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技术规定报批稿
采掘技术审批规范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采掘技术审批规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4 页采掘技术审批规范第一条生产矿井必须编制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公司采掘处审核、审批。
第二条凡涉及采掘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人员立项论证,并制定安全措施,报公司采掘处审核,由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第三条矿井采区设计方案(采区变更设计、采区优化设计),必须报公司采掘处审核,由技术服务中心审批。
矿井技术部门根据批准的采区设计方案编制采区设计,报公司采掘处和相关处室备案。
第四条矿井重大采掘技术改造项目和系统优化工程项目必须经过技术论证,编制技术改造工程设计(系统优化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采掘处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第五条矿井采掘工作面应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和围岩分类结果,编制支护设计和安全措施,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第六条矿井必须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首采区首个工作面设计报公司采掘处和相关处室,由技术服务中心审批,其他类似工作面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审批,采掘处备案。
第七条每一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巷道单位工程都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组织设计,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规程或补充措施。
首采区首个工作面或第一次使用新采掘工艺的作业规程报公司采掘处及相关处室,由技术服务中心审批,其他工作面作业规程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审批。
第八条采区或回采工作面结束回撤或安装设备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第 2 页共 4 页第九条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有关设计、规程、施工凡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设计、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第 3 页共 4 页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4 页共4 页。
城镇道路特种沥青路面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
备案号:DB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城镇道路特种沥青路面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special type asphalt pavements in city and town2011-××-××发布 2011-××-××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根据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印发<二OO八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08]34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路面;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6.特立尼达天然湖沥青混合料路面;7.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8.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9.冬雨期施工。
本规范由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100号耀江国际大厦B座;邮政编码:31000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本规范参编单位:杭州同舟沥青有限公司杭州市路桥有限公司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南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杭州伟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温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市政工程建设开发公司杭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沈麟祥冯峰吴为义方丹薇翁大庆周松国卢国豪熊传美钱卫明赵国良徐为民夏妙水傅静刚严洪龙周宇弘石川一美(日)许俊华姚宇翔胡康虎胡亚琴左华俞爱平吴伟忠谢敏金力陈雪仙方旭慧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及代号 (2)2.1 术语 (2)2.2 代号 (2)3 基本规定 (3)4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路面 (4)4.1 一般规定 (4)4.2 配合比设计 (5)4.3 混合料的拌制 (5)4.4混合料的运输 (6)4.5 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6)4.6 检验标准 (6)5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 (9)5.1一般规定 (9)5.2 配合比设计 (11)5.3混合料的拌制 (13)5.4 混合料的运输 (13)5.5 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13)5.6 检验标准 (14)6 特立尼达湖沥青混合料路面 (16)6.1一般规定 (16)6.2 配合比设计 (16)6.3 混合料的拌制 (17)6.4 混合料的运输 (17)6.5 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17)6.6 检验标准 (17)7 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 (19)7.1 一般规定 (19)7.2 配合比设计 (19)7.3 混合料的拌制 (19)7.4 混合料的运输 (20)7.5 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20)7.6 检验标准 (20)8 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 (22)8.1 一般规定 (22)8.2 配合比设计 (23)8.3 混合料的拌制 (24)8.4 混合料的运输 (24)8.5 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 (24)8.6 检验标准 (25)9 冬雨期施工 (27)附录A 高粘度改性沥青弯曲抗拉试验方法 (28)附录B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示例 (31)附录C 排水式沥青路面排水设计处理参考示例 (38)附录D 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粘韧性试验方法 (47)附录E 高粘度改性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方法 (49)附录F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实例 (50)附录G 彩色沥青混合料设计和生产示例 (55)附录H 废胎胶粉试验 (59)附录I 橡胶沥青黏度的检测 (64)附录J 湿拌工艺橡胶沥青混合料参考级配及控制范围 (66)本规范用词说明 (67)条文说明 (68)1 总则 (71)2 术语及代号 (72)3 基本规定 (73)4 排水式沥青混合料路面 (74)5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 (76)6 特立尼达天然湖沥青混合料路面 (80)7 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 (81)8 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 (82)9 冬雨期施工 (83)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 (1)2 Terminology and Symbol (2)2.1 Terminology 22.2 Symbol 23 General (3)4 Open-graded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4)4.1 General 4 4.2 Asphalt Mix Proportion Design (5)4.3 Mixing of Asphalt Mixture (6)4.4Transpoting of Asphalt Mixture 6 4.5 Paving and Compactness of Asphalt Mixture 64.6 Quality Inspection Criterion 75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9)5.1 General 9 5.2 Asphalt Mix Proportion Design (11)5.3 Mixing of Asphalt Mixture 13 5.4 Transpoting of Asphalt Mixture 13 5.5 Paving and Compactness of Asphalt Mixture 135.6 Quality Inspection Criterion 146 Natural Lake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16)6.1 General 16 6.2 Asphalt Mix Proportion Design (16)6.3 Mixing of Asphalt Mixture (17)6.4 Transpoting of Asphalt Mixture (17)6.5 Paving and Compactness of Asphalt Mixture 176.6 Quality Inspection Criterion (17)7 Coloured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19)7.1 General (19)7.2 Asphalt Mix Proportion Design 19 7.3 Mixing of Asphalt Mixture (19)7.4 Transpoting of Asphalt Mixture 20 7.5 Paving and Compactness of Asphalt Mixture 207.6 Quality Inspection Criterion 208 Rubber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22)8.1 General (22)8.2 Asphalt Mix Proportion Design 23 8.3 Mixing of Asphalt Mixture 24 8.4 Transpoting of Asphalt Mixture 24 8.5 Paving and Compactness of Asphalt Mixture 24 8.6 Quality Inspection Criterion 25 9Rain and Winter Time Construction (27)Appendix A: Bend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 of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28)Appendix B :Mix Proportion Design Exemplification of Open-graded Asphalt Mixtures (31)Appendix C :Drainage Design Exemplification of Open-graded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38)Appendix D :Test Method for Toughness and Tenacity of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47 Appendix E:Test Method for Dynamic Viscosity of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49 Appendix F:Mix Proportion Design Exemplification of Stone Matrix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50)Appendix G: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Production Exemplification of Natural Lake Asphalt Mixtures Pavements (55)Appendix H:Test Method for Ground Tire Rubbe (59)Appendix I:Test Method for Rubber Asphalt Viscosity 64 Appendix J:Reference Grading and Controlling Range of Rubber Asphalt Mixtures (66)Standard Clause Explanation (67)1 总则1.0.1为了加强我省城镇道路特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施工要求,统一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四川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细则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细则(报批稿)四川省林业厅二0一一年三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林地 Forestland (1)3.2森林保有量 Forest Amount in Keeping (1)3.3林地保有量 Forestland Amount in Keeping (1)3.4占用征收林地定额 Forestland Occupation and Requisition Quota (1)3.5规划基数 Planning Basic Data (1)3.6补充林地 Added Forestland (2)3.7林地生产率 Forestland Productivity (2)3.8公益林Public Forest (2)3.9重点公益林地 Key Public Forestland (2)3.10重点公益林地比率 Key Public Forestland Ratio (2)3.11商品林 Commercial Forest (2)3.12重点商品林地Key Commercial Forestland (2)3.13重点商品林地比率 Key Commercial Forestland Ratio (2)3.14林地用途管制 Forestland Using Control (2)4 总则 (2)4.1 规划目的 (2)4.2 规划任务 (2)4.3 规划范围 (3)4.4 规划期限 (3)4.5 编制依据 (3)4.6 编制原则 (3)4.7 编制程序 (3)4.8 规划深度 (4)4.9 规划成果 (4)4.10 编制单位 (4)5 规划前期准备 (5)5.1 组织准备 (5)5.2 技术准备 (5)6 规划基数确定 (5)6.1 林地范围划定 (5)6.2 规划基数落实 (6)7 规划基础研究 (6)7.1 现状分析 (6)7.2 