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PPT课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98d64b770bf78a64295469.png)
7
3.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认识人的生命过程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初步知道自己的出生、生长过程和生长发育 的条件。 (2)观察人的出生、长大和衰老的过程,并且知 道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小长大到衰老的过程,教育幼 儿尊老爱幼。 (3)初步知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生命是最 宝贵的,要珍惜和保护人的生命。
保护。 (2)观察、探索人体的外部结构、功能及保护。 (3)感受、体验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6
2.人的心理活动
(1)感受、体验、表现自己的情绪,如高兴和 难过等,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感受和体验, 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2)观察、体验和理解同伴的情绪表。 (3)学习适当地表现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 积极的情绪。
20
(二) 地方性和季节性
依据
1.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2.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候性。
21
(二) 地方性和季节性
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内容时要注意:
1. 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 教育内容,不要照搬现成的材料;
2.要灵活地用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
14
1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科学性和启蒙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幼儿的可接受性 系统性与整体性
16
(一) 科学性和启蒙性
内涵: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则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 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 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
3.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认识人的生命过程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初步知道自己的出生、生长过程和生长发育 的条件。 (2)观察人的出生、长大和衰老的过程,并且知 道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小长大到衰老的过程,教育幼 儿尊老爱幼。 (3)初步知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生命是最 宝贵的,要珍惜和保护人的生命。
保护。 (2)观察、探索人体的外部结构、功能及保护。 (3)感受、体验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6
2.人的心理活动
(1)感受、体验、表现自己的情绪,如高兴和 难过等,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感受和体验, 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2)观察、体验和理解同伴的情绪表。 (3)学习适当地表现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 积极的情绪。
20
(二) 地方性和季节性
依据
1.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2.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候性。
21
(二) 地方性和季节性
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内容时要注意:
1. 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 教育内容,不要照搬现成的材料;
2.要灵活地用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
14
1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科学性和启蒙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幼儿的可接受性 系统性与整体性
16
(一) 科学性和启蒙性
内涵: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则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 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 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08de7f580216fc700afdca.png)
6
可编辑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 3—6岁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觉发展的特点 ❖(2)知觉发展的特点 ❖(3)记忆发展的特点 ❖(4)思维发展的特点
7
可编辑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新儿童观的具体内容
❖(一)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 学依据。
❖(二)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 依据。
❖(三)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 依据。
18
可编辑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 三个方面:
❖(一)科学情感、态度:是指对科学活动 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 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 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理解: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5
可编辑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心理依据——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把握
1. 0—3岁儿童的认知特点 ❖(1)感觉发展的特点 ❖(2)知觉发展的特点 ❖(3)记忆发展的特点 ❖(4)思维发展的特点 ❖(5)数概念发展的特点
1、 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尚 不完善
8
可编辑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儿童观
❖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发展的需要是整体 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促进 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科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儿 童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要以培养儿童真善美的完善人格为最终目的。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ppt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b4247e58fafab069dc02bf.png)
(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具 体方法
• 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 容 • 2、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 3、以五大领域为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 容的依据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探究和认识植物。 • 关爱和研究动物。 • 体验和了解材料。 • 经历探究过程,发现事物间关系。 • 尝试使用工具,体验技术设计。 • 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奇妙。 • 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2、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围。
6、让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 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 果。 • 走向社区,了解社区的民族工艺和技 术。 • 尝试技术设计活动。
7、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 从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的环境问题入 手。 • 引导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 排
• • • • •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 1、科学性与启蒙性原则 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3、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4、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3、大班: (1)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 环境的相互关系。 (2)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 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懂得珍惜自然资 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 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4)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 取有关的科学经验,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 (4)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 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并能用各种感知去探究 物体和材料。 • (5)用词语或简单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 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 (6)掌握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的 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 (7)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对事物的认识,注意到事 物的变化过程。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472f8876eeaeaad0f33013.png)
坏与污染
对
太 阳
风
降 雨
人 类 影
响
天气
石
头
沙
生存环境
水
土
空气
地
产空
球功生气
成用压污
分
力染
地球的成分 特性 浮力 形态 功用
溶解剂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多种多样的光 美妙的声音 感受冷、热现象 探究、体验力 有趣的磁
电 奇妙的化学现象 感受季节的变化 天文现象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电路
导电机
电
光
功用与安全
静电
自然现象
杠杆 轮子 螺旋
简 易
磁铁
声音
机
械
传穿吸
介透附
性力性
功用 反射 颜色 影子的形成
声音的形成 声音的传送
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 念,并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掌握物体分类的方法 探索“1”和“许多”及其关系 通过实物操作、比较、游戏等方法来学习十位或百位以 内的数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量的比较,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和量 的守恒 在空间方位上,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远近 等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用品。(家用电器、现代交通工 具、现代通讯工具、现代农用工具、科技玩具) 了解、熟悉著名的科学家,感受、体验科学家的探索、 发明创造的过程。 增强强儿童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环保行为。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 要求与方法
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 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对
太 阳
风
降 雨
人 类 影
响
天气
石
头
沙
生存环境
水
土
空气
地
产空
球功生气
成用压污
分
力染
地球的成分 特性 浮力 形态 功用
溶解剂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多种多样的光 美妙的声音 感受冷、热现象 探究、体验力 有趣的磁
电 奇妙的化学现象 感受季节的变化 天文现象
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电路
导电机
电
光
功用与安全
静电
自然现象
杠杆 轮子 螺旋
简 易
磁铁
声音
机
械
传穿吸
介透附
性力性
功用 反射 颜色 影子的形成
声音的形成 声音的传送
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 念,并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掌握物体分类的方法 探索“1”和“许多”及其关系 通过实物操作、比较、游戏等方法来学习十位或百位以 内的数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量的比较,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和量 的守恒 在空间方位上,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远近 等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用品。(家用电器、现代交通工 具、现代通讯工具、现代农用工具、科技玩具) 了解、熟悉著名的科学家,感受、体验科学家的探索、 发明创造的过程。 增强强儿童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环保行为。
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 要求与方法
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 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32fe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 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以幼儿园学前儿童为对象,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动 画和实验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探究精神。
目的和意义
提高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 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良好的科学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 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培养其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
进度安排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幼儿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 提高科学素养。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
个体差异
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
个性化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激发幼 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详细描述
