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合集下载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4章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4章
罪案自报调查虽然获得了一些有别于官方犯罪统计的重要数据和结论,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首先,这 种调查方法涉及有关法律适用的溯及力及时效问题,加之人们从情感上讲,一般不愿意吐露过去的不轨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其次,自报调查的抽样范围较小,因而其调查结果只适用 于衡量较小地区的犯罪状况,难以对全国性犯罪状况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正因如此,目前进行罪案自报调查 的国家,除美国外,基本上只限于少数几个欧洲国家。
第二节 犯罪测量中的犯罪黑数
二、犯罪黑数的调查方法
(一)罪案自报调查
罪案自报调查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于美国。这项非官方调查主要是为了证明青少年和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普 遍程度,而由社会学家或犯罪学家主持进行的。其调查方式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询问,了解调查对象在生活 中是否有过某些种类的违法犯罪行为。罪案自报调查的收获在于,进行这项调查的有关国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 不同于官方犯罪统计的犯罪现象特征。
较之非官方统计(研究机构的档案、犯罪学家的调查等),官方犯罪统计的特点如下。 1.它是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收集的,作为一种工作记录,其所反映的是执法机关的执法过程及执法结果。 2.官方犯罪统计以有关的法律制度为依据,注重统计的法律要件。 3.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持续性,并且能够覆盖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所有空间。
对我国犯罪状况的测量,目前还只能依靠官方犯罪统计。我国的官方犯罪统计,主要包括公安机关的立案 统计、检察机关的起诉统计、法院的判决统计与刑罚执行机关的犯罪统计,它们一直是我国判断犯罪形势与从 事理论研究的唯一或基本数据资料。其中,公安机关的立案统计,代表了官方所能知晓或接触的最大犯罪量, 同时也是统计我国犯罪率的基本依据。应该说,依据现有官方犯罪统计,经过全面整合和深入的比较分析,仍 然能大致反映我国犯罪发生的基本轨迹与变化态势。但在科学决策和科学立法的时代语境下,无论在理论研究 中还是在犯罪控制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官方统计资料得出相关重要结论时,注意对之保持必要的谨慎与警惕, 并注重与有代表性的调研材料相互印证,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就衡量实际犯罪状况的价值而言,现有官方 统计资料除了受官方犯罪统计固有缺陷的影响外,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都意味着我国的官方犯罪统计在反映犯 罪状况的可信度上尚有待提高,在官方犯罪统计数据之外,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犯罪黑数问题。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1章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1章
学者在回答“什么是犯罪学”这个问题上所呈现的地域、时代和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犯罪学是一门 不成熟的学科。相反,这正表明了犯罪学作为事实性学科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力图不断认识犯罪真实的开放式发 展特性。对于犯罪学定义的多样性,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方面,犯罪学作为一门注重经验型研究的,主要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法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总是随着社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犯罪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本身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运 用不同方法对之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也使以它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于是便形成了研 究犯罪的刑事学科群。
萨瑟兰的犯罪学概念先盛行于北美,随后几乎传遍了整个西方世界,并对现代西方犯罪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萨瑟兰的犯罪学思想中,可以找到在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相互学习理论和“烙印”(标签)理论,以及随后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激进犯罪学或批判犯罪学的萌芽。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与功用
一、犯罪学的外延
(四)传统 (狭义)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概念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与功用
三、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四)如何预防犯罪
这是犯罪学最终要回答的问题。前述三方面的问题固然有其自己独特的价值,但在逻辑上,它们最终归结 为犯罪预防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正是对如何预防犯罪问题的回答,使犯罪学既是致力于对犯罪进行理性解 读的理论学科,又是力求运用自己的科学认知,推动犯罪预防实践发展的应用学科。
从当代西方犯罪学学科体系来看,随着学者们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在犯罪控制中的作用性质和作用效果 的日益关注,将刑事政策与刑罚制度纳入犯罪学的研究范围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与功用
二、犯罪学的内涵
犯罪学的内涵应当如何确定,也即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是什么,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从犯罪 学的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1876年,龙勃罗梭出版的《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的产生。

1879年,法国学者托皮纳尔首次提出犯罪学一词。

1885年,加罗法洛出版的《犯罪学》是第一本以犯罪学命名的著作一、犯罪学的概念,狭义: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专门科学。

