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棒教案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棒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对小棒的制作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棒的定义和特点2. 小棒的制作方法3. 小棒的实验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棒的制作方法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小棒的制作技巧和实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小棒制作材料。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小棒的特点和用途。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棒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小棒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小棒。
4.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棒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棒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棒》2. 内容:小棒的定义和特点小棒的制作方法小棒的实验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小棒,并尝试进行实验。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制作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制作和实验方法。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制作和实验小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教学内容《神奇的小棒》是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习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通过拼搭小棒,探索立体图形的构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的认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2.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在拼搭小棒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小棒、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学习它们的名称。
3. 活动探索: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拼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尝试解决问题。
4.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搭经验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布局:1.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分三点列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3. 教学难点:列出教学难点,以便学生关注。
4. 教学过程:简要列出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有趣的工具》,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小木棒进行简单的拼图和搭建。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小木棒进行创造性的搭建和拼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图片、示例作品。
2. 学具:小木棒、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用小木棒搭建的城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座城堡是用什么搭建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小木棒。
”2. 示例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拼图、搭建等,并讲解操作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小木棒和画纸,让幼儿模仿示例进行拼图和搭建。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木棒》2. 内容:(1)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2)拼图与搭建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和画纸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小木棒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想象力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小木棒搭建不同的物体,如桥梁、房屋等。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作品,提高家庭亲子互动。
(3)开展“小木棒创意大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拼图、搭建技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幼儿掌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知道如何使小木棒保持平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积木、塑料杯、沙子、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木棒、积木、塑料杯、沙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小木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木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将小木棒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小木棒能保持平衡?(3)讲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尝试用小木棒和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平衡结构。
(2)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搭建的平衡结构最高。
(2)提出问题:“除了用小木棒和积木,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保持平衡的方法吗?”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板书内容:(1)小木棒的平衡原理(2)保持平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和家里的小物品搭建一个平衡结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木棒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平衡的奥秘。
(2)组织一次平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平衡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观察和操作小木棒,让幼儿感知物体平衡和重心的概念,探索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木棒平衡的基本原理,知道重心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小木棒保持平衡的方法。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重心和平衡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木棒、积木、气球、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木棒、积木、气球、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平衡的小木棒,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使小木棒保持平衡。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重心和平衡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小木棒保持平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尝试使小木棒保持平衡。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操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5. 课后延伸(1)让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物品,尝试使它们保持平衡。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内容:(1)平衡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3)使小木棒保持平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在家中找一个物品,尝试使它保持平衡。
(2)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实验过程:幼儿尝试各种方法,如调整物品的位置、重量等。
(2)实验结果:找到使物品保持平衡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关注幼儿的实践操作,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平衡和重心的奥秘。
2024年幼儿园中班精彩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精彩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动手》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学习通过小木棒进行简单的拼图和创意组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小木棒进行简单的拼图和创意组合。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小木棒进行创意组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学会使用小木棒进行拼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拼图模板、展示板、画笔、彩色卡纸等。
