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设计
《明朝的技术、建筑与文学》教案
《明朝的技术、建筑与文学》教案明朝的技术、建筑与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明朝时期的重要技术发展;2. 了解明朝时期的建筑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作品;3. 了解明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明朝的技术发展-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造纸术的传播与发展- 制图与航海技术的突破2. 明朝的建筑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作品- 宫殿建筑:紫禁城- 寺庙建筑:明孝陵- 园林建筑:拙政园3. 明朝的文学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诗歌: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 戏曲:汤显祖《牡丹亭》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明朝建筑和文学作品;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分组讨论各个主题;3. 课堂小测:设置几个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4. 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明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互动交流的能力;2. 课堂小测成绩:检测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作业成绩:评估学生对明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为了延伸学生对明朝的兴趣和探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明朝建筑遗址或者阅读更多明朝文学作品。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明朝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视频- 选取的明朝文学作品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和课堂小测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明朝技术、建筑和文学的兴趣,并通过家庭作业和延伸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重难点分析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与《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十分丰富,教材分别从编写经过、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展开了叙述。
课文讲述三位科学家著书经过时,内容详尽。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设计“从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博采众长、不盲从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作风以及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有关三部著作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适当补充一些生动具体的故事以展现各自的亮点。
《本草纲目》采用了按药物的形态、性能分类的科学方法,是中药分类法上的一大进步;《天工开物》介绍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使用“夹钢”“贴钢”技术生产剪刀,采煤时排除瓦斯防止爆炸事故;《农政全书》介绍了棉花、甘薯的种植和推广,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
有关三部著作的价值,教材叙述简洁明了。
教学中,如果只限于教材上内容的介绍,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教材对三本科技著作内容的描述中所列举的数据、分类情况等素材整理出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著作的特点和价值。
明长城和北京城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均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朝民族关系紧张、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状况。
关于长城,教材介绍了历代修筑长城、明朝长城的功能与明朝长城的地位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明朝长城建筑规模最庞大、建筑风格最独特、防御体系最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明朝长城的主要功能和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北京城,教材介绍了北京城的营建、北京城的布局与功能、北京故宫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介绍北京故宫。
通过介绍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北京故宫的规模布局、雄伟大殿与丰富藏品,帮助学生体会世界建筑艺术瑰宝的艺术魅力与独特风格,从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教学方案】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
2. 使学生掌握明朝时期的文学精品及其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成就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朝科技建筑:介绍明朝时期科技建筑的特点,如南京故宫、长城、运河等,分析其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2. 代表性建筑:详细讲解南京故宫、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具有代表性的明朝建筑,突出其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
3. 明朝文学精品:介绍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分析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 文学价值:深入剖析这些文学精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表现手法等,展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5. 传统文化自豪感: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明朝科技建筑的特点、代表性建筑及其文学精品的基本情况。
2. 案例分析法:针对代表性建筑和文学精品,进行详细剖析,展示其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期的建筑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成就。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精品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参考。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精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 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网络资源,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精品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传统文化自豪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成就的自豪感。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精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明朝时期的好奇心和兴趣。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掌握明朝的重要科技发明和贡献。
2. 了解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掌握明朝的代表性建筑。
3. 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掌握明朝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和作家。
二、导学内容:1. 明朝的科技发展:明朝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贡献。
比如,郭守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精确的日晷,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明朝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对中国的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
2. 明朝的建筑风格:明朝的建筑风格以气势恢宏、工艺精湛而著称。
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故宫、明孝陵、天坛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特点,如黄琉璃瓦、红柱绿瓦、琉璃剪黏等,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
3. 明朝的文学发展:明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如《西厢记》是明代闻名文学作品之一,描写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而文学家汤显祖被誉为“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漂亮的文学风格。
三、导学重点:1. 明朝的科技发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2. 明朝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3. 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
四、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每组介绍一个重要的科技发明,并讨论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2. 观看图片展示明朝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学生们进行评论和讨论。
3. 朗读明朝文学作品的片段,学生们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文学风格。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了解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2022版课标】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朝文学艺术的特色认知提示: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明朝科技的成就及影响;知道明代文学艺术成就及特色。
解读:明朝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这为传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明朝的建筑,以北京城为代表,既继承了前代建筑的优点,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政治、经济、社会风气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小说和戏曲等大众文学得到很大发展。
明朝时,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技巧,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明朝科技文化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爱历史,学生学习热情高、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善于小组讨论学习,学习氛围浓厚。
但是由于接触历史课的时间不长,学生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做好铺垫,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解剖,以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科技成就,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初一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和文学、戏剧等作品。
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二、前置自学((一)明朝的科技成就 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 ★___________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 ★______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__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农政全书 ★______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________、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朝的建筑成就1.明长城:(1)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东起_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3)作用:既是_________________ 体系,又是____________ 的纽带。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也是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长城遗迹。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城:(1)修建:__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构成: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核心是_____,即紫禁城。