供需分析 (6)7.3 规划专题研究 (7)8 规划框架拟定 (7)8.1 一般规定 (7)8.2 编制要求 (7)8.3 规划内容协调 (8)9 规划图层与数据操作 (8)9.2 数据库操作 (9)9.3 空间分析操作 (9)10 规划成果编制 (9)10.1 一般规定 (9)10.2 规划文本编制 (10)11 林地档案建立 (13)11.1 主要内容 (13)11.2 格式要求 (13)11.3 数据库汇交 (13)12 规划成果审查与审核 (13)12.1 规划框架审查 (13)12.2 规划成果审查 (13)12.3 规划成果审核 (14)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数字正射影像DOM主要技术指标 (15)A.1 DOM 数学基础 (15)A.2 DOM精度指标 (15)A.3 DOM制作要求 (15)A.3.1 航空遥感数据选择 (16)A.3.2 卫星遥感数据选择 (16)A.3.3 航空遥感DOM制作要求 (16)A.3.4 卫星遥感DOM制作要求 (16)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林地规划数据库结构及因子代码说明 (17)B.1 林地规划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 (17)B.2 属性因子代码 (17)B.3 林地功能分区代码 (17)B.4 填写要求 (18)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林地保护等级分级及保护管理措施 (19)C.1 保护等级分级 (19)C.1.1 Ⅰ级保护林地 (19)C.1.2 Ⅱ级保护林地 (19)C.1.3 Ⅲ级保护林地 (19)C.1.4 Ⅳ级保护林地 (19)C.2 保护管理措施 (19)C.2.1 Ⅰ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19)C.2.2 Ⅱ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19)C.2.3 Ⅲ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19)C.2.4 Ⅳ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规划文本格式 (20)D.1 封面标题 (20)D.2 内封 (20)D.3 正文 (20)D.4 附表 (20)D.5 附图 (20)D.6 其他附件 (20)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成果统计表 (22)附录 F (规范性附录)规划编制说明 (30)F.1 封面标题 (30)F.2 正文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图件编制方法与要求 (31)G.1 现状图编制 (31)G.2 规划图编制 (31)G.3 图廓整饰 (31)附录H (规范性附录)成果文件组织结构及命名 (32)1 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原则、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采掘技术审批规范文
采掘技术审批规范文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采掘业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采掘技术作为保障采掘业安全、高效运营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煤炭、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采掘技术的审批流程,提高采掘技术的科学性和合规性,制定本采掘技术审批规范文。
二、审批申请文件的要求1.申请单位应当详细描述自身情况,包括资质、实力、经验等,以证明其具备进行采掘工作的能力。
2.申请文件应当明确采掘技术的目标、范围和步骤,并提供技术方案以及相应评估报告。
3.申请文件中应当包含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4.申请文件应当详细描述采矿区域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等,并提供地质调查报告。
5.申请文件中应当包含采矿区域的水资源调查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
三、审核审批的程序1.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文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初步审核,对申请文件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检查。
2.初步审核合格的申请文件,进入技术评审环节。
技术评审应当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评估申请单位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评估完毕后,专家组应当给出评估报告,并将报告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4.审查合格的评估报告,进入行政审批环节。
行政审批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于合规、符合要求的申请,应当及时予以批复。
5.对于审批申请不合格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申请单位反馈,并告知不合格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四、审批结果的公示1.审批结果应当及时向申请单位进行通知,并提供相关的审批意见和建议。
2.审批结果也应当在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以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接受社会监督。
五、采掘技术的变更和变更审批1.在正式采掘开始前,若采掘技术方案需要进行变更,申请单位应当重新提交变更申请文件,并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审核审批。
2.未经合法审批,不得擅自变更采掘技术方案。
技术管理规定汇报0519
规模 (m2/处) 处 项目 名称 建筑 面积 用地 面积 服务 规模 (万 人) 配置级别 用地面 积,配 置规定 居住 区 居住 小区 居住 组团 备注
序 号
11
综合 体育 活动 中心
-
12000 ~ 18000
4~6
居住区 级体设 施的人 均面积 不应低 于 0.3m2
●
宜配置户外健身场地(包括室 外器械场地、慢跑道等)、排球 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 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等
5
36 班
-
48 班
-
24000 (新)
2.5 ~3
小学宜设24 班、30班或36 班,每班 45 生 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服 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在不足1万人 的独立地区宜设置18班小学 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 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 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所毗 邻 小学的运动场与邻近住宅宜保留一 定的间隔。学校运动场地应设200m标 准环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60m的直跑 道),风雨操场1座,至少设2~3个篮 球场,2个排球场(兼羽毛球场),以 及100~200 m2器械场地。18班学校可 适当减少球场数 18班和24班学校用地应保证至少有 一个边长不小于55m ,30班和36班学 校用地应保证至少有一个边长不小于 65m
春兰生产技术规范-浙江地方标准