2. 学具:小木棒、拼图模板、画笔、彩色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用小木棒拼成的美丽图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类似小木棒的事物。
2. 讲解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2)讲解小木棒的用途,如拼图、创意组合等。
3. 学习使用小木棒进行拼图(10分钟)(1)教师示范使用小木棒进行拼图,讲解拼图步骤。
(2)幼儿分组练习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4. 创意组合(10分钟)(1)教师提出创意主题,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组合。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协助。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幼儿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进行展示。
(2)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内容:(1)小木棒的特点:颜色、形状(2)小木棒的用途:拼图、创意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拼图和创意组合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类似小木棒的材料,进行创作。
《神奇的小棒》(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师:那现在再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5.那再看这幅图上的图形。它是由几根小棒组成的。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6.同学们,真的很棒。老师这里还有两张图片,你们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各用了多少小棒吗?(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三、拼摆图形
1.师:老师看这些用小棒摆出的图形很漂亮,就自己动手摆了两个,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1.师:大家知道吗?我们的图形非常神奇,它们在一起就会发生非常美妙的变化,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你们还知道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玩的开心吗?那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觉得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评价
反思
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以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师:老师摆的怎么样?我觉得大家摆的一定会比我的更好。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那下面大家拿出你们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3. 师:谁愿意把他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回报展示。
四、欣赏拼画
师:大家摆的很不错。老师也收集了其他的一些拼贴图形,咱们一块来欣赏欣赏。(出示课件 师生共同观看)
五、知识拓展延伸
活动名称
神奇的小棒
指导教师
班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活动
目标
认知: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以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
能力: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观察和操作小木棒,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浮力、杠杆原理等基本科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现象,知道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让幼儿通过操作小木棒,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杠杆原理等基本科学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容器、水、盐、石头、硬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木棒、容器、水、盐、石头、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容器,提问:“你们觉得小木棒会浮在水面上吗?”(2)邀请幼儿上台实验,观察小木棒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小木棒演示浮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教师讲解浮力原理,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小木棒沉到水底?”(2)幼儿分组讨论,操作小木棒,找出解决办法。
5. 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浮力现象?”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主要内容:(1)浮力现象:小木棒浮在水面上(2)杠杆原理:小木棒在不同位置的浮沉情况(3)影响浮力的因素:盐的加入、物体的重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观察、发现、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浮力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浮力现象,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内容: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中的《神奇的小棒》。
我们将学习使用小棒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小棒作为教具,每组学生也会分到一定数量的小棒作为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有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找到了一根神奇的小棒,不管你想要多少,只要用这根小棒,就能够得到。
”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想不想拥有一根神奇的小棒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10分钟)三、随堂练习(10分钟)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使用小棒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小组活动(10分钟)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小棒》,并且列出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公式,比如“小棒加法”和“小棒减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说:1. 如果有8根小棒,再给你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2. 如果有5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小兔子?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于使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不错。
他们在随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趣味数学》第四章第一节《神奇的小木棒》。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小木棒进行分类、排序、比较、拼搭等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使用小木棒进行分类、排序、比较和拼搭。
2. 培养幼儿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木棒的拼搭和比较。
教学重点:小木棒的分类、排序以及合作、分享、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木棒、图片、卡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木棒、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猪佩奇和乔治用小木棒搭建不同形状的房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木棒的特点。
2. 分类与排序(10分钟)(1)教师发放小木棒,让幼儿按照长短、粗细进行分类。
(2)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木棒进行排序,如:从长到短、从粗到细。
3. 比较与拼搭(10分钟)(1)教师出示模型,让幼儿用小木棒进行比较,如:哪根小木棒最长、哪根最短。
(2)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木棒进行拼搭,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用小木棒完成分类、排序、比较和拼搭。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小木棒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板书内容:(1)小木棒的特点:长短、粗细(2)小木棒的操作:分类、排序、比较、拼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木棒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
(2)比较三根小木棒,说出它们的长短、粗细关系。
2. 答案:(1)略(2)如:A比B长,B比C长,所以A最长,C最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小木棒的操作方法。
教学设计 神奇的小棒
神奇的小棒(比长短)
活动准备:
1、能辨别物体的长短,能用“长”“短”来描述物体。
2、能从三个物体中找到一样长的。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难点:
比较长短时,一定要对齐。
活动准备:
长短不同的若干小棒。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根小棒,提问:这是什么呀?小朋友回答:小棒。
教师提问:小朋友说得真好!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回答:长短不一样。
教师提问:哪根长?哪
根断?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你们说得对呢?小朋友七嘴八舌,答案不一样.