广义: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防止犯罪的对策的专门科学。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㈠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

包括:(⒈犯罪属性、产生及演进的一般规律;⒉犯罪的基本状况;⒊犯罪的特点;⒋犯罪规律)㈡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

(⒈犯罪根源(各种犯罪因素赖以存在的基础)⒉犯罪原因(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

有的学者称之为犯罪一般原因。

作用:仅仅可能导致产生犯罪犯罪动机)⒊犯罪条件(犯罪条件是指罪犯实施犯罪所借助的因素。

作用:对犯罪发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犯罪条件并不直接导致犯罪,但它对犯罪一般原因起促成或阻碍作用)⒋犯罪的相关因素(犯罪直接原因发生作用的外围辅助条件。

作用:对犯罪的发生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要的,它的有无不决定犯罪的产生或不产生,但它的存在会对犯罪产生提供方便。

)㈢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归宿。

⒈国家政策⒉社会对策⒊个人态度三、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刑事社会科学1、具有综合性;2、具有社会性;3、具有独立性(前犯罪学科);4、属于刑事社会科学。

(二)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人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2、犯罪分类:分为3类3、犯罪预防:(1)特别注重刑罚的作用(强调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罚的及时性,反对刑讯逼供、刑罚严酷和死刑)(2)完善其他措施(如完善法律、分化权力、昌明道德、改善教育)。

(三)边沁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避苦思乐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自然已将人类置于两个至高无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

2、犯罪分类:按罪过为标准划分为五种。

①私人罪过(侵害个人的犯罪)②半公开罪过(侵害某一整个属类的人的犯罪)③内向罪过(侵害自己的犯罪)④公开罪过(侵害国家整体的犯罪)⑤杂式罪过(仅指欺骗罪和背信罪)3、犯罪对策:①通过刑罚的适用防治犯罪,主张刑罚的适当性和多样性。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12章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12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活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参与主体,除了由专门机关进行的打击犯罪活动之外, 其他各种社会组织、部门实施的各种具有预防意义的活动全都包括在其中,从而决定了犯罪的社会预防有如 下性质和特征表现。
第一节 社会预防的概念及功能
一、社会预防的概念
1.社会预防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完善、健康、和谐的社会,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够抑制犯罪和其他消极 现象产生的社会环境。
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管理经济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总和。 在法治社会,法律制度是国家借以管理社会的常规手段,也是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标准模式。就犯罪而言, 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法律作为社会生活的调节器,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准则,必然会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适时改变自己的调整方式、调整力度和调整范围,并因此影响或决定着犯罪的现状和 变化趋势。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社会完善的标志,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整合、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要措施。
2.社会预防活动的主体十分广泛,包括国家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基层组织, 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是社会预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社会预防过程实质上也是社会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其各项具体措施并不像刑罚措施那样是为对 抗犯罪而专门设定的。
4.较之其他犯罪预防,社会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是一种治本措施。 5.犯罪的社会预防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构建和犯罪防控体系。 总之,社会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根本环节。着眼于限制、消除导致犯罪的众多因素,采取大量的、综合性 的建设或改革措施,才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如何从犯罪学的角度,尤其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理解社会政策的本质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 首先,社会政策是国家政策,表达的是国家的政治目的,反映的是国家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其次,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在于协调社会关系,解决或避免社会问题,防止社会冲突,以保证社会协调 发展。 最后,以如何有效地运用刑罚及类似方法同犯罪现象作斗争为内容的刑事政策是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

犯罪学第五章.ppt犯罪预防

犯罪学第五章.ppt犯罪预防


一.情景预防的理论奠基于三大理论支柱: (一)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人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人,犯罪是 犯罪人对犯罪所得和损失经过理智思考或 决策后进行的行为.


(二)日常活动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因素 密切相关,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往往有利于 犯罪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 1.适合的犯罪目标 (1)可隐藏性;(2)可移动性;(3)可取得性; (4)价值性;(5)吸引性;(6)可处置性. 2.缺乏有能力的监控者. 3.可能的犯罪者.

