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犯罪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理缺陷等。
犯罪心理学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与心理因 素有关,如动机、个性
特征等。
犯罪社会学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与社会因 素有关,如社会结构、
文化背景等。
犯罪人类学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与人类学 因素有关,如文化、亚
文化等。
05
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结构 研究犯罪者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过程,揭示犯罪心理的形 成和发展规律。
罪率。
犯罪心理分析
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进行 分析,为侦查提供线索和方向 。
犯罪社会学研究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犯罪现象 ,提出相应的社会治理措施。
刑事政策制定
根据犯罪形势和特点,制定相 应的刑事政策,打击犯罪活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犯罪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收 集痕迹物证,为后续侦查提供
线索。
调查取证
通过询问证人、调取监控录像 等方式,获取与案件相关的证
据。
侦查实验
通过模拟犯罪现场,验证犯罪 嫌疑人的行为和动机。
侦查策略
根据案件性质和特点,制定相 应的侦查策略,提高破案效率

犯罪学实践应用
犯罪预防
通过研究犯罪原因和规律,提 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犯
侦查措施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 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 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犯罪学课堂教学课件

犯罪学课堂教学课件

(二) 、与社会学的关系
都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及社会预防, 犯罪社会学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 科。
(三)、与心理学的关系
知识,原理的借用关系,二者交叉 形成犯罪心理学。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一、 犯罪现象 二 、 犯罪原因 三 、 犯罪预防
一、 犯罪现象
起点,出发点
(一)、犯罪现象的属性 空性(相对性)
(五)、 侵害的同类客体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刑法中的九大类。
(六) 、 不同组织形式: 个体犯罪,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
(七)、 发生的不同地点:城市,农村 沿海,内地
入室,街头。
(八) 、 犯罪手段: 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
二 、 犯罪人分类 始于犯罪人刑事责任个别化。 偶然犯罪人,常习犯罪人 成年犯罪人,未成年犯罪人 后转移到对犯罪原因的揭示,以搞好预防为目的。 生物学角度: 年龄,性别。 心理学角度: 贪色,利,权,游戏型。 社会学角度: 金领,白领,灰领,蓝领。 阿莎芬堡“七分法”: 过失犯罪人,激情犯罪人,机会犯罪
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一种类似于体温表、测力器、磅秤、米尺那样 的工具。
问卷的类型:
1、自填式问卷 2、访问式问卷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1)封面信 (2)指导语 (3)问题及答案 (4)编码及其他资料
三、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鉴定结论与报告
根据检验结果,出具鉴定结论 ,并撰写物证检验报告。
刑事鉴定与法医学
尸体解剖与病理学鉴定
对尸体进行解剖,进行病理学鉴定,以确定 死因和死亡方式。
损伤鉴定与活体检查
对受伤部位进行鉴定和活体检查,以确定损 伤程度和性质。
毒物分析与法医物证鉴定
对毒物和物证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含有有 毒物质或与犯罪有关。
情报信息管理
建立情报信息数据库,对情报信息进 行分类、整理和存储,以便查询和使 用。
CHAPTER 04
犯罪预防与控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01
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巡逻防控、技术防范等手段,提高社会治
安防控能力。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02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社会
规律和趋势等,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策略和方法。
CHAPTER 03
刑事侦查技术与方法
现场勘查与物证检验
现场保护与初步勘查
对犯罪现场进行保护,并进行 初步勘查,收集和保存现场物
证。
痕迹物证提取
提取现场的指纹、脚印、DNA 等痕迹物证,为后续侦查提供 线索。
物理和化学检验
对物证进行物理和化学检验, 以确定物证的来源和性质。

