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数学分析课是大学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

在原张家口三年制师专数学教育专业,该门课程开设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总学时316学时。

四年制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时间一年半,总学时312学时,它的内容全、理论深、应用广、计算多、方法杂,确实像一棵主干粗大、枝杈丛生的大树。

在知识结构上,它既与中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大学阶段后继课必不缺少的基础知识。

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后继课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加快了建设步伐,每年重点完成一项或两项建设任务,1997年被评为首批优秀课程,是当时全校四门优秀课程之一。

之后每两年验收一次,仍然是优秀课程。

2002年数学分析课程被原张家口师专确定为参加河北省的课程建设评估。

现将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自评,以供专家评估验收。

一、师资队伍建设(一)师资结构1、学历(学位)教师比例现担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共有八名,徐永春,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张玉俊,大普北师大助教进修班结业;张峰,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关金玉,学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基地班;唐妍霞,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祁建芳,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李博,学士,毕业于延边大学数学系。

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现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七名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徐永春,正教授;张玉俊,副教授。

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

自评为B级,得分分。

3、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徐永春,46岁;张玉俊,53岁。

两名教师平均年龄岁。

自评为B 级,得分分。

4、中青年教师培养近几年,数学分析教研室教师情况变化很大,高职称教师平均年龄大,新教师增多,且教学任务重。

面对这个现状,我们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培训计划,配备了导师。

青年教师关金玉是2000年内蒙古大学毕业到数学分析教研室,张玉俊老师作为他的导师,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和帮助,关金玉老师成长很快,近两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几次系里教学检查中都受到系领导的好评,每年年终学生问卷调查成绩为优,2004年获院级青年基本功大赛理科组二等奖。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尊敬的评估委员会:为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自我评估。

以下是本次专业评估的自评报告。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设立于具体年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X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具体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公共基础课涵盖了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包括具体课程名称等,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课则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了具体课程名称等课程,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建设近年来,本专业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已建成X门省级精品课程和X门校级精品课程。

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四、教学资源1、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

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X%,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X%。

教师们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

2、教学设施本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室等。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

《专业自评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专业自评报告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1、专业概况三峡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学校xx年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1.1专业成立时间与教学组织设置三峡大学成立之前,原湖北三峡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进行过广泛调研。

三峡大学成立后,由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学校师范教学部、电气信息学院,对该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xx年,学校申报该专业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xx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生29人。

xx年三峡大学学科调整,设立了教育学院(xx年改名田家炳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于田家炳教育学院。

田家炳教育学院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的协调管理和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办有高等教育硕士点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教师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学系设有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学与心理学教研室。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专业办学需要。

1.2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另有与其它学院共享的教师6人。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含在读博士2人)。

根据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该专业适当控制办学规模。

办学6年,每年学生人数是:03级29人,04级36人,05级48人,06级32人,07级22人,08级38人,09级52人。

目前在校四届学生共144人。

1.3主要办学条件为了改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三峡大学组建之初,就兴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和课程建设自评汇报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计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含有基础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础反应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培育。

培养方案基础能反应专业培养目标和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

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计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精品课程、优异课程和网络课程。

教学内容基础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纲领规范完备,实施严格。

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础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很好。

不过,和评定指标体系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试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存在部分亟待处理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和课程建设关键成效11、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11)依据系部办学定位,制订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计划根据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前后制订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计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计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计划和方法》、《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计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基础标准、专业设置条件、增设新专业程序、专业建设组织和管理,和专业建设评价和验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不停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专业结构调整。

依据社会需求和本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关键扶持旅游管理相关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显著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关键面向安徽省和华东地域旅游行业应用学科专业群。

学校升本以来,我系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身实际,不失时机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工作,加紧本科专业建设步伐。

经过几年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深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含有了多科性一般本科系部基础框架,为学院和系部深入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模板)

郑州轻本科专业评估专业名称:专业负责人:xxxxxx 一、专业定位1(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1(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三)人才培养方案1(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1二、师资队伍1(一)数量与结构1(二)教学科研水平2(三)教师教学投入2(四)师资培养2(五)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2三、教学资源2(一)实验室与仪器设备2(二)实习(实训)基地2(三)图书资源2(四)专业建设经费2(五)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3四、教学过程与改革3(一)课程建设3(二)教学改革3(三)实践教学3(四)毕业设计(论文)3(五)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3五、教学管理3(一)管理制度3(二)质量监控3(三)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3六、培养效果3(一)学风与学习效果4(二)就业与发展4(三)社会声誉4(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4七、专业优势与特色4义义义义义义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对本专业发展沿革,开始招生时间,当前学生规模,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等本专业的基本现状进行客观描述。

