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合集下载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性教学[论文]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性教学[论文]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性教学探讨金属活动性和金属性是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两者有显著的区别,教师虽然知道两者的区别,但经常口误导致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影响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中学化学金属活动性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于教学的方便和忽视学生信息收集能力而将教学内容绝对化而产生科学性和严密性问题,如在金属的性质教学上,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金属性质的教学上,从初中到高中对于金属的性质的理解也由浅入深。

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到高中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后要求学生知道金属性等相关知识,由于初高中对这两个知识点要求比较低,课本和考试对这两个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挖掘,以至于不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甚至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也发生口误,影响教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这样叙述的——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如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到了高中,开始讨论金属性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对于判断金属性的依据是这样叙述的: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初高中教材没有很好的衔接,没有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在中学阶段对于金属活动性和金属性这两个在概念教学上因口误常混为一谈,基本上认为金属性强的元素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也越靠前,或者由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推断金属活动性。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学化学中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是元素的性质之一,元素的金属性指的是元素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气态阳离子趋势的大小。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定量标度应该是电离能,影响电离能的主要因素是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和电子所处的状态。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初中化学的解析金属的性质与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的解析金属的性质与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的解析金属的性质与活动性顺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转化与应用的学科。

在化学中,金属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金属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活动性,其在化学反应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进行解析。

一、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是一类常见的物质,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导电性:金属能够传导电流。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电子能自由流动,形成电流。

2.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这是由于金属中的电子和离子能够迅速传递能量。

3.延展性和塑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者压成薄片。

4.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光亮的特点,称为金属光泽。

5.硬度:金属的硬度因金属种类和晶体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二、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与酸、水、氧等物质的反应能力。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决定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下面是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氟气强大于二氧化碳气、空气中的氧气气可以使铁燃烧等等。

活动性顺序可应用于化学中,帮助我们预测金属之间和金属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影响和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化学反应和金属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了解,我们可以有以下应用:1. 电化学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述了金属在电池和电解池中的位置,可以预测金属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

2. 金属的提取和精炼: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取和精炼金属。

3. 腐蚀和防腐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腐蚀和防腐蚀有重要影响。

在金属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对金属进行防腐蚀处理,以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结论金属是化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基本性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决定了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和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对金属的应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由于本文长度较短,内容较简要。

如需要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讨论,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和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对吗

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对吗

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对吗?“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是对的。

因为电负性是用于衡量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的定量标度。

电负性越大,该元素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但是,“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相差两个字的。

金属性是气态基态原子失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M(g)=M+(g)+e-(g),金属性越强,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这个过程就是原子电离的过程。

可以用元素的电离能来标度。

Na的第一电离能是小于Ca的第一电离能的(Na的为5.14eV,Ca的为6.11eV)。

所以Na的金属性是强于Ca的。

金属活动性指的是金属单质形成水合金属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也就是M(s) = M+(aq)的过程的自发性。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热力学循环,这个过程与金属升华热、电离能、水合热、气态电子返回到金属板上放出的能量这四个量有关。

金属水合离子的生成焓=升华热+电离能-水合热-气态电子返回金属板放出的热。

也就是说,金属性只是影响金属活动性的4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

它们的顺序并不完全相同。

用于定量标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酸性标准电极电势(见附表)。

从电负性看Na的金属性是强于Ca的,指的是Na更容易变为Na+,但是从它们的酸性标准电极电势看Ca的金属活动性是强于Na的,指的是Ca与水反应的倾向更加大。

主要原因是,离子的水合热一般与离子的电荷数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a2+的水合热约为Na+的水合热的4倍,已经补偿了Ca的电离能大于Na的这个因素。

而Na与水反应比Ca剧烈,是因为Na的熔点低,与水反应时熔化,钠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表面。

易于氢气脱离体系。

而且氢氧化钠易溶,而氢氧化钙微溶,会附着在钙表面,对反应有影响。

金属活动性是化学热力学概念,只考虑反应的趋势大小,而不考虑反应的速率大小。

因为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范畴,热力学数据对其无能为力。

类似Na和Ca的二者顺序不同的,还有Li和Cs。

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定义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性质。

