现在心理活动受到客观规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 心理的动态性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受到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情绪的起伏、认知的变化等,具有动态性。

4. 心理的整体性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各种心理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心理现象,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四、导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心理的主客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心理的基本特征;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心理的基本特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心理的主客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心理的基本特征;3. 实例分析:以具体案例分析心理的主客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特征;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心理的基本特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心理的主客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的基本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知识。

2. 精通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3. 激发同砚对心理学的爱好,增进思维和情感进步。

二、导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 心理的基本特征3. 心理的表现形式三、导学过程1. 导入引言通过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实例,引导同砚沉思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进修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时,引导同砚熟识心理学是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

3. 探讨心理的基本特征通过诠释心理的基本特征,如主体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功能性,引导同砚理解心理活动是以人的主体为中心、受主体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客观现象,同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目标性。

4. 谈论心理的表现形式分别介绍心理的表现形式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引导同砚了解心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深对心理学的熟识。

5. 总结归纳结合所学内容,援助同砚总结心理的基本特征与相关知识,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熟识。

四、导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通过教室谈论、问题回答等方式,考察同砚对心理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如心理学相关练习题或案例分析,考察同砚对心理学知识的精通和应用能力。

3. 提问评判不定期进行提问,激发同砚沉思和表达能力,检查同砚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水平。

五、导学拓展1. 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

2. 参与心理学实践活动或实地考察,体验心理学的魅力和应用。

3. 探讨心理学与平时生活的联系,沉思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途景。

通过本次导学,同砚将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知识有更深度的了解,同时激发同砚对心理学的爱好和探究欲望,为同砚今后深度进修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比如情绪波动、进修动力、人际干系等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心理特征休戚与共。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主要分支;3. 了解心理学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4. 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钻研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来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心理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心理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代心理学:19世纪初,心理学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威廉·詹姆斯、赫尔曼·恩斯特等人为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当代心理学:20世纪以来,心理学发展迅速,出现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

3. 心理学的钻研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钻研心理现象的规律;-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了解其心理过程;-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4.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生理心理学:钻研大脑和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钻研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发展;- 临床心理学:钻研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5. 心理学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工业心理学: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临床心理学:帮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6. 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阅读心理学经典著作,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皮亚杰的《孩子心理学》等;- 参与心理学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与专业人士交流进修心得;- 实践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三、导学方法:1.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2. 教室讨论:与同砚一起讨论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主要分支,分享个人见解和体会;3.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自主进修: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前沿钻研和最新效果。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心理与心理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3. 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人类行为。

二、导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3.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和分析。

三、导学难点1. 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2.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导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和内在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感、意识、动机等方面。

2. 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有多个流派,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不同流派强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

3.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

通过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心理问题。

4.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和分析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分析人类行为,揭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五、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流派;2. 思考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身边的行为现象;3. 分析一个具体的人类行为,尝试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4. 总结心理学对于人类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六、导学反馈1. 你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你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和研究方法吗?3. 你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人类行为了吗?4. 你觉得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有何意义和作用?七、延伸阅读1. 《心理学导论》2. 《心理学原理》3. 《心理学与生活》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大家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和分析身边的行为现象,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导学内容:一、心理发展的概念1. 什么是心理发展?2. 为什么要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 渐进性2. 离散性3. 可塑性4. 阶段性三、心理发展的规律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社会化的影响3. 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导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人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学习主体1. 通过讲解心理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发展以及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发展。

2. 分别介绍心理发展的渐进性、离散性、可塑性和阶段性,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加深学生对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遗传、环境、社会化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测学生对心理发展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发展的实践和研究,提高对心理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写出个人见解。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导学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时一、导言心理发展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导学案将围绕《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深入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知识概要1. 心理发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 渐变性(2) 阶段性(3) 差异性(4) 可塑性(5) 靶心性三、具体内容1. 渐变性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人的行为和思维会逐渐发生变化,表现为心理发展的渐变性。

2. 阶段性心理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任务。

3. 差异性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影响、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

4. 可塑性人的心理发展是可塑的,受到外部刺激和环境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通过培养和训练,个体的心理发展可以得到良好的促进和引导。

5. 靶心性心理发展具有靶心性,即在某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心理特征或能力的发展尤为敏感和关键。

适时的干预和引导可以在关键时期加速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四、知识运用1.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说明心理发展的渐变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复杂性。

2. 结合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特点。

3. 开展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和靶心性,培养学生对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五、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增强对个体差异和相互理解的认识。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心理学著作或学术论文,拓展对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心理学领域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健康心理学》导学案

