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四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梳理1、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实验室用温度计、秒表、火柴、硬纸板等。
2、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3)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水的温度逐渐上升(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时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实验结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练习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 ℃加热至沸腾,用时9 min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通过图1中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 ℃的热水加热到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总结(实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总结(实用)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总结之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和秒表或停表。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的速度。
金属片的作用:确定小车运动的终点在某一位置。
斜面的倾角不能过大,以防小车滑行太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斜面的倾角也不能过小,以防各阶段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车换成质量相等的木块,测出的平均速度将会变小。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量角器的作用是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直板和平面镜放置时要求纸板与平面镜垂直,否则反射光线不会在另一只板上显示。
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折转纸板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纸板折转后,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这反而证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了防止出现两个虚像,选择薄玻璃板。
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使用方格纸代替桌面上的白纸,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选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以便让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
实验中选取两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但由于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后面的蜡烛始终不能与前面的蜡烛像完全重合。
因此,不能进行实验。
为什么另一支蜡烛不能点燃?因为如果另一支蜡烛点燃,另一边就会很亮,看不到像,另一支蜡烛就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在本实验中,观察像的位置是从物体(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原理是光的折射。
天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路实验知识点及练习题教案设计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一、影响电阻大小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 ,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电路图:三、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V A Rx R ′ VA Rx R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初三物理初中物理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初中物理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接近上端,说明反应速度越快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
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由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答案】C【解析】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接近上端,说明尺下落的高度越大,下落时间越长,被测者反应速度越慢,A错;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不能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B错;C.改变力的方向,弹簧的形变不同,这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此外,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有关,C正确。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由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反应或碱跟酸性氧化物等。
正确选C。
【考点】科学实验方法2.小军同学利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当光屏距凸透镜18cm时,会在光屏上出现一个(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缩小,照相机(摄像机)【解析】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像距,实验中当像距为18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的照相机(摄像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实验例题分析汇总(含标准答案)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M3)实验序号深度(厘M)橡皮薄膜凸出程度小华0.8 1 5 h12 10 h23 10 h3小明 1.04 20 h45 18 h5小红 1.26 20 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将不能测量或者不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浮力》实验探究及例题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浮力》实验探究及例题解析考点01—影响浮力因素的实验探究题:1: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的浮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物体自身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的密度等其它因素均无关。
2: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其中一个因素时,必须同时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且应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帮你归纳】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的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悬挂的方法,通过观察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可推知浮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影响浮力的因素。
例1:(2020·四川乐山)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以下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
(g取10N/kg)12(1)通过a 、c 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N ;(2)通过______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3)通过c 、e 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4)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 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 3。
【答案】(1)0.5;(2)c 、d ;(3)液体密度;(4)0.8×103。
【解析】(1)由a 、c 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水=G-F c =2N-1.5N=0.5N(2) 由图c 、d 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种类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这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3)由图c 、e 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该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一)课件 (共23张PPT)
(1)“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周的路程约为4.2×104km,它的运行速度约为7.5km/s,其绕行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s.
(2)宇航员工作时,双手用力一推舱壁,人立刻反向弹出,这说明 的缘故。
,反弹后宇航员在舱内继续后退,这是由于他具有
(3)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下潜试验,潜水器在7000m的大海深处成功地与
பைடு நூலகம்
(相等/不相等),则
(b)按图 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
是
(正确/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20
解析
21
解析
22
解析
23
实验专题(一)
模块一 测量型实验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体的长度是
cm.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_N。
,该物
2
模块一 测量型实验
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_m/s.