ICS65.020.20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T/ XXXXX—XXXX春兰生产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ymbidium goeringii production(报批稿)春兰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春兰生产的场地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出圃、包装与运输、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春兰生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兰科兰属建兰亚属长苞组地生种,自然花期2月~3月,植株高度20 cm~30 cm,叶带状,叶脉不透明,叶缘无齿或具细齿。
多为一葶一花,也有双花,花葶高度5 cm~20 cm;花苞片比子房连同花梗长,花色以绿色、淡黄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狭椭圆形。
3.2兰株高度 height简称株高,以根与假鳞茎的交界处为基准线,从基准线到株丛的最高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3花葶 scapes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抽出,由兰花花芽发育而成,直立生长,高度多短于叶。
3.4假鳞茎 pseudobulb兰花的一种变态茎,通常呈卵球形,粗短而肥厚,是兰花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
3.5分株苗 individual seedling从母株丛中分离出来带根和假鳞茎的兰花植株。
3.6根状茎 seed-derived rhizome为春兰地下部分呈圆柱状的细长根状茎节,节上有薄薄的小苞衣,表面凹凸不平,是春兰地下增殖发芽的器官。
4 场地建设4.1 场地选择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空旷地块,要求水质清洁,pH值5.6~7.0,EC值小于0.2 ms/cm。
标准报批稿中应注意事项及审查过程[1]
标准报批稿中应注意事项及审查过程中常见问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在这与大家就标准的某些方面作一些探讨和交流,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下面我就主要给大家讲讲在标准审查时报批稿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对大家在今后的标准编写过程中,有些许的帮助。
封面下面我就主要从标准报批稿的封面开始,一一讲解标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说,标准有四个必备要素,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所谓的必备要素,就是在编写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存在的要素,没有这四个要素,就不是标准了。
封面作为一项标准的首要素,我们从上往下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献分类号,它又分为国际标准分类号即ICS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分类号的选择和标注应符合《国际标准分类法》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大家可以从书上直接查询,将标准的分类号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标准的标志,国标就是GB,行标就是GA。
这个大家都清楚,也就没什么说的了。
再往下就是标准的编号及代替标准编号的情况,这里我想多说几句,也是标准报批稿中常常存在问题的地方:如果此次编写的标准,存在老的版本,那就一定要在标准编号下面写明标准代替情况。
比如说:GB/T 1.1-2009,它代替了老的版本GB /T 1.1-2000,GB/T 1.2-2002,在标准编号GB/T 1.1-2009下一行,就标明:代替GB /T 1.1-2000,GB/T 1.2-2002。
有时候,这个标准历经很多次修改,存在的老版本比较多,那么我们是不是都要写上去了?这里有两利情况可以处理,第一,就是可以只列出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或两项标准编号,并在其年代号后写出“等”字,其它被代替的标准在前言中给出。
第二,就是如GB /T 1.1-2009一样,比较巧妙地处理,我只写明它目前代替的最新的版本,其它版本我在前言中再分层次写出。
这个在讲前言时,我们还会提到。
示例1:GB/T 1.1—2009代替GB /T 1.1-2000,GB/T 1.2-2002 示例2:GA/T XXXX—2010代替GB /T XXXX—1998等格式上再说明一下,标准代号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空半个汉字的间隙,标准顺序号与年号之间的连接号为一字线。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人:徐东群目录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 (1)1.1任务来源 (1)1.2协作单位和起草人 (1)1.3技术导则修订的必要性 (1)1.4起草过程 (2)1.4.1资料查阅 (2)1.4.2生产企业调研 (2)1.4.3撰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1.4.4征求意见 (4)2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4)3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4)4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原则 (5)4.1确定技术导则名称 (5)4.2技术导则修订及适用范围 (5)4.3调整标准结构 (5)4.4增加术语定义 (5)4.5技术导则修订依据 (5)4.6技术导则修订原则 (6)4.7技术导则修订技术路线 (6)5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 (7)5.1主要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情况概述 (7)5.2技术导则确定的依据 (16)5.2.1行业的主要特征大气有害物质 (16)5.2.2卫生防护距离初值计算方法 (16)5.2.3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比较 (18)5.3卫生防护距离估算案例 (19)5.4案例调研企业与原标准的对比 (20)6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 (22)7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22)8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22)9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2)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要起草过程等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8 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制函 [2018]285 号),受卫健委法制司的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 GB11661-2012 等 29 项现行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修订工作。
项目编号:20180902。