《健康心理学》导学案

《健康心理学》导学案健康心理学导学案一、导言健康心理学旨在通过研究和理解心理和行为过程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个体和社区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导学案将引导你探索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与目标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了解心理过程如何影响健康、疾病和康复,并为改善健康和促进幸福提供支持。

2. 心理社会模型的理论框架心理社会模型将健康视为心理、社会和生物因素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强调个体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和生物学特征对健康的影响。

3. 健康的心理标志和指标心理社会和主观感受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志,如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等。

同时,追踪体征、生活习惯和生长发育等生物学指标也对健康评估至关重要。

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通过对被试进行干预和对照处理,以确定心理变量对健康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和纵向实验。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广泛用于探索大样本群体的心理特征、健康问题和其相关因素。

良好的问卷设计和有效的数据分析是确保结果可靠和有效的关键。

3.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追踪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可揭示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例如,长期压力如何与患心脏病风险增加相关。

四、健康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健康心理学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通过干预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习惯,降低患病风险,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通过心理压力管理和行为改变促进戒烟。

2.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病患恢复身体功能、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

3.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心理学在教育和宣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心理教育和健康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促进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总结与展望健康心理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 如果别人比我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 如果别人比我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学会掌握自我情绪管理的技巧;3.学会和他人友善相处、有效沟通。

二、预习内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障碍,而是指一个人的情感、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自我,学会自我管理、情绪调节、解决问题等技能,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人们影响情感体验和相应决策的一系列过程。

情绪管理包括认识情绪、调节情绪和表达情绪三个过程。

1.认识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平衡和控制情绪。

不同的情绪表现可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如愤怒可使个人更有力量,开心会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

2.调节情绪当我们感到情绪不稳定或者面临突发事件时,需要学会控制、调节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关键一步。

如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情绪更好,缓解压力,使身心放松。

3.表达情绪正确、合适地表达情绪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并有助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3. 友善相处、有效沟通人际沟通并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友善相处需要我们尊重他人、理解彼此、主动交流等。

有效沟通需要我们表达清晰、听取对方、保持耐心等。

三、课堂学习1. 情绪调节练习1.玩水水对于人体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人更加放松和舒适。

因此,让学生在家中玩水、洗澡、洗手等,能够起到较好的情绪调节作用。

2.音乐疗法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放松身心,放松心情。

建议让学生在家听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放松身心。

2. 互动沟通练习1.表达感受让学生挑选一个与他人发生过矛盾的事件,将发生的事情说出来,阐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后来的处理方式。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情感经历,并借此提高自我情感调适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和练习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5课 我要学好它 通用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5课 我要学好它 通用版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5课我要学好它通用版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信心,以及自信心对我们的重要性;2.能够识别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己;3.能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出改进计划,提高自我素质。

二、情感目标1.提高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2.尊重自己,珍惜生命;3.同时也要尊重和珍惜他人,学会合作。

三、学习重点1.什么是自信心;2.如何识别自己的优点和长处;3.如何找准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四、学习难点1.如何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保持中立;2.如何找准自己的不足,而不让其成为消极因素;五、教学重点1.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讨论、研讨会;2.教学手段:课件、黑板、彩笔、纸张。

六、教学内容1. 了解自信心•定义: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取得成功的信任。

自信心强的人,碰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不会轻易放弃;而自信心较弱的人,则会轻易感到沮丧和无助。

•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心可以提高人的兴趣,增强人的动力,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影响整个人的身心健康。

2. 识别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到自己的优点:1.回忆过去自己的成功经验,从中发掘自己的优点;2.从他人的反馈中,寻找自己的优点;3.参考周边的成功人士,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

•发挥自己的优点:1.运用自己的优点,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学会适当强化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3. 找准自己的不足•如何识别自己的不足:1.总结自己的过去失败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2.从他人的反馈中,寻找自己的不足;3.对比周边的成功人士,找到自己的不足。

•制定改进计划:1.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分析;2.制定出改进计划,并逐步实施;3.对过程进行反馈和总结,不断调整并完善改进计划。

七、课堂设计1. 情境体验1.以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一下自己的自信程度,提高对自信的认识和重视;2.设计一个小幅剧本,让学生在班内自信大比拼中切磋、展示自己的自信程度,以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2.讨论1.就自信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己的不足等方面,在班内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个人的经验与看法;2.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放到班内公示板上,以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持续性关注和关心。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4我能帮助他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4我能帮助他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4 我能帮助他|北师大版一、学情分析1、年级:二年级。