CHAPTER 02
犯罪学基本理论

犯罪原因论——犯罪学课件PPT

犯罪原因论——犯罪学课件PPT

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
对处于儿童少年阶段的人来说,学校的影响 作用往往超过家庭,因此,有缺陷的学校教 育在促使儿童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 行为方面所起的消极作用,也往往超过不良 家庭。
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
不良交往是指个人与道德品质差,甚至进行 违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的交往。
不良交往通常指3种情况:
1.青少年之间的不良交往。 2.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 3.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不良交往。
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 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犯罪亚文化是指与违法犯罪活动密切的一套价值 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们是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走 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诱因。
(三)政治动乱破坏了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到社 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发挥,从而催化了各种反社会 倾向。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一、经济条件(水平)与犯罪 优越的经济条件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是个
体社会化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对犯罪起到 良好的制约作用。 过分富足的家庭,有时也会成为犯罪的温床。 单纯的经济条件不足以说明犯罪产生的原因。
(1)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暴力与犯罪方面的内容,在 特殊情况下会直接诱发儿童和少年的犯罪动机,引 起儿童和少年的模仿性犯罪行为。
(2)对犯罪案件的不恰当的报道和描述,会直接引 起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4章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4章

第三节 我国的犯罪黑数调查
二、我国犯罪黑数调查的开展
(二)非官方的被害人本土调查
我国非官方的犯罪黑数调查,目前主要限于由少数学者主导的针对局部区域或特定对象进行的被害人调查。 整体而言,这方面的本土性调查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除了在调查规模和调查的持续性方面还缺乏基本的物 质保障条件外,即使在问卷设计、抽样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的规范化水准方面,相对于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联 合国国际被害人调查和美国的全国被害人调查,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借助于官方犯罪统计或其他犯罪测量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刑事立法和刑事制度在犯罪控制方面的效 果,也能够评价执法机关所提出的打击和预防犯罪计划的可行性及实施计划所取得的实绩。
(三)犯罪测量有助于犯罪控制资源的合理化安排
犯罪测量资料可用来指导制定或修改刑事政策及某些社会政策,安排在犯罪控制方面应当优先发展和考虑 的事项,合理地在刑事司法系统内不同部门间有效地分配人力和物力,以求在犯罪控制领域达到社会资源配置 的最优化。
罪案自报调查虽然获得了一些有别于官方犯罪统计的重要数据和结论,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首先,这 种调查方法涉及有关法律适用的溯及力及时效问题,加之人们从情感上讲,一般不愿意吐露过去的不轨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其次,自报调查的抽样范围较小,因而其调查结果只适用 于衡量较小地区的犯罪状况,难以对全国性犯罪状况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正因如此,目前进行罪案自报调查 的国家,除美国外,基本上只限于少数几个欧洲国家。

2024年度新犯罪学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

2024年度新犯罪学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

2024/2/3
16
犯罪控制的概念与策略
2024/2/3
犯罪控制的概念
犯罪控制是指通过运用法律、行政、 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已经发生的犯罪 行为进行打击、制裁和矫治,以防止 其再次发生或扩散。
犯罪控制的策略
包括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区矫正和帮 教工作等宏观控制策略;以及强化侦 查破案、提高诉讼效率、加强司法监 督等微观控制策略。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和提出预防措施,新犯罪学有助于减少犯罪现象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新犯罪学的研究和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增强社会安全感。
2024/2/3
3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犯罪学理论是研究和解释犯罪现象、犯 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学科理论。它通过 对犯罪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犯罪的 根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 犯罪预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VS
犯罪学理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犯罪学理论 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生物学理论、心理学 理论、社会学理论等。这些理论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解释犯罪现象,为我们全面理解 犯罪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强制性措施。
犯罪侦查原则
包括依法侦查、及时侦查、全面 侦查、客观侦查等,确保侦查活 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刑事侦查与犯罪学培训ppt
骤。
现场分析
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推 断犯罪过程和犯罪嫌疑人特征

现场重建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模拟犯罪 现场情况,为案件侦破提供依
据。
痕迹物证检验技术
指纹识别
通过比对指纹信息,确 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足迹分析
通过分析足迹特征,推 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体重等信息。
工具痕迹检验
通过比对工具痕迹与嫌 疑物品,为案件提供证
05
刑事侦查案例分析
案例一:杀人案侦查
总结词
复杂心理、细致现场分析
详细描述
杀人案通常涉及复杂的心理动机和隐蔽的犯罪手段,需要侦查人员具备强大的心理洞察 力和细致的现场分析能力。通过对现场的勘察、物证搜集和证人询问,逐步揭示犯罪过
程和动机。
案例二:盗窃案侦查
总结词
快速响应、精准追踪
VS
详细描述
盗窃案要求侦查人员具备快速响应和精准 追踪的能力。通过监控录像、目击证人和 遗留物证等线索,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并实施有效的追踪和抓捕。
提高预防犯罪意识
未来刑事侦查工作不仅需要打击犯罪,还需要注重预防犯罪,通过加 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未来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THANKS