2、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
比的时候,要把两根小棒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
3、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小棒的长短。
4、启发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什么长,什么短。
5、教师出示三根小棒,让幼儿比较。
找出哪根长,哪根短,判断有没有一样长的。
活动小结:
幼儿要知道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起始的概念,如同比较高矮时注意同一标准线一样。
活动评价:
能辨别小棒的长短。
能对齐比较物的一端观察另一端。
能在三个物品中找出一样长的。
神奇的小棒(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神奇的小棒(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小棒”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棒进行计算、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棒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 利用小棒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
3. 利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计算。
4. 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棒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小棒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神奇的小棒教具、PPT课件、教学计划。
2.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神奇的小棒、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神奇的小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根神奇的小棒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它。
”2. 小棒的认识与使用方法2.1 教师讲解小棒的认识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棒的构成、颜色、长度等特征。
2.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小棒进行计算,如:用小棒表示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等。
3. 利用小棒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3.1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如:用小棒表示数字6,可以分解为5和1、4和2、3和3等。
3.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利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计算4.1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计算,如:用小棒表示数字8,加上3等于多少?用小棒表示数字10,减去5等于多少?4.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5.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小棒解决问题,如:小明有7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5.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小棒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小棒》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小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棒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如“小棒速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互动提问:教师随机提问,检验学生对小棒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课堂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棒知识,总结小棒在计数、分类、运算等方面的应用。
4.情感态度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1)讨论小棒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了解小棒背后的辛勤付出,从而珍惜和爱护小棒。
(2)思考如何将小棒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课后分享:鼓励学生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同学、老师分享,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情境应用,解决问题:设计具有生活情境的小棒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小棒的奥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合与分解: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小棒的组合与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
中班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木棒、墨水、彩色纸、剪刀、胶水、卡片、幼儿工作坊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老师与幼儿进行简单互动,询问幼儿们对小木棒的了解,并请幼儿们分享小木棒的用途和特点。
2.老师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并请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长短。
二、探索(30分钟)1.老师引导幼儿们观察小木棒的形状和特点,帮助他们发现小木棒可以用来构建各种形状和物体。
2.老师提供一些小木棒给幼儿们,让他们自由拼搭出一些简单的形状,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请他们描述自己搭建的图形。
3.老师提问幼儿们:如果我给你们一个粘土球,你们会用小木棒搭建什么样的图形?请幼儿们动手实践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创作(30分钟)1.老师提供一些彩色纸和卡片,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用小木棒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房屋、动物等。
2.老师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和用到的小木棒数量。
四、总结(15分钟)1.老师请幼儿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小木棒的用途和特点。
2.老师和幼儿们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幼儿们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拓展活动:1.可以通过合作游戏进一步拓展幼儿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让幼儿们一起搭建一个大型的小木棒城堡。
2.可以请家长一起参与,组织小木棒手工作品展览,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创作。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小木棒的用途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小木棒的创意和乐趣。
同时,通过互动和展示,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在拓展活动中,也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和合作机会,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和鼓励他们的创造力。
神奇的小棒-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神奇的小棒-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棒的概念和特性2.学会使用小棒来比较数值大小3.掌握使用小棒完成加减法运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通过小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小棒的概念和特性2.使用小棒比较数值大小的方法3.使用小棒完成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通过小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用小棒进行混合运算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根小棒,引出话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呢?2.学生通过回答,认识到这是一根小棒。
2. 观察1.将两根小棒放在黑板上,问学生哪一根更长?2.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说出两根小棒的长度,并确定哪一根比较长。
3. 比较1.将三根小棒放在黑板上,进行大小比较,将它们排成从短至长的顺序。
2.学生通过观察排列,确定它们的大小顺序。
4. 运算1.将两个数用小棒模型表示出来,进行加减法运算。
2.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小棒长度、组合小棒,确定结果。
3.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小棒进行运算求解,如:小红有5个糖果,小明比小红多2个糖果,小张比小红少3个糖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糖果?5. 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联系实际场景,讨论小棒的应用场景。
2.整合学生的观点,做出总结。
五、课后作业1.通过小棒模型完成一个实际问题,并口头报告。
2.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和作业。
六、教学评估1.通过口头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
2.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估。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棒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都很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点。
但是,在应用小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_神奇的小棒(共五篇)
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_神奇的小棒(共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_神奇的小棒《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磁性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根根磁性小棒。
谈话:同学们,玩过这样的小棒吗?你用这样的小棒做过什么?预设:生1:数数。
生2:拼图形、、、、、谈话:这简单的小棒同学们有这么多玩法,看来它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