简述本专业开展自查自评情况。

一、专业定位(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办学定位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说明制定的依据,要能体现服务对象和社会需求,明确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及成员情况;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如何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架;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的依据及执行情况。

(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二、师资队伍(一)数量与结构专任教师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与发展态势,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二)教学科研水平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师德师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专任教师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情况;专任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

(三)教师教学投入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教师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课题)的人数及比例。

专业评估自我评价报告模版

专业评估自我评价报告模版

专业评估自我评价报告模版专业评估自我评价报告模版专业自评报告(模版,讨论稿)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专业背景信息2、专业定位及目标3、专业基础条件4、师资队伍建设5、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6、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7、人才培养质量8、专业特色9、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1、专业背景信息自评专业信息专业名称所在学院/课部授予学位学制院系网址专业发展历史沿革专业负责人信息姓名电子邮件办公电话手机职称/ 职务学位/ 学历从事教学经历近4年承担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情况立项时间项目名称立项单位其它近4年教学获奖情况近4年承担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情况2、专业定位及目标(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专业建设规划与主要举措。

(2)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说明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简述本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关系,毕业生主要的从业领域及预期,社会竞争优势)(3)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描述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包括基于的数据、数据来源以及收集的周期、主要评价人及身份、最近一次的评价结果。

描述最近一次修订,包括修订时间、改动的内容、改动的理由、参与修订的行业与企业专家以及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内容。

3、专业基础条件(1)专业所依托学科在教育部学科排名情况,以及对专业的支持、支撑情况。

(2)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

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

个人专业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个人专业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个人专业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我是一名在职人员,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对于个人专业能力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对这些成果进行汇报。

首先,我在教育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了解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对于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还参加了多次教育理论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发和经验。

其次,我在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另外,我还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拓展。

我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我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承担了一些教育科研课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总的来说,我在个人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需要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化和拓展,需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高职高专__□高职高专□本科学历层次:_□本科导 语为更好地实现“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课程管理规范”的课程评估目标,我们真诚建议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第一步,阅读“课程评价参考议题”。

若干具有针对性的议题,旨在引起教师对课程目标与实施、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二步,认真研读、理解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内涵。

第三步,第三步,充分调研后填写自评报告,充分调研后填写自评报告,充分调研后填写自评报告,考虑教学环节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考虑教学环节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考虑教学环节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将思将思考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应用于教学活动。