2.制造犯罪得不偿失的条件。
(1)使犯罪分子所得物贬值:如对贵重物品进行财 产标记,使得窃得的赃物难以出售;控制销 赃场所;健全支票、存款的挂失和拒付制度 等等。 (2)加重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如果刑罚的痛苦能 够消除从犯罪中得到的快乐,那就能够预防 犯罪。
第三节 司法预防-刑事惩罚预防







(二)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就是指贯穿于侦查、起诉、 审判和行刑过程的政策。 发展良好的刑事司法政策,应该关注下列 内容: 首先要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 其次,要保证侦查的合法性。 最后,要增强量刑的合理性。 (1)推进审判体制的改革。 (2)提高法官素质。 (3)缩小量刑差异。


(二)犯罪社会预防的意义 首先,犯罪的社会预防是一种社会性的措施和对 策,其优势是可以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协同 作战,作好控制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工作。 其次,犯罪的社会预防措施能够起到“防患于未 然”的作用,它能够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阻止 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治理违法犯罪的工作更 加积极、主动。 再次,社会预防措施相对于刑事惩罚措施来说, 是一种“治本”的措施,它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 上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二、社会结构理论 (一)社会解组理论 (二)紧张理论 (三)文化越轨理论 1.文化冲突理论 2.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 3.下层阶级文化理论 (四)不同机会理论
• • • • •
三、社会过程理论 (一)社会控制理论 1.遏制理论 2.社会控制理论 (二)标定理论
第五节 批判犯罪学理论
• 一、概说 • 批判犯罪学理论(theory of critical criminology)是一类从批判现行的社会制 度着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具有罪因 性特点的犯罪学理论。 • 在当代西方犯罪学论著中,人们把这类理 论看成是与主流犯罪学理论相对的一类犯 罪原因理论。
• (二)体型与犯罪 • 将体型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第一位引起广泛关注的 学者,是德国精神病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 1888 1964 Kretschmer,1888-1964)。其对体型与犯罪关 系的研究,得出了3方面的结论: • 第一,犯罪人的体型分布。 • 第二,不同体型犯罪人的犯罪生活曲线(life curve of criminality,犯罪的年龄分布)。 • 第三,犯罪人的体型与犯罪类型的相关性。
• (二)身心条件犯罪研究 • 身心条件(psychosomatic conditions)是 指身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也可以说是生理 和心理的统一体。 • 探讨身心条件与犯罪关系的研究者,重视 身心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犯 罪行为的发生受到身心条件的影响。
• (三)孪生子与犯罪研究 • 最著名的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约翰内斯·朗 格(Johannes Lange,1891-1938,又译 为“兰格”)进行的开拓性调查和研究。
• 2.不同类型犯罪人之间的人类学差异 • 根据胡顿的调查结果,在不同类型的犯罪 人之间,也存在人类学差异。这些差异既 有身体方面的差异,也有形态学方面的差 异。 • 3.种族与犯罪 • 他发现,不同种族的人实施犯罪的数量是 不同的,同时,不同人种实施的犯罪的类 型也有差异。