2、所在地区:城市。

3、学校类型:小学。

4、学科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5、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二、教学目标1、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何给予帮助。

2、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并表达友善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1、通过课堂生动的介绍方式,讲述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给予帮助,表达出课程主题。

活动2:示范2、教师先进行示范,模拟出孩子哭泣,孩子无助,教师通过适当的安慰和引导帮助孩子从困难中走出来。

活动3:探究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甄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难,并与学生一起探究如何帮助别人。

活动4:角色扮演4、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角色扮演困难的情境和解决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如何帮助他人。

活动5:集体总结5、老师通过每个小组分享,学生共同探讨困难,分享对别人提供的帮助,分享友好的态度,梳理总结出如何帮助别人。

四、课后拓展1、观看有关互助精神的电影,并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解读。

2、召开关于互助精神的小组会议,分享对生活中互助的感悟和体验。

3、完成有关课程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总结1、本节课主题为: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4 我能帮助他。

2、教学目标:知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何给予帮助;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并表达友善的态度。

3、教学过程:引入、示范、探究、角色扮演、集体总结。

4、课后拓展:观看有关互助精神的电影、召开关于互助精神的小组会议、完成有关课程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5、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孝敬自己,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导学案
第二章感知觉
预习题: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2、感知觉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3、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5、任何利用感知规律组织直观教学?
讨论题:
1、“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何理解
2、“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4、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蒲扇”,摸到大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像管子”,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绳子”,这是多么荒唐的感知啊!请你用知觉的规律分析这一故事。

第三章记忆
预习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2、记忆如何分类?
3、影响记忆效果的条件有哪些?
4、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
5、良好的识记方法有哪些?
讨论题:
1、怎样解释“舌尖现象”?
2、为什么记忆材料首尾部分比中间隔部分效果好?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
4、怎样解释会骑自行车的人虽然长期没有骑车,其动作技能大体上不会忘记?
5、怎样根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第四章思维想象
预习题:
1、什么是思维?它与感知觉的区别是什么?
2、人是怎样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3、思维的结果以什么样的方式得以保留和呈现(思维的形式有哪些)?
4、什么是概念?概念获得的方式有几种?。

5、如何形成学生的科学概念(怎样进行概念教学或概念获得的条件是什么)?
6、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共分几个阶段?
7、哪些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8、思维的品质包括几个方面?
9、什么是创造?创造思维有几个阶段?
10、想象的种类有哪些?
11、想象有哪些功能?
12、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讨论题:
1、为什么说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2、有关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部分,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3、想象和创造之间有什么关系?
4、如何理解“想象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如何解释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的概念,以及彼此的关系?
6、如何培养创造想象?
第五章注意
预习题:
1、引起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2、怎样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3、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意义相同吗?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注意的起伏是否破坏了注意的稳定性?
4、“一心二用”在什么情况成立,在什么情况下不成立?
讨论题:
1、“注意是一扇门,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如何理解这句话?
2、“一目十行,一览无余。

”如何理解?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如何理解?
4、人在夜晚仔细听一只表的滴答声时,会感觉表的声音一会儿强,一会儿弱。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5、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注意品质?
第六章情绪情感
预习题: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3、情绪情感的功能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情绪、情感、情绪状态是如何分类的?
5、什么是情绪调节?有哪些情绪调节方法?
讨论题:
1、论述情绪的外部表现。

2、论述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3、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试举例说明理智是激发人智力的重要的心理条件。

第七章意志
预习题:
1、什么是意志?意志与认识和情绪情感活动有何关系?
2、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又包含哪些心理活动成分?
3、什么是动机冲突?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动机冲突?
4、什么是挫折感?面对挫折时,人会有哪些反应?个人怎样处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
讨论题:
1、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2、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八章个性心理倾向
预习题:
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如何分类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4、动机有什么作用?
6、动机的分类?
讨论题:
1、“欲速则不达”。

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2、“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3、举例说明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
预习题:
1、能力、才能的概念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3、能力的分类
4、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
5、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条件)
6、什么是气质,它包含了哪些特征?
7、气质的分类?
8、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如何解释的气质类型?
9、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有各有哪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10、气质和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11、什么是性格,它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它的结构包含哪些方面?
1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4、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人的个性?
讨论题:
1、如何看待“高分低能”现象?
2、怎样理解“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4、人的个性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它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5、性格是什么,它为什么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
6、结合本章学习内容,对自我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并分析自我性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7、假设你是一名初中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本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