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实验室结果

合集下载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婴儿胆汁淤积症,又称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
疾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症状。

诊断婴儿胆汁淤积症
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皮肤瘙痒、灰白色粪便、深色尿液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数周内出现,且持续存在。

2.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检查、CT扫描或核磁共
振成像等检查,以观察胆道是否有梗阻或其他异常情况。

3. 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包括检测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等,以帮助确认胆汁淤积的程度以及肝功能
是否受到影响。

4. 胆道造影,有时候医生可能会进行胆道造影检查,通过注入
造影剂来观察胆道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问题。

5. 组织活检,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肝或胆道的组织
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以上是诊断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一般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婴儿患有胆汁淤积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熊去氧胆酸联合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疗效观察

熊去氧胆酸联合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疗效观察
升或 病情加 重 。 5 统计 学方法 使 用 S P S S 1 5 . 0程 序 分析 数 据 , 计 量资料 以 ±S 表示 , 行 检验 , 计数 资料 以率表示 , 行
y 。 检验 。
结 果
伴 肝功 能异 常 , 均符 合 2 0 0 9年胆 汁淤 积性肝 病诊断 治 疗 专家 所修订 的 婴J L N 汁淤 积性 黄 疸诊 断标 准L 2 ] , 将 5 5例胆 汁淤积性 黄疸 患儿分 成 观察 组 3 O例 及 对照 组
例, 对 其 中的 3 0例采 用熊去 氧胆 酸联合黄 疸茵 陈颗粒
口服 治疗 , 效果 肯定 , 现将方 法及 结果报 道如下 。 资料 与方法 1 临床 资料 本研 究 资 料共 5 5例 , 均为 我 院 儿
4 疗 效判 断标准[ 3 显效 : 主要症 状消 失或基 本
消失 , 肝功 能 AL T正 常或基本 正常 , T B I L及 D B I L下
1 O 7 6
陕西 医学杂志 2 0 1 3 年 8月 第 4 2卷第 8期
熊去 氧胆 酸联 合 黄疸 茵 陈颗粒 治疗 婴j L  ̄ _ S 汁淤 积 性黄 疸疗 效观 察
广 东省 四会 万隆 医院( 四会 5 2 6 2 0 0 ) 钱 飞 羊二 尚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熊去氧 胆酸联 合 黄 疸茵 陈颗 粒 治 疗婴 儿胆 汁淤积 性 黄 疸的 临床 疗效及 安 全 性 。方法 : 将 5 5例 婴 儿胆 汁淤 积性 黄疸 患儿分 成观 察 组 3 O例及 对 照组 2 5例 , 两组 均采 取 常规 保肝 治疗 , 对 照组加 用 熊去氧胆 酸 口服 治疗 , 观 察组 加 用 熊去 氧胆 酸联 合 黄 疸 茵 陈颗 粒 口服 治疗 ,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实验室结果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实验室结果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

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胆道梗阻时,胆汁在胆管内淤积,胆管内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进入淋巴,继而进入血循环,而致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害共存,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常有多因素参与,一般认为与肝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微丝和微管功能障碍、毛细胆管膜与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胆酸代谢异常有关。

随病因、阻塞部位与性质不同而异.1.原发疾病的表现:胆囊炎、胆石症常伴胆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腹痛,迅速出现休克;恶性疾病多有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肝大和黄疸;无痛性黄疸常为胰头癌的表现。

2.阻塞性黄疸的表现:肤色呈现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甚至黑色。

患者皮肤瘙痒显著,常出现在黄疸之前。

间歇性黄疸是胆石症的表现;持续性黄疸,且逐渐加重,程度较深,常见恶性肿瘤所致。

而壶腹周围癌黄疸较早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但少数患者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暂时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因胆盐入肠道受阻,肠道常缺乏胆汁酸易导致腹胀、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维生素K缺乏时,因肝脏不能合成凝血因子Ⅱ、Ⅷ、Ⅸ和X而发生出血倾向;因胆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粪中缺少胆红素或尿胆原,不能将粪便染黄,故粪便呈灰白色(白陶土色)。

无论肝内或肝外阻塞均伴有淤胆性肝大,当梗阻位于胆囊管以下时常伴有胆囊肿大,可无压痛。

1.胆色素类检验项目(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DBIL)不能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总胆红素(TBIL)可达510μmol/L以上,以DBIL为主,DBIL和TBIL比值常在60%以上,最高的可达90%.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现代医学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18例的临床体会