犯罪学课件-导论

犯罪学课件-导论

(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与潜意识 泛性论、恋母情结 《梦的解析》 (二)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二、挫折——攻击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韦克提出。挫折—— 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挫折容易引起攻击 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会导致大量犯罪,特 别是暴力性犯罪行为的产生。
外罚性反应 内罚性反应 无罚性反应
认为犯罪是由于不成熟的人格引起的,具有不成 熟人格的人,容易进行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早期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一)犯罪统计学派 比利时的凯特莱认为,教育、职业、气候季节、年龄等
17个项目对一般人的犯罪产生影响。 (二)犯罪实证学派-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元论
认为犯罪既有人类学的因素,又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三)拉卡萨尼、塔尔德、迪尔凯姆的犯罪原因理论(法国
龙勃罗梭以他的犯罪原因理论为基础,提出 了相应的犯罪控制理论。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理论对于西方犯罪学的产 生、发展乃至当代犯罪学的发展都有极其深 远的影响。他首次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始 终重视对犯罪人个体的研究,从以抽象概念 出发研究犯罪行为转向以实证方法研究犯罪 人,使得犯罪学的研究进入科学和实证的新 时代。
学者们一般认为,龙勃罗梭的代表作《犯罪 人论》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的诞生,龙勃罗梭被尊为犯罪学的鼻祖。
二、其他学者的犯罪人类学理论
(一)[英]格林的犯罪人类学研究 其主要研究成果是: 1.犯罪人与犯罪素质 格林认为,犯罪人与正常人在性质上是类似
的。从先天遗传来看,所有正常的人在精神 和道德上都是一样的。人们之所以犯罪,在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因素和环境因 素的作用。
由英国心理学家特拉斯勒提出。
五、个性心理学理论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可以 更好地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参
考。
案例的可分析性
选择具有可分析性的案例,可 以更好地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背景介绍
对案例的背景进行介绍 ,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
、犯罪人的背景等。
犯罪行为分析
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剖 析,包括犯罪动机、手
段、情节等。
恐怖主义犯罪
总结词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破坏社 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特点
恐怖主义犯罪通常是由组织或团体实施,犯罪动 机多与政治目的、宗教信仰有关,具有计划性和 突发性。
详细描述
恐怖主义犯罪包括炸弹袭击、枪击、劫持、化学 武器攻击等,这些犯罪行为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 破坏社会稳定,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和影响。
影响
恐怖主义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 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03
犯罪心理与动机
犯罪心理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 活动和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的特点
犯罪心理具有动机性、异常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这 些特点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征。
犯罪学课件
• 犯罪学概述 • 犯罪类型与特点 • 犯罪心理与动机 • 犯罪预防与控制策略 • 刑事司法制度与程序正义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01
犯罪学概述
犯罪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犯罪行 为、犯罪后果及其相互关系的科 学。
性质
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社 会科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罪犯教育学课堂PPT(2024)

罪犯教育学课堂PPT(2024)

综合性
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 多学科知识。
实践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 罪犯矫正工作。
人文性
关注罪犯的人性、尊严和价值 ,强调人文关怀。
罪犯教育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罪犯、罪犯矫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
01
04
探索有效的罪犯矫正方法和手段。
任务 02
05
提高罪犯矫正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合作企业资源对接及就业推荐
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稳定 的合作关系,为罪犯提供实习和
就业机会。
定期举办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 让罪犯了解企业需求和就业信息

对接企业资源,为罪犯提供就业 推荐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
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06
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与挑战 应对
社区矫正工作现状概述
1 2 3
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人格障碍
部分罪犯具有反社会型、 自恋型、边缘型等人格障 碍,这些障碍与其犯罪行 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罪犯行为模式识别与评估
犯罪行为分类
根据犯罪性质、动机、手段等因素, 可将犯罪行为分为暴力型、财产型、 性犯罪等不同类型。
行为模式识别
风险评估与预测
通过对罪犯的个人背景、犯罪历史、 心理特征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预测 其再次犯罪的风险等级,为制定个性 化的矫正方案提供参考。
罪犯教育学课堂PPT
contents
目录
• 罪犯教育学概述 • 罪犯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 • 矫正工作基本原则与方法论述 • 思想教育在矫正过程中应用策略 • 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支持措施 • 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与挑战应对
01
罪犯教育学概述
罪犯教育学定义与特点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二)加罗法洛的相关理论 加罗法洛在《犯罪学》一书中立足于“天生犯罪人”理论,运用实证和归纳方法,将犯罪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认为犯罪学由犯罪、犯罪人、遏制犯罪等方面构成基本内容。
(三) 菲利的犯罪社会学观点: 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的原因不仅仅是人类学因素,他提出体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三要素论”。(菲利的三要素论.ppt) 强调“犯罪的规模与种类取决于某一特定空间里起决定性影响的社会条件。”
三、当前我国主要的犯罪类型(暴力犯罪、青少年犯罪、团伙犯罪、女性犯罪、重新犯罪) 1、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指为获取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求而对他人人身采取的暴力侵害行为。表现形式有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以及以暴力威胁手段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公共财产和重要设施的损害。 ) 典型案例:沈阳大劫案(沈阳大劫案.wmv)
《犯罪学》课件
法律守望人
绪 论——何为犯罪学
犯罪学是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d.不良的性格特征。高度内倾或高度外倾,冷漠孤僻,爱慕虚荣,虚伪狡诈; e.生活方式的习癖化 (3)犯罪人的社会行为特征(对亲友或关系冷漠、态度疏远;解决问题多采用激烈的方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
一、犯罪行为概念特征 比刑法中的概念更宽泛,具有反社会性特征 社会标准、法律标准 二、犯罪行为的评价标准 政治标准、心理标准
三、犯罪现象的特征 (一)犯罪现象的历史性特征: (1)犯罪现象与生活经济状况具有直接联系 (2)法律制度和道德文化观念对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决定作用 (二)犯罪现象的区域性特征: (1)城市与农村的犯罪现象具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犯罪率;从犯罪形式看,农村的暴力性犯罪高于城市;但在贪利性财产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城市更具特色。

