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概念。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使用。

1.2 地图的绘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教学内容:地图的要素、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使用。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2.2 欧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内容: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2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教学内容: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4.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法。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交通5.1 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教学内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特点。

5.2 中国的城市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影响。

5.3 中国的交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交通状况,包括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

教学内容:中国的交通设施、交通网络、交通状况。

第六章: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6.1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对外开放政策。

初中七年下册地理教案

初中七年下册地理教案

初中七年下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资源分布。

2. 掌握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民族及文化特点。

3. 了解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及现状。

4. 培养学生对中东地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资源分布。

2. 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民族及文化特点。

3. 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及现状。

教学难点:1. 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2. 中东地区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下册。

2. 课件或黑板。

3. 中东地区地图。

4. 相关历史事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谁能告诉我中东地区在亚洲的哪个位置?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翻到教材第110页,阅读“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部分。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及资源分布。

2. 讲解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民族及文化特点。

3. 讲解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及现状。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中东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中东地区的矛盾复杂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第110页,绘制中东地区地图,并标注主要国家和资源分布。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东地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东地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x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

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

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x,黑种人占x 。

和x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读第90页,完成以下问题。

1、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4、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检测反馈: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xx。

美国原有居民是xx 。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xx。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自学知识我展示:(5~6分钟)1、读图8—48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2.掌握地球的形状和构造;3.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4.理解地球的区划和地理格局。

二、教学内容1.地理学科概述–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分类和主要分支–地理学的发展历程2.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的参考系和地理坐标–地球的形状和测量方法–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季节变化和日照时长变化的原因4.地球的区划和地理格局–大洲的划分及其特点–大洋的划分及其特点–地球上的主要陆地和海洋三、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构造;2.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理格局。

2.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如何测量地球的形状?3.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地理学科概述(15分钟)1.教师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2.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发展历程。

3.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三步:地球的形状和构造(20分钟)1.教师介绍地球的参考系和地理坐标的概念和作用。

2.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以及测量方法,包括几何测量和物理测量。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讲解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地壳和板块构造。

第四步:地球的运动(20分钟)1.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2.教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讲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和日照时长变化。

3.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和植被等现象。

第五步:地球的区划和地理格局(25分钟)1.教师介绍大洲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人口分布、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等。

2.教师讲解大洋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海洋大洋的分布和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教案、教学设计
问题二: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自然资源的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重工业是如何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2.结合地图,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让学生认识到重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关注国家发展的热情。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介绍重工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自然资源对重工业发展的影响,如矿产资源的开发、能源的利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自然资源与重工业发展的关系,展开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本组的观点和看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共同探讨自然资源与重工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仁爱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仁爱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仁爱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单元一:气候与天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候与天气的概念和区别;
2. 掌握几种常见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 学会运用地图与图表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测。

教学内容
1. 气候和天气的定义与区别;
2.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3. 天气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 制作天气图和天气预报。

教学策略
1. 探究式研究: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和特征;
2. 图表分析: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群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编制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活动
1. 分组观察天气现象:学生分小组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并互相交流;
2. 制作天气图:学生根据不同的天气现象,绘制出简单的天气图;
3. 天气预报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天气预报并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选。

教学评估
1. 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准确性;
2. 天气图的绘制和标注准确性;
3. 天气预报的合理性和流畅性。

---。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案一: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理学科引入及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明确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认识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的图片引入地理学科,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地理学科对我们很重要?”Step 2:核心概念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解释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

Step 3: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5分钟)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然后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Step 4:地理学科与生活(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或问题与地理学科有关?”“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总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延伸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地理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1页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世界地图和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在探讨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兴趣不高,对此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以强化。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1课标解读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及其工业分布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地图、景观图和文字三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

同样也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尝试利用日本地形图,认识其他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资源短缺,岛国多优良港湾等特点,认识日本人民利用这些综合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与“世界关系密切的”外向型经济的。

最后,学生需要大致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众多的地理信息中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地理特征,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综合的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发达的工业及其分布特点;了解日本民族构成和东西让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七年级下册新版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新版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新版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宇宙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的构造特点。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上的时间划分。

1.2 地球的气候系统学习气候系统的组成,了解地球上的气候类型。

探索气候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3 地球上的资源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掌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系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学习生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人体与健康3.1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3.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了解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3 常见疾病与预防学习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了解健康保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的认识。

第四章:科学实验与探究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4.2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3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掌握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应用5.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

5.2 常用软件的应用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了解软件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5.3 网络与通信技术学习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了解网络的使用和网络安全。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那么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年的3.11地震与中国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7篇】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篇一《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合集五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篇1一、班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

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

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

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__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__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__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__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__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__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猎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把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状况的基础性工作。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七班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范文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关心。

七班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范文1转瞬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

本学期我担当高一班级301、302、307、310、313五个班的地理课。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同学学习乐观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同学初步把握地理的基本学问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进展地理思维力量,把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进展观念。

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学问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

即不但要求同学把握基本的地理学问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同学把握获得学问的方法或了解学问获得的过程,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同学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进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同学为学问的制造者,而不把同学当作一个学问的接受者培育。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同学学会学习,只有同学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盼望。

