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征是皮肤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色,通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引起的。
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确定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和常见的黄疸病因。
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黄疸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酗酒、服用过药物、接触过有毒物质等情况,有助于排除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和毒物性肝炎等因素造成的黄疸。
2. 体格检查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有助于鉴别诊断的体征。
例如,观察肝脾是否肿大,有助于判断肝脏疾病是否引起黄疸;检查是否伴有贫血、腹水等症状,有助于排除溶血性黄疸和肝硬化等因素。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诊黄疸病因的关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胆红素代谢相关指标等。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和其他指标,可以确定是否为黄疸,并初步判断是由于肝病、胆道梗阻还是溶血引起的。
4. 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并不能明确病因,此时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
例如,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胆道是否梗阻,肝脏是否肿大等。
常见的黄疸病因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疸病因:1. 肝病肝病是引起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病可以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其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最为常见。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病变的结果,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期酗酒、病毒感染等。
2. 胆道梗阻胆道梗阻是指胆管内或胆管与肠道相通处的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结石、胆管狭窄等。
胆道梗阻可引起黄疸以及其他症状,如腹痛、发热等。
3. 血管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如血栓形成、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黄疸。
血管性黄疸常伴有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血压升高等。
4. 药物性肝损伤一些药物或药物过量使用可引起肝损伤,导致黄疸。
其中,酮康唑、乙醇、解热镇痛药等常见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一表看懂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史有溶血因素可查,有类似发
作史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结石者反复腹痛伴黄疸,
肿瘤者常伴消瘦
症状与体征贫血、血红蛋白尿、脾肿大肝区胀痛或不适,消化
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重,胆囊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UCB↑UCB↑CB↑CB↑
CB/TB 《20% 》30% 》6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
ALP 正常可增高明显增高
其他溶血的实验室表现,如网织
红细胞增加
肝功能检查异常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案例三: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需要与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相鉴别。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溶血 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进行鉴别。溶血性黄疸常见 于新生儿溶血、蚕豆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 胆结石、肝炎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右 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案例二: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需要与肝 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相鉴别。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皮 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需要与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等进行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炎、肝硬 化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等症状,同 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蚕豆 病等疾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伴有贫血、肝脾肿大 等症状。
总结词
血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常用手段,通 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等指标,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
VS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和形态,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功 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溶血性黄疸或感染 性黄疸。
尿常规检查
总结词
尿常规检查是鉴别黄疸的辅助手段,通过检 测尿液中的成分,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和 病情严重程度。
CHAPTER 05
鉴别诊断案例
案例一: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需要与溶血性黄 疸、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相鉴别。
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胆固醇
血浆蛋白
正常
正常
轻度↑或↓
A↓、 G ↑
↑↑
正常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项目 TB CB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AST ALP CGT PT 对Vit K反应 胆固醇 溶血性 增加 正常 <15%-20% - 增加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无 正常 肝细胞性 增加 增加 >30%-40% +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增高 增高 延长 差 轻度增加或降低 胆汁淤积性 增加 明显增加 >50%-60% ++ 减少或消失 可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延长 好 明显增加
方法
★ Liver biopsy
● 协助诊断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郁积、DubinJohnson syndrome等 ● 疑胆管机械阻塞者慎用
方法
★ Laparoscopy