下面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板书:神奇的小棒),看看这些神奇的小棒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乐趣和惊喜,好吗?先来看看老师搜集的几幅图片,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棒拼成各种图案。
谈话: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欣赏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教师顺势评价:你观察的仔细,看出了图案是怎样拼成的?生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五角星,他们很漂亮。
教师顺势评价:你发现了这些图案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图案的漂亮。
生3:这些图案中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还有角。
教师顺势评价:你还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
生4:我还能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一共用了20根小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的这么多的物品,还能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丽。
其实只要大家动动手、动动脑用这些小棒还会创造更多的美丽的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6.神奇的小棒 苏教版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6.神奇的小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感知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小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棒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利用小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小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教学难点: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棒,计算器。
2. 学具:小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小棒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小棒的神奇之处。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小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棒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棒2. 课题: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63. 主要内容:小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小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利用小棒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利用小棒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小棒进行数学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操作小棒,感知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拼搭游戏,能创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体,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空间造型变化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2.喜欢拼搭游戏,能创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体。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空间造型变化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PPT课件(含音乐背景)。
2.每人8根小木棒、1块操作板。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PPT,在背景音乐声中引出情境。
师:小白兔和小黑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俩总喜欢一块儿出去玩。
有一天,他俩一起来到一片大森林里,走着走着,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些东西。
是什么呢?它们很好奇。
师:(音乐骤停)它们走过去一看。
哦,原来是小木棒!师:你们来数一数,有几根小木棒?师:有8根细细长长的小木棒。
小木棒可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
)2.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用木棒摆放的图形。
师:嗯,小黑兔也有好主意,它想到了用小木棒来搭东西。
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小黑兔搭出了一朵漂亮的花。
)师:小黑兔用几根小木棒搭出了这朵花呢?它是怎么搭的?师:小白兔想搭一个和小黑兔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它搭出了什么?师:它用小木棒搭了一间漂亮的小房子。
它是不是也用了8根小木棒?它是怎么摆放小木棒的呢?(有横放的,也有竖放的。
)师:小木棒好神奇呀!小黑兔、小白兔都用了8根,却搭出了不一样的图形。
你们想动手试一试吗?也能用8根小木棒搭出和兔子不一样的图形吗?师:这里有片草地(指绿色地垫),上面放着操作板。
等会儿,你可以找一块操作板,从箩筐里数出8根木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搭一搭。
当音乐停时,保留你的图形,赶快回到座位上。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小棒。
谈话:同学们,玩过这样的小棒吗?你用这样的小棒做过什么?预设:生1:数数。
生2:拼图形、、、、、谈话:这简单的小棒同学们有这么多玩法,看来它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
下面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板书:神奇的小棒),看看这些神奇的小棒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乐趣和惊喜,好吗?先来看看老师搜集的几幅图片,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棒拼成各种图案。
谈话: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欣赏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教师顺势评价:你观察的仔细,看出了图案是怎样拼成的?生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五角星,他们很漂亮。
教师顺势评价:你发现了这些图案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图案的漂亮。
生3:这些图案中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还有角。
教师顺势评价:你还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
生4:我还能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一共用了20根小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的这么多的物品,还能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丽。
其实只要大家动动手、动动脑用这些小棒还会创造更多的美丽的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自主创作1.独立思考,合理规划谈话:下面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物品,先想一想,你准备拼什么图案?用什么样的小棒?大约用多少根?想好后,在展板上自己摆一摆,动手拼一拼。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6.神奇的小棒 苏教版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设计-6.神奇的小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使用小棒表示数值;2.了解小棒的组成和构造方法;3.能够借助小棒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小棒,可以用小木棍、麦片盒子等自己动手制作;2.准备一些数学题目,如加减法、比大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物品来引入小学生们的兴趣,如“小棒”这个神奇的工具。
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小棒,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
2. 学习小棒的表示数值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们说明小棒作为一种表示数字的工具,其有多少小棒就代表着哪个数字:•通过一段小棒,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尝试理解阿拉伯数字的唯一性;•应用数学列竖式的方法,升阶位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数位,万位,亿位等单位的含义,举例10万=1个单位+10根1万的小棒;•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分界纸条分开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把棒子摆成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如7、12、18等让学生摸清楚,了解什么样排列表示多少、什么样的不正确、多了些什么等。
3. 学习小棒的组成和构造方法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展示小棒由哪些部分组成,比如小木棒、小麦片盒子等。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棒,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小棒的特点。
4. 在小棒的帮助下完成数学运算教师可以出一些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小棒来完成求解,提高学生对小棒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例:8 + 6 = (用小棒表示出来)14 - 5 = (用小棒表示出来)5. 小结教师总结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自己制作一些小棒,加深对小棒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效果,考察学生对小棒的认知和应用能力;2.通过课堂交流、小测评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
五、教学延伸1.在学习小棒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破解小棒的秘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2.可以利用小棒进行更复杂的数学题目,如乘法、除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页的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
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磁性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根根磁性小棒。
谈话:同学们,玩过这样的小棒吗?你用这样的小棒做过什么?