小说和戏剧作者内容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吴承恩汤显祖数字助记:一出戏剧(《牡丹亭》)两个城(明长城、北京城)。
三部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四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17·山东聊城)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无图亦做题>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海国图志》2.(2017·四川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完整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人等部。
……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
这与现代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巨著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 1 100多幅药物形态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图《天工开物》宋应星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徐光启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一)明长城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教案: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和建筑风格。
2.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
3.掌握相关专业术语,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明朝的科技建筑a.明朝科技的发展:冶铁、造纸、印刷术、航海技术等。
b.明朝建筑的特点:宫殿、陵墓、园林、民居等。
2.明朝的文学成就a.明代文学特点:现实主义、笔记小说、杂剧、词、散文等。
b.明代文学代表作品:《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明代词人等。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明朝的建筑风格和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a.准备多媒体设备和资料,展示明朝的建筑和科技成就。
b.分组准备明代文学的相关资料,并选出代表作品进行讲解。
2.导入a.播放一段短视频,介绍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科技发展。
b.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建筑风格。
3.深入学习a.分组讨论,每组展示一种明朝建筑的特点,并解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
b.学生自主学习明代文学代表作品,并进行相关专题研究。
4.回顾与总结a.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
b.教师强调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小组展示:各小组根据分配的主题展示明朝科技建筑或文学成就,并进行互动交流。
3.作业评估:布置明代文学相关作品的研究报告,学生提交书面作业并进行评分。
六、拓展延伸1.去实地考察明朝时期的建筑遗址,深入了解其特点和背后的科技支撑。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例如编写一篇以明代为背景的短篇小说。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课主要介绍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在明朝时期,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科技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在农业方面,新增了大量的耕地,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农具,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和制瓷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交通运输方面,明朝时期修筑了众多的大运河,使物流运输更加便捷。
但是,明朝时期的军事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除了改进火器以外,没有出现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武器。
这使得明朝在与外敌作战时处于劣势。
二、建筑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宫殿式建筑,如紫禁城;另一种是园林式建筑,如苏州园林。
这些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此外,明朝时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明长城。
这是一条长达5000多公里的城墙,起到了防御外族入侵的重要作用。
明长城建于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建筑遗迹之一。
三、文学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明代文学以戏曲和小说为主,而古诗词和散文的发展较为缓慢。
《红楼梦》是明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它写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弱点,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此外,明朝时期还有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如《西厢记》和《长生殿》等。
四、总结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为人类文明史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教材分析:明朝的医学、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小说和艺术也是成果丰硕,在建筑上有明长城和北京城为代表,本课内容主要围绕上述内容进行讲解。
由于篇幅较多,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情分析:通过前段时间的授课,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较好,因此,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并由组长安排同学作答。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
了解明代的三部小说和戏剧成就等。
明朝文化是明朝政治、经济的反映,了解明朝政治经济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过程与方法:手机有关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居住和三部小说,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科学家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大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精讲释疑:(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内容:李时珍历时27年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其中新增370多种),收人药方多个,附图多幅。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一上占有重要地位。
(3)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陆续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
2.《天工开物》(1)内容:宋应星在书中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绘有120多幅插图,对我国古代的和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人教版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农政 全书》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 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 徐光 分为农本、田制、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启 农事、水利 、农器 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 等大类 关于 农学 的创新研究成果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
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
3.明朝古典小说的思1.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内容 《本草 全书190多万字,共 李时 纲目》 记载了药物1800多 珍 种;收录药方一万 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 天工 宋应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 开物》 星 业和手工业的所有 生产、加工部门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 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北京城
1.营建紫禁城 的基本情况。 明朝的北京城 是明成祖时, 在元大都的基 础上,经过大 规模的扩建和 改造发展起来 的。
北京城的特色是什么? 结构怎样?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c、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
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 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秦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 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明长城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 土筑 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 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纽带
初中历史明朝科技教案
初中历史明朝科技教案
目标: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影响
一、导入
1. 讲述明朝时期科技的兴盛和影响,引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明朝时期科技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
1. 分组讨论,探究明朝时期的重要科技发明;
2. 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明朝科技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总结
1. 整理出明朝时期的主要科技发明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四、拓展
1. 观看相关视频或资料,了解更多明朝科技信息;
2. 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深化对明朝科技的理解。
五、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明朝科技的报告,包括重要科技发明和对社会的影响;
2. 研究明朝科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进行思考。
六、反馈
1. 学生反馈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七、延伸
1. 深入探究明朝时期的其他科技发明;
2. 参观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明朝科技的实际应用情况。
八、结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朝科技对社会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历史科技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相关知识。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明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特点。
2. 你知道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有哪些特点吗?请简要谈谈。
二、科技发展
1. 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此刻哪些方面?请列举并简要介绍。
2. 请谈谈明代的航海技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为什么明代航海技术如此发达?