犯罪学第7讲

犯罪学第7讲

• 被害标签,或被害人标签,是指由长期的社 会、历史、文化原因或特定 的社会氛围、 被害人的人格倾向等因素综合互动所形成 的,并由社会爝于特定 被害人人格乃至人 身,旨在标明其被害性的,具有角色模型 性质的符号。 • 如 犹太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流浪生涯中备罹 苦难,受到了来自异族的深重迫害,被 视 为“理想的被害人”。
• 共同被害,主要指两类被害现象。 • 一是指范围广大的不特定多数人, 因同一犯罪或 事件而直接共同担受的损失、损害或痛苦。造成 这类被害现象 的犯罪或事件多表现为对于公共安 全和经济、社会、环境等等方面的公益的危 害, 被害人则往往涉及范围广大的社会群体甚至社会 各阶层。如制造、销售伪 劣商品行为或者环境污 染行为、战争犯罪行为的被害人,便是包罗社会 各阶层。(侵害社会法益) • 二是指除直接被害人的被害 外,其它因与直接被 害人具有某种直接利害关系,由直接被害人的被 害结果因 果性地派生,而由其它被害人所担受的 损失、损害或痛苦。如家庭中主要成员 的被害, 往往给其它成员造成精神、财产和名誉的损害或 损失,监护人的受害 将直接影响被监护人的利益, 则直接受害者与间接受害者构成共同被害人,成 为共同被害规象的担受者。(派生损害)
• 案例 • 1997年1月12日,姜某潜入下岗女职工张某家,将张家准 备过 年用的600多元现金尽数偷走。张的丈夫因盗窃已被 判刑正在劳 改,张一人除了抚养孩子还需赡养老人,生活 压力本已非常沉重,精神状态一直不好,遭窃后一时想不 通,遂自缢身亡。 • (二)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 • 所谓再度被害,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原先的 被害)后,在随之而来的调查与诉讼过程中,因不得不接 受瞥方询问、出庭作证或者进行控诉、辩论等活动,而再 次遭受的物质损失(如时间与金钱等)、人格侮辱与名誉 损害(如不得不披露自己的私生活并忍受被告辩护律师对 此所做的恶意解释 等),以及精神刺激(如不得不向警 方或法庭重述自己被强奸或者被侮辱的过 程及其细节)。 这些因犯罪被害而来并具备被害性的损失、损害和痛苦, 通称再度被害 • 地震后的采访

犯罪学PPT

犯罪学PPT

• “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 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 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 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 国行使,这都是给暴政播下种子。 • ’,〔’〕
•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社 会不断转型,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权力的不 断集中,当权力不断集中得不到制约时, 社会就不能享有充分的民主与自由,人民 的意志自由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表达,对社 会的不满将能得到一个合理宣泄途径,从 而对社会深层敌意的犯罪行为就会增多, 而我国主要表现在报复社会型犯罪上。
• 权力关系是政治因素的关键轴心,权力的 基本特征是强制与服从。如果人们能自觉 普遍服从权威,对社会或许有力。但是权 力不加制约,无有效监督制约,不但难以 树立权威。即使建立了权威也是特权和强 权,不能深得人心。对权力分配和有效制 约不顺畅,将成为滋生犯罪的土壤。
• 法国政治社会家托克维尔看来,民主国家对自由 的威胁甚至超过君主制和贵族制。因为在平等的 状态下,每一个人几乎是可以划等号的:他们所拥 有的东西,诸如财产、土地、智力等等都处于社 会的中间水平,既不会比别人更多,也不会比别 人更少;作为单独的个体,他们的力量相对弱小, 他们相信大多数人的才能和智力是优于个人的, 他们相信按大多数人意愿组成的政府来领导全体 人民的事务是符合“人民主权原则”的 。
• “结果,中央集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赋予 国家日常事务以秩序严明的外貌,详尽地 定出全国公安条例的细则,及时镇压小规 模的叛乱和惩治轻微的犯罪行为,使社会 保持既无真正的进步又无实质的落后的现 状,让整个社会永远处于被官员们惯于称 之为良好秩序和社会安宁的那种昏昏欲睡 的循规蹈矩的状态。