根据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卫生防护距离系列标准修订后,调整为一项《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标准文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审批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593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审批规定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审批规定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条例,严格安全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下属各分公司、项目部。
三、申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要求和程序:1、公司下属单位在编制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术措施计划。
2、凡申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应由技术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批,并报公司核准后方可执行。
3、安全技术措施的计划范围,包括以改善劳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安全和健康的)、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目的的各项措施。
4、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应列入计划,并对每项措施应确定实现的期限和负责人。
企业领导人应对项目的计划、编制和贯彻执行负责。
5、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按照规定不得挪作他用。
6、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必须切合实际,力求做到化钱少,效果好。
2-高频(报批稿)
ICS 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Measurement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eworkplace(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在GB18555-2001《作业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GB18555-2001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方法。
本标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姜槐。
GBZ/T XXX.2-200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的测量。
但不适用于环境照射及作为医疗和诊断为目的照射。
2 测量仪器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测量对象的测量仪器。
即量程范围能够覆盖10V/m~1000V/m和0.5A/m~50A/m,频率能够覆盖0.1MHz~30MHz的高频场强仪。
3 测量对象的选择3.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量。
3.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NBVKWIPR项目实施阶段技术文件报批报备制度
1.目的
建立健全项目技术文件的申报、批核和备案程序,审核批准施工方法和技术实施,促进工程技术文件报批报备流程的标准化。
对重大技术文件作重点把关,积累技术资料,避免产生系统性偏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所有项目实施阶段。
3.术语与定义
申报:根据合同要求或管理职责提出有关技术性文件。
项目实施阶段的所有技术性文件必须提出供上一级部门审核。
审核:根据合同要求或管理职责提出专业意见。
批准:根据管理职责提出决定意见,批准后生效,各部门遵照执行。
备案:经工程及采购管理部批准的技术文件报公司总办存档。
4.报批报备文件内容
5相关记录
5.1NBVK/QP/PR054《施工组织总设计-专项方案内部审批表》。
专用技术条款LOTA(全译稿)
特殊技术说明书LOTAA.1 –工程描述和工程内容A1.1 –工程性质包括:Lot A : 建点、设计、测量和控制LotB:清障剥离、土方、排水、植被LotC:路体LotD:桥隧构造物和土建A1.2 –工程内容A1.2.1 –概述a)高速公路本身b)高架桥c)休息服务区d)阿尔卡纳立交桥及收费站e)连接道(交叉线)f)岔道修整和连接g)侧道h)季节河交汇处的去油池A1.2.2 –工程包含下列内容A1.2.2.1 – Lot A: 建点、设计、测量和控制-补充设计-建点场地平整-承包商建点:办公室、仓库….-施工生产设施:如碎石站、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与之车间等-建点围墙和保安-所有测量、定桩、以及放线、定点-材料存放场的整治和恢复-工地便道及其它便道的修建和维护-料厂和工地之间运输道路的修整和保养-临时改道的修建和维护,包括其其排水-私人连接道路的修建,以及保持施工期间周围私人出行的通畅-工地标志和指示-编制安全卫生计划体系-保持工地安全和卫生的措施-施工期间各类环保措施-路面施工的所有措施-质量内外控制的完成和资料-竣工图编制A1.2.2.2 – lot B清障剥离-场地清扫-砍伐树木-拆除各类建筑物,填坑-拆除现有围墙,对私人土地周围拉临时可移动围栏-拆除标志牌-对所遇到的网路管线进行确认和保护土方工程-建筑清表-地面准备,包括必要的压实-寻找料源-清淤换土-各类挖方和借方工程-各类填方工程-挖方支护:锚固墙和喷射混凝土-防护堤施工-边坡修正-景观带施工-施工平台,边坡和路边的填充和压实-底基层材料提供和施工-底基层表面保护层-临时料场施工-施工平台,边坡和借土区和弃渣区的临时保护工程.-出现地表水或地下水时实施排水和防水工程.-工程结束时恢复场地.排水工程承包商应保证完成以下工程所需的供货和施工:◆确定水位的测绘工程◆补充图纸及其相应的测量工作◆管沟开挖及其防护措施,包括弃渣和回填◆铺设聚氯乙烯管或砼管,或聚氯乙烯排水管◆制作各种类型的检查井或集水井,管头,附属建筑物或特殊建筑物◆施工各种类型的管沟,包括场地整理◆提供排水管和连接件◆施工雨水集水池和沉淀池◆修筑土台◆供货和安放除桥梁之外的人行道边石◆施工除桥梁之外的人行道◆施工石砌护坡◆供货和安放护坡石- 开挖工区外排水沟直至与天然排水沟相连,包括弃渣等- 现有管沟的清淤- 安放通讯线路的保护管套- 在交叉路口和高速公路处安放横向的保护管套- 对排水管路进行维修服务直至临时验收- 对管头建筑和周边道路实施堆石保护- 对边坡实施堆石,砌面等保护措施- 河流临时改道等施工,包括恢复场地和回填等工序- 河流最终改道施工- 老河道的回填,如有必要的话- 提供土工布等- 施工临时卫生工程植草工程工程包括设计,开挖和回填边坡的种草(不管有无腐植土), 管沟等处的边缘等地.A 1.2.2.3 C 包路体工程工程包括施工道路不同罩面所需的全部材料的供货,运输,制造,包括桥梁的罩面,人行道(不带面板),罩面路肩,分流岛,中间隔离带的断口,侧沟的回填,腐植土层,不带罩面的分流岛,以及临时道路、立叉桥、服务区和收费站的路面。
报送标准性文件报批稿的要求
报送标准性文件报批稿的要求
1 报送标准草案报批稿的要求
报送标准草案报批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列入计划内的标准制、修订项目;
2)符合标准制、修订程序和标准编写规则;
3)技术工作委员会全会通过;
4)报送材料应齐全,符合要求:
∙标准审批申报单(见附件1);
∙标准草案报批稿文本;
∙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及有关资料;
∙标准审查会的会议纪要;
∙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处理汇总表;
∙标准中若涉及专利时,需提供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标准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国家标准申报单(报批国家标准时同时填报)(见附件2)。
2 报送技术报告草案报批稿的要求
报送技术报告草案报批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列入计划内的技术报告制定项目;