观察学习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观察自然环境、生活现象和科学实验, 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观察学习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游戏
总结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详细描述
科学游戏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 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游戏能够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 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目 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 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以幼儿园学前儿童为对象,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动 画和实验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探究精神。
目的和意义
提高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 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良好的科学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 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培养其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
进度安排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幼儿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 提高科学素养。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
个体差异
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
个性化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激发幼 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详细描述
观察学习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观察自然环境、生活现象和科学实验, 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观察学习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游戏
总结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详细描述
科学游戏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 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游戏能够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 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PPT课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4a6f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0.png)
20 1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 周围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 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点 添此 文法处 字,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 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过程。 【知识拓展】 科学的内涵 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态度 三大要素。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 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目标是选择内容的依据,内容是目标实现的重要 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 科学教育提出了七条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 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 的欲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3)测量法 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或者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
(4)科学实践法 科学实践法是指幼儿参与一定的劳动实践或科学
制作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经验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1)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开展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 (2)融合在其他领域里的科学教育活动 (3)幼儿园区域和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4)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 周围世界进行主动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 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点 添此 文法处 字,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 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过程。 【知识拓展】 科学的内涵 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态度 三大要素。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 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目标是选择内容的依据,内容是目标实现的重要 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 科学教育提出了七条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 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 的欲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3)测量法 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或者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
(4)科学实践法 科学实践法是指幼儿参与一定的劳动实践或科学
制作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经验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
(1)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开展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 (2)融合在其他领域里的科学教育活动 (3)幼儿园区域和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4)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件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81d2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8.png)
增强科学素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让幼儿接触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其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促进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注重培养其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协调发展 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目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主要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深 入挖掘,导致教材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不科学
一些教师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教授科学知识,忽视科学实验和探究的重要性,导致学 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评价方式不全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多以书面测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科学素养,也无法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关系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与管理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关系,评价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反馈,管理为 评价提供支持和保障。
评价为管理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了解学前 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管理政策和措施提 供依据。
管理为评价提供支持: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协调各方面 的资源,为评价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确保评价的顺利开展。
历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到现代的探究式学习的发展过程 ,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幼儿探究兴趣、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
发展趋势
未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幼儿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注重跨学科整 合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强调与家庭教育、社区资源的联动,为幼儿提 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科学启蒙教育。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游戏与模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让幼儿接触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其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促进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注重培养其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协调发展 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目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材主要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深 入挖掘,导致教材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不科学
一些教师往往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教授科学知识,忽视科学实验和探究的重要性,导致学 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评价方式不全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多以书面测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科学素养,也无法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关系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与管理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关系,评价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反馈,管理为 评价提供支持和保障。
评价为管理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了解学前 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管理政策和措施提 供依据。
管理为评价提供支持: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协调各方面 的资源,为评价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确保评价的顺利开展。
历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到现代的探究式学习的发展过程 ,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幼儿探究兴趣、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
发展趋势
未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幼儿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注重跨学科整 合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强调与家庭教育、社区资源的联动,为幼儿提 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科学启蒙教育。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游戏与模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共44张PPT)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ae6dd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c.png)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1、情感方面 ▪ (1) 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
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 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 (2)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 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2、方法技能方面 ▪ (1) 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 ⑴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 ①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②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 ⑵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 ⑶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 ⑷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4) 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识的过程和方法。 (3) 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有利于学前儿童学到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的目标中。
▪ 其次,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个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 同地域、不同经验背景的儿童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会具 有很大的差异.