犯罪学课件

犯罪学课件
刑事司法制度面临的挑战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犯罪形势变化,如何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加强司法公开和舆论监督等问题。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案例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01
02
03
04
案例的真实性
选择真实的犯罪案例,能够更 好地了解犯罪动机、背景和后
果。
案例的代表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 更好地反映犯罪现象和问题。
财产犯罪包括盗窃、诈骗、抢劫、抢夺、侵占等,这些犯罪行 为旨在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会对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创
伤。
财产犯罪通常是由个人或团伙实施,犯罪动机多与经济利益、 贪念有关,具有隐蔽性和计划性。
财产犯罪对受害者和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同时也会 对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造成威胁。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可以 更好地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参
考。
案例的可分析性
选择具有可分析性的案例,可 以更好地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背景介绍
对案例的背景进行介绍 ,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
、犯罪人的背景等。
犯罪行为分析
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剖 析,包括犯罪动机、手
段、情节等。
犯罪动机的类型与形成机制
犯罪动机的类型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物欲型动机、情绪型动机、信仰型动机等,不同类型的动机反 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动机。

犯罪学-郭理蓉课件

犯罪学-郭理蓉课件
下出现的各种适应缺陷。 人格异常(障碍)的类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 §情感型人格障碍 §意志薄弱型人格障碍 §轻佻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怪癖型人格障碍 §性变态型人格障碍
第二节 罪前情境
一、罪前情境的形成 • 罪前情境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面临的直接促使其产生犯罪
动机和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侵害行为的外在形势。 (一)形成罪前情境的客观因素 • 社会控制中的隐患或不安定因素 • 犯罪人方面的因素 • 被害人方面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二、日本的犯罪状况
• 1946~1955年,财产犯罪激增,暴力犯罪明显增 加。
• 1956~1965年,暴力犯罪、性犯罪剧增,少年犯 罪急剧增加,女性犯罪明显增多。
• 1966~1975年,犯罪状况基本稳定;大城市成为 犯罪高发地区;重大恶性案件经常发生;女性犯 罪持续增加。
• 1976~1990年,财产犯罪上升,暴力犯罪下降, 青少年犯罪上升。
犯罪的生成模式
• 犯罪行为是由具有犯罪人人格特征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实施的并最终 被正式判定为犯罪的危害行为。通过人格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反应 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考察,才能说明犯罪行为发生的真实过程。
情境 因素
社会 反应
人格因素
第一节 犯罪人的人格
• 犯罪人人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反社会性 心理和行为倾向。
❖犯罪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薄弱或受到削弱的结果。 ❖社会联系的四个方面: 1.依恋 2.奉献 3.卷入(参与) 4.信念

《犯罪学》PPT课件

《犯罪学》PPT课件
‚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是继续增加的, 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 间内,会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由此可见,它与某 些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和法则。就像一定 量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 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和自然条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也 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是 犯罪的周期性波动和犯罪的周期性增长。
(三)现代犯罪学流派与犯罪学家——美国现代犯 罪学
1、芝加哥学派及其犯罪学理论 (1)犯罪生态学论 (2)犯罪同心圆论 (下图是委内瑞拉市民抗议暴力犯罪) (3)社会解体论
犯罪生态学
犯罪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方面的运用 ,它着重 从社会生态、群体生态和个体生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解释犯 罪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并努力遵循其 生态关联规律来对犯罪现象进行生态调控 ,以便提高社会、群 体和个体自身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萨瑟兰——美国犯罪学之父 埃德温·萨瑟兰( 1883 -1950 ),美国著名犯罪学