《犯罪学》PPT课件

《犯罪学》PPT课件
社会标签论基本观点:
犯罪是政治现象 犯罪是刑事司法制度制造出来的 要改造的不是犯罪,而是社会关系
犯罪学两个关键词——犯罪;科学
——犯罪是什么? 科学 ——研究犯罪是科学吗?
狭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人类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狭义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其他犯罪社会学
广义犯罪学分支学科体系
犯罪现象学
广义犯罪学
犯罪原因学 (狭义犯罪学)
犯罪对策学
问: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学研究范畴? 哪些行为属于刑法学研究范畴?
1.婚内强奸
2.吸食毒品
3.同性恋
4.安乐死
(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1、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2、犯罪学和社会学在研究 内容上有交叉。
3、犯罪学与社会学在研究 方法上有相同之处。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一般包括调 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具体方法和技术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搜集方法、资 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技术。
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
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思辨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的研究方法 (三)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 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 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 意思等。
意大利‚犯罪学三驾马车‛
菲利《犯罪社会学》 (1884年)及其犯罪学思想
加罗法洛《犯罪学》 (1885年)及其犯罪学

犯罪学ppt

犯罪学ppt
犯罪学-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基本内涵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管控社会治安的 有效形式,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采取一定的方式、 方法,动员一切可资利用的力量,消除、遏制 犯罪,从而达到提高公安机关综合控制犯罪的 功能,减少乃至消除犯罪现象,促进社会治安 良性循环的社会控制系统。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运行模式
犯罪行为发生后,运用刑罚措施无疑是最有效 的办法。运用刑罚措施必须注重打防结合,不 仅要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犯罪适用刑罚, 而且要贯彻“以防为本”的方针,通过刑罚的适 用起到警戒和威慑的作用,最大化地追求预防 犯罪的前置效果。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标的基本防控措施
(二)行政措施 维护社会治安的行政措施主要是指治安行政管理,
就社会治安防控的主体而言
公安机关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多项职能于一身, 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力军,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中不可缺少的专门力量。
因为治安问题的形成,不可能只是公安部门管理失控造 成的,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 管理及其功能是否得到了正常发挥。
构成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主体有四种力量,即各级党的 组织与政权机关,公安司法机关,各职能组织、社团群 体、基层单位,公众个体。这一概括较为全面地界定了 社会治安防控的多元主体范围。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 标的基本防控措施
(四)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社会治安防控中适用对象最广泛的
措施。虽然教育措施只是社会治安防控尤其是 违法犯罪防控的间接措施,但它却是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最基本的措施,其作用可表现为激励 人们积极向上、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教育措施给人以 文化知识、道德伦理观念和高尚的生活理想, 可以从根本上对人产生影响和感化作用,从此 意义上说,教育措施比之其它手段的效果更为 牢固、持久和巨大。

2024新犯罪学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

2024新犯罪学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

01引言Chapter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的研究范围犯罪学的学科特点030201犯罪学概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意义犯罪学的实际应用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犯罪学的起源犯罪学的发展阶段犯罪学的主要流派犯罪学的未来趋势02犯罪现象与犯罪类型Chapter犯罪现象概念犯罪现象特点犯罪类型划分犯罪类型特点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给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财产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不安定因素。

人身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经济犯罪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常见犯罪类型介绍03犯罪原因与犯罪动机Chapter犯罪原因的概念犯罪原因的分类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的分类犯罪原因与动机的关系犯罪原因与动机的相互联系犯罪原因与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犯罪原因是动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动机则是犯罪原因的转化形式和直接动力。