2)符合技术报告的制定工作程序和编写要求;
3)技术工作委员会全会通过;
4)报送材料应齐全,符合要求: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审批申报单(见附件3);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草案报批稿文本;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草案编制说明及有关资料;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审查会的会议纪要;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处理汇总表;
∙若涉及专利时,需提供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附件1
标准审批申报单
国家标准申报单
的项目编号。
②表中第2,3,4,5行,请在选定的内容上划“√”的符号。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审批申报单。
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委上报稿
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
本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没有技术标准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审批权限在行政审批中确定。
临时建设和危房改造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三)M—工业用地;(四)W—仓储用地;(五)T—对外交通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四)四类居住用地(R4),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
某公路水保报批稿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市玉南线(x816)**至**公路工程,路线总长22km,共设小桥68m/2座,涵洞55道。
路线起于**(延平区与**市交界)与交战公路南山镇南山至**公路相接,止于京台高速(**至闽侯高速公路)**互通口,其中旧线改造17.5km,新线建设4.5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工程为建设类项目,由**市**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总工期12个月,总投资4292.365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95.10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3635.528万元。
本项目主要由道路工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场、弃渣场组成。
项目占地面积37.02hm2,其中永久占地29.43hm2,临时占地7.59hm2。
工程挖方总量26.37万m3,填方总量12.04万m3,利用方7.1万m3(其中土方3.3万m3用于绿化覆土,石方3.8万m3用于碎石料加工利用),弃渣7.23万m3。
本线路所穿越的地貌单元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4-20℃,多年平均降雨量1420mm~1950mm。
根据国家地震总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2001年8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场地的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为非地震危害区。
工程沿线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和部分水稻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林草覆盖率约为80%。
项目区内原生地表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面蚀、沟蚀。
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80t/km2·a,土壤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项目区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受建设单位委托,福州宏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本工程的主体设计工程,主设单位组织具有较丰富公路工程前期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所在地进行细致的实地勘察和调研工作。
上海市地方标准《冷却塔能效限定值、能源效率等级及节能评价值》
备案号:上海市地方标DB 31/414-2008 冷却塔能效限定值、能源效率等级及节能评价值The minimum allowable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energy efficiency grades and evaluating valu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cooling tower.(报批稿)2008-09-26发布2009-03-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1/414-2008前言为加强合理用电、合理用水、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确保上海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高冷却塔产品质量及其系统的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6.2条和7.1条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
本标准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供水管理处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良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金日冷却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尔华杰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斯必克(广州)冷却技术有限公司、江阴富兴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吴江北宇冷却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世瑶、陈津迪、吴耀民、陈溢进﹑赖春发、罗金枝、张焕武、韩振东、江建林、吴金土。
DB31/414-2008 冷却塔能效限定值、能源效率等级及节能评价值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力通风冷却塔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空气作冷源的机力通风横流、逆流、混流式湿式冷却塔。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JG214-2011 武汉地区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定(试行)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1年10月13日发布2011年11月1日实施前言特立尼达湖沥青(下称,TLA)是产于南(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境内沥青湖的一种天然沥青。
上世纪八十年代,TLA在美国华盛顿等几个城市的路面工程中应用,表现出了优异路用性能。