现代医学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18例的临床体会
邹红梅 ①
( 苏省 东 台市安 丰 中心 卫 生 院 东 台 2 4 0 ) 江 2 20
摘要: 目的 : 究分 析现 代 医学治 疗胆 汁淤 积性 黄 疸 的 ,床 操 作 及 疗 效 , 实现 代 医学 的 治 疗 方 法 较 传 统 方 法具 有 进 步 性 。方 法 :0 7年 2 研 1 5 证 20 月- 2 0 - 09年 2月我 院 采 用现 代 医学 疗 法治 疗胆 汁 淤 积性 黄 疸 患者 1 例 为观 察组 , 2 0 8 与 0 5年 8月- 20 - 06年 8月使 用 传 统 疗 法 治疗 的 1 2例 患者 为 对 照组 , 两 纽 患者 的 疗 效 、 将 副作 用 、 访 复 发 率 等进 行 比较 , 做 统 计 学处 理 。结 果 :观 察 纽 的各 项 临床 数 据 均 明 显优 于对 照 , 具有 统 计 学 意 随 并 且
Z u H o gme o n i

Abta tO jc v : td s h n ls o e m dc etet n i iai ju dc ecnc [ p rt na d h rt e f c,o f me e d — s c : bet e Su i ea a i m d m e i n r me t l stt n a n i t l i o ea o n e u a v f ten r dt r i et ys i a be l o eh i a i t c i ee i h mo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2 1 . o T) 001(
C i s np l in& R h b i t nMe i n 2 1 , o 3 hn eMa iu t e ao e a it i d ie 医学治疗 胆汁 淤 积性 黄疸 患者 1 8例 的 临床体 会

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

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一、胆汁分泌异常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显示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等胆汁成分明显升高。

二、胆汁排泄受阻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等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胆道扩张,胆囊排空障碍或胆管炎性改变。

三、胆道扩张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黄疸、发热等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胆道扩张,可能伴有胆道结石或肿瘤等病变。

四、肝功能异常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异常。

五、胆红素升高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

六、碱性磷酸酶升高1.临床表现:可能伴有腹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七、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临床表现:可能伴有腹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

八、胆固醇升高1.临床表现:可能伴有高脂血症的症状,如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等。

2.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

九、胆酸升高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显示尿胆酸水平升高。

十、肝脏超声异常1.临床表现:可能出现肝脏肿大或缩小,回声异常,血管结构紊乱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超声图像异常。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sever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是指肝
内胆汁淤积严重影响肝功能的一种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黄疸指数>10倍正常范围)和瘙痒症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胆汁淤积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常超过100μmol/L。

血清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也明显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
肝实质内胆汁淤积。

4. 肝穿刺活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胆汁淤积、胆管扩张、胆汁淤积所致的肝细胞损伤等特征性改变。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具体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由医生综合判断得出。

因此,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病因和可能的并发症。

因为这些标准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所以最好还是就医咨询医生,以确诊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胆汁淤积性黄疸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症状,我们一旦出现了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一定要非常小心,因为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出现的病因有可能是结石和炎症,此外肿瘤也是会导致我们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所以大家要找出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并做出针对性的治疗。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所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

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1.原发疾病的表现胆囊炎、胆石症常伴胆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腹痛,迅速出现休克;恶性疾病多有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肝大和黄疸;无痛性黄疸常为胰头癌的表现。

★2.阻塞性黄疸的表现肤色呈现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甚至黑色。

患者皮肤瘙痒显著,常出现在黄疸之前。

间歇性黄疸是胆石症的表现;持续性黄疸,且逐渐加重,程度较深,常见恶性肿瘤所致。

而壶腹周围癌黄疸较早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但少数患者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暂时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因胆盐入肠道受阻,肠道常缺乏胆汁酸易导致腹胀、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维生素K缺乏时,因肝脏不能合成凝血因子Ⅱ、Ⅷ、Ⅸ和X而发生出血倾向;因胆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粪中缺少胆红素或尿胆原,不能将粪便染黄,故粪便呈灰白色(白陶土色)。

无论肝内或肝外阻塞均伴有淤胆性肝大,当梗阻位于胆囊管以下时常伴有胆囊肿大,可无压痛。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胆汁淤积性黄疸,我们知道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有多种,上文详细介绍了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希望上文介绍的信息对大家有帮助。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范围,表现为巩膜、皮肤及黏膜呈黄色的征象。