● 可观察肝、胆、脾
● 可直视下肝活检
方法
★ 治疗性试验
● 强的松(龙)试验 10-15mg Tid 5-7d ● 苯巴比妥试验 30-60mg Tid 7d
良好
差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病史、体检
★
● ● ●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液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特殊检查
● ● ●
●
●
B超 胃肠钡餐 胆囊造影 ERCP PTC
●
●
●
●
●
CT MRI、MRCP 核素显像 肝穿 腹腔镜
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治疗性试验
★ 剖腹探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
疾病
概述
黄疸的定义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它既是一 种症状,又是一种体征。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形成肝硬化 。需戒酒、护肝等治疗,严重者需进行肝移 植。
05
预防及护理
预防措施
预防母婴传播
确保在围产期和出生后避免母 婴传播,以预防黄疸。
及时治疗
如果孕妇有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 应尽早治疗,以避免对胎儿造成损 害。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家庭护理
观察皮肤颜色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如 果出现黄疸,及时咨询医生。
保持充足水分
确保新生儿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以帮助排泄废物。
遵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如何喂养 、用药和随访等。
饮食调理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01
如柑橘类、草莓、猕猴桃等,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黄疸的消
退。
控制脂肪摄入
02
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延迟黄疸的消退,因此应适当控制脂肪摄入
。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03
如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黄疸症状。
THANHale Waihona Puke S感谢观看输血、换血等。
肝细胞性黄疸
原因
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摄取、结合 及排泄障碍,引起黄疸。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检查
肝功能、肝炎病毒等。
治疗
保肝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
原因
症状
胆汁分泌受阻或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排 泄不畅,引起黄疸。
瘙痒、消瘦、大便颜色变浅等。
检查
治疗
肝功能、胆道造影等。
针对病因治疗、胆道疏通等。
先天性黄疸
原因
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先天性代谢障碍等引起的黄疸。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新版本
癌性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时的胆囊肿大,有 表面光滑、可移动与无压痛特点,即所谓Courvoisier征。在胆囊癌及胆囊 底部巨大结石,肿大的胆囊坚硬而不规则。
实用文档
(六)其他
1.淋巴结肿大
当黄疸伴发时可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病毒性肝炎。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消化道 癌转移。
(二)肝外阻塞性黄疸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胆总管结石
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胰头癌
5.乏特氏壶腹周围癌
6.急性与慢性胰腺炎
7.胆总管与肝胆管癌、胆总管腺肌瘤病
8.原发性胆囊炎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 1.Gilbert综合症 2.Dubin-Johnson综合症 3.Rotor综合症 4.Grigler-Najjar综合症 (二)获得性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疾病 肝炎后间接胆红素过高血症
实用文档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 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 Hb-C病等
实用文档
3.肝功能检查
1)血清胆红素测定:一分钟胆红素(IB)相当于结合胆 红素,一般占总胆红素(TB)的20%。溶血性黄疸时 IB/TB一般小于20%,肝细胞黄疸时,20-60%;梗 阻性黄疸时一般大于60%。
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细胞脆性增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抗人体
球蛋白实验(Coombs Test)呈阳性反应
实用文档
红细胞呈卵圆形、椭圆形, 重则呈棒状。见于遗传性椭 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巨幼细 胞贫血等。
实用文档
1.靶形红细胞;2.半岛状红细胞。(地中海性贫血)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鉴别方法是什么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鉴别方法是什么溶血性黄疸(hemolyticJaundice)是由多种原因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游离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而发生滞留性黄疸。
因血清胆红素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又称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而结合胆红素一般不增高,如果结合胆红素增高并占总胆红素量的20%以上,考虑因溶血的原因使肝功能也受到了损害。
溶血性黄疸是肝前性黄疸中最常见的疾病,占黄疸疾病3%~9.1%。
1、诊断有以下临床特点可考虑溶血性黄疸:(1)可有与溶血相关的病史,如输血、应用特殊药物、感染、蛇类咬伤、放射线照射、脾功能亢进及溶血家族史等相关病史。
(2)有以上临床表现。
(3)有骨髓增生活跃表现,如周围血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4)血清总胆红素增高,除溶血危象外,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85.5μmo|/L(5mg/dl),其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占80%以上。
(5)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可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
慢性溶血者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6)其他检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自身免疫性溶血时Coombs试验阳性。
2、鉴别诊断(1)确定有无黄疸:黄疸识别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仔细观察巩膜,以区别真性和假性黄疸。
老年人结膜下脂肪沉着,巩膜可出现不均匀黄染,但皮肤不黄染;过量进食胡萝卜素或服用药物,如米帕林(阿的平)等一般皮肤黄染而巩膜不黄,结合血、尿胆红素等检查可助鉴别。
(2)黄疸的类型和病因1)病史对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①年龄,新生儿多为新生儿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及Criglar-Najjar综合征等,青少年易患肝炎,中年人易患肝硬化、肝癌;②性别,胆石症、胆汁性肝硬化多以女性为主,而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男性多见;③其他,如有肝炎接触史、输血史易联想到病毒性肝炎,疫水接触史易患钩端螺旋体病,进食未煮熟的钉螺者有血吸虫可能,服用有关药物如氯丙嗪、对乙酰氨基酚等有可能为药物性肝病。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和眼球发生明显的黄染。