考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应用于教学活动。

谨以此作为本次课程评估工作的有益开篇。

预祝各位思有所得、以思促教,然则于生、于己、于校均大有裨益。

课 程 评 价 参 考 议 题一、课程与实施1、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哪些学生?课程主要服务于哪些专业?2、正式、明确阐述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课程以帮助学生向某一具体的职业或行业方向发展为目标,那么其教学目标对学生将来从事该职业或行业需要的能力做何考虑?的能力做何考虑?3、与课程有关的教师、管理人员或听课人员认为该课程还应具备什么目标?4、基于目前教师的能力及现有水平,教学目标是否切实可行?5、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与该门课程相近、相似的课程有哪些?如何与其他课程保持前后衔接、横向协调的关系?何与其他课程保持前后衔接、横向协调的关系?6、课程各内容环节是如何有机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模式或整体?在什么程度上还可能存在条块分割或者缺乏统一性的问题?上还可能存在条块分割或者缺乏统一性的问题?7、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是否到位、运行是否良好?、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是否到位、运行是否良好?8、采用什么教学资料?如何有效利用?教材的准确性和更新程度如何?选用教学资料有哪些方面不足?学资料有哪些方面不足?9、课程的课时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合理(或不合理)?如何改进? 10、课程已开设多少年?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如何得到解决?二、教师与规范1、课程教学目标以什么方式提供给学生?对学生学习产生什么样的效果?2、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是如何有效体现的?还需哪些改进?3、在教学中组织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组织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1)课堂教学期间是否要求学生参加讨论、报告等活动?(2)学生在课外要完成什么作业或任务?)学生在课外要完成什么作业或任务?(3)从教学目标考虑,这些活动是否合适?为什么?)从教学目标考虑,这些活动是否合适?为什么?(4)如何提高这些活动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这些活动的有效性?4、教师如何利用学生评教信息?是否在合理时期内与学生取得交流?5、课程组教师的分工职责分别是什么?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6、由谁向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如何进行?这种安排是否最合理?如何改进?7、如何确保课程即使由不同教师来开设,教学质量都具有相对的内在稳定性?8、课程计划的规范化、文件化程度如何?规范以何种形式存在?三、学生与成效1、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和学习经历方可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如果无法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学习基础,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程所要求的学习基础,如何处理这些问题?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期望?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建立在对学习和学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3、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整个学期中的分配是否均匀?与其他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否协调?求是否协调?4、采用什么工具或过程来收集学生进步和成就的证据,以证明学生达到了教学要求?课程组要求?课程组(或任课教师)(或任课教师)(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量过多、对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量过多、对学生学业成果评价的量过多、偏少,偏少,偏少,还是适中?还是适中?还是适中?5、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努力和学习的效果?依据是什么?如何保证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程序和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6、课程每年的一般通过率如何?该通过率是否因授课教师或学期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存在上述状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变?如果存在上述状况,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7、学习该门课程,什么样的学生最为成功?可能是什么原因?8、在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的兴趣或继续专业学习的意愿方面,该课程起什么作用?用?一、课程概况1、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课程名称:基础韩语系(部):外国语系课程负责人:杨宗波建设期间:2014.4-2017.5教务处2017年5月13日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基础韩语 学 时 38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 朝鲜语专业学 分24课程内容简介《基础韩语》是朝鲜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课程时间为两学年,开设于第一、二、三、四学期,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韩国语》1~4册书的教学。

该套教材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 规划国家级教材。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韩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韩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韩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达到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并为学生学习朝鲜语专业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共384个学时,讲授韩语语音、词汇、语法、文章、修辞、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韩语的能力。

在第一、二学期,在教学中注重传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和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在第三、四学期,注重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学会查找有关参考书,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30分钟)写出600~700个韩语单词左右篇幅的文章;能根据所给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韩语进行自由交谈或辩论。

(第一人为负责人)课程建设小组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主要工作杨宗波 男 45 讲师 项目规划、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教学研究肖亚梅 女 37 讲师 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金周荣 男 39 讲师 课程教学、教学研究当前任课教师情况姓 名性别 年龄 职称 主要教学任务杨宗波 男 45 讲师 基础韩语、韩语视听、高级韩语 肖亚梅 女 37 讲师 基础韩语、韩语语法、韩语写作本门课程近二年来开课情况学年 学期任课教师授课班级 学生 人数 教学 效果 2014- 2015 1、2 金周荣杨宗波肖亚梅 韩语5141 韩语5131英韩5121、英韩5122 10 17 54 良好 良好 良好 2015- 2016 1、2 杨宗波 肖亚梅 韩语5141韩语5151,英韩515110 24 良好 良好 2016- 20171、2杨宗波 肖亚梅韩语5161,英韩5161,英韩5162 韩语5151,英韩515165 24良好 良好二、课程建设情况及成效(1.课程建设概况;2.课程建设思路;3.师资队伍建设;4.教学条件建设;5.教学管理建设;6.教学改革成果;7.教学效果;8.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9.建设经费使用说明;10.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11.小结)1.课程建设概况《基础韩语》课程在2013年设立朝鲜语本科专业之初即开设,于2014年4月申报并顺利通过评审成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优质课程。

燕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燕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不

超过五项)
教 学 情 况
建设期内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
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不

超过五项)
教 学 情 况
建设期内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③ 学 术 研 究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8
3.教学梯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人员 构成 (含 外聘 教师)

教学 梯队 结构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 学生的比例)、高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还要注明双师结构
14
8.网络资源建设情况
15
9.特色与创新
16
四、今后课程整改和建设方案
1.整改和建设目标、内容、拟采取的政策措施
17
2.具体实施计划
18
3.网络资源建设实施计划
19
五、课程建设自评打分表
一级 二级 主要 指标 指标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Ki) (Mi) A B C D E

