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放大镜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
3、通过观察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4、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透镜的对比及理论推理,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通过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知道放大的倍数与凸度有关。
5、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
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放大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教学难点】
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透镜的对比与推理及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与凸度有关。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两个不同直径的放大镜、报纸、载玻片、铁圈、玻璃片、滴管、水、半球型的透明容器等
演示材料:放大镜、圆形的玻璃片、烧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在黑板上写一个1,问:让它变大,怎么办?
生:加1、……,末尾添0
师:在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作“增加”和“扩大”。
一:谈话导入,前测放大镜知识
出示放大镜,问:今天我们研究什么?
生:放大镜。
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
生:放大物体。……
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
生:……
出示一样物品演示(棒棒糖,自言自语:太小了,不够我一口吃的,用放大镜把它放大
一点)……问:放大的是什么?
生:(放大的是物体的影像)
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
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同桌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另一位同学观察他是怎么使用放大镜的,交换角色再做一做。
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生:
师: (想好了再说,语言再简洁些)
生:
师:你演示一下。
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方法。
教师通过追问引出:移动的是什么?不动的是什么?(教师引出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一般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物体两种方法。)怎样做可以使物体的影像变大,怎样做可以使物体的影像变小?是不是可以把物体无限地放大?
师: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放大物体的影像就会出现变形和模糊,所以每一个放大镜都有一个最大放大倍数,理论上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5倍左右。
三、观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师:放大镜让我们观察到了微小的世界,放大镜有结构什么特点?你们再观察一下,并摸一摸,等会儿我请四个同学把你认为放大镜最大的特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
请四个同学上台画下来,并请他们说一说。
生:(中间厚两边薄、透明)板书
师:把这两个特点合在一起,为放大镜取一个新的名字,你认为叫什么比较合适?
引出“凸透镜”,问“凸”怎么写?说“凸”的写法。
四、模拟尝试,制作更多放大镜
师:你家里有放大镜吗?如果要在家里制作一个放大镜,制作的材料必须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出“透明、中间厚两边薄”)
教师用烧瓶等演示简单的做法之后,学生用铁圈、玻璃片、滴管等制作简易放大镜。
师:我们借助许多物体,都可以利用水制作出放大镜,这些放大镜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透、凸)
五、思考研究,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师:前边我们说过放大镜有自己的最大放大倍数,那什么样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学生思考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可能提出与“直径大小”、“凸度”有关)
1、与放大镜的直径有关吗?
师:放大镜的越大,它的最大放大倍数越大的说法正确吗?你能根据桌上的四个放大镜,发现什么证据来支持或反对这种说法?
对比同为黑色的(2.5倍)一大一小两个放大镜,可以发现大小不同,但放大倍数相同;绿色(3倍)和黑色(2.5倍),可以发现虽然大小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
教师出示一块圆形的玻璃和一块凸透镜,问:根据这两块“放大镜”你能提出什么想法来。
生:……(为什么玻璃不能叫放大镜,怎样的形状才能叫放大镜?)
2、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吗?
师:要证明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它的最大放大倍数越大的说法是否正确,需要怎么样的材料来证明?你能利用刚才的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实验吗?
生:……
教师介绍方法,学生尝试。
六、课堂小结,梳理放大镜知识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师:生活中,那些地方、时候会用到放大镜?
生:……
挂图介绍放大镜下的屏幕。
师指着黑板上的凸透镜示意图问:我们在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时,如果物体在这边,我们观察到的物体影像在哪儿?(画)
问:你认为放大镜为什么会放大物体的图像?
【教学反思】
放大镜是人们观察物质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利用放大镜开展一系列对动物、植物的观察活动,因此对于放大镜早已非常熟悉。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未对放大镜本身进行任何探究,对于放大镜的本身了解的并不透彻。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放大镜,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展开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
由于学生自认为对于放大镜已经很熟悉,因此新课一开始,我让学生从作用、用途来介绍一下放大镜。学生眼中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回答时却并不一定科学。特别是谈及放大镜的作用时,很多同学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放大”。为此我借助数学“1”和“棒棒糖”的讨论,形象地让学生明白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物体,但是实际物体并没有放大,放大镜其实放大了物体的图像。听了这一解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反复使用过放大镜,所以对于放大镜的用途我进行了简化处理。
学习放大镜的使用这一环节,看似比较简单,学生一般对于移动物体或者移动放大镜这两个方法都早已掌握,但是他们也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放大镜的使用操作方法。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这一点,我让学生采用合作的方法,一生使用、一生观察。而放大镜镜片“凸”、“透”特点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详细、深入讲解。为了更好的研究放大镜探究其放大程度的特点,我给学生准备多种不同的放大镜。通过用眼观察及用手触摸镜片,来归纳镜片的共同特点。对于“怎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这个教学难点,通达学生制作多种放大镜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放大镜“凸”、“透”的特点。充分利用铁圈这个已有的工具,对突破“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