临床上可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炎、溶血性疾病、脾肿大、胆道结石、消化道肿瘤等。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尿三胆试验,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肝功能,血脂,碱性磷酸酶测定(A 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亮氨酸转肽酶(LAP),5 -核苷酸酶(5 -N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清结合胆酸测定(CC A),血清铁/铜比值(Fe/C u),免疫球蛋白测定,甲胎蛋白(AFP),血清脂蛋白X(LP -X),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验结果判定】(1)红细胞(R BC)、血红蛋白(Hb)含量均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提示为各种溶血引起的黄疸。

(2)尿三胆试验:如尿胆红素(U BIL)阴性、尿胆原明显升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如尿胆红素(U BIL)明显升高,而尿胆原阴性,提示为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3)便常规检查如粪胆素明显增加,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如粪胆素正常或阴性,提示为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4)血脂测定,阻塞性黄疸胆固醇升高;肝细胞性黄疸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降低。

(5)肝功能检查:如血清间接胆红素值明显升高、结合胆红素值轻度升高,提示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如这两种胆红素值均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提示为急性肝炎和其他各种肝脏损害引起的黄疸;如结合胆红素值明显升高,间接胆红素值轻度升高,提示为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6)碱性磷酸酶测定(A 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 T)、亮氨酸转肽酶(LA P)、5 -核苷酸酶(5 -NT)测定,阻塞性黄疸时各种酶的活性均升高。

(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肌肉注射维生素K ,能使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得以纠正时,提示为阻塞性黄疸,否则为肝细胞性黄疸。

(8)血清结合胆酸(CC A)明显升高,提示为癌性阻塞性黄疸。

(9)血清铁/铜比值(F e/C u)正常值为0.8 ~1.0 ,阻塞性黄疸为0.1 ~0.5 ,肝细胞性黄鱼>1 。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
5 典 型 病 例
诊断标准 : 发病 前 曾服用 利福 平 、 眠 灵 、 冬 甲基 硫 氧嘧 啶 、 巴胂 、 喃坦 啶、 胺 嘧 啶 、 b 呋 磺 甲基 睾 丸 酮 、 孕药 等 , 避 或有肝 炎病史 , 或无 明显 诱 因。皮 肤 黄 疸 、 痒 、 色 深 、 瘙 尿 粪色浅 , 可有低热、 皮疹、 关节痛 、 肝轻度肿大。血清直接
4 治疗 结果
2 1 中, 院 患 者 17例 , 6例 住 5 门诊 患 者 1 4例 ; 15 o 男 8
例, 7 ; 女 6例 年龄最小 2 岁 , 大 6 3 最 8岁 ; 程 最 短 1 , 病 0天
最 长 3月 。
治愈 20 (19 % )其 中湿 热偏重 型 22 、 湿 4 例 9 .5 , 0例 寒 偏重 型 3 例 、 虚血滞 型 8 。好转 1 例 (.2 )其 中 0 脾 例 1 42 % , 湿热 偏 重 型 1例 、 湿 偏 重 量 型 l 例 。 无 效 1 例 寒 O O (.3 )其 中寒湿偏 重 型 4例 、 血滞 型 6例。 38% , 脾虚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1 0 0年 9月 第 2 6卷 9期 ( 总第 2 2期) 1
J OURNAL RACTI OF P CAL TRADI oNAL CHI TI NES EDI NE 2 1 12 . EM CI 0 0 Vo . 6 No 9
辨证 分 型 治疗肝 内胆 汁淤积 性黄 疸 2 6 1例
胆红素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 , 粪及尿 内尿胆元减少 , 碱性磷
酸酶 、 总胆 固醇及肝 功能试 验 均 正常 , 磺溴 酞 钠试 验 阳性 。
罗某 , ,6岁。因身黄 、 男 3 目黄 、 小便黄半个月入院 , 腹满 , 肢倦 , 低热 , 皮疹 , 肤瘙 痒 , 节痛 , 皮 关 口苦咽干 , 胸胁 苦满 , 默 默不欲饮食 , 痛欲呕 , 腹 身倦无 力 , 腹胀 满 , 脘 食少 纳呆, 尿色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2、按胆红素性质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9
四、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总胆红素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80%以上