中文系自评报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中文系自评报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作为一所刚升本不久的地方院校,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学院作为应用教学型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中文系在认真学习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也明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方向,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新方案,主动地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活动,全力推进了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全面渗透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培育特色,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等办学理念。

二、建设措施(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系仅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兼对外汉语和文化传播两个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具备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熟练的写作技能,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礼仪展示和交际能力,能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文化传播及文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为了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我们将总目标进行了细化。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方向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处理公共事务能力及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是对外汉语方向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最后就是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文化传播理论知识、较强的文化传播技能和懂得现代传播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政策法规和一般特性,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复合型人才,为新闻出版、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企事业单位输送实用人才。

突出三个方向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目标,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并为新专业申报做好铺垫。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自我介绍:我是XXX(名字),目前就读于XXX(学校/机构),专业为XXX(专业名称)。

我写此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是为了对我在该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并向相关机构申请专业认证。

背景介绍:XXX(专业名称)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涉及到XXX (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

在该领域中,我通过参与各类课程、实践经历以及专业培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知识与理论能力:在XXX(专业名称)领域中,我掌握了广泛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我对XXX(关键概念和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不断地关注行业内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以保持与时俱进的学术前沿。

实践经验与能力:在XXX(专业名称)领域中,实践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课程实习和研究项目,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培养了扎实的实践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实际问题、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并通过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创新能力:XXX(专业名称)领域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科研活动,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我学会了关注问题的本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改进。

我相信创新思维对于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XXX(专业名称)领域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我参与了多个团队项目,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理解不同观点,并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社会责任感与专业道德:作为一名XXX(专业名称)专业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循专业道德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时刻牢记自身的职业道德,并努力保持专业素养和诚信原则。

专业发展计划: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评估说明一、专业自评报告分专业概况、专业建设总体思路、专业建设主要成就、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自评结果。

1.专业概况(总述)主要内容有专业设立时间及批准文号,开始招生时间,在校生人数,年招生人数,本专业依托学科,学校已设相近专业,专职教师人数及简要结构分析(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 ,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情况,图书资料、专业建设经费情况等。

2.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包括三个方面: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定位3.专业建设的主要成就(1)人材培养计划制定教学计划要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①教学计划和人材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学校的总体改革思路,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②教学计划和人材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体现学校和特色;③教学计划和人材培养模式是否整体优化,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④教学计划和人材培养模式是否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师资队伍(3)基本办学条件从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经费等方面分别论述(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从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建设、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在表述教学成果、在研教学改革项目、教改论文情况。

(5)管理水平从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档案等)建设、教学管理文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论述。

(6)办学质量分析从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对大学英语、四级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 工电子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等进行本专业学生平均成绩、及格率与全校的比 较,)、毕业设计(论文)、体育、社会声誉(就业率、报考率、学生满意度等) 等方面论述。

4.特色5.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6.自评结果二、部份数据统计表格(各类统计表可融入自评报告中) 1.师资队伍一览表(1) ***院(系、部)在编教师名册是否最后学 历(2)师资队伍结构状况表年龄 总 ≤35 36—40 41—45结构 人数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合 计教授职 副教授称讲师情助教 况 其他 博士学硕士历本科情本科 况以下学 本校 缘 毕业 情 外校 况 毕业外校 毕业学校 所学专业 毕业56—60 >60人数 % 人数 % 46—50人数 % 51—55 人数 % 专、兼职单位 姓名平均年龄出生 日期 序号 年龄职 称学 位备注(3)高级职称教师任本科生课主讲教师情况表2.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一览表是否有协议书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实践活动内容3.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一览表 (1)教学研究立项及教学成果统计表项目来源或者成果 发表方式 项目起止或者 成果发表时间 项目负责人 或者作者姓名立 项 或者 成 果 名 称序号序 学年 号 学期课 程 名 称学时姓名 任课学年度合计是否主 要课程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学年要课程是否主 职 称学时序号 社会实践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地点及单位 名称 地点及单 位名称 是否有协 议书(2)教改项目一览表项 目 名 称(3)专业教师中参加科研立项(含教学研究)人员占专业教师总数的百分比目 参加校级以上科研立项(含教学研究)人员数 2001—2002 学年2002—2003 学年 2003—2004 学年注:科研项目也包括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高教研究项目等。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