预设:生1:数数。
生2:拼图形………
谈话:这普通小棒竟然有这么多玩法,看来它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神奇的小棒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神奇的小棒),先来看看老师搜集的几幅图片,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棒拼成各种图案。
谈话: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欣赏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教师:你观察的仔细,看出了图案是怎样拼成的?
生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五角星,他们很漂亮。
生3:这些图案中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还有角。
生4:我还能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一共用了20根小棒。
班内讨论交流后
(1)课件出示:
一棵小树用了7根小棒,两棵小树用了多少根小棒?
(2)课件出示(14根)
生交流:一条小鱼6根小棒,3条小鱼()根小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的这么多的物品,还能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丽。
其实只要大家动动手、动动脑用这些小棒还会创造更多的美丽的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
【设计意图】由小棒拼成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从中发现图案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美。
二、动手操作、自主创作
1.师: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吗?(生答)能把你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摆摆吗?(生动手摆图形)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的?(生答)(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一个图形)
2.独立思考,合理规划
谈话:下面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物品,先想一想,你准备拼什么图案?用什么样的小棒?大约用多少根?想好后,在展板上自己摆一摆,动手拼一拼。
看谁的小棒最神奇,摆出的图形最可爱。
3.动手操作,创作图案
谈话:遇到困难可以问问老师,也可以问问同学,小棒不够用可以互相借一借。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典型作品)
【设计意图】合理的规划是创作的基础,生活原型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独立操作前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准备拼什么,用什么样的小棒,然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更好的运用知识创作图形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同桌交流。
谈话:下面把自己的创作介绍给同桌,注意说明你摆的图案是什么?里面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同桌交流。
2.班内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你拼成的图案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预设1:我摆的小伞里有锐角,一共用了35根小棒?展示学生摆的小伞。
追问:怎样知道用了35根小棒?
预设:一把小伞用7根小棒,5把小伞一共用5×7=35根。
小结:这个同学能够用上乘法口诀很快计算出用到的小棒数量,看来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预设2:我摆的小鱼里有锐角、钝角,还有三角形,3条小鱼一共用了18根小棒。
预设3:、、、、、、
小结:同学们能够用简单的小棒创造出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都能用到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出小棒的数量,真了不起。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我们的生活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先同桌交流,再班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
同时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思总结,深化感受
1.欣赏图片,深化认识
课件展示。
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生活中到处有图形。
生2:有了图形,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生3:这些图案中有我们学很多数学知识。
2.反思总结,畅谈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能用小棒拼出很多图案。
教师顺势追问:今天我们用小棒拼图案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预设:先想好拼什么,然后再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小棒摆图案的时候,先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这样我呢就能创作出更多精美的图案。
(完成板书)
预设2: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
教师顺势总结:数学有用,生活因为有了数学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生活美,畅谈收获,教师顺势总结提升活动的一般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棒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感觉亮点之处如下: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在数学课上,我领着学生开展了一次名为“神奇的小棒”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制作的小棒,与同学进行合作,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
孩子们互相观看、互相评论,脸上洋溢着喜悦。
学生在课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等学习能力。
首先,观察物体。
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数学信息、数学问题。
角等方面)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动手拼摆。
引导学生同桌里充分的讨论,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使用建议:
1.活动前一定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2.操作活动后要给学生足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3.未破解的问题:
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何让小组活动有序开展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