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代谢紊乱有关,胆红素在体内无法正常转化和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并沉积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
黄疸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黄疸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正确地鉴别黄疸的类型对于确定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更好地鉴别黄疸的类型,许多黄疸鉴别表被提出和使用。
这些鉴别表通常基于黄疸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在正确的鉴别表的指引下,可以准确地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鉴别表,并综合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和鉴别要点,提高对黄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黄疸的定义和病因2.2 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3. 结论3.1 黄疸鉴别表的意义3.2 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黄疸的定义和病因以及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
首先,我们会介绍黄疸的定义,即在人体内黄疸的产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黄疸样表现。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黄疸的病因,包括肝脏疾病、胆道梗阻和溶血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逐个介绍不同类型的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胆道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讨论它们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黄疸鉴别表的意义,指出它对医生进行黄疸病因鉴别的重要性。
而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将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征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纵览之黄疸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纵览之黄疸【考纲要求】黄疸的正常胆红素代谢、黄疸分类、黄疸鉴别诊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免疫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
【考点纵览】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掌握胆红素来源、运输、摄取、结合和排泄。
按病因分类,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掌握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7个特征。
掌握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结合上述内容黄疸的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概念黄疸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如总胆红素为34μ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一、正常胆红素的代谢(1)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即无效造血),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
(2)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血清蛋白上,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3)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清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4)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
(5)胆红素的排泄:可能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管而排入肠道。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又有部分从肠道重吸收,形成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黄疸诊断与鉴别
由于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常见病因包括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泌能力,同时溶 血引起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常 见病因包括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02
注意伴随症状
若黄疸伴有发热、腹痛、呕吐 等症状,可能提示其他疾病, 需进一步检查鉴别。
03
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或黄疸症状 的患儿,家长应定期带其到医 院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
04
遵循医嘱治疗
一旦确诊为黄疸,应遵循医嘱 治疗,按时服药、复查,以确 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肝细胞性黄疸
总结词
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下降, 引起黄疸。
详细描述
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肝细胞受 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
梗阻性黄疸
总结词
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逆流回血液,引起黄疸。
详细描述
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疾病,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正 常排泄,胆红素逆流引发黄疸。
鉴别要点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 ,且病情较轻;药物性黄疸通常在服药后数 周或数月出现,停药后可逐渐消退;胆汁淤 积性黄疸通常伴有胆囊肿大、胆道扩张等症 状。
05
黄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黄疸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来降低血 清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血液透析、换 血疗法等。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及抽血注意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事项黄疸是由于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胆红素为 1.7-17.1umol/L。
当胆红素在17.1-34.2umol/L,但肉眼无见黄疸,临床不易察觉,此时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胆红素超过34.2umol/L称为临床黄疸。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胆红素称为间接胆红素(UBIL),又称非结合胆红素黄疸又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包括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其颜色主要是浅柠檬色。