▪ 第三,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既有联 系,又存在差异.
▪ 最后,《纲要》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还有
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
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的产生。
1、有利于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的发展。 2、有利于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 (1)有利于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有利于学前儿童学到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 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4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 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儿 童 科 学 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育 的
目 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5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发展
学前儿童与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0
(一)“三位学者”
皮亚杰 布鲁纳 维果茨基
11
1、皮亚杰(piaget)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2)两种经验: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两种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1、对苹 果的认识,2、水的三态变化) (4)“自我中心思维”(例子解读) (5)“泛灵论”倾向
3
3
The First coffee
每个人儿时似乎都会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也常常会 幻想"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儿时的你理解的科 学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吗?你认为什么才是科学呢?
科学与幼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你理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和目标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第四章 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下)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实例介绍
世界咖啡
什么是世界咖啡? World Cafe(世界咖啡) 巴西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 黑咖啡? 白咖啡?
1
世界咖啡是什么?
一种通过“深度汇 谈”产生组织动态 性新网络连结的学 习方法。
世界咖啡——创造 集体智慧的培训方 法。
2
咖啡上桌啰~~~
1.围坐在自己咖啡桌前,大家推选桌长 2. 桌长组织讨论,每人发言(1次不超过3分钟,可 以多次) 3. 本桌针对研讨问题提出主要观点,桌长负责记录。
学前科学教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单元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25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按一定的有序结构组织 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一般 的层次结构。从横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 不同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总目标)
18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
(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1、近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9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
(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人类历代的祖先通过“自然教学”将生产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后代,自然
形成;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另外 科学教育还有利于学前儿童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等各 方面个性品质的发 展。 4、科学教育利用学前儿童所处的自然环境促进其智力开发 的天然因素。(详见p36—p37)
23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有利于他们将 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未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 定良好的基础。
8
(三)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1、认识功能(认识世界)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优势继续
认识客观世界的前提。 首先,科学知识使得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化。 其次,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2、生产力功能(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首先,用科学知识武装的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劳动能力。 其次,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能够
教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之一。 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愚昧的神灵
色彩。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随着政权的兴衰而进退。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曾经取得了极其
光辉的成就。(具体见p21——p22) 特点: 古代阶级社会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
16
The second coffee (延伸)
你认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那些特点? 1.启蒙性 2.合作性 3.多样性 4.……
17
(四)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 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 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 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6
一、科学与技术(了解)
(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 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 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 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 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 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对自 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 系。
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 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5)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 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即两种 水平之间的差异。
14
(二)“一个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 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 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案例p18)
(5)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6)1936年,教育部对《幼稚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将“社 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
(7)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这是一本专供幼儿园教师 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至此,我国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实施体系。(标志)
7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联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两者 不可分割。
2、区别
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 理,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 问题,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1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7)新中国 至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 (8)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9)1982年根据《纲要》内容,出版了幼儿园教材《常识(教师用书)》。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11)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
列为五大领域之一。 (12)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
领域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
22
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了解)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1、科学教育可以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扩大、充实 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并使相关的经验趋于系统化、条理化, 逐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科学教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媒介,促进学前儿童智力、语 言的发展。 3、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在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基础上
表 年龄阶段目标
限 近期
单元目标 活动目标
达 具体
26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层次结构(纵向目标 )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分类结构(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三)“三个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科学教育的目标来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涵盖了学
前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既包括能使儿童积累自然科学方 面的经验,也包括通过了解周围自然科学的信息,从而发 展他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以及在科学情感、态度等各个 方面的形成。 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能够经常 接触的事物。学前儿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中接触到一些 科学物体和现象,在成人的影响和指导下,认识不少事物, 积累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比较简单的日常 生活概念。 第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是通过教师为他们创造 的条件,主动地探索来进行的。
24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 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儿 童 科 学 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育 的
目 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5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发展
学前儿童与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0
(一)“三位学者”
皮亚杰 布鲁纳 维果茨基
11
1、皮亚杰(piaget)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2)两种经验: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两种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1、对苹 果的认识,2、水的三态变化) (4)“自我中心思维”(例子解读) (5)“泛灵论”倾向
3
3
The First coffee
每个人儿时似乎都会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也常常会 幻想"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儿时的你理解的科 学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吗?你认为什么才是科学呢?