网状内皮系统
大量溶血
血红蛋白
结合胆红素 刺激造血系统, 网织红细胞>5%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坏死 ) 坏死肝细胞对胆 红素的摄取、结 合、排泄均有障 碍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N
二)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 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败血症等。
症状
发热: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有进行性肝细胞坏死者---低热。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管炎、细菌性肝脓疡---高热。 恶性淋巴瘤---间歇热 。 腹痛: 肝区隐痛或胀痛 病毒性肝炎、肝癌 。 局部阵发性绞痛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上腹及腰腹痛,坐位前倾位可缓解 胰头癌。 消化不良: 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肿瘤。 皮肤瘙痒: 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尿\粪颜色的改变: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 尿色呈酱油色,粪色加深。 肝细胞性黄疸: 尿色加深,粪色浅黄。 胆汁淤积性黄疸: 尿色如浓茶,粪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病程: 病毒性肝炎 一般2~4周自行消退。 胆石症 间歇性、 癌肿 进行性加深。
这个病人我能处理吗?
病情评估:无发热,中度黄疸,黄疸指数每日小 于34.2umol/l,凝血功能基本正常,Child分级: 7分,B级,肝功能中度;暂无重肝倾向。

溶血、肝细胞、胆汁淤积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肝细胞、胆汁淤积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
病因先天性或者后天溶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柠檬色、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伴有贫血和酱油色尿
实验室检查1.UCB增加为主,CB基本正常
2.尿胆原、粪胆原增加
3.粪便隐血阳性、网织红细胞、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

溶血、肝细胞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
肝细胞损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内或者肝外胆管梗阻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伴有轻度皮肤瘙痒,其他为肝脏原发病的表现(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腹腔积液、昏迷等)皮肤粘膜呈暗黄色,严重者呈深黄色、甚至呈黄绿色,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
1.CB和UCB均增加
2.尿中胆红素阳性
3.尿胆原轻度增加
4.肝脏生化(血清ALT、AST明显增高,ALP可增高)1.CB增加为主
2.尿中胆红素阳性
3.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者缺失
4.血清ALP以及总胆固醇增高
5.影像学发现胆道梗阻病变
肝细胞、胆汁淤积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杨林相【摘要】@@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感染、药物中毒、免疫损伤等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排泌胆汁障碍,以致肝内胆汁淤滞和血中胆汁成分增多,胆汁从肝细胞弥散入血而引起的黄疸.笔者辨证分型论治2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0(026)009【总页数】2页(P616-617)【作者】杨林相【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区中医院,重庆,40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17.5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感染、药物中毒、免疫损伤等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排泌胆汁障碍,以致肝内胆汁淤滞和血中胆汁成分增多,胆汁从肝细胞弥散入血而引起的黄疸。

笔者辨证分型论治 2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61例中,住院患者 157例,门诊患者 104例;男 185例,女 76例;年龄最小 23岁,最大 68岁;病程最短 10天,最长3月。

诊断标准:发病前曾服用利福平、冬眠灵、甲基硫氧嘧啶、卜巴胂、呋喃坦啶、磺胺嘧啶、甲基睾丸酮、避孕药等,或有肝炎病史,或无明显诱因。

皮肤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浅,可有低热、皮疹、关节痛、肝轻度肿大。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阳性,粪及尿内尿胆元减少,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肝功能试验均正常,磺溴酞钠试验阳性。

B型超声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梗阻、扩张或其它异常。

逆行胰胆管造影示肝内外胆管均正常。

肝脏活组织检查有单纯的小叶内毛细胆管淤胆和间质炎症。

2 治疗方法湿热偏重型:身黄,目黄,色泽鲜明,肤痒,小便深黄,低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腹痛欲呕,心中懊恼,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柴胡 12g,黄芩12g,浙贝母 12g,泡参 30g,枳实 12g,白芍 12g,酒大黄 6g,茵陈 30g,鸡内金15g,郁金 12g,金钱草 30g,甘草 10g。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影响1. 引言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Persistent Neonatal Cholestasis)是一种影响新生儿胆汁排泄的疾病,其特征为胆汁淤积性和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本文档将对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

2. 临床表现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尿色深、大便色浅、肝脾肿大等。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重者全身黄染。

3. 诊断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 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多正常,部分患儿可有贫血;- 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肝脏酶活性升高;- 胆汁酸:胆汁酸水平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可显示肝脏增大、胆管扩张、胆石等。