概述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依据的。

标准电极电位越小,其金属活动性越强,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越强,在水溶液里越容易被还原。

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初是由化学家根据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还有金属跟水和各种酸、碱的反应总结而成。

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价电子成为阳离子的的能力。

金属性的强弱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基态的气态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基态的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元素的电离能)大小来衡量。

电离能可以定量的比较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其金属性越弱;电离能越小,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其金属性越强。

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是: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构型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

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

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

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应用(1)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

(2)理论上讲,排在氢(H)前的金属才能和有氧化性的酸反应,置换出氢。

(3)排在越后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被置换出来。

(4)排在越前的金属越容易,也越先把其他化合物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在判断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发生置换反应的次序时,使用它是一种很简便的办法切记!金属活动性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无关!大多数人认为铯与水反应会爆炸,而锂与水反应很平和,误以为铯比锂活泼,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初中化学金属活动顺序

初中化学金属活动顺序

初中化学金属活动顺序k\ueca\uena\uemg\ueal\uezn\uefe\uesn\uepb\ue(h)\uecu\uehg\ueag\uept\ueau 。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ueca\uena\uemg\ueal\uezn\uefe\uesn\uepb\ue(h)\uecu\uehg\ueag\uept\ueau 。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推论。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完全相同:金属活动性:sn\uepb,但元素的金属性: pb \ue sn。

二、依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弱化,水解性逐渐进一步增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水解性逐渐进一步增强,还原性逐渐弱化。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活动性的辨认出: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相互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已包括了氢。

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

在电化学获得发展后,金属活动性的来衡量尺度变成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电势越负者还原性越弱,金属活动性也越弱。

由此可以看出,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性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金属在水中的活动性也不能体现金属在所有情况下的性质,例如钾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钠,但钠可以置换出熔融氯化钾中的钾。

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活动性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根据金属失去电子的能力进行排列,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

本文将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比较,并给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 高活动性金属钾 (K)、钠 (Na)、铷 (Rb)、铯 (Cs)、铝 (Al)、镁 (Mg)等金属属于高活动性金属。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例如,钠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产生剧烈的火花和燃烧。

2. 中等活动性金属铁 (Fe)、锌 (Zn)、镍 (Ni)等金属属于中等活动性金属。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失去电子,但反应相对缓慢。

例如,锌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

3. 低活动性金属银 (Ag)、铜 (Cu)、金 (Au)等金属属于低活动性金属。

它们失去电子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金在常温常压下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铝 > 锌 > 铁 > 镁 > 钠 > 铜 > 银 > 金这个顺序是根据它们失去电子的能力进行排列的。

在这个顺序中,铝的活动性最高,金的活动性最低。

活动性越大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发生氧化反应。

而活动性较低的金属则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于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预测金属之间的反应,以及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例如,在电化学腐蚀中,活动性较大的金属容易被腐蚀,而活动性较小的金属则相对稳定。

总结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根据金属失去电子的能力进行排列的,活动性越大的金属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助于我们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和预测。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活动性的关系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活动性的关系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0月 下旬刊 考索·探微217· ·二、河州花儿典型语气词“哩”的分析河州花儿中的语气词很多,例如花儿歌词:“上去个高山者望平了川,望平了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兰州城里有一个铁桥呢,还有个握桥的寺呢;这们着想你是想死呢,想死是谁知道的呢。

”“清水的河里磨一盘,三道山,牛羊们往下者赶哩,陪上尕妹者坐一天,六月六,日子们还嫌短哩。

”除了以上所叙述的这些语气词外,在花儿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也会加一些语气词,如“哎哟”、“哎西”、“呀哎”、“啊呀”等,这里主要分析河州花儿中的典型语气词“哩”。

“哩”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版)有两种解释:1、跟普通话的“呢”相同,但只用于非疑问句,例如:山上的雪还没化哩。

2、用于列举,跟普通话的“啦”相同,例如:碗哩,筷子哩,都已经摆好。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普通话中语气词“哩”只是出现在非疑问句句末或是句中,用于陈述或是列举,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