犯罪原因与动机的相互作用犯罪原因与动机在犯罪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原因通过影响犯罪人的心理、意识、情感等方面,激发其产生犯罪动机;而犯罪动机则促使犯罪人寻找和选择犯罪手段、目标,实施犯罪行为。

04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Chapter犯罪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旨在消除或减少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防止、减少和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

犯罪预防的原则包括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发展预防、再犯预防等多元化预防原则;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等综合性预防原则;以及遵循犯罪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先等前瞻性原则。

犯罪学(第四版)ppt课件第2章

犯罪学(第四版)ppt课件第2章
法官、犯罪学家拉斐尔 ·加罗法洛。龙勃罗梭和菲利、加罗法洛三人被看成是犯罪人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除此之外,英国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查尔斯 ·巴克曼 ·格林、美国人类学家和犯罪学家欧内斯特 ·艾伯特 · 胡顿等,也被看成是这个学派的重要研究者。由于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因而在不同的文献中对这个学 派使用了不同的名称。
7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二、犯罪人类学派
(二)龙罗梭的犯罪学理论
龙勃罗梭是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他将现代科学 方法论引入犯罪学研究,对于现代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生来犯罪人理论 2. 犯罪原因论 3. 犯罪人类型论 4. 犯罪对策论
8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二、犯罪人类学派
(三)菲利的犯罪学理论
1. 犯罪原因三元论。犯罪原因三元论是指认为犯罪由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类原因引起 的理论学说。菲利扩大有关犯罪原因的研究范围,将研究的领域从龙勃罗梭所强调的人类学因素扩展到自然和 社会方面,把犯罪看成是一种自然和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是菲利对犯罪学研究的最重要的 贡献之一。根据菲利的论述,犯罪原因包括三类因素:(1)人类学因素或个人因素。(2)自然因素。(3) 社会因素。菲利认为,一般而言,社会因素在犯罪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犯罪是各类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各 类因素对具体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一、古典犯罪学派
(二)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观点
1.基本原则。古典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深受启蒙哲学家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量哲学性质的观点和术语; 特别是包含了下列基本原则。(1)理性原则。(2)享乐原则。(3)惩罚原则。(4)人权原则。(5)适当 程序原则。这些原则体现在古典学派的犯罪原因论、刑罚论和立法与司法等方面的论述之中,构成了古典学派 最基本的观点。

犯罪学 第四章ppt

犯罪学   第四章ppt

2、挫折攻击理论
• 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 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 从而引起犯罪。 • 挫折攻击论最早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论,后来由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及美国耶鲁 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等做了发展。
3、智能低下理论
• 智能低下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低下对犯罪有一定 影响。 • 又称智力落后或者智力迟滞 • 是指由于遗传变异、感染病毒、脑外伤、颅脑畸 形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发育不正常或 不完全,使智力活动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 分为边缘状态、轻度智力迟滞、中度智力迟滞、 重度智力迟滞和季度智力迟滞。 • 又分为愚鲁、痴愚和白痴
3、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论是较有影响的犯罪社会学理论观 点,是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来 的。该理论认为不能适应统治阶级文化及 其模式的人,就会陷入犯罪。
4、亚文化论
• 亚文化论是西方社会学以研究亚文化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理论,亦称“亚文化群论”。 亚文化论的重点在于分析亚文化的起源、 形成、功能、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等,同 时它也研究与主文化对应的关系及联接关 系。亚文化的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 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二是引起各类社 会问题,特别是犯罪问题的原因之一。
2、社会解组论
• 社会解组论又叫社会失控论或社会分化论。 最早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同心圆说和法 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学说,后来由美国 社会学家默顿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观 点认为,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 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 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 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犯罪原因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Section One Significance of Causation Research)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Section Two Crime Causation System) 第三节 犯罪动力(Crime Power) 第四节 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Section Three Research of Crime Causation) 第五节 国外学者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观点 (Foreign scholars about the main reason for crime the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孙志刚案的原因

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 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 处3年至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 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因玩忽职守罪,被分别 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 送制度,变成了社会救助站。

犯罪对策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犯罪 原因研究的结果。

3、我国观点: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犯罪现象的发生、 发展与变化的规律、特点,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研究控制、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和途径的科学。
英美

1)体系结构:
犯罪现象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人类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生物学(狭义)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刑事犯罪学 犯罪对策学 监狱学(刑罚学) 犯罪侦查学(警察学)