此后,TLA被经济较发达国家广泛地应用于的重交通路段、飞机场、桥面铺装和高速公路工程。
目前,使用特立尼达湖沥青的国家及地区已达到30多个,而且已被美、英、德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指定使用。
1999年,TLA应用于我国江阴长江大桥的桥面铺装。
TLA改性沥青高温抗车辙、水稳定性好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得到肯定后,TLA在我国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先后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二环和三环道路、上海虹桥机场、珠海淇澳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佛山一环道路、沧黄高速公路和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等60余个项目的路面工程中采用,效果良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的条文说明中,提供了TLA和TLA改性沥青的有关技术指标,但由于内容简单,致使TLA在实际应用时遇到困难。
在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高潮期,TLA在武汉地区有大规模使用的趋势。
为适应武汉地区规模运用TLA的需要,规范武汉地区TLA路面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搜集各地研究和应用TLA成果、总结武汉地区应用TLA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地区交通和气候条件,编写了《武汉地区特立尼达湖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定》。
本规定编写时,参照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DG D5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等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总结运用了武汉绕城公路TLA改性沥青路面的经验数据;参考了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太旧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路翔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编写的《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应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规定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香港豪银公司、武汉华通昌商贸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规定主编单位: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天银沥青路面工程有限公司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刘喜德蒋伍林徐一心邓利明陈凯华陈玮张诚民刘先觉目录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材料54.1 沥青54.2 粗集料74.3 细集料94.4 填料105 TLA改性沥青面层施工115.1 基本规定115.2 TLA改性沥青制备135.3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155.4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165.5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175.6 TLA改性沥青面层碾压185.7 TLA改性沥青面层接缝205.8 开放交通及其他206 质量控制和验收216.1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216.2 质量验收25附录A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调整方法26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验收标准281 总则1.0.1 为适应特立尼达湖沥青(下称“TLA”)在武汉地区沥青路面工程中应用的需要,规范TLA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武汉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及维修的热拌TLA改性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 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本规定所称“TLA”,是指产于南(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境内,质量指标符合中国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天然沥青。
2.0.2 TLA改性沥青本规定所称的“TLA改性沥青”,是指将TLA作为改性剂,与适合道路工程使用的基质沥青按一定比例配伍,按规定的温度条件在专用拌合罐中搅拌适当时间配制而成的改性沥青。
2.0.3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本规定所称的“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按配合比设计将TLA改性沥青与合格矿料(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用专用拌合设备加热拌合而成的沥青混合料。
3 基本规定3.0.1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道路工程施工资质和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能力。
3.0.2 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依据合同、设计文件和有关法规、标准,结合TL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管理程序通过审批,如有补充或变更,补充和变更的内容应重新通过审批。
施工单位应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3.0.3 TLA改性沥青路面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申请监理工程师预验收。
预验收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报告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在规定时限内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3.0.4 TLA改性沥青路面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或环境气温低于10℃时施工。
3.0.5 TLA改性沥青中TLA所占的比例(%),应根据路面工程所处环境和应用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本地区TLA的掺入比例一般为25~40%。
3.0.6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40的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1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TLA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 应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选择合格材料。