而在河州花儿中语气词“哩”除了用于非疑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气外,还依据不同的唱词,具有跟普通话语气词“哩”不同的功能。

例如:“我提上罗锅你背上枪,上山走,要吃个黄羊的肉哩;我拿上黄表你拿上香,上庙走,要吃个不罢的咒哩。

”“天上的星宿明者哩,月影下雪者哩;尕妹的大门上蹲着哩,毡帽哩焐脚着哩。

”“千里的大路上红旗绕,辕门上斩宗保哩;尕妹的大门上领个教,相思病啊门着好哩。

”以上是所选的三首花儿,从这三首中可以看出语气词“哩”在花儿唱词中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有时位于句末,比如第一首,有时句中句末都有,比如第三首,但有时是每句唱词的句末都有“哩”,如第二首主要是为了满足花儿独有的押韵,“河州方言中因语气转换需要的一些虚词被大量地用于花儿的韵角,形成了花儿独有的节奏感和音韵之美,显示出花儿独有的押韵特色。

高中化学中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高中化学中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017年07月高中化学中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罗子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高中化学比起初中化学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原来的知识难度也有所提升。

高中化学中的金属性强弱这一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一个比较复杂且不容易记忆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作了介绍,希望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金属性;强弱;依据高中化学中的金属性主要是指金属原子如果处在气态当中的时候会发生失去电子能力的情况,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有强弱之分。

原因是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的时候需要吸收其他的能量。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性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存在区别。

金属活动性则是指金属原子处在水溶液中的时候,它失去电子的能力,同样具有强弱之分。

这两组概念从根本上来讲是不一样的,表示方法也均不一样。

1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情况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个最为直接的依据便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金属单质与水之间形成反应。

通过观察或者某一试题中给出的具体信息判断哪一种金属单质与水之间的反应更加容易,而且表现的最为剧烈,那么就可以基本上判定这一种金属单质的金属性更强一些。

如果某一种金属单质在水中的反应非常缓慢而且反应很平常,或者不发生反应,那么就可以说是这种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较弱。

比如在化学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种金属单质Na ,如果学生可以有条件使用其做一个实验就可以发现,当把Na 放入冷水里面的时候,它与水之间发生的反应非常剧烈,总之只要一看就会判断出结果。

但是如果将Mg 放入到冷水中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发生反应,就是通过肉眼观察不到这两者之间发生的反应。

也存在某一种金属单质被放入水中,其反应非常慢,比如常见AI ,那么根据前面所提到的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就可以判断出这三种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2常温条件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情况常温条件下如果将某一种金属单质放入同浓度酸中,会发现不同的金属单质与酸发生的反应各有不同。