发生机制: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特点: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而直接胆红素代偿性升高,至肠道内尿胆原增加,粪胆原随之增加,粪色加深。
急性溶血时可发热、头疼、寒战、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
患者,女,36岁,体检时发现胆红素项目异常,后经诊断为溶血性黄疸,病因在查找中,该患者总胆红素55.9umol/L>34.2umol/L,属于临床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远远大于直接胆红素(51.7umol/L>4.2umol/L),符合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各种是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均可导致黄疸的发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等。
其颜色主要是浅黄色至深黄色。
发病机制: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黄疸类型的鉴别》课件
黄疸类型的鉴别
REPORTING
目录
• 黄疸概述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黄疸的治疗
PART 01
黄疸概述
黄疸的定义
01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导致皮肤、巩膜和粘膜出现黄染 的现象。
02
黄疸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胆红素水 平的高低,轻度黄疸表现为浅黄 色,重度黄疸则呈深黄色或黄绿 色。
阻塞性黄疸需要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其他类型的黄疸进行鉴别。溶血性黄疸多有溶血性疾 病史,表现为血红蛋白尿、贫血等;肝细胞性黄疸多有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病史,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RT 05
黄疸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肝酶诱导剂
如苯巴比妥,可促进肝脏对胆 红素的代谢,降低血清中胆红
素水平。
病理机制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而非结合胆红素无法通过肝脏代谢, 因此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血液,引发黄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 规、肝功能、尿常规、骨髓检查等。
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需要与其他类型的黄疸进 行鉴别,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 疸等。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PART 04
阻塞性黄疸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汁 排泄受阻,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逆流 入血液中,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病变。
VS
特点
皮肤黄染呈暗绿色或黄绿色,伴有皮肤瘙 痒、尿色深黄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或呈 白陶土样。
黄疸的病因分析及相关疾病鉴别
黄疸的病因分析及相关疾病鉴别一、黄疸的定义及常见病因分析黄疸是指人体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异常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一种表现。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肝脏将老旧红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胆红素进行转化和排泄,同时胆固醇代谢也会产生少量的胆红素。
当这些过程受到干扰或者紊乱时,就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1. 肝内性黄疸:肝内性黄疸是指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
常见引起肝内性黄疸的原因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脏病等。
2. 胆道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管受到阻塞而引起的黄染现象。
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胰头癌、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等。
3. 血液病性黄疸:血液病性黄疸是指由于红细胞溶解增多或生成胆红素的速度加快,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黄染。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4.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黄疸,比如肿瘤转移、酒精中毒、婴儿生后受阻型肠道吸收等。
二、与黄疸相关疾病的鉴别1. 肝功能异常:除了黄疸之外,肝功能异常还会出现其他一系列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需要通过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问题。
2. 胆囊结石或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常常伴随着右上腹部剧烈持续性的隐痛,并可放射到肩背部。
此外,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或CT扫描来鉴别。
3. 胆道结石:胆道结石可以导致剧烈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通过超声检查或MRCP(胆总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
4. 肝癌:肝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全身性表现。
黄疸常在晚期出现,并且会伴随其他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表现,如腹水等。
5. 血液系统异常:除了黄染之外,血液系统异常还会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等情况。
通过详细的血液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具体的诊断。
各类黄疸的分类与鉴别要点
各类黄疸的分类与鉴别要点黄疸,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陌生,但一听到“黄”字,很多人就明白了。
没错,就是那种皮肤和眼白变黄的情况,像是吃了过多的胡萝卜,哈哈!不过,黄疸可不只是单纯的颜色变化,它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健康的小秘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各种黄疸的分类和鉴别要点,让大家在面对这些小状况时,能更从容不迫。
1. 黄疸的基本分类说到黄疸,首先要明确它分为三大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道性黄疸。
这三种就像是黄疸的“三兄弟”,各有各的特点,咱们一一聊聊。
1.1 溶血性黄疸先说溶血性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得太快了,就好比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大家都在拼命却没有结果。
这种黄疸一般见于贫血、血型不合或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皮肤和眼白变黄的速度就像火箭一样快,医生会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来判断情况。
你要是发现自己脸色发黄,别急,赶紧去医院,医生会为你打个“预防针”。