3. 请谈谈明代的农业技术有哪些创新?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三、建筑艺术
1. 明代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请谈谈明代建筑的特色和代表作品。
2. 请简要介绍明代紫禁城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3. 你知道明代的城墙建筑有哪些特点吗?请谈谈明代城墙的作用和意义。
四、文学艺术
1. 明代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品?请谈谈明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请简要介绍明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3. 你知道明代的书画艺术有哪些特点吗?请谈谈明代书画的发展和影响。
五、总结
1.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请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2. 你认为明代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明代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了解,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大家进修愉快!。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
2. 掌握明朝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作品;
3. 能够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如紫禁城、明清宫殿等;
3. 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等。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介绍引入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2. 进修: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展开讨论;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影响;
5. 拓展: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四、导学作业
1. 选择一项明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写一篇100字摆布的介绍;
2. 选择一座明朝时期的建筑,画一幅简笔画并简要介绍;
3. 选择一部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写一篇200字摆布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当下,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
第 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认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平常演义》知识与能力《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认识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色,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列表概括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剖析能力;识读《明长城表示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过程与方法志平常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认识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情况,提高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感情态度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步精神;领会中国古代办感人民的智慧;激与价值观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色。
教课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加以剖析和理解。
2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 )图一图二图三水藻 (如图一 )气味:甘、大寒、滑、无毒;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 (如图二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 (如图三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批科学资料,不单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应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同时也是一部拥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绚烂——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1.学生读教材,达成以下表格。
巨著作者内容特色和价值全书约190 万字,共记录了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本草纲目》李时珍药物 1800 多种;收录药方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11000 多个;还附有 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界医药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天工开物》宋应星和手工业的全部生产、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
图一 图二 图三
水藻(如图一)
气味: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如图二)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如图三)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
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人物故事
李时珍38岁的时候,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名声大噪,被楚王朱英邀请至王府做事。
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了太医院,李时珍的人生转变开始从他进入太医院开始,太医院是岐黄名家聚集之地,通过与当时医术顶级的人接触共事,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阅历。
同时,皇家藏书的丰富和御用药的完备,增长了李时珍的见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写《本草纲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565年开始,李时珍便行万里路,尝百草。
他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并向许多采药工、渔人、樵夫学习,参考了历代医书925种,弄清了许多医书上的疑难杂症和许多容易混淆的药物。
在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的初稿,当时的李时珍61岁,之后的10年,李时珍又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三次修改,所以李时珍著书应该花了近40年。
1588年李时珍辞官还乡,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了东壁堂,坐堂行医。
3.提出问题:请结合李时珍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以上科技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图片展示
2.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结合《明朝疆域图(1433年)》《明长城示意图》思考) 提示:位于明朝北方边境线以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明长城只有城墙吗?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提示:(1)明长城由城墙、城台、关城、烽火台等构成。
(2)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
(3)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4.结合以上所学,说一说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驻军、卫所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5.辩一辩:有人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稳定的边界。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学生自由辩论。
6.阅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积胜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城的布局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
心。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7.活动与探究:同学们游览过故宫吗?结合材料谈谈它的建筑结构和风格(特点)。
并说说你游览后有什么感想。
材料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展示“明紫禁城平面图”)
材料二: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提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目标导学三:小说和艺术
2.读教材,简短地介绍明代戏剧的代表作的概况。
提示: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3.提出问题: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4.思维拓展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说说喜欢他们的理由。
提示:《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主角人物身上体现了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这正是时代背景的需求。
(2)三部小说在叙事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哪一部是这种叙事形式的开山之作?
(3)结合前面所学,你能说说明朝文学发展呈现出了什么新的特点吗?
(4)除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名著外,明朝的戏剧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明朝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朝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段科技发展史需要反思。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书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并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
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
受到当时这些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