科学与幼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你理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和目标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第四章 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下)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实例介绍
世界咖啡
什么是世界咖啡? World Cafe(世界咖啡) 巴西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 黑咖啡? 白咖啡?
1
世界咖啡是什么?
一种通过“深度汇 谈”产生组织动态 性新网络连结的学 习方法。
世界咖啡——创造 集体智慧的培训方 法。
2
咖啡上桌啰~~~
1.围坐在自己咖啡桌前,大家推选桌长 2. 桌长组织讨论,每人发言(1次不超过3分钟,可 以多次) 3. 本桌针对研讨问题提出主要观点,桌长负责记录。
学前科学教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单元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25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按一定的有序结构组织 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一般 的层次结构。从横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 不同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总目标)
18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
(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1、近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9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
(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人类历代的祖先通过“自然教学”将生产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后代,自然
形成;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另外 科学教育还有利于学前儿童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等各 方面个性品质的发 展。 4、科学教育利用学前儿童所处的自然环境促进其智力开发 的天然因素。(详见p36—p37)
23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有利于他们将 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未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 定良好的基础。
8
(三)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1、认识功能(认识世界)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优势继续
认识客观世界的前提。 首先,科学知识使得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化。 其次,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2、生产力功能(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首先,用科学知识武装的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劳动能力。 其次,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能够
教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之一。 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愚昧的神灵
色彩。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随着政权的兴衰而进退。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曾经取得了极其
光辉的成就。(具体见p21——p22) 特点: 古代阶级社会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
16
The second coffee (延伸)
你认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那些特点? 1.启蒙性 2.合作性 3.多样性 4.……
17
(四)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 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 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 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6
一、科学与技术(了解)
(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 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 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 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 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 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对自 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 系。
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 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5)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 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即两种 水平之间的差异。
14
(二)“一个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 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 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案例p18)
(5)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6)1936年,教育部对《幼稚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将“社 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
(7)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这是一本专供幼儿园教师 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至此,我国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实施体系。(标志)
7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联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两者 不可分割。
2、区别
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 理,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 问题,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1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7)新中国 至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 (8)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9)1982年根据《纲要》内容,出版了幼儿园教材《常识(教师用书)》。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11)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
列为五大领域之一。 (12)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
领域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
22
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了解)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1、科学教育可以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扩大、充实 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并使相关的经验趋于系统化、条理化, 逐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科学教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媒介,促进学前儿童智力、语 言的发展。 3、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在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基础上
表 年龄阶段目标
限 近期
单元目标 活动目标
达 具体
26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层次结构(纵向目标 )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分类结构(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三)“三个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科学教育的目标来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涵盖了学
前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既包括能使儿童积累自然科学方 面的经验,也包括通过了解周围自然科学的信息,从而发 展他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以及在科学情感、态度等各个 方面的形成。 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能够经常 接触的事物。学前儿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中接触到一些 科学物体和现象,在成人的影响和指导下,认识不少事物, 积累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比较简单的日常 生活概念。 第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是通过教师为他们创造 的条件,主动地探索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