14
模块三 开放型实验
14.孙晓同学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发现木块又 浮了上来,由此他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 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验证或否定他的结论。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分组实验教案全
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内容与过程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4.用毫米刻度尺和铅笔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紧密地緾在铅笔上,数出细铜丝在铅笔上的圈数,用刻度尺测量出总圈数的长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重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写难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书,误差授课方式分组实验授课时间2021.9.17 课时1课时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小结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 用温度计测水温内容与过程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
2.在测量水的温度前,思考下面哪些做法和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热水和冷水)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4.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水中,不要碰到玻璃杯底或容器壁,要竖直放置。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水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人教版初中物理8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2)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7)三、声音的特性 (10)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五、声的利用 (19)第二章光现象 (26)一、光的传播 (29)二、光的反射 (33)三、平面镜成像 (39)四、光的折射 (45)五、光的色散 (51)六、看不见的光 (5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63)一、透镜 (64)二、生活中的透镜 (71)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4)四、眼睛和眼镜 (77)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80)第四章物态变化 (90)一、温度计 (92)二、熔化和凝固 (96)三、汽化和液化 (101)四、升华和凝华 (108)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17)一、电荷 (118)二、电流和电路 (123)三、串联和并联 (130)四、电流的强弱 (141)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44)期中检测 (157)期末检测 (165)第一章声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
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
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应该说,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有趣小实验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有趣小实验发布时间:2022-07-24T17:59:33.77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作者:唐荣[导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深奥的力学理论,本人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实验进行了专题归类。
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撑握力学知识,打开掌握物理学智慧的大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概念与公式及物理规律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们动手探究的能力。
唐荣四川省广安花桥中学校四川广安 638008【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深奥的力学理论,本人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实验进行了专题归类。
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撑握力学知识,打开掌握物理学智慧的大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概念与公式及物理规律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们动手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固体压强;浮沉条件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4-080-01笔者通过身边有趣的小实验,孩子们可以尝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为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奥秘垫定基础。
下面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
一、覆杯实验找一只空酒瓶子里面装满水,拿一张硬书纸盖好,用手抚住纸板快速倒过来,观察其现象,可以发现瓶中的水不会倒出来。
本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二、大气压强存在实验在一只透明玻璃杯子底部放一些干纸巾压紧,将杯口竖直压进盛水的大容器里,待玻璃杯全部没入水中后,将玻璃杯取出,观察发现,位于玻璃杯底部的纸团未被打湿。
本实验说明杯子内气压大于液体压强,所以水就流不进杯子内。
三、喷雾器实验准备两只签字笔筒,取掉笔筒尾部的胶帽,做成两端开口状,将其中一只笔筒尾部向下竖直插进水里,笔尖端中心距水面约3-5cm;左手握住入水的笔筒,右手将另一笔筒握住,用嘴含住笔筒尾端,笔尖相对吹气。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实验(九个必做电学探案实验)
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电路图:连接测量I A 实物图:(2)设计实验表格:实验步骤:1.设计实验电路;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实验。
4、分析和论证:结论: 公式:5、 评估与交流:次数 A 点电流I A /AB 点电流I B /AC 点电流I C /A设计测量I A 的电路图:L 2L 1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电路图:连接测量I c 实物图:(2)设计实验表格:实验步骤:1.设计实验电路;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实验。
4、分析和论证:结论: 公式: 5、 评估与交流:次数设计测量I A 的电路图:L 2L 11、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2、你的猜想:3、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电路图: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画在下面方框内,并连接对应的实物电路。
测量AB两点间电压的电路图测量BC两点间电压的电路图测量AC两点间电压的电路图(2)设计实验表格: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将数据记录在表格内)5、分析和论证:结论:公式:6、评估与交流:(1)接通电路指针反偏,为什么?答:(2)电压表的指示值太小。
为什么?答:(3)电压表的指针偏出了刻度盘外。
为什么?答:1、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 。
3、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电路图:测量L 1两端电压的电路图 测量L 2两端电压的电路图测量电源两端电压的电路图(2)设计实验表格: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将数据记录在表格内)5、分析和论证:(认真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结论: 公式:7、评估与交流:(写出最少两点实验心得)(1) (2)测量L1两端的电压 测量L2两端的电压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实验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提出问题: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v s •实验过程: t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 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根据公式:v s 算出平均速度。
t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 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 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总述
•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 探究实验活动很多,在保证安全和可操作的 前提下,必须达到:
• 科学准确; • 现象明显!
1、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25 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
2、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24 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
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耳膜的影响,爆炸声 对窗户玻璃的冲击等。在实验环境中,要设 法把较弱小的声能集中起来,定向对蜡烛烛 焰等产生作用,效果明显。
二、声现象
6、了解:示波器 如何解读示波器显示的图形
二、声现象
7、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 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 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 的幅度。
3、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31个。 其中分组实验16个,演示实验14个,选做1个
一、机械运动(共3个)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 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 和要点:使用刻度尺要“五会”即会认、会放、会看、 会读、会记。 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 所代表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 确程度)、量程(测量范围)。 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 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
《测量平均速度》
•表格: 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 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 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 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二、声现象(共6个)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 (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 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 实验。
三、物态变化(共3个)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实验关键——正确使用温度计 (2)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三个要 点进行
2、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 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正确使用温度计:
⑴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 容器底和容器壁;
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 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
试管、水、温 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
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 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 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
二、声现象
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
(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 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 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 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 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 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 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 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 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
2、《在实学验习一过:程用中刻应度注尺意测引量导长学度生》: 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 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 法。
三、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 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
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 告。
《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原理是什么?
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过 高会使小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要 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要保证 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放。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比较振幅大小。 (2)具体方法:利用琴弦(钢尺)的振动展
示振幅比较振幅的大小;利用音叉振动接触 水面,比较溅起的水花,既能认识音叉的振 动发声,又能比较振幅的不同;在扬声器表 面或鼓面上附加轻小物体,效果也很明显。
二、声现象
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 (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注意:
△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 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 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 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分 度值为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 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 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 并将它们相加。 △ 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 盘的秒读数。
(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
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二、声现象
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实验) (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 (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
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 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
二、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