2)内部关系:
犯罪现象是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犯罪原因是犯罪现象发生的客观依据,是犯罪对策研究的 基础;

3、完善立法
深入地研究犯罪原因问题(尤其是个体犯罪原因),对于 制订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刑罚体系与措施,有 重要意义。而完善刑罚,恰恰是完善刑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样,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其他立法也具有建议、指 导及修改完善作用。

4、指导司法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对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等司法机关 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公安、检察机关 正确分析案情,及时侦破案件;帮助审判机关认识罪犯的 责任,正确定罪量刑;帮助监狱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 措施,提高监管水平。

狭义犯罪学体系结构:
犯罪人类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犯罪生物学(狭义)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2、广义概念:是在研究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和犯罪 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效处理和 预防犯罪的对策,也就是包括研究有关处理和预防犯罪的 刑事政策学。 中
一、犯罪学的概念

词源:犯罪学,Criminology、Ciriminologie(法文)、climinologia(意大 利文)、Kriminologie(德文)。一般认为它是拉丁文(Crimen)和希腊 文logos(学说、知识)组合而成,意思为犯罪学、犯罪学说。
(一)犯罪学的产生 1、《犯罪学通论》观点: 1879年 法国人类学家保罗 .托皮纳尔 首先提出犯罪学一词 1885 年,意大利犯罪学家拉斐尔 . 加 罗法洛出版《犯罪学》一书,第一部 以犯罪学命名的著作
2、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二)犯罪学的概念
“有多少个犯罪学家就有多少个犯罪学的定义”
理解:犯罪学的定义的
多 样 性 源 于 —— 犯 罪 学 是一门非规范性的学科 以及犯罪现象的复杂性 和控制犯罪的重要性。

1、狭义概念:指将犯罪和犯罪者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研 究,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法意德等欧陆国家
案例:孙志刚案的原因

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20日凌晨1 时多,孙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 20分死亡。救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死因是“心脏病”。4月18日,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出具尸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孙死 前72小时曾遭毒打。
犯罪学
引论:问题、案例与思考

问题:


1、什么是犯罪?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看待刑罚的作用?
案例:河南杨新海案、黄勇案

2003年,中国惊现两个建国以来最为凶残的连环杀手。一 个是黄勇,杀了17人。另一个是杨新海,杀了67人。巧合 的是,他们都是河南驻马店人。两个杀手都出现在豫南一 地,是否纯属偶然?


1、认识犯罪
犯罪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有害现象,在犯罪学产生之前,人们没能 真正认识犯罪的原因与规律,犯罪学的产生,使人类同犯罪的斗争从 经验上升到理论,从而使人们能正确地认识犯罪,并卓有成效地与之 斗争。

2、引导决策
政府决策当否与社会治安状况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 无业人员犯罪、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刑释人员重 新犯罪等现象,与就业政策、工资政策、教育政策及刑事 政策中的某些失误具有一定的联系。犯罪学在这方面的研 究成果对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具有指导与引导作用。

5、防卫社会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发展,减少犯罪 的危害,可以提高监管改造效果,降低重新犯罪率,从而 可以防卫社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内容: 一、犯罪学概述
二、犯罪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犯罪学概述

一、犯罪学的概念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三、犯罪学的学科属性 四、犯罪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二、人因为惧怕刑罚而不去犯罪,刑罚可以控制犯罪/人并 不因为惧怕刑罚,刑罚无法控制犯罪
三、犯罪是学明的反动/犯罪 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犯罪学学科价值

以犯罪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的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 诉讼法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一样,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思考

“刑罚最残酷的国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为最血腥、最不人 道的国家和年代。因为支配立法者双手的残暴精神,恰恰 也操纵着杀人者和刺客们的双手……赏罚上的分配不当就会 引起一种越普遍反而越被人忽略的矛盾,即:刑罚的对象 正是它自己造成的犯罪”——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悖论命题

一、为什么 有人犯罪/为什么有人守法
案例:王廷和杀女案件、刘栓霞杀夫案

2006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廷和 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

2003年刘栓霞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案例:孙志刚案的原因

孙志刚,男,湖北武汉人。2003年3月17日晚,孙外出 上网,途遇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 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 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当事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1 8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