4. 影响因素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遗传因素:部分患儿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CYP27A1、ABCB11等基因突变;- 感染:如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等感染可导致胆汁淤积;-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等可影响胆汁排泄;- 胆道畸形:如胆管囊肿、胆管狭窄等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母乳因素:部分母乳中存在抑制胆汁排泄的物质。

5. 治疗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原则为缓解胆汁淤积、纠正肝功能异常、防止并发症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UDCA等可促进胆汁排泄;- 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导致的胆汁淤积;- 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可促进胆红素代谢;- 营养支持:保证营养摄入,促进肝细胞再生;- 手术治疗:对于胆道畸形等导致的胆汁淤积,可采取手术治疗。

6. 预后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策略

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策略

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策略一、概述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Neonatal Cholestatic Jaundice)是指因胆汁排泄受阻或胆汁生成过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胆管纤维化、胆管炎、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针对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至关重要。

二、诊断在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过程中,医生会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诊断要点如下:1.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或黄疸持续升高。

2.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56.5μmol/L(15mg/dL)。

3. 直接胆红素水平超过8.5μmol/L(0.5mg/dL)。

4. 尿胆红素阳性。

5. 尿胆原水平降低或阴性。

6. 肝脏超声检查提示胆汁淤积。

三、治疗策略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手术治疗以及支持治疗。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病情、病因以及家庭意愿综合考虑。

1. 药物治疗1. 熊去氧胆酸(UDCA):通过增加胆汁酸的分泌,降低胆汁中胆红素的浓度,缓解胆汁淤积。

2. 考来烯胺(消胆胺):减少肠道中胆酸的重吸收,降低胆红素水平。

3. 抗生素:对于感染性胆汁淤积,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 激素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胆汁淤积,可短期使用激素治疗。

2. 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蓝光照射,使皮肤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而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光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和生殖器。

3. 换血疗法对于严重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但换血疗法可能带来感染、贫血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指征。

4. 手术治疗对于确诊为胆道闭锁等先天性胆道畸形的患儿,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时机及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 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纠正贫血等。

儿童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儿童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儿童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儿童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腹痛、肝大等。

为了准确地诊断儿童胆汁淤积症,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以下是儿童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表现。

1. 黄疸,患儿出现进行性黄疸,伴有皮肤、巩膜、口腔黄染。

2. 腹痛,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肝大,患儿可出现肝大,肝脾可触及,质地较硬。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胆红素升高,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常伴有间接胆红素升高。

2. 肝功能异常,患儿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3. 彩超检查,行腹部彩超检查,显示胆囊、胆总管扩张。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X线平片,显示肝、胆囊、胆总管扩张。

2. 腹部CT/MRI检查,显示肝、胆囊、胆总管扩张,排除其他疾病。

四、病史及家族史。

1. 病史,患儿有明显的黄疸、腹痛史,病程较长。

2. 家族史,患儿家族中有类似症状或确诊为儿童胆汁淤积症的成员。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肝穿刺活检,对疑难病例可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2. 胆道造影,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扩张、梗阻等情况。

综上所述,儿童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及家族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结合多方面的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查房记录:新生儿的迁延性胆汁淤积黄疸护理

查房记录:新生儿的迁延性胆汁淤积黄疸护理

查房记录:新生儿的迁延性胆汁淤积黄疸护理一、病情概述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黄疸(Persistent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是指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胆红素在肝脏内淤积,从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

迁延性胆汁淤积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胆管炎、胆管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和生命安全。

二、护理评估1. 一般情况评估: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体温等。

2. 黄疸程度评估:测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的分布范围、色泽、持续时间等。

3. 肝脏功能评估: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

4. 并发症评估:观察新生儿是否有感染、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三、护理措施1. 光照疗法:根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促进胆红素代谢。

2.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抗生素(如有感染)等药物治疗。

3. 肝胆引流:保持新生儿肠道通畅,给予适当的灌肠或按摩腹部,促进胆红素排泄。

4. 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5. 监测胆红素水平:定期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了解治疗效果。