(1)差异交往论(解释青少年和白领犯罪)
(2)白领犯罪
(3)文化冲突论(塞林)
白领犯罪
由受人尊敬并且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进行 的犯罪‚商业上的白领犯罪通常多表现为以下形式:法人 在财务报告中的虚假陈述、操纵证券交易、商业贿赂、直 接或间接贿赂政府官员以获取对己有利的契约及立法、虚 假广告和推销、挪用或滥用资金、制造劣质商品、骗税、 滥用破产清算资金等等。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2章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2章
2.犯罪原因论。古典学派学者对于犯罪原因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少。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犯罪原因的 解释主要如下。(1)人性自私。(2)意志自由。(3)功利主义或享乐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一、古典犯罪学派
(二)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观点
3. 刑罚学说 刑罚问题是古典学派学者们探讨和论述的最多的内容之一,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刑罚的根据。古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二、犯罪人类学派
(二)龙勃罗梭的犯罪学理论
龙勃罗梭是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他将现代科学 方法论引入犯罪学研究,对于现代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生来犯罪人理论 2. 犯罪原因论 3. 犯罪人类型论 4. 犯罪对策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意大利经济学家、犯罪学家贝卡里亚是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 家、法学家边沁是古典学派中仅次于贝卡里亚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被看成是古典学派代表人物的还有英国 的威廉·布莱克斯通、约翰·霍华德等人,德国的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其他一些 学者。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1. 内分泌异常与犯罪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人类的内分泌状况对于犯罪行为有影响作用。特别是下列 两种内分泌状况对于犯罪的影响作用比较明显。(1)月经。(2)睾酮。