1.2 肝细胞性黄疸接下来是肝细胞性黄疸,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专业,但其实它是肝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肝脏是咱们身体的“化工厂”,一旦它罢工,胆红素就会在体内堆积,皮肤也会逐渐发黄。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等。
这种黄疸通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简直就像是打了个“懒癌”的疫苗,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医生通过肝功能检测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治疗方案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3 胆道性黄疸最后聊聊胆道性黄疸。
这种黄疸通常是胆管堵了,胆汁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聚集。
想象一下,像是一个被堵住的水管,水流不出来,自然就会泛滥。
胆道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肿瘤等,患者除了皮肤变黄外,可能还会感到皮肤瘙痒、尿液发黄等。
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像超声波、CT来查看胆道的情况,针对性的处理。
2. 鉴别要点现在咱们知道了三种黄疸的分类,接下来就来看看怎么鉴别它们,避免搞混了。
就像你去吃火锅,不能随便点菜,要知道自己想吃什么。
2.1 临床表现每种黄疸的临床表现都有所不同,溶血性黄疸的发黄速度快,伴有贫血症状;肝细胞性黄疸则常常伴随食欲不振、恶心;胆道性黄疸可能会让你觉得肚子闹腾得厉害,甚至有点黄胆水样的尿液。
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
UCB↑
<20%
(-) 增加 正常 正常 溶血的实验室表 现,如网织红细胞
UCB↑,CB↑
>30%
(+)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可增高 肝功能实验检查结 果异常
CB↑
>6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少或消失
可增高 明显增高
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病史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有溶血因素可查, 有类似发作史
肝炎或肝硬化病 史,肝炎接触史,
输血、服药史
结石者反复腹痛伴黄疸,肿瘤 者常伴有消瘦
症状与体征
贫血、血红蛋白尿 、脾肿大
肝区胀痛或不适, 消化道症状明显,
肝脾肿大
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深,胆囊 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AST ALP
溶血、肝细胞、胆汁淤积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
病因先天性或者后天溶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柠檬色、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伴有贫血和酱油色尿
实验室检查1.UCB增加为主,CB基本正常
2.尿胆原、粪胆原增加
3.粪便隐血阳性、网织红细胞、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
溶血、肝细胞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
肝细胞损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内或者肝外胆管梗阻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伴有轻度皮肤瘙痒,其他为肝脏原发病的表现(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腹腔积液、昏迷等)皮肤粘膜呈暗黄色,严重者呈深黄色、甚至呈黄绿色,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
1.CB和UCB均增加
2.尿中胆红素阳性
3.尿胆原轻度增加
4.肝脏生化(血清ALT、AST明显增高,ALP可增高)1.CB增加为主
2.尿中胆红素阳性
3.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者缺失
4.血清ALP以及总胆固醇增高
5.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肝细胞、胆汁淤积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2011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黄疸类型及特点
临床上一般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可出现急性或慢性溶血的各种表现,如发热、寒战、贫血、脾肿大等。
血总胆红素(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UCB)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CB)基本正常。
粪中因粪胆素增加,而粪色加深,尿中尿胆元增加,但尿中无胆红素。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可出现肝脏损害的各种表现,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出血倾向等,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元可增多。
并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
(3)胆汁瘀积性黄疸
胆汁瘀积性黄疸患者皮肤暗黄色,有皮肤搔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淡或呈白陶土色。
血清CB增加,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元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增高。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少见,包括: Girbert综合征、Crigrer-Najjar综合征、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 综合征等。
黄疸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黄疸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分类的方法:
1.按黄疸的解剖位置分为肝前性、肝内性和肝后性黄疸;有的按学科分为内科性和外科性黄疸;
2.按胆红素在干细胞内的结合部位分为微粒体前性、微粒体性、微粒体后性黄疸;
3.根据血清中增高的胆红素类型可分为末结合型、结合型及混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类型:
1)溶血性黄疸;当红细胞大量破坏后,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是间接胆红素IB在血中滞留。
此时间接胆红素升高。
小编提醒:这四种类型中以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
2)肝细胞性黄疸;肝脏出现了问题,肝脏没有能力将间接胆红素IB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且由于肝细胞受损,也没有能力吧直接胆红素排入胆道。
此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
3)胆汁郁积性黄疸;胆道发生阻塞,使直接胆红素无法排到肠道中,使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形成梗阻性黄疸.此时直接胆红素升高。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CB↑,CB↑
>30%
(+) 轻度增加 明显增高 可增高 肝功能实验检查结 果异常
CB↑
>60%
(++) 减少或消失
可增高 明显增高
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病史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有溶血因素可查, 有类似发作史
肝炎或肝硬化病 史,肝炎接触史,
输血、服药史
结石者反复腹痛伴黄疸,肿瘤 者常伴有消瘦
症状与体征
贫血、血红蛋白尿 、脾肿大
肝区胀痛或不适, 消化道症状明显,
肝脾肿大
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深,胆囊 肿大,皮肤瘙痒
胆红素测定
C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AST A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