浅谈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

浅谈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

浅谈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作者:张卫卫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8期金属的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通过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以及金属的还原性三者来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三者下完整的定义,也没有给与区别,而学生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这三者又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理解上造成很大的困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苏教版《必修2》中探究Na、Mg、Al三者金属性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分别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金属性的强弱,学生得出的元素金属性顺序关系与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顺序是一样的,同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也是如此.使得很多学生认为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以及金属的还原性的变化是一致的,甚至认为它们是等同的误解,同时我们部分老师为降低难度也让学生认为它们是等同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三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一、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三者的衡量标准1.金属活动性上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叙述为人们通过实验和研究,总结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大学教材中明确指出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阳离子的趋势大小,是按各金属单质与其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简单低价态离子所构成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θ)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Eθ值越小,其金属活动性越强;Eθ值越大,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弱.表1各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Eθ(V)金属Li K Ca Na Mg Al Zn FeEθ(V)-3.045-0.925-2.866-2.714-2.363-1.662-0.7628-0.4402金属SnPbHCuHgAg PtAuEθ(V)-0.136-0.1260.000+0.337+0.788+0.7991+1.20+1.4982.元素金属性在苏教版《必修2》中对于元素金属性判断的依据是:通常情况下,元素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氢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在大学教材中明确指出元素金属性指的是金属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趋势的大小.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定量标准是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核电荷、半径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层结构越稳定,电离能也越大,元素金属性越弱.表2各金属的第一电离能I1 (kJ·mol-1)金属LiKCaNaMgAlZnFeI1520419590496738578906759金属SnPbHCuHgAgPtAuI1709716131274610077318708903.金属的还原性在苏教版《必修1》对于还原性的描述如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HJ1.35mm]出还原性.”也就是说明还原性是表示物质失电子的能力.金属的还原性完整说应该是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二、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的区别和联系1.金属活动性与元素金属性金属活动性是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衡量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形成水合阳离子的趋势.元素金属性却是用电离能来衡量金属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趋势.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条件不一样,但都是表示一种失电子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说两者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注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例如从标准电极电势值看Eθ(Na+/Na)=-2.714 V,Eθ(Ca2+/Ca)=-2.866V,活动性顺序是Ca>Na.再从电离能的角度看Na(496 kJ·mol-1)Ca.从中我们可以得出Na和Ca的活动性、金属性不等同.通过以上的定义分析和例子说明我们不难看出金属活动性与元素金属性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不可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简称为“金属性顺序表”.2.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的还原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后面的金属:如Fe+Cu2+Fe2++Cu.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以得出还原性Fe>Cu.从而可以得出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推测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是可以的.当然,此时讨论的金属活动性是在水溶液条件下,若条件发生改变,两者就不能等同.例如制取钾的现代工业上常采用的方法是760-880℃高温熔融状态下利用Na置换出K:Na+ KClK+Na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此时Na的还原性强于K,但金属活动性是K在Na的前面,两者相矛盾.综上所述,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的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活动性变化是一致的.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反应主要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金属活动性来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3.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实质都是失电子,但描述的对象不同,元素金属性的对象是气态金属原子,而金属的还原性研究对象是金属单质.元素的性质和单质的性质不能混为一谈,因为金属单质不是原子的简单聚集,而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晶体,原子间已存在金属键,要使金属原子参加反应就要破坏金属的晶格.所以金属键的强度是影响金属单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我们决不能只对比单个原子的基础推测出单质的性质.例如,根据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锂元素的金属性应该最弱,但它在水溶液中的还原性却是最强的,这可以根据表1中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判断,标准电极电势越小,金属单质在水中还原性越强.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研究对象不同,但实质都是得电子,所以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两者不能等同.。

金属性金属活泼性辨析

金属性金属活泼性辨析

金属性金属活泼性辨析这里有他山之石,可助您一臂之力,李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则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而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的能力都是相对的,因此,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是相对的。

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倾向通常用电离能来衡量。

电离能是指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生成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

元素的原子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越容易失去电子,即该元素在气态时金属性就越强。

金属活泼性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生成水合离子的倾向大小,亦即金属活泼性大小,它是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衡量的。

它不仅与金属的电离能有关,而且还与金属的升华热和电离后金属离子水合能有关。

1.1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的联系因为表现溶液中金属活泼性的失电子过程,包含金属原子的电离,所以一般说来,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活泼性就越强,就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

1.2金属性与金属活泼性的区别①概念不同: 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是元素的性质,对象是元素;而金属活泼性则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是金属单质的性质,对象是金属单质。

②判断方法不同:金属性可以通过分析金属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即电子层、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金属性的强弱,其它判定方法参见下面附录一。

而金属活泼性除了与原子结构及电离能有关以外,还与水合能、升华能有关,标准电极电势值(参见下面附录二)就是这几方面综合的结果。

③衡量角度及表现形式不同:金属性是从微观角度得出的关于金属原子的性质。

而金属活泼性则是从热力学始末态宏观的角度得出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它是定量衡量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尺度。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金属活动顺序表,就是金属活泼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值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出来的。

④分析、讨论两者的环境不同:金属性是在气态情况下讨论的;金属活泼性是在水溶液中进行分析的。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作者:罗井林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06期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在学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会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第三周期的Na 、Mg、 A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又恰巧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相同,这使得许多教师、学生误把它们二者混为一谈,以至造成知识上的混乱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如对于Zn和Fe,Sn和Pb等的活潑性和金属性的不同,未能引起应有的发现、重视或对二者不加区别,不知其所以然。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活泼性Sn>Pb,Zn>Fe;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Pb>Sn,Fe>Zn。