犯罪学ppt

犯罪学ppt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标的基本防控措施
(三)经济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的决定》对运用经济措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采取强化社会保障以减 少不稳定因素,把化解利益矛盾的切入点放在 经济调节上,加大财政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的保障力度,以及为拓宽群防群治经费保障 渠道提供政策支持等。同时还通过奖励和表彰 见义勇为公民的举措来调动人们与违法犯罪作 斗争、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性。实践 表明,经济措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纵 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功能界定
(六)规制功能 一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规制人们日常行为的刚性规范,强制性是法律规范的基本
特性。强制性法律规范遍及各个部门法领域,就社会治安防控层面而 言,强制性法律规范主要还是存在于刑事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
二是道德规范。 在规制人们行为方面,法律并非万能,许多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靠各
种道德规范来解决。道德规范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主要是借助舆论 监督、奖惩激励、榜样示范、教育感化等手段,促使社会成员自觉形 成有关善恶的观念、情感和信念,来实现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等外在的硬性规制手段以外的调节人们行为的重 要手段之一。
三是技术和职业规范 技术和职业规范也是有效规制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从维护社会整体
的安定与和谐考虑,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此类规 范也应当充分予以重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犯罪行为机制”或者类似概念是一个与 犯罪行为的产生有关的概念,说明犯罪行为产生 的有关情况。
• 第二,多数学者所说的“犯罪行为机制” 或者类 似概念,主要是指个体犯罪行为而言的。
• 第三,“机制”和“机理”是两个近义词或者同 义词,表达基本相同的含义,即机器的构造和工 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某些自 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
第七章 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机 制
第一节 个体犯罪发生概述
• 一、犯罪行为发生研究概述 • 个体犯罪行为的产生中,往往包含着复杂
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被统 称为“犯罪发生机制”、“犯罪发生机理” 等。
• 对于个体犯罪行为是如何产生的问题,许多学者 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可以归 纳出三个结论:
• 2.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作用力进行分类
• 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 将犯罪动机分为:
• (1)主导性犯罪动机。这是指在犯罪人的动机体 系中比较强烈和稳定的犯罪动机。主导性犯罪动 机在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主要的推动作用,犯罪 行为就是这类犯罪动机的具体体现。
• (2)从属性犯罪动机。它是指在犯罪人的动机体 系中比较微弱和易变的犯罪动机。
• 犯罪动机的主要特点是: • 1.反社会性 • 2.直接性 • 3.低级性 • 4.意识性 • 5.复杂性
• (二)犯罪动机的分类
• 1.根据犯罪人对犯罪动机的意识水平进行 分类
• 一是有意识犯罪动机。这是指犯罪人明确 意识到其内容的犯罪动机。大多数犯罪动 机都属于有意识犯罪动机。
• 二是无意识犯罪动机。这是指没有被犯罪 人所意识到的犯罪动机。
• 犯罪人的需要往往通过犯罪意向转化为犯 罪动机。所谓犯罪意向(criminal intention),就是指犯罪人模糊地意识到需 要的心理状态。
• 3.犯罪动机的形成
• 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并且 与需要的对象相结合时形成的。
• (二)犯罪决策的完成阶段
• 1.犯罪决策概述
• 犯罪决策(criminal decision)是指犯罪人 综合考虑多种犯罪相关因素并做出进行犯 罪行为的决定的心理过程。
• 根据犯罪动机的社会性质,可以将犯罪动 机分为:
• (1)反社会性犯罪动机。这是指本身就具 有反社会性质的一类犯罪动机。
• (2)中性犯罪动机。这是指很难用社会规 范进行好或坏的评价的一类犯罪动机。
• (3)积极犯罪动机。这是指本身就具有亲 社会性质的一类犯罪动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根据犯罪动机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 (二)犯罪行为产生中的互动机制
• 在犯罪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充满了犯罪人与周围 环境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些信息交 流与反馈,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促使犯罪人 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从而对犯罪行 为的产生和实施发挥影响作用。
• 犯罪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纵向过程、横向模式 以及互动机制,就构成犯罪行为机制的完整内容。
• 由于犯罪类型不同,犯罪决意的时间长短 和坚决程度也有所不同 。
• 2.犯罪决策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 犯罪人在进行犯罪决策时,可能会考虑很 多方面的因素和环节,包括犯罪目标或犯 罪对象的选择、犯罪计划的设计与确定、 犯罪时间和犯罪手段的选择等。
• 1.兴趣 • 2.偏颇的价值观
• 四、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
• 一般来说,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主要 包括下列阶段:
• (一)犯罪动机的形成阶段
• 1.犯罪人需要的产生
• 犯罪人的需要是指犯罪人对其存在和发展 所必需的条件的依赖状态。犯罪人的某种 需要的产生,是犯罪行为产生的第一个阶 段。
• 2.犯罪意向的萌发
• 1.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 • 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是指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
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犯罪行为的问题。
• 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指个人的需要以及由需要转 化而来的动机。 除了需要和动机之外,个人的兴趣、情 感、理想、信念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具有推定个人 进行一定行为的动力作用。
• 犯罪行为也是由犯罪人的需要、犯罪动机等内在动力直接 引起的。
• 2.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
• 对于典型的犯罪行为来说,可以比较明显 地分辨出犯罪行为产生的不同阶段,这些 不同阶段就构成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
• 3.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
• 如果对一个个具体的犯罪行为的产生过程 来看,就可以发现,很多犯罪行为并不是 按照同样的典型模式产生的,而有可能是 按照多种不同的模式产生的。
• 三、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
• 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指犯罪 人的需要和犯罪动机,此外,也包括犯罪 人的兴趣等心理成分。
• (一)犯罪动机及其特点
• 犯罪动机(criminal motivation,motive of crime)是推动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内部动 力。
• 犯罪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犯罪行为的最直 接的心理推动力,是促使个人处于进行犯 罪行为的积极状态的内部原因。
• 二、犯罪行为机制的主要内容
• (一)犯罪行为机制的基本含义
• 狭义的犯罪行为机制,指犯罪行为产生的 过程与模式。根据这个理解,犯罪行为机 制解释“犯罪行为怎样产生”的问题。
• 广义的犯罪行为机制,是指犯罪行为产生 的动力、过程与模式的总称。
• 根据对犯罪行为机制的广义理解,犯罪行为机制主要涉及 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 根据犯罪动机的具体内容,可以对犯罪动 机进行多种分类。例如,前苏联犯罪家B. H. 库德里亚夫采夫等人将成年人的犯罪动机 分为:
• (1)思想政治动机。 • (2)物质兴趣动机或者贪利性动机。 • (3)人际交往动机。 • (4)无政府和个人主义动机。
• (四)犯罪行为的其他动力成分
• 除了犯罪人的需要及犯罪动机之外,对犯 罪行为的产生具有推动作用的其他心理成 分主要包括:
• 3.根据犯罪动机的形成特点进行分类
• 根据犯罪动机的形成特点,可以将犯罪动 机分为:
• (1)情境性犯罪动机。这是指由于犯罪情 境因素的刺激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或膨胀的 犯罪动机。
• (2)预谋性犯罪动机。这是指在较长时间 内通过反复思考、酝酿而产生的犯罪动机。
• 3.根据犯罪动机的社会性质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