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敏捷多样,让同学学会主动学习。

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同学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依据同学实际状况,采纳分层教学,呈现同学共性风采。

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同学的学习的乐观性。

二、仔细备课不但备同学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同学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仔细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留意同学力量的培育,把传受学问、技能和进展智力、力量结合起来,在学问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

让同学的各种素养都得到有效的进展和培育。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人文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特色人文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和兴趣。
-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文现象入手,深入探讨人文环境的内涵。
2.实践探究,深入理解: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地的人文环境,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人文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事物认知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文环境的概念和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人文环境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列举出人文环境的部分要素,但对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梳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文环境的概念,掌握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城市与乡村等方面。
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人文环境的差异,比较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描述我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提高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活动]:P3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①最北:81°N;最南:11°3′S;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五篇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困难多样、季风气候显 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 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化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 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安排图和 降水年际改变图。
第10页 共21页
难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困难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困难多样
的缘由。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
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
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假如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 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假如过多,就可能形成 水灾。
第5页 共2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依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缘由。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驾驭探讨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 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 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第1页 共21页
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
习习惯。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精选5篇)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篇1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人文环境的定义、构成要素、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强调以下几点:
1.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地理环境。
3.保护人文环境,传承优秀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地区的人文环境展开研究,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课堂互动,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内化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章节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思考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对人文环境兴趣浓厚,愿意主动探究;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环境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文环境现象,并说明它对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世界地图中找到日本的位置,并能举一反三推出确定国家位置的方法。

2、能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并能在日本图中找到相应位置。

3、会通过计算人口密度,并能与世界人口密度的比较得出日本人多地少的特点。

4、能用读图分析的方法得出日本气候特点。

5、能说出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联系实际,懂得防灾、减灾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能做到联系实际,同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在学习中,以小组讨论,集众人智慧。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2、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征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研讨、图文并用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xx年的世博会将在哪里举行?
学生:中国上海。

教师:那你们知道xx年的世博会在哪里举行的吗?
(展示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一组图片)
(由学生通过安排查找的相关资料作说明)
教师:请欣赏下面的自然风光图片,你能说出它是反映什么地方的自然景观吗?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
教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吧。

展示日本国旗。

教师:日本意即东方“日出之国”。

请同学们谈谈对日本的了解。

学生:富士山、樱花、地震、抗日战争……
教师:同学们对日本的了解可真不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更系统地学习它。

[新课讲授]
教师:你们掌握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吗?
学生:认识国家位置的一般方法:一般是由大范围至小范围,再到具体的周边环境。

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

配以递进式的问题:
1、日本在世界哪一大洲?
2、日本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3、日本的四周是什么地区?
4、日本在哪个大洋的包围下?
再展示“日本图”,配以“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或国家?”等问题,让学生结合《世界地图册》中的图加以研究后回答。

学生:略。

教师点按鼠标,亚洲、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太平洋、日本海的名称一一出现在屏幕的地图上。

“日本领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大岛和 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______面积最大。


教师:对照《世界地图册》中的“日本”图,完成问题。

教师点按鼠标,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名称一一出现在地图上。

展示日本图,配以问题:
1、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2、这对日本哪些方面有利?
学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这促进了日本渔业、造船业、海洋运输业和与国外的联系。

显示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数,给出人口密度的公式,配以日本拥挤的街道,人群的图片。

教师:人口密度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人口多少、人口分布密集与稀疏的重要标志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学生:日本每平方千米约有333人。

七年级地理教案
展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神户人工岛和大阪关西海上机场的图片。

(日本主要靠填海造陆解决用地紧缺的问题。


板书:
●一、东亚岛国、人多地少
播放“樱花”的景观图片。

教师:这是日本的国花,美丽芬芳,是在什么样的适宜气候条件下,才使得它漫山遍野成为日本的街头美景呢?
(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为了引出气候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日本的气候。

展示日本冬夏季节的风向图。

教师:日本所在的海陆位置造就了它具有了这样的气候特点。

教师提示:日本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
●二、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
展示有关富士山的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

教师: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

世界10%的活火山都集中在日本。

火山爆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火山灰却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胜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日本不仅多火山,还多地震。

教师:日本被称为“火山、地震的王国”。

日本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破坏性地震近百年来发生了100多次。

日本频繁的地震带给日本的灾难是深重的,也提高了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日本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而人们在地震发生时,都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己,这一点值得我们效仿。

板书:
三、多火山、地震
思考:日本是我国的邻邦,“文化无国界,天涯若比邻”,在我们领略完日本的秀美风光后,来共同了解日本东西交融的文化。

同学们能举出日本与我国在文化上相似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我们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扬长避短,继承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传统的精粹要发扬光大,外来的要注意取舍。

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地图,分析日本、中国、蒙古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具有学习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

教学中用了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

这节课中对学生的学法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导入设计上,借由xx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引出xx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进而进入日本的新课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还很自然的过渡到日本的教学。

自始至终拿日本与我国进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自己国家还有不足处,需要我们一代代国人的努力,共同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准备。

解决问题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讨论完成。

在知识点的顺序上,有一定的改变,将“人口与民族”的内容融合到“日本的位置”,一并学习。

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的普及,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以小组设计介绍日本的某一方面的主体小报,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资料来介绍日本,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xx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