两者并不矛盾。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金属性的一种衡量尺度。

气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金属的电离能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弱;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

在一个族中,从上向下随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逐渐离核更远,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例如:碱金属Li(126)、Na(120)、K (102)、Rb(98)、Cs(91)[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单位为千卡/摩尔];又如IB族的元素:Cu(180)、Ag(176)、Au(214),由此可以看出,在各族中由上到下,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少,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金属性Pb>Sn,第IA族下方的铯Cs有最低电离能,是周期系中最活泼的金属。

同理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如:K(102)、Ca(142)、Sc(153)、Ti(160)、Fe(183)、Zn(218)等。

当然是金属性Fe>Zn。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即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就要用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

高中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与金属性强弱总结

高中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与金属性强弱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是ⅠA 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精品文档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精品文档

金属活动性和元素金属性的区别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在学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会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第三周期的Na 、Mg、 A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又恰巧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相同,这使得许多教师、学生误把它们二者混为一谈,以至造成知识上的混乱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如对于Zn和Fe,Sn和Pb等的活性和金属性的不同,未能引起应有的发现、重视或对二者不加区别,不知其所以然。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活泼性Sn>Pb,Zn>Fe;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Pb>Sn,Fe>Zn。

两者并不矛盾。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金属性的一种衡量尺度。

气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金属的电离能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弱;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

在一个族中,从上向下随原子半径增大,外层电子逐渐离核更远,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例如:碱金属Li(126)、Na(120)、K(102)、Rb(98)、Cs(91)[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单位为千卡/摩尔];又如IB族的元素:Cu(180)、Ag(176)、Au(214),由此可以看出,在各族中由上到下,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少,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金属性Pb>Sn,第IA族下方的铯Cs有最低电离能,是周期系中最活泼的金属。

同理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如:K(102)、Ca(142)、Sc(153)、Ti(160)、Fe(183)、Zn(218)等。

当然是金属性Fe>Zn。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即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就要用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的合金化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的合金化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的合金化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转化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相互溶解而成的固态溶液。

本文将探讨金属活动性对金属合金化的影响。

一、金属活动性的定义与分类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元素与其氧化物(或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形成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过程中的速度和可能性。

根据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将金属分为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两类。

活泼金属:如钾、钠、钙等,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能够迅速与水、酸等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不活泼金属:如铜、银、铁等,氧化时反应较缓慢,不易被还原,相对较稳定。

二、金属活动性对金属合金化的影响金属活动性对金属合金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以几种常见的金属活动性为例进行论述:1. 活泼金属的合金化活泼金属之间的合金化常常是通过熔炼金属混合物来实现。

以钠-钾合金为例,主要是由于钠和钾的活泼性,两种金属在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并形成均匀的合金。

这种活泼金属的合金常用于冶金工业中。

2. 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的合金化由于活泼金属的还原性强,能够与不活泼金属中的氧化物发生反应,从而实现两种金属的合金化。

例如,铝与铁氧化物反应产生铁合金,该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机械制造领域。

3. 不活泼金属的合金化不活泼金属之间的合金化相对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进行高温操作。

例如,铜与锌可以通过加热混合物至一定温度下的熔点来形成黄铜合金。

黄铜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钟表、电器等领域。

三、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合金化的应用金属合金化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工业应用金属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等,从而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例如,钢铁行业中的各型号合金钢,以及航空、汽车制造领域所使用的高强度铝合金等。

2. 科学研究金属合金化在材料学、化学等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金化可以研究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晶体结构、相变行为等,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元素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高中化学元素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元素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并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如: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可以反应出其金属性强弱。

也可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反应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另外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依据元素周期表;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等。

而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我们说其金属性越强。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高一化学知识点,希望能起到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加强同学们的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 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

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总结:以上就是“高一化学知识点:元素金属性强弱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巩固学过的化学知识,祝愿同学们都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取得好成绩!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