专业自评报告作为专业名称专业的一员,对本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自评是提升专业质量、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以下将从专业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发展以及专业特色与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自我评价。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1、专业定位本专业立足于行业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明确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即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行业相关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素养和能力,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中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

为了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师资队伍1、师资结构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共有专任教师X人,其中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X人,硕士学位的教师X人。

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格局。

2、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多数教师具有在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历,能够将行业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

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师资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本专业制定了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和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和晋升职称。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涵盖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等多个模块。

专业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课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拓展的需求。

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课程与教学模块撰写范文

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课程与教学模块撰写范文

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课程与教学模块撰写范文一、课程体系构建与目标定位我校师范专业严格按照国家师范教育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涵盖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板块。

其中,学科专业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教育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模拟课堂等,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课程内容与实施情况1. 课程内容丰富性与更新度:我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紧贴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同时,加强跨学科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同行评价、学生反馈、教学督导等方式,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 实践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教育实习、见习活动严格遵循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落实双导师制度,与优质中小学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锻炼机会。

此外,通过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三、课程效果与学生能力培养经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本专业学生在教育理论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师德修养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高位,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体现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持续改进与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紧密对接基础教育一线需求,持续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同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课程评估与反思,确保课程与教学模块始终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总结,我校师范专业在课程与教学模块建设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将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原则,不断追求卓越,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

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

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

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

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

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具备了多科性普通本科系部的基本框架,为学院和系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建设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历史旅游文化系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培育,制定了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专业自评机制,开展了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的遴选。

2007年,历史学专业被立为校级重点专业,确定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为加强师范教育、专业内涵的改造,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筹备建立皖中农耕文化展览室。

历史学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与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积极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

经过五年的建设,历史学已全面完成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专业实力打造得更强,专业基础更加扎实。

2010年,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被立项作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周期为2011-2015年。

团队建立了以“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领衔的以“职业技能为引导、专业教学为主体”的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

目前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各项建设正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经过7年的精心孵化和培育,2010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立项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周期为2011-2015年。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根据地方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特色专业。

并确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方向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六块分项建设目标。

目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正稳步进行,其中2011年进展情况获得了校级检查组对好评,2012年9月又得到省专家检查组高度评价,总评结果为优秀。

2、培养方案(1)广泛调研论证,明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近五学年,历史旅游文化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全面的修订,形成了2008版、2009版、2011版人才培养计划。

《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1年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要求,制订或修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体现强化基础与拓宽专业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教育、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等原则。

《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1年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历史学专业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则要求,依据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和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全面落实以综合为基本取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历史学专业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充分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专业课程选择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

三是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历史学专业开设大量的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大量的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

(3)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

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等构成,历史学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3部分构成。

必修课约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由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及延伸课程构成,占总学分的30%。

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设立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要求每个本科生修满4学分以上。

整合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4)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所占的学分比例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历史学专业平均19%,旅游管理专业平均25%,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7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设立课外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5)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历史旅游文化系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培养方案的执行程序和调整程序。

通过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小结、学生教学状态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培养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

2008—2012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均严格执行,未出现变动,效果良好。

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1)制订实施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初显成效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优质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等制度,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

构建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网络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了合格—优质—校级精品—省级精品—国家级精品的分类建设机制。

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按比例予以配套资助。

现建有校级优秀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2)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稳步推进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删除陈旧过时和过深过难的内容,吸收前沿科技成果,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合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3)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

教学大纲规范完备,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执行情况良好。

(4)科学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与评估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管理规定》,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注意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

近3学年优秀教材选用率平均65.87%,主要课程选用近3年出版教材的比例为94.97%。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鼓励、组织教师编写出版高水平教材和特色教材,积极申报国家规划教材、省重点建设教材和校级特色教材建设项目。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评估办法》,分别确定了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及课件的评估标准,系部和教研室定期对符合条件的教材进行评价或评优。

(5)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加强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教师自制和开发CAI课件30个。

经常举办或参加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近3学年共有5件作品获奖。

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室操作培训班、现代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近3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平均为96%,课件设计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平均满意率为89%。

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出台了《历史旅游文化系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教研活动情况列入本系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的范围。

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2)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提倡使用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

二是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设立教改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专项基金,给立项改革的课程以经费资助。

近3学年立项各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项目5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