3.0.7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前,应按本规定附录A“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调整方法”调整确定油石比。
3.0.8 TLA改性沥青路面基层的材料、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有关规定。
基层的质量验收合格,方可铺筑TLA改性沥青路面面层。
3.0.9 TLA改性沥青路面的面层和基层宜在同一年度内连续施工。
4 材料4.1沥青4.1.1用于配制TLA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TLA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用于仲裁试验标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②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③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
④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4.1.2 用于配制TLA改性沥青的TLA,其质量应符合表4.1.2 的规定。
4.1.3 配制的TLA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TLA改性沥青质量要求4.2 粗集料4.2.1 TLA改性沥青路面面层的粗集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4.2.2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2 对S14(即3~5mm)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2.3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8 / 344.2.4 粗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一个破碎面的宜大于90%,两个及以上破碎面的宜大于80%。
4.2.5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以及用于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4.2.5的要求。
4.3 细集料4.3.1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4.3.2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宜采用憎水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石屑。
机制砂或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沥青混合料机制砂或石屑规格4.4 填料4.4.1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用作填料的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
TLA改性沥青路面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TLA 改性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应干燥、洁净,质量符合表4.4.1的规定。
5 TLA改性沥青面层施工5.1 基本规定5.1.1 TLA改性沥青面层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到位;TLA改性沥青和其他面层材料供应满足需要,试验检验合格;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已经确定;各种施工机械、机具已按计划进场、数量足够、能力配套、性能良好。
5.1.2 通过试验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不得随意变更。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跟踪管理和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保证供应充足和质量稳定。
配合比微调,应通过试验验证。
材料变更、环境改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表5.1.2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5.1.3 TLA改性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试验段长度不宜少于200m。
质量合格的试验路段可以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
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工程,且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完全相同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利用已竣工合格工程的经验,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
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1 确认合适的TLA掺入量;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 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3 验证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用于施工的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4 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5 确定TLA改性沥青混凝土压实标准密度。
6 确定合理的施工产量及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7确定施工组织、人员安排、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8 其他需要验证和确定的事项。
试验段铺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认真进行质量控制并作好记录分析,监理工程师应现场旁站监控。
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出试验段总结报告,修订和确定具体施工方案。
修订后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5.1.4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及层次、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验确定。
沥青混合料机械摊铺的初选松铺系数1.15~1.25为宜;(边、角等处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的松铺系数1.25~1.35为宜。
5.1.5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由TLA改性沥青粘度-温度曲线确定.缺乏粘度—温度曲线数据时,结合实际情况,执行表5.1.5的规定。
表5.1.5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
当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5.2 TLA改性沥青制备5.2.1 TLA改性沥青,应在专门的生产场站,由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使用专用设备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