6. 预防感染:加强新生儿房间通风、消毒,避免亲友亲吻新生儿,降低感染风险。

7. 喂养护理:观察新生儿喂养情况,确保喂养姿势正确,避免呕吐、腹泻等现象。

8.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碰撞等导致皮肤损伤。

四、护理评价1.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

2. 黄疸程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

3. 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

4. 新生儿一般情况好转,食欲、睡眠、体温等恢复正常。

5. 预防并发症发生,如感染、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

五、注意事项1. 遵医嘱,严格执行光照疗法和药物治疗。

2.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加强新生儿喂养护理,确保营养充足。

4. 做好新生儿房间通风、消毒工作,预防感染。

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

一.正常值:总胆红素(TB)≤17.1μmol/L结合胆红素(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13.68μmol/L定义: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胆红素的来源:(1). 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80%~85%)(2). 骨髓中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3)肝内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15%~20%)二、病因分类1. 溶血性黄疸2. 肝细胞性黄疸3. 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性质1. 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2. 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三、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一)、溶血性黄疸病因:1.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贫、遗传球红)2.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蚕豆病)临床表现: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急性溶血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酱油或茶色)。

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贫血外有脾肿大实验室检查1.血清TB增加,以UCB为主,CB基本正常2.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3. 血红蛋白降低,网织RBC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二)、肝细胞性黄疸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伴有皮肤搔痒,肝脏原发病的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中UCB与CB均增加2.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加3.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三)、胆汁淤积性黄疸病因:胆汁淤积肝外性——胆总管狭窄、结石、炎性水肿、肿瘤、蛔虫肝内性-------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有皮肤搔痒,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实验室检查:1.血清CB增加2.尿胆红素实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缺如3.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临床少见。

《1 例梗阻性黄疸行密闭式胆汁回输的个案护理》

《1 例梗阻性黄疸行密闭式胆汁回输的个案护理》

《1 例梗阻性黄疸行密闭式胆汁回输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梗阻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

梗阻性黄疸可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胰头癌等多种疾病引起。

密闭式胆汁回输是一种将引流出来的胆汁经过处理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胆汁的丢失,维持胆汁的正常代谢和消化功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结石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

胆管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等。

肿瘤生长在胆管内,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胰头癌:胰头癌侵犯胆管,导致胆管狭窄或阻塞,引起黄疸。

其他原因:如胆管狭窄、胆管炎、先天性胆管畸形等。

2. 发病机制胆管阻塞后,胆汁不能正常流入肠道,导致胆汁在肝脏内淤积。

胆汁中的胆红素不能被肠道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引起黄疸。

胆汁淤积还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出现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

同时,胆汁中的胆盐不能进入肠道,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脂肪泻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1. 黄疸是梗阻性黄疸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患者的皮肤、巩膜发黄,尿液呈深黄色,大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色。

黄疸的程度与胆管阻塞的程度有关。

阻塞越严重,黄疸越明显。

2. 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疼痛的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

腹痛的原因主要是胆管阻塞引起的胆管扩张和痉挛。

3. 发热胆管阻塞后,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

发热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4. 其他症状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还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四、治疗要点1. 解除梗阻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关键。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采用手术、内镜、介入等方法解除胆管阻塞。

手术治疗包括胆管切开取石、胆管肿瘤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等。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的黄色染色。

黄疸的检查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

以下是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1. 血液检查
- 总胆红素 (TBIL):黄疸患者的TBIL水平通常升高。

- 直接胆红素 (DBIL):如果DBIL升高,则可能是肝内梗阻或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淤积。

- 间接胆红素 (IBIL):如果IBIL升高,则可能是血液循环问题导致的胆红素过多。

- 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 (AST):如果ALT和AST升高,则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的。

- 白蛋白 (ALB):如果ALB降低,则可能是肝功能不良导致的。

- 血红蛋白 (Hb) 和红细胞计数 (RBC):如果Hb和RBC降低,则可能是溶血性黄疸。

2. 尿液检查
- 尿胆原 (UBG):如果UBG升高,则可能是肝内梗阻或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淤积。

- 尿胆红素 (UROB):如果UROB升高,则可能是血液循环问题导致的胆红素过多。

以上是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

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所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

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胆道梗阻时,胆汁在胆管内淤积,胆管内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进入淋巴,继而进入血循环,而致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害共存,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常有多因素参与,一般认为与肝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微丝和微管功能障碍、毛细胆管膜与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胆酸代谢异常有关。

随病因、阻塞部位与性质不同而异。

1.原发疾病的表现:胆囊炎、胆石症常伴胆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腹痛,迅速出现休克;恶性疾病多有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肝大和黄疸;无痛性黄疸常为胰头癌的表现。

2.阻塞性黄疸的表现:肤色呈现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甚至黑色。

患者皮肤瘙痒显著,常出现在黄疸之前。

间歇性黄疸是胆石症的表现;持续性黄疸,且逐渐加重,程度较深,常见恶性肿瘤所致。

而壶腹周围癌黄疸较早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但少数患者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暂时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因胆盐入肠道受阻,肠道常缺乏胆汁酸易导致腹胀、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维生素K缺乏时,因肝脏不能合成凝血因子Ⅱ、Ⅷ、Ⅸ和X而发生出血倾向;因胆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粪中缺少胆红素或尿胆原,不能将粪便染黄,故粪便呈灰白色(白陶土色)。

无论肝内或肝外阻塞均伴有淤胆性肝大,当梗阻位于胆囊管以下时常伴有胆囊肿大,可无压痛。

1.胆色素类检验项目
(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DBIL)不能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总胆红素(TBIL)可达510μmol/L以上,以DBIL为主,DBIL和TBIL比值常在60%以上,最高的可达90%。

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2)尿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DBIL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3)尿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肝内、外胆汁淤积,胆汁排入肠道受阻,肠道中胆素原减少,由肠肝循环而漏入门静脉的胆素原也减少,故尿胆原排出减少。

(4)粪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排向肠道的胆汁减少,粪胆原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如,引起在肠道中停留进一步氧化的粪胆素减少,使粪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肝外胆汁淤积的特征。

2.其他肝功能试验
(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淤积性黄疸时血清ALP活性常早期明显增高,甚至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15倍。

(2)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GGT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增高明显,可高达参考值上限的5~30倍,这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TBA测定对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包括胆道阻塞、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血清中TBA均可显著增高。

(4)血清5'-核苷酸(5'-NT)5'-NT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但胆汁淤积性黄疸时5'-NT 活性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人的2~3倍,这点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在肝外胆道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与ALP相平行,但短期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不会增高,当较长期的梗阻解除后,5'-NT活性的下降比ALP快。

有以下临床特点可考虑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1.有以上临床表现。

2.胆红素浓度逐渐升高,一般在171/μmol/L(10mg/dl)左右,多不超过256.5μmol/L (15mg/dl),个别可超过513μmol/L(30mg/dl)以上,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占血清总胆红素>60%。

3.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4.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如梗阻为壶腹部周围癌引起者可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或隐血阳性。

5.肝功能试验:最明显的为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升高。

血清总胆固醇可升高,脂蛋白-X可阳性,长时期梗阻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清蛋白下降,如维生素K缺乏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时如注射维生素K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纠正。

6.其他检查:B超等检查均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1.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

血清中胆红素的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

后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有血红蛋白尿,但尿中无胆红素。

2.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广泛损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非结合(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

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

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属于这类。

3.阻塞性黄疸
胆汁排泄发生梗阻(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常见为胆道梗阻),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

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

由于胆红素等胆类物质在体内潴留,可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

胆石症、肿瘤等压迫胆道导致的黄疸属于这类。

1.感染所致淤积性黄疸
抗感染治疗,去除病菌,清除内毒素血症是最重要的措施,也可考虑在抗感染的基础上慎用糖类皮质激素。

另外,熊去氧胆酸、S-腺苷甲硫氨酸亦可使用。

2.药物所致淤积性黄疸
首先是立即停药,黄疸一般在停药后数周内清退,但有少数慢性病例需数月或一年以上
黄疸才能消退,无需特殊治疗。

3.酒精所致淤积性黄疸
需戒酒和一般护肝治疗。

4.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物,也可使用胆汁酸结合树脂和消胆胺,糖类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疗效均难以肯定。

5.自身免疫性胆管疾病所致的淤胆
自身免疫性胆管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胆管病(AI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3种疾病,治疗上应分别处理。

(1)PBC和AIC一般控制瘙痒和脂肪性腹泻,淤胆者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及钙剂,主要使用糖类皮质素效果较好,有减轻瘙痒、降黄、降酶(ALT、AKP)作用。

(2)PSC的治疗糖类皮质素和青霉素胺效果不明显,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人工支架肝移植。

6.妊娠所致胆汁淤积
国内较多使用茵枝黄、强力宁、甘利欣及